浅议商誉试论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下商誉会计处理有着不足及其策略期刊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4-10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009-4202(2013)08-000-02
摘 要 商誉问题在现今的经济环境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虽然我国的会计准则多次对于商誉问题进行修改,但会计处理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了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下商誉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从合理确认自创商誉、完善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条件、完善商誉处理的准则体系加强配套法制建设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
关键词 企业会计准则 商誉会计 问题对策
商誉是指能在未来期间为企业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经济价值,或一家企业预期的获利能力超过可辨认资产正常获利能力的资本化价值。这种无形价值具体表现在该企业的获利水平超过了一般企业的获利水平。商誉看不见摸不着是最无形的无形资产,是企业长期积累的一项价值。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所确认的“商誉”为只有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所确认的商誉为“正商誉”,不包括“负商誉”。即“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取得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作为商誉(正商誉)处理,如果企业合并成本小于合并取得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负商誉,则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方取得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合并对价账面价值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该合并方式以账面价值作为计量基础不会产生商誉。自创商誉不予确认。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则以公允价值为会计处理基础。对于确认的商誉,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企业都至少应当在每年年度终了,将商誉结合与其相关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一经确认的减值损失,不得转回。在这种计核算的基础上,商誉的会计处理问题需有针对性的分析处理。

一、现行会计准则下商誉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会计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一)新准则下自创商誉确认规定的不合理

首先,不符合重要性原则。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商誉在企业资产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一点从企业并购中所产生的巨额商誉价值可以看出。例如,1998年美国菲利普毛利斯公司付德克特公司收购价12.9亿元之中,有90%是商誉,因此,根据重要性原则,自创商誉应予以确认。其次,不符合可比性原则。如果不确认自创商誉使用行业中拥有自创商誉的企业与拥有外购商誉的企业在超额获利能力相当的情况下,他们之间的利润缺乏可比性。第三,不符合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由于自创商誉是一种长时间的信息沉淀的结果,是过往经验在现行生活中的积累,是在长期经营中积累而成的“私有知识”,具有价值性和效益性,而这种价值与效益在形成的过程中发生的一切开支又在创造过程中计入了费用,所以能够带来超额收益的自创商誉只有在平时予以入账才能体现收入费用配比性原则。要真实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情况不能只在企业并购瞬间产生,这种能带来超额收益的资产,平时就客观地,不断在形成之中而存在着,因而应当予以确认。

(二)合并商誉会计处理存在缺陷会计专业毕业生论文范文

我国新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中规定:“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可以看出,我国就商誉初始确认及计量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是完全一致的。广泛的适用性并不说明商誉的差额式间接计量法没有缺陷,在实务中这种计量的缺陷会慢慢暴露出来。
其主要表现为:一是没有考虑一些直接相关费用等非商誉因素的存在,忽视了合并企业的自创商誉对外购商誉的影响。由于商誉仅仅是被购买企业的部分商誉。不确认少数股权商誉,这样财务报表列示的商誉金额,给报表使用者传达的信息会引起误导;二是由于评估执业人员的职业水平、专业素质及道德等因素制约而造成的企业总体价值估计的差误、单个资产的低估或高估,都会因这种计算方法计入商誉中去;三是尽管购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利益当事人对企业价值的判断,反映了被收购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但是购买也不可避免地包含了谈判双方从各自利益出发进行据理对峙和谈判技巧较量的因素,造成交易的非公性,进而影响到商誉的计量。

(三)公允价值运用的弊端

新会计准则下, 商誉确认和计量引入了公允价值概念, 而对公允价值的确认是建立在资产评估的基础上,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完善, 资产评估市场尚不健全, 公允价值难以公允。此外, 公允价值也使企业计价的灵活性增强, 公允价值中现值只是未来流量和折现率的结合, 未来流量是估计值, 折现率也是选择的某一利率, 这使得商誉价值有很大不确定性, 也增加了企业利润的波动性。

(四)商誉处理的准则体系不够健全

我国至今没有针对商誉提出具体的会计准则, 新会计准则中对商誉也没有给出具体的概念,使得商誉在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信息披露方面缺乏理论支撑。此外, 企业资产减值测试准则及其应用指南没有详细规定商誉减值测试的迹象和减值测试的方法, 不利于指导企业商誉减值工作。

(五)财务人员的整体职业道德素质水平不高

交易是人的活动,没有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商誉的价值不可能得到合理地估计和运用。由于商誉的会计处理对合并企业的净利润影响巨大,对商誉采用减值测试法处理需要大量主观判断,而我国财务人员整体的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在对待商誉会计处理的问题上,有些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徇私舞弊进行背后操控利润。

二、现行会计准则下商誉会计处理的对策

(一)合理确认自创商誉

自创商誉由于其形成过程中发生的支出难以计量,因而不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予以确认。事实上,在企业合并过程中产生摘自:写论文http://www.328tibet.cn
出的如此巨大的商誉价值不可能产生于企业被收购的时点上,外购商誉仅是商誉在产权交易时点呈现的一个短暂状态,商誉更多是以自创商誉的状态而存在的。对于具体计量,可以成立专门的商誉评估机构开展评估工作。因不同的评估机构有不同的评估结果,根据谨慎性原则,可以将较低的评估结果作为自创商誉的入账。因此,可设“自创商誉”账户,同时应另设一个权益类账户“自创商誉价值”与之对应。在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方单列“自创商誉”项目,同时在所有者权益中增加“自创商誉价值”项目。 如自创商誉经评估确认时: 借:自创商誉(资产类账户)
贷:自创商誉价值(权益类账户)
每年进行再评估如有增值时:
借:自创商誉
贷:自创商誉价值

(二)完善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

我国不摊销合并商誉,主要是考虑到我国特定的会计环境,也考虑到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相对较低。合并商誉作为企业的一项资源,能在合并主体产生未来收入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但其本身的价值也会因此发生损耗。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它应通过系统摊销的方法与未来的合摘自:毕业论文格式下载{#GetFullDomain}
并收入进行配比,以正确计算未来收益。在实务操作中,对合并商誉可以采用灵活的方式,例如采用减值为主,摊销为辅的方式比较客观和科学。商誉可规定商誉的使用年限,并在其规定使用年限内进行摊销。如果这种假设不成立,企业应在最佳估计的使用年限内摊销商誉,并在每年估计一次商誉的可收回金额,以确定是否发生了减值损失,这一做法可以体现与国际趋同的态势。

(三)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条件

虽然公允价值并不等于市场,但是市场毕竟是最客观和最简便的公允价值的来源。所以当前应该加强市场监测与调控工作,不断提高监测和调控水平,适时发布市场监测信息,以保证公允价值获取途径的通畅。此外,通过强化对资产评估机构的监管,加强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注册资产评估师的素质,使公允价值的取得更为客观和直接,最大程度地保证公允价值的可靠性。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服务机构,从而使交易双方能够获得相对公允的市价信息。

(四)完善商誉处理的准则体系加强配套法制建设

由于我国商誉理论研究还不成熟,较西方发达国家而言,尚未针对商誉的会计处理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在会计准则的制定上同国际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鉴于商誉在企业购并与重组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我国必须结合国情首先要制定出专门的商誉准则, 用以规范商誉的概念、性质、确认标准、计量、减值计提方法及信息披露方式等,以其更好地指导会计实务。其次, 加强对商誉理论的研究,用科学发展的方法不断改进和完善相关准则。同时,根据商誉准则的变化,及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针对性地引导和规范新的会计核算方法,监督和纠正可能造成不良后果的行为,以确保新准则在实施后能够产生最佳的经济结果。

(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

对商誉的计量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职业判断,这要求财务人员有较强理论和实务操作功底,这就需要加大教育投入,转变会计人员的计量观念,培养其具有公允价值的观念。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与知识结构, 为提高会计人员对商誉的判断力和选择力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会计专业的毕业论文怎么写
结论:当今的经济活动中,商誉在企业整体价值中占据的份额越来越大,对于处于经济发展高速腾飞时期的中国,正确合理确定商誉并进行会计核算是十分重要的。虽然商誉会计是会计的新兴内容,其在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上都还很不成熟,而商誉作为不可辨认的特殊的资产,对其进行适当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许多方面还存在着困难,但随着预测科学的进步,我国综合经济实力的日趋强大,商誉会计在各个方面应该会日趋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徐文丽,张敏.商誉会计研究与探讨.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05).
周晓苏,黄殿英.合并商誉的本质及其经济后果研究.当代财经.2008(02).会计论文范本
[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

6.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2.

[4]先君.试析我国企业合并的会计方法选择.安康师专学报.2010: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