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云南云南少数民族会计进展探微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1-20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有着特殊的民族分布和特别的地理地貌以及独特的历史变迁,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有的文化。云南少数民族会计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在多元文化的影响及多元社会经济结构下,云南少数民族会计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具有浓烈的地方特点。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云南少数民族会计正逐步融入到中国会计发展的轨道上来。
关键词:云南 少数民族 会计发展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地处中国西南边陲,这里自然资源丰富,气候宜人,各民族分布表现为大杂居小聚居交错,以村寨连片聚居,各民族间相互交流较少,但都保持着本民族的语言、生活习惯,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云南很多少数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相对较为滞后。云南少数民族会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随着历史的变化,少数民族会计对本地的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研究云南少数民族会计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云南少数民族原始形态的会计雏形

在原始社会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类主要是凭借语言、手势、来传递信息,通过手指来计算数量。为了便于记忆,云南各少数民族利用石头、树枝、草杆、结绳、刻契、绘画等来表达所计经济事项的数量。

(一)结绳计数、计录法

结绳计数方式直观而简单,一直被云南许多少数民族所普遍使用,而且延续运用的时间相当持久,从原始社会末到20世纪。解放以前的怒族、佤族、傈僳族、独龙族、哈尼族以及西双版纳的基诺族都采用过结绳的方法来计数、计量。如云南怒江傈僳族族人在嫁娶时,用麻绳、棉绳记录所需的物品种类及礼金数目;佤族人应用结绳处理债权债务;基诺族人以结绳记录征收物品等;红河哈尼族买卖田地时,用麻线或棕绳打上疙瘩。绳结的多少取决于所计事物的数量,而绳子的粗细、长短与所发生事情的大小及重要程度有关,结好同样的绳子由当事双方各执一条作为证据或契约。结绳计数的方式成为了人类会计起源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刻契计数、记录法

刻契计数、记录法是用刻契物体、遗留痕迹的方法来反映人类经济活动及数量关系。根据刻契材料的不同分别有刻木、刻竹、刻石、刻甲骨、刻陶坯、刻泥板等。
刻契计数、记录法比结绳计数、记录法更进了一步,在云南很多少数民族都使用过刻木或刻竹的记数方法。现存于云南民族博物馆的西盟县佤族解放前的借贷木刻,在木片上方的左侧刻有5个V字型的小缺口,表示借贷期限是5个月还清,上方的右侧刻着一个V字型的大缺口,表示如果到期不能还清,债主就来拉欠钱人的一头牛。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基诺族解放前也一直在使用刻木记录的方法记录账务,这种记账木刻是刻记各户向村社缴纳各种物品数量的账目。根据所刻记的数量和内容的不同,决定木刻的长短。所有的记账木刻只刻数字符号。解放后,拉祜族的刻木记事是将实物记录与刻木计数相结合,他们通常以记录者认为适合的实物材料记录特定的活动及其数量,这些材料包括鸡毛、牛毛、猪毛、谷物等。哈尼族在进行买卖交易时使用竹刻,竹刻三件一组,涉及了经济活动的内容、时间、数量等的因素。此外源于:论文格式要求http://www.328tibet.cn
布朗族、景颇族等民族在历史上也曾经使用过刻木记录的方法。与结绳记录法相比,刻契记录法更为先进了一步,标志着云南少数民族最早的会计行为的产生,也是会计工作的历史起点。

二、古代的云南少数民族会计发展财务会计本科毕业论文

由于劳动分工的产生,剩余产品的出现,形成了新的奴隶制生产关系,也开始出现了专门从事会计核算的“奴隶制会计”。起初,奴隶主亲自管理会计记录和核算,随着生产的扩大,奴隶主挑选出奴隶进行会计记录和核算,自已只负责监督。在少数民族的奴隶制度下“奴隶制会计”持续了很长的时间。
自元世祖忽必烈灭大理国伊始,云南行省实施土司制度,成为了实行土司制度行省中土司数量最多的一个行省。由于云南均分块割据,相互交流较少,经济发展一直较为落后,经济规模较小而且结构简单,所以各地的土司在财务管理方面仅满足于对已存财物及劳务的入与出进行管理,保证财务的存在与完整。清朝末期,云南德宏州由10个土司分别统治。土司府设立特定机构——账房。账房主要负责财产的记录、保管、经收各类杂税等工作。账房在进行财产记账时应用的会计方法包括:单式记账法;主要内容有:记录会计事项内容,一般前列时间和会计记录符号,接着列出会计事项内容的摘要,最后依次列出数量、单价和金额。对每一笔账目的来龙去脉交代的比较清楚,基本达到前后照应。只反映货币资金、债权、债务等的增减变动对导致其发生变动的原因不予反应。入出记账法;其内容包括:以“入、出”作为会计符号。凡一切收入称为“入”,一切支出称为“出”。入、出账目的表现形式是“上入下出”,简单明了,直观感强。入出记账法账目的组合采用“四柱”的格式,对收支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的反映统一运用四柱法。四柱结算法;所谓"四柱"是指旧管、新收、开除、见在四个部分。分别相当于现代的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和期末余额。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旧管+新收-开除=见在。

三、近现代云南少数民族会计的发展

1883年中法战争开启了云南近代化的历程,中法战争后根据《中法新约》的规定,云南的蒙自、思茅、腾越相继开辟为通商中岸,随后昆明自辟为商埠,自此法国、英国、德国、希腊、日本等国纷纷进入云南开办银行和批销商品。滇越铁路通车以前,云南的集市贸易主要是物物交易和马帮交易,运输主要靠马帮。滇越铁路通车后,便利的交通使得西方大量廉价的商品和工业品涌入云南各地,商业和商业资本、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在云南迅速发展,商人组织发展的很快,到1929年,云南有“大理帮、鹤庆帮、丽江帮、通海帮、泸西帮、思普帮、腾越帮等众多本省各地商帮”。随着省际商贸、国际商贸的发展,中原的汉文化、江南文化、藏文化、印度文化以及西方文化汇入了云南,使得云南成为了多元文化交织、冲击和融合的地方,促进了近代云南少数民族会计的发展。会计专业毕业论文模版
(一)融入多元文化的会计簿记发展 中法战争后,法、英等国在云南开洋行、建工厂、修铁路、开矿山。西方的簿记制度也随着外国资本传入云南。由于云南是山地,铁路沿线城市、通商口岸和边远的山地经济发展不均衡,所以近代云南出现了传统中式簿记、中式改良簿记、西式簿记等的会计簿记发展。

1、传统中式簿记

近代云南一些私人资本建立的商号,因生产规模小,资本少采用流水账式的传统中式簿记,由账房先生既管账又管钱,这种账因为只是按时间顺序记录发生的经济往来账目,一边商贸往来,一边记录账簿,书写潦草,所以又称之为草账、草批或者花账。例如云南近代有名的喜洲白族商帮庆正裕商号当时采用的是流水账,即由“草流→细流→总清”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簿记组织体系,以收入为主,以收、付为记账标示的直式账页,一般分上下两部分,上记收下记付,用毛笔直行书写,不写阿拉伯数字,而使用一种传统的商用数码。每天根据收付事项发生的先后,顺序登记,结出银钱、货物等的余额。这种流水账具有简捷易行的优点,但是由于没有正式的会计科目,账目不全,各商号、各行业没有统一的账务表账,所以科学性不是很强,只适用于当时规模较小的商号或企业使用。

2、改良式中式簿记

云南一些大的票号、绸布店、粮店、当铺等账房先生采用的是近代会计学家徐永祚倡导的“改良式中式簿记”制度,“对中国簿记之观念,为之一变,承认其尚有秩序的组织与一贯的账法,较之单式簿记,确为进步。”这种改良是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原则,保留中式簿记的收付式记账方式,借鉴西方的复式簿记的技术和方法,从账簿组织体系、记账凭据、科目分类等方面进行改良,主要体现为:一是保留中式的上收下付的记账格式,改直书为横书,记账方法采用的是复式记账法;二是结算方法采用四柱清册的方法;三是采用中西相结合的账簿程式,将西式簿记的多栏记账法用中式的账簿分割法替代,将集合与分化的原则灵活运用;四是记账凭据用付款凭单、收款凭单、转账凭单代替了中式单式的草流;五是对传统中式单式簿记的科目进行分类,分为财产项目和损益项目两大类,财产项目由资产项目和负债项目组成;损益类项目由损失类项目和利益类项目组成;六是根据不同工商企业的情况,编制了六种不同的账簿组织形式,具体的账簿由主要簿、辅助簿和结算表组成。
云南鹤庆白族商帮福春恒商号就是采用中式改良簿记制度。根据福春恒的老员工施次鲁在1964年8月写的回忆录《福春恒的兴衰》中提到福春恒的账务处理:“是采取新旧账融合一炉的办法,避免了旧式账的含混不清,也避免了新式账的手续纷繁,适合一般的商号应用,”这里的旧账指的是中式单式簿记,新账指的是从西方引进的西式账簿,新旧账融合的方法也就是采用改良的中式簿记。福春恒在当时采用的中式改良簿记制度,基本形成了流水账→分类账→日、月报表→年报表的账簿组织体系,既借鉴了西式簿记的制度和原则,又保留了中式簿记的优点。

3、西式簿记制度

近代云南除了以上提到的传统中式簿记、中式改良簿记外,在英法等国人控制的洋行、铁路、邮政、海关等部门、一些大型工业企业,还有新兴的一些民族工商企业采用西式簿记制度。西式簿记与传统中式簿记和中式改良簿记的差异表现在:一是记账原则是借贷相等;二是不同于中式簿记的上收下付的直写式账页,西式账簿是左借右贷的横写式账页;三是记账依据必须以经济业务中取得的凭证为准,设置日记账、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四是记账程序不同,西式账簿是先按照凭证登录日记账、续而登录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五是记账范围不同,中式簿记重收支轻成本,轻损益;西式簿记重损益,重成本。
近代有名的云南锡业公司,建立在主要以彝族人聚居的个旧市。在《云南近代矿业档案史料选编》中的《云南锡业公司三十四年(民国)度业务简报》中的会计部分由资产及负债、损益及收支两部分组成,其中资产及负债类项目有五项:固定资产及其折旧标准,流动资产中主要者为库存(包括黄金及存款)、应收款、器材及产源于:毕业设计论文http://www.328tibet.cn
品,其他资产,各项公积准备,各项负债;损益及收支类项目有两项:损益和收支。云锡公司除了根据西式复式簿记设置资产、负债、损益类项目,还重视成本核算,账簿组织系统和成本收益分析清晰,不仅适应了当时锡业会计发展的需要,而且借贷核算法与国际锡业会计核算接轨,促进了云南锡的出口贸易。

(二)多元社会经济结构下会计发展的特点

云南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及不平衡,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前,各种经济形态并存。
由于云南多元并存的社会经济结构,使得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其会计发展具有很浓的地方特点。

1、义利相偕,重义轻利

近代云南少数民族的理财观念和会计意识是以信接物,以义得利,以诚待人。会计理念上持保守主义,崇尚节用,轻视资本积累和投资;重诚信和协同,轻科学和精算。如云南大理白族喜洲商帮的永昌祥的创办人严子珍的会计理念是“利之所在,义必随之,”据他的儿子杨克诚回忆:“他常说他生平不做白米和食盐生意,尤为不开当铺,认为这种生意是赚穷苦人身上的钱,赚到一文都是丧阴德的事。”,因为藏族地区交通不便,永昌祥与藏族地区的商人进行贸易往来的不是票据为证,凭的是以义得利。

2、重人情,轻会计凭证

近代云南少数民族一方面受社会文化发展的限制,如怒族、瑶族、壮族、傈僳族、景颇族、布朗族等很多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所以在发生经济交往时,大多是凭口头约定,或者中间人见证,没有正式的会计凭证。另一方面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礼尚往来”、“和为贵”思想的影响,重视人情,轻视会计凭证。第三个方面,近代云南少数民族商人都以亲缘和地缘关系为经商基础,各商帮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商帮由同一地区的商业资本家及所属商号以同族、同乡、姻亲、师徒为纽带组建而成。

(三)国成立后的云南少数民族会计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云南紧跟中国会计发展的步伐。1949年10月到1952年12月新中国的过渡时期,政府颁布了一系列会计文件,其中《各级人民政府暂行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是第一个单位预算会计制度,随之云南省为了逐步建立会计工作的新秩序,拟制了《云南省地方财政会计失误处理办法草案》,之后又在原草案的基础上制定了《云南省实施财政收支与会计报告制度的规定》并于1951年开始执行。从1952年起,云南省开始执行财政部拟订的《国营工业企业统一会计科目(草案)》及《国营工业企业统一会计报表格式(草案)》。1965年,云南省人民委员会发出了《关于加强会计工作的决定》,使得会计制度得以发展和完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云南会计恢复使用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遵循“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原则,这一方法的实行,对云南经济发展以及参与国际竞争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普及,云南少数民族会计也开始走上了会计电算化之路,逐步实现了会计工作方式的变革和会计人员的解放。从传统手工会计记账发展到会计电算化是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会计发展的飞跃。
云南少数民族会计发展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云南少数民族会计已逐步融入到中国会计的发展轨道上来,建立更适合中国国情的会计体系。
参考文献:
铁道部调查科.滇线云贵段经济调查总报告书[M].铁道部出版,1949管理会计毕业论文
徐永祚.改良中式商业簿记方案[J].会计杂志第,1934会计专业本科论文
[3]施次鲁.福春恒的兴衰[C].云南史资料选辑,1993
[4]杨克诚.永昌祥简史[C].云南文史资料选辑,1989
[5]福春恒的兴衰[C].云南文史资料选辑,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