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教改关于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改初探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4-14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服务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应具有较高的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但目前,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设置与会计岗位的职业要求不衔接,以致培养的毕业生很难适应岗位要求,难以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因此,解决会计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要对现行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应以会计工作任务和具体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为导向来设置课程。以使毕业生能有效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关键词:高职教育改革;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6401981年,我国首次提出"会计电算化"的概念,至今已有三十个春秋。近年来,随着企业现代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以及计算机在会计领域应用的深入,虚拟企业、电子商务和网络财务的兴起,使传统的会计流程和方法等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和改变,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电算化在会计岗位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高职高专院校作为中国高等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应结合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突出高职院校教学实践性强、动手能力强、操作能力强的特点。然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基本理论教学基础之上的,脱离理论教学的实践教学会导致学生理论知识不扎实,影响对实践操作过程的理解与掌握。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按部就班地照步骤操作,不会触类旁通,缺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高等院校应及时调整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对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使学校的课程设置更符合社会的需要,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习。一、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现状(一) 在课程设置方面未能充分体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高职院校通常在第五学期才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然而第五学期大多数学生在校外联系就业单位,忙于参加各种考试,所以投入到学习的时间有限,这样导致非常重要的分角色分岗位的综合实践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学校应该合理安排实践教学时间。就课时安排而言,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课时安排普遍较少。以我校为例,近几年来该课程的课时为72,即每周4学时,一个学期要完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所有内容。其他高职院校也大都是安排一个学期完成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内容。由于课时的制约,教师只能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删减,制约了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会计电算化的知识体系,弱化了部分模块的操作技能训练。另外,从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安排来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所占比例通常为1∶1。从这一点来看,高职院校已经重视实践教学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地位,逐渐改变了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线、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教学模式,但仍未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故应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二) 在课程设置方面缺乏前期基础性课程教育高职毕业生相对与其他类型的高校毕业生来说在技术应用和实践能力上占了优势,所以近年来就业行情看好。但不可否认,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却是高职学生的薄弱环节,这种不足也长期制约着他们在工作岗位上的晋升和专业水平的提升。其实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从入学开始就比本科院校的新生要差很多,在入学后的课程设置中,高职院校并没有强调专业基础的教育,也没有突出课程间的层次递进的关系。比如会计专业的《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其特点是结合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学、计算机操作和管理学上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首先具备扎实的会计功底并熟练掌握计算机常规操作和维护的技术。所以《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计算机基础》这三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应该先于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但有些高职院校是同时开设这三门课程,学生没有会计理论做依托、没有计算机操作和维护技术做辅助,就根本不可能系统掌握财务软件的构造原理和应用能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内容应实现有机结合,盲目注重财务软件实践操作的教学,忽视了理论教学的知识体系与理论构架,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就会失去一定的理论支撑。所以高职院校因教学时间的限制忽视了在专业课教学之前的专业基础课的必要性。

(三)会计电算化课程倾向于"考前培训"

"双证融通,产学结合"已成为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走向,所谓"双证融通"即坚持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采用高职学历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教育模式。"双证融通"的本意是强调高职毕业生应同时具备"大学生"和"高等应用型人才"的双重身份,即同时具备很高的专业素养和就业能力。但由于很多高职院校对"双证"的强制性要求和执着于形式,致使高职学生将取得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明作为学习目标。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从大一进校开始,就以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为己任,片面地学习应试内容和考试技巧,忽视了综合能力的培养。很多高职院校在从业资格考试之后也不再进一步开设会计电算化的相关课程,许多同学会误认为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是为考证而设的,财务软件只是用来代替手工做账的,也致使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沦为了众人眼中的"考证速成班"。

(四)严重缺乏顶岗实习等操作性较强的实践机会。

财务、会计均是属于一门应用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其理论和实际相差也较远。在目前的实践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期间进行的都是模拟实践,在会计电算化已经非常普及的今天,实践教学大多数均是要求学生做手工账,有些院校仍然只做手工账,仅在财务软件应用课程上进行相关会计电算化的操作,学生远远不能胜任会计电算化的要求。无顶岗实习的安排,学生到用人单位后仍需时间来熟悉具体岗位的职责,因此,很多用人单位因不愿意接收应届毕业生。二、 高职院校改进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的途径(一) 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增加会计电算化相关课程的课时量根据高职教学实用性原则,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它是会计方法论的具体应用技巧。首先在课时分配上要凸显这门课程的地位。系统掌握财务软件的各个模块的运用并同时了解一些基本的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原理,起码要200个课时左右(含理论和上机在内),也就是原来一学期7中国论文中心http://www.328tibet.cn
2个课时(一周4节)的近三倍,这200个课时可以跨第三、四、五三个学期,即让学生在大二大三的专业课程中一直不间断地对会计电算化课程进行全面、系统地学习,学生在其他会计课程中学到的理论知识随时可以在会计电算化这门课上落实到实践中,并通过长期的上机操作最终"熟能生巧"。况且这种课时分配,并不影响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同时在大三下学期参加社会实习时也能更加熟练、更加全面地应用财务软件,从而体现出高职会计教育的应用性和技术型的特色。

(二)课程设置应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

教学体系在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模式下,在课程设置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所占比例应达到1∶2。另外,教学资源和配套设施应全面跟上,该课程应全程在专门化的实训机房进行教学。教师在讲授完理论知识后,紧接着学生就可以进行实践操作技能训练,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衔接,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及时掌握。理论教学中所学的知识必须在实验课中得到验证,实际操作能力也必须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得到提高。全面系统地完成会计电算化业务核算流程的操作,旨在培养学生达到会计电算化岗位要求的技能标准。因此,构建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已成为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的方向。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是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