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会计中职会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研究封面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3-05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了当前源于:论文大全http://www.328tibet.cn
会计人才应具备的主要职业素质,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途径和考核评价机制,指出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会计本科论文范文
[关键词] 中职会计专业 学生职业素质 途径与评价机制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形式,是“按照一定的社会目的和要求,通过对知识信息传递来促进和影响人的发展”。会计专业专业性、制度性、法规性强,中职会计专业教育不仅传授会计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素质。

一、会计人才应具备的主要职业素质

1.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类毕业论文范文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掌握企业商业机密的会计人员如果缺乏职业道德,将会对企业造成极大的威胁。中职学生正值人生发展变化时期,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觉性,易接受新鲜事物,思想还不成熟。因此,中职会计专业教育应把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重要的地位,帮助学生树立会计职业道德观,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要求学生做到敬业爱岗、诚实守信、保守秘密、文明服务。

2.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对会计主体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会计核算,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应用会计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是对每一个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因此,会计人员不但具备会计专业知识,还应掌握会计专业技能,这样才能把握会计工作的运行规律,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及职业判断能力,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

3.沟通协调能力

沟通是现代管理的一种有效工具,良好的沟通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企业管理人员中的会计工作者,对内要与企业各部门的人员交往,全面系统地掌握企业的资金运动,并向企业决策层提供所需的会计信息,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对外要处理好与供应商、经销商以及工商、税务、银行、政府有关部门之间的财务关系,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因此,会计人员的沟通协调能力在企业的管理中显得十分重要。

4.良好的心理素质税务专业毕业论文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就事业的重要因素。在讲究效益的时代,企业招聘员工一般都要求其能较快地胜任本职工作。学生从学校人转变为职业人的过程中有一个心理的调适过程,心理素质好的学生能较快地融入社会成为职业人。会计人员承担的责任和风险就越来越大,在紧张和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在竞争中谋求发展。

二、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途径

1.专业教师转变教学理念

在信息时代,学生兴趣广泛,有较强的求知欲,教师所拥有的知识不可能全面满足学生的要求,教学中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自己的角色要有一个新的认识,由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能力”,让学生逐渐养成自我学习与不断更新知识的习惯和能力。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主要起到引领作用,不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互学互动,教学相长。

2.构建会计人才职业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

构建会计人才职业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应从会计培养会计人才职业素质出发,遵循会计实践规律,从培养一个适应市场要求的会计人员的角度,以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以会计职业道德为核心构建会计职业素质课程体系,对课程体系整合和优化,构建一个与会计职业活动过程相符合,实现学生学习与会计实际工作“无缝”对接,为学生今后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会计专业的学年论文
会计专业知识结构相对稳定,会计技能和职业素质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课程体系设置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然而,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职业素质要求也在不断地变化,课程设置又必须具有弹性,适应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职业素质的需要。同时,中职学校应本着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适用”和“够用”的原则,对课程进行整合,注重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协调发展,为实现课堂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打下基础。中职会计专业的课程由会计职业素质课程、会计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和实践课程三部分组成,三者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培养会计人才职业素质的体系。中职学生由于性格上的差异、成长的环境不同等原因,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也有着自己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因此,课程设置在考虑会计人才职业素质培养的同时,职业素质课程可选面应适当地扩大,给学生个性发展提供空间和环境。

3.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美国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学生在学习中有质疑和问题,才能思考、发现、创造。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有自由度,把质疑问难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感悟。对学生正确认识给予肯定,对错误回答也不要急于否定,多加点拨和引导,培养学生想问、敢问、善问的良好习惯,提高适应变化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教学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学生是教学活动中主体,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培养职业能力。根据项目内容灵活地将感性教学、沙盘模拟教学、项目教学法、综合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融为一体。感性教学主要是通过演示、参观,感悟会计职业。沙盘模拟教学是一种较为新颖的体验式学习方式,“是将现场情景真实地进行浓缩,使行为人能亲自体验模拟的现场情景”;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项目中,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让学生充分投入,从而获得履行职责的感受,同时分工合作,以团队合力完成每项任务,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项目教学法是按会计工作的过程分为若干个子项目,通过项目教学法,教师边讲课,边演示,边指导;学生边学习,边动手,边提问,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来学习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学与做融为一体,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提高学习的能力。综合实践教学就是模拟企业一定时期的经济业务,由学生以一个会计身份履行会计的职责,从而培养学生独立从事会计工作的能力。

4.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必须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实践教学中给予每一个学生具体的职责,从事某一个会计岗位的会计核算,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一种良好的工作习惯,增强责任心。主要以会计模拟演练为主,以企业为主要的模拟对象。在开展模拟演练时,可将学生分为几组,每个组代表不同的企业,由学生代表企业自行选择会计政策、会计方法,自主经营、管理企业;学生应按照会计准则、财经法规、工作规范等财经制度做好会计账务处理工作。与此同时,还应设立审计组和税务组,负责对企业进行审计,征收源于:免费毕业论文网http://www.328tibet.cn
税费。对企业经营业绩好的小组,要给予奖励;而对经营业绩差的小组,则要给予处罚。在演练过程中,为了达到逼真的效果,可安排一组学生在企业领导授意下虚、或者该入账的收入没有入账、同时虚增费用等,通过各种的手段做假账,终于把企业盈利变为亏损。通过审计和税务组的审查,发现企业做假账,把企业违法行为向社会公布,并对违法企业进行处罚。而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小组,如实反映企业的经济情况,受到表彰,为企业赢得信誉。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下,不仅可锻炼会计处理能力,还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通过组织学生仿真实践活动,有效拓展学生专业知识视野,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氛围,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

三、完善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考评体系

建立开放式多元化的会计职业素质评价体系,全面、科学、准确地对学生的职业素质作出评价,通过评价指标导向和评价信息反馈,引导学生实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根据会计人才职业素质的内容,学生职业素质评价体系可由基本素质、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发展能力4项指标组成。全面考评学生的职业素质,在建立具体的评价体系时应做到: 1.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传统的评价体系多采用终结性评价,指标单一,考核内容单一,忽视了职业素质软指标的评价。形成性评价不同阶段评价指标有所不同,考核的内容也不同,既有专业知识水平的评价,也有职业技能水平和会计职业素质软指标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能全方位地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进行评价。
2.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职业知识和技能可采用定量评价,但会计职业素质的软指标却难以定量评价,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才能全面合理地评价学生的职业素质。
3.小组评价与个体评价相结合。传统的评价主体是任课的教师,教师的评价特别是在定性评价时,往往有一定的主观性,为了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职业素质,评价的主体不应是单一的主体,对于定性考核一般应由采用“二组一人”为评价主体,即先由学生本人对自己进行评价,然后学生学习小组对其进行评价,最后教师和企业人员组成的评价小组对学生进行评价。
4.全面评价与重点评价相结合。在全面评价学生时,由于各门课程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方面,其侧重点不同,因此其评价重点也有所不同。同时,会计职业素质的内容在评价项目中其重要程度不同,设置权重系数也有所不同。因此全面评价与重点评价相结合,才能准确地评价学生。
总之,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培养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这关系到学校培养什么人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对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规范会计行为,维护会计工作秩序,树立诚信是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必须承担的责任。
参考文献
包俊权.谈谈会计教学的职业道德渗透[J].中华会计学习,2006.3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编写组编.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第三版)[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3] 冯连娣.新准则背景下如何加强对中职财会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J].科技咨询,20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