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博弈论视角下我国上市公司财务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3-12-29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本文通过建立混合策略均衡模型,对该博弈模型进行求解,解释了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形成机理,为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综合防范与治理提供有益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博弈论 上市公司 财务 防范 治理

一、相关文献回顾

国外对财务报告防范与治理进行了持续而深入的研究。美国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证券市场大崩盘以后的1933年的《证券法》和1934年的《证券交易法》。1977年,美国制定了《反国外贿赂法》。1985年成立了全美反财务报告舞弊委员会(Treadway委员会),Treadway委员会在其划时代的《1987报告》中提出了企业反舞弊四层次机制理论,即应建立高层的管理理念、业务经营过程的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外部独立审计四道防线来防止企业舞弊。1994年,由Treadway委员会赞助成立的COSO委员会在其提交的《内部控制:一个整体框架》中,论述了内部控制对可信的财务报告的作用。1999年,COSO提交了《舞弊性财务报告:1987—1997》,对十年内的虚假财务报告进行了总结与回顾。1999年,蓝带委员会(Blue Ribbon Committee)提交的《蓝带委员会关于提高审计委员会效果的报告和建议》,标志着美国在寻求对付财务的对策时,重心已经开始转向公司治理结构。在安然、世通等案件后,美国国会于2002年通过了对资本市场影响重大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简称SOX法案),这是美国公司法和证券法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相比国外而言,目前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两大缺陷:一是对财务报告防范与治理研究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与美国相对应的强势研究机构;二是研究的理论高度不够,未能提供一个逻辑一贯的财务报告治理的分析框架,使得提出的治理方法缺乏系统性和有效性。

二、上市公司财务的博弈分析

1、基本假设会计毕业论文任务书

假设1:证监会摘自:本科生毕业论文http://www.328tibet.cn
的目标是对上市公司的财务进行监管;理性假设,假设证监会和上市公司都是理性人,上市公司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假设2:在上市公司财务行为博弈中,参与双方为证监会和上市公司,各有两种战略选择:监管与不监管,与不。两者之间存在着混合纳什均衡,上市公司对证监会的监管方式是可以预测的。
假设3:假定上市公司为风险麻木者,监管的边际收入大于边际成本,证监会和上市公司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假设4:证监会和上市公司所采取的行为具有可测性,对所获得的收益是能估计的。
假设5:本模型只考虑现行制度下的公司监管情况,并排除了上市公司利用收益贿赂政府人员等特殊情况。

2、博弈模型的建立

上市公司对于财务报告可以采取两种行为:“财务”和“财务不”,证监会也有两种可选择的策略:“监管发现上市公司”和“不监管上市公司”。假定上市公司以p概率进行财务,证监会以q的概率进行监管。上市公司的正常收入为R,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所获得的额外收益为f,政府监管所产生的监管成本为C,上市公司被政府发现所处罚的成本为B,上市公司财务所产生的道德成本为M,上市公司带来的社会损失为S。可以建立混合策略纳什均衡模型如表1所示。

3、博弈模型的求解

对支付矩阵进行分析可知,该博弈过程不存在纯策略的纳什均衡,现从定义出发求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假定上市公司以p概率进行财务,则不的概率为1-p。假定证监会以q的概率进行监管,则不监管的概率为1-q。
企业的期望盈利函数为:
U0=p[q(R+f-B-M)+(1-q)·(R+f-M)]+(1-p)·[(qR+(1-q)R)]
=-qpB+pf-pM+R(1)
企业目标是实现期望盈利最大化,对(1)式求导得:
■=-qB+f-M
令其为零,得:q=■
证监会的期望盈利函数为:
U0=q[p(B-C)+(1-p)·(-C)]+(1-q)[p(-S)+(1-p)×0](2)
证监会实现利益最大化,对(2)式求导得:
■=pB-C+pS,令其为零,得:p=■

4、博弈模型的结论

对于证监会来说,如果上市公司的财务概率小于■,即p■,证监会的最优选择是进行监管;如果上市公司的财务概率等于■,即若p=■,证监会的最优选择是进行监管或者不监管。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如果证监会监管的概率小于■,即 q■,上市公司的最优选择是不;如果证监会监管的概率等于■,即q=■,上市公司的最优选择是或者不。

5、博弈结论分析会计相关论文

对上市公司而言,对p进行分析可知,上市公司财务的概率与证监会的检查成本成正比,当证监会不容易进行检查(比如检查成本很高)时,上市公司多倾向于财务排污;上市公司的概率与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财务的处罚成本、道德成本成反比,即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财务的处罚加大、或者道德成本增加时,上市公司倾向于减少财务。
对证监会而言,对q进行分析可知,证监会监管概率与上市公司财务收益成正比,即财务收益越高,上市公司倾向大于财务,则证监会更倾向于监管;证监会监管概率与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处罚成本、道德成本成反比,即上市公司后所受处罚越重、道德成本越高,上市公司越不敢,证监会也就可以相应降低监管力度。
该博弈的纳什均衡为:p?鄢<■,q?鄢<■,对此均衡的解释为:由于上市公司的数量众多,其中有■比例的上市公司选择财务;而证监会的随机监管检查比例为■的上市公司的财务情况。

三、财务报告防范与治理的政策建议

根据企业博弈理论和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为更加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上市公司财务行为发生,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减少诱发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压力因素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压力因素主要来源于监管政策的制度规定。减少压力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第一,树立市场化的监管理念。就上市发行政策而言,现行监管政策倾向于搞活大中型国有企业,为国企脱困服务,仍然存在类似审批制下的财务报告动机,监管机构应继续推进上市政策的市场化改革,将准市场化的核准制逐步转为完全市场化的注册制。第二,改进财务指标监管体系。例如配股政策应该由单一的以净资产收益率是否达到要求作为能否配股的依据转向采用一个综合财务指标监管体系。第

三、监管机构应端正自己的监管角色。应该缩小审批权力,扩大监督权力。

2、消除诱发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机会因素

消除诱发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机会因素是防范与治理财务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改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一是优化股权结构。如何进行股权结构优化进而寻求国有股的有效退出机制,以提高公司治理效率,是当前资本市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股权分置改革就是一个重要的尝试。二是合理安排董事会结构。董事会被认为是一种引入市场机制的制度,被称为公司的一组契约的最高内部监督者,同时也是治理财务报告时可以依靠的中坚力量。董事会的公平与效率主要取决于董事会的结构:独立董事所占比例和审计委员会。三是确保监事会的独立性。立法上确保监事会的独立性是完善我国监事会制度的关键,而保持监事会的独立性与监事会的人员构成、任职资格、议事机制等密切相关。
第二,完善公司外部治理机制。一是完善法律制度,加大对财务报告的处罚力度。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没有举证责任倒置制度,民法通则“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忽视了财务报告的特殊性,不利于广大中小投资者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二是完善会计准则,为财务报告的判定提供更为科学的标准。三是完善现有的审计准则,加强注册会计师发现的作用。四是加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防止财务报告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环。五是建立以财务报告特征指标为重点的资本市场监控制度。
第三,提高财务的社会道德成本,同时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模型结论表明,随着上市公司财务的社会道德成本不断提高,上市公司财务的可能性也将降低。政府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等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在企业界内部形成企业主和公司管理层诚信经营、诚信财务的良好社会风气,对财务的企业主、管理人员形成强大的社会道德压力,使其在业界难以立足,无法发展,以此促使企业主、管理人员减少财务。同时,企业主和管理层的道德因素在上市公司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健全职业道德体系,应在建立职业道德规范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上,强化对企业主、管理层、会计师遵守职业道德情况的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相应的表彰或惩罚。可以将奖惩机制与会计师职业道德要求认及个人利益结合起来,体现义利统一的原则,使职业道德具有某种强制性,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必然导致财务事件的减少。
第四,健全相关索赔机制。模型结论表明,财务收益越高,上市公司发生财务的可能性越大。证监会应通过健全相关索赔机制,对发现财务的上市公司进行索赔,比如鼓励和支持广大股民或投资者获得合理赔偿,降低股民或投资者的索赔成本和难度,使公司通过财务获得的既得收益吐出来,减少财务的经济收益,以降低财务的可能性。

3、去除诱发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借口因素财务论文怎么写

财务报告压力来自于公司经营的特质,盈利的目的是其禀赋,机会是公司治理机制的不完善,借口是不完善的制度“创造”的机会,甚至是的根源所在。去除诱发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借口因素的主要措施为:第一,树立行风,强调诚信是财务报告的立身之本。第二,培植非正式制度。中国财源于:论文封面http://www.328tibet.cn
务报告的正式制度基本完成了“市场经济化”,但诸如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非正式制度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实现“市场经济化”,实现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有机协调关系重大。
【参考文献】
吴革: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防范与治理[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0(2).
程春晖:博弈论与财务报告研究[J].会计之友,1998(6).
[3] 刘一天、张大为:基于博弈论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5).
[4] 张佩:基于博弈论的上市公司财务行为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9).
[5] 陈国辉、张金松: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博弈论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