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重述上市公司财务重述动因及对策站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1-24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重述现象愈演愈烈,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财务重述的本意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补充信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更好地为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服务,但是却愈来愈成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工具,反而对投资者的经济决策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本文从华锐风电自曝“会计差错”为切入点,探讨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的动因,并对我国财务重述制度的健康发展提出建源于:免费毕业论文网http://www.328tibet.cn
议。

一、引言会计毕业答辩

2013年3月7日,华锐风电发布公告称,经自查发现,公司2011年度财务报表的有关账务处理存在会计差错。这些差错涵盖所有者权益、营业收入、营业成本以及净利润等四个方面,其中净利润差异比例超20%,会计差错导致的差异为-1.68亿元。公告称,公司关于收入确认的的具体依据为同时满足以下三项条件:公司已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货到现场后双方已签署设备验收手续;完成吊装并取得对方认可。而对于此次会计差错,公司将其归咎于2011年度确认收入的项目中部分项目设备未到项目现场完成安装,导致2011年度的销售收入及成本结转存在差错。当日,受该消息的影响,复牌后的华锐风电股价下挫,跌幅为3.04%。8日,相关媒体继续发文质疑,媒体认为华锐风电自曝会计差错的动机存疑,且公告中给出造成会计差错的原因难以服众。会计差错的消息曝出后,华锐风电方面曾致电媒体,对于此次错误给投资者带来的不便深表歉意,并表示此后将按规定履行信披义务,但对于媒体的质疑,华锐风电未作回应。
不管此次华锐风电的会计差错更正动机到底是否纯正,从中我们还是可以窥探出会计差错引起的财务重述对资本市场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而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重述制度,使财务重述制度真正发挥积极的作用,从而更好地为投资者的决策服务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财务重述概述会计论文摘要范文

财务重述是指上市公司在发现并纠正前期财务报告的差错时,重新表述以前公布的财务报告的行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中详细的说明了“前期差错”:是指由于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下列两种信息,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省略漏和错报:第一种信息,编制前期财务报表时预期能够取得并加以考虑的可靠信息;第二种信息,前期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前期差错通常包括计算错误、应用会计政策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以及舞弊产生的影响以及存货、固定资产盘盈等。企业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但确定前期差错累计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但是如果仔细推敲,准则中所述的直接原因很难解释如今愈演愈烈的财务重述的真正原因,也就难以就其潜藏的经济学内涵得出令人满意的结论。为此,本文从市场经济的本质出发,探讨造成财务重述的内在动因。会计学论文题目

三、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的动因会计专业论文格式

一、资本市场压力。

融资需求。企业上市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筹集资金,促进发展。融资需求可以说是导致财务重述的主要资本市场动因之一。当公司资金不足并且又希望以较低成本吸引外部融资时,管理层就可能进行盈余管理以提升公司的财务形象,改变投资者和债权人对公司的预期,进而以更高出售股票或以更低的利率获得贷款。
财务预期。财务预期是导致财务重述的另一个资本市场动因,因为没有达到财务预期可能带来股票的负效应,降低公司的声誉。所以为了迎合财务分析师和市场投资者,上市公司管理层有动机进行盈余操纵以维持预期的盈利水平,这样做也导致以后越来越频繁地发生财务重述。
监管要求。按照我国证券监管部门的规定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将被“特别处理”(ST),若第三年再亏损则可能面临退市的风险。不少上市公司会选择利用重大会计差错更正实现年度间的利润调节,以避免因“二连亏”、“三年亏”而遭遇特别处理甚至退市的命运。TCL公司2001年的财务重述就是一个典型案例。TCL公司2001年3月21日出具的2000年财务报表显示其盈利状况良好,实现净盈利26316637.88元;2001年TCL公司以财务重述的形式,声称该企业由于会计政策运用不当和会计估计错误,少计提了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更正了2000年的财务状况—由盈利转为巨额亏损。该财务报告重述使得2000年本应该被“ST”的TCL成功地虚增了利润但却没有被认为违规,而是被认定为2000年会计政策运用不当和会计估计错误。这显然是一个为了满足证券监管部门的要求而滥用财务重述的典型例子。

二、高管薪酬契约。

现代企业都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有者和管理者是存在利益冲突的,与其花费巨额成本去监督管理者的经营活动以制约经营者的行为,不如转变观念,让管理者也成为企业的主人,让其也成为所有者之一,实现经理人和股东利益的趋同。为实现此目的,现代企业采用管理者薪酬激励制度,而且越来越多的薪酬制度都采取与股票相关收入或股票期权作为激励,这确实使得经理人和公司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但是也激励经理人采取不恰当的手段来提高盈利和抬升股价来达到自利目的。

三、公司治理机制。

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是公司的核心,是公司财务的监督者,承担改善和提高财务报表质量的责任;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下设的专门工作机构,主要负责公司财务监督和核查,并指导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机构的沟通、协调等工作;监事会主要负责检查公司财务,对董事、高管执行公司职务的行为进行监督。但是往往监事会和审计委员会都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董事会也缺乏足够的独立性,公司治理机制存在缺陷,内部控制存在问题,从而不能有效的预防和发现财务报告存在的重大错报或漏报,从而造成财务重述。会计毕业论文文章

四、成本低廉。

尽管我国会计准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出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目的而允许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重述,但是由于会计准则在某些方面还存在模糊性,因此给上市公司进行虚假陈述提供了可乘之机,而且对于被发现的虚假陈述处罚较轻,执法也不是很严格,而且也是重经济处罚,经济处罚中又以单位处罚为主,正所谓“法不责众”。这就导致虚假陈述带来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出于“成本效益原则”的考虑,上市公司才会不断利用虚假陈述来达到自身目的,从而导致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现象愈演愈烈。

四、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重述制度的建议

一、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加强董事会的独立性,独立董事的比重可以适当提高,避免“一股独大”的情况,同时要切实落实审计委员会对公司财务的监督责任,同时对管理层进行监督。对于监事会,则要增强监事任免的独立权,避免不当的行政干预,同时要严格把关,选拔具有业务胜任能力的监事会成员,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公司的财务情况,让监事会切实履行其职责,避免其流于形式。对于管理层,要做到激励与监督的均衡,努力做到把企业的剩余价值与委托人的利益长期结合起来。同时,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二、提高审计信息质量。

投资者、债权人与公司管理层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他们获取公司信息的方式主要是依赖外部审计。因此,外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守职业道研究生论文http://www.328tibet.cn
德,保持足够的谨慎性和独立性,严格按照审计准则执业,尽可能发现其中的会计差错,提高审计信息的质量,保障财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从而减少财务重述现象的发生。

三、积极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

在如今的信息社会中,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使得舆论的监督作用越来越重要,当初的“银广夏”事件就是由新闻媒体揭露出来的,并且一旦某公司财务重述,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会使该公司形象大为受损,使得该公司的股票大幅下降,降低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严重地会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所以可以通过这种威慑作用,让企业自觉减少财务重述。

(四)完善法律责任追究与健全民事赔偿机制

虽然明确规定了上市公司的负责人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负责,但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而且,通过财务重述在资本市场上获得的巨额收益远远高于低廉的违法成本,这就更促使某些利益集团违法进行盈余操纵。因此,需要完善《会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快民事赔偿制度的建设,大幅提高会计成本,同时在加大经济惩罚的同时也要对相关负责人进行行政处罚以致刑事处罚,让会计的成本远远超过其收益,从而减少财务重述。

五、完善会计约束机制。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现象比例如此之高,表明相关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还存在着漏洞和薄弱之处,因此要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对于不确定的内容也要规定一个数值范围,以减少主观判断的差异,比如进一步明确“重大会计差错”的金额或标准等,进而减少上市公司的操纵空间,减少财务重述现象的发生。

六、把财务重述与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相结合。会计专业论文提纲

我国的证券法律制度对于上市公司增发股票、发行债券等都有严格的指标要求,如最近三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最近24个月内曾公开发行证券的,不存在发行当年营业利润比上年下降50%以上的情况、最近三年平均可分配利润足以支付公司债券一年的利息等标准,许多上市公司为了达到上述指标,就采用财务报表重述的方式进行盈余管理。建议证券监管部门对于发生财务重述的公司,即使报表上调整的是上年的留存收益,审查融资条件时,视作当期事项考虑。
五、结论
尽管财务重述制度在现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是不可否认,完善的财务重述制度在遏制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等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已经在美国的资本市场上得到了验证。所以,我国各市场主体都应该积极采取措施:上市公司自身要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会计师事务所等审计机构要提高审计信息质量;广大新闻媒体要积极发挥监督作用;政府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财务重述制度,从而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进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