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浅谈如何强化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学位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3-07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是按照国家相关的规章、法规、法律来控制企业日常运行的会计工作,从而有效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会计信息质量。本文首先分析了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作用和意义,其次,就如何强化企业内部会计监督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企业;会计监督;经济效益;会计信息
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是按照国家相关的规章、法规、法律来控制企业日常运行的会计工作,从而有效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会计信息质量。具体而言,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就是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会计人员、内审人员、会计机构、经营管理者来制度监督和核算监督企业的会计资料、会计工作。

一、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作用和意义

(1)实现对企业资产的保护需要。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是企业依法理财的前提条件,能够防范企业资产不合理使用,避免企业资产流失,杜绝浪费、贪污,规范企业财务收支行为,降低企业财务工作的随意性。(2)实现对企业依法理财的管理需要。《会计法》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进一步约束了企业会计行为,使得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实现对企业依法理财的管理需要。(3)实现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透明管理需要。企业会计工作的基础前提就是建立一套完善、科学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通过科学划分会计职责,建立会计业务处理程序,能够避免出现错账假账现象,有效规避风险。

二、如何强化企业内部会计监督

(1)努力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第一,应该具备较强的法制观念,企业的会计工作应该符合国家相关的会计法律体系。第二,应该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和较高的业务素质。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受到会计人员专业技能、职业知识高低所决定,因此,企业应该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继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第三,应该具备较强的会计职业道德,保持良好信誉,遵守公共道德,采用适当的自我约束规范。第四,企业会计人员应该具备高风险管理能力。会计人员应该具有准确的判断力和明确的理解力,基于整体出发的角度,保持职业的规范性和谨慎性。(2)加强会计管理,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第一,坚持决策公开群众参与,财务管理化。企业应该定期对企业的财务收支通过企业内部局域网、公示栏、党员生活会、办公例会向全体员工公开,使各项收支情况公开透明,曝露在阳光之下,坚持资金使用审批制度,执行小资金双人购物制度,重大资金招标采购制度。财务管理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理财小组把关制、各种收费漏斗制。第二,实行重大项目招标制度,决策管理专业化。企业对于重大项目,实行招标制度,项目建设(采购)流程按照立项审批、成立项目招标(采购)小组、公开询价与招投标、项目实施与监督、项目招投标小组验收、招标(采购)小组确认项目完成后签字付款等环节。招标(采购)小组由分管领导、业务部门、各考勤组成员组成,整个过程由招标小组全权参与负责。(3)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从目前来看,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都存在着会计监督不力的源于:党校毕业论文http://www.328tibet.cn
问题,关键原因还在于企业领导对于内部会计监督还心存疑虑,没有充分意识到内部会计监督的重要性。这就要求企业务必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主要体现在:定期内部审计企业会计资料;明确企业财产清查组织程序、期限和范围;明确重要经济事项决策的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程序;要严格执行相互制约、相互分离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只有通过不断地监督和检查,才能够真正地将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落实到实处。(4)加强企业流动资产管理。企业的一切资产必须纳入企业财务统一核算和管理。资产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所有的货币资金统一在高校指定的银行专门账户内核算与管理,银行账户不得出租、出借或转让给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未经批准不得私自开设、变更银行账户。管理严格执行钱﹑账分管制度,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不得由一人货币业务的全过程。的收支范围严格执行国家的管理规定。实行库存限额管理制度,不得截留、坐支,不得以白条抵库,不准套取,不准公款私存。与外单位的经济往来,1000元以上的款项结算,原则上通过银行转账结算,不得采用结算。
三、结语
总之,目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为了实现可持续性发展,那么就不能只是单单地看重利润,而应该还要多重视企业的内部会计监督,这样一来,就能够有效地避免出现企业财会违法违纪行为和非法流失企业利益的现象,还可以对企业资源匹配进行有效地规整。企业应该多与国家相关的会计监督部门合作,力保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正常进行。
参 考 文 献
王晓燕.会计监督存在的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9(3)
李爱梅,杜国芳.强化会计监督的研究对策[J].现代商业.2010(6)
[3]柯光辉.虚假会计信息的及治理对策研究[J].市场周刊:研究版.
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