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试论部门预算革新中理由及对策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4-17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以部门预算为主要核心的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经过十多年的不断深化,己经成为社会公众普遍关心的热点和焦点,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拟从实际应用角度对目前部门预算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的相关对策和建议,为逐步完善部门预算管理体制,更好的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做一有益探索。
关键词:部门预算;管理改革;问题;对策
部门预算的改革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建立和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规范、科学的部门预算管理体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当前的部门预算改革还仅停留在浅层面上,并未从实质上触及传统的预算体制,实质性的变革并不多。

一、目前部门预算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财务本科论文

1.预算编制管理机制方面。预算编制过程中,财政与政府各部门之间以及财政内部各部门之间在资金分配上关系未理顺,阻碍了部门预算改革的深入。一是预算分配权不统一。各级政府中,除了财政部门,还有其他多个政府部门拥有预算的分配权。比如科技部门的科技经费、环保局的环保专项经费等等。预算分配权的分散,违背了部门之间财权与事权相分离的原则,肢解和弱化了预算职能,严重影响部门预算编制的时效性和约束力。二是财政部门内部预算编审时缺乏统一标准。部门预算名义上由财政的预算部门具体负责,但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编审工作依然由各业务科室承担,实行对口管理。各业务科室在部门预算审核时存在着项目审核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部门预算的编制质量。三是部门工作计划滞后,与部门预算编制时间出现冲突。由于部门重点工作需在年底或人大会之前才能确定,很多部门以此为理由,不能提前考虑下一年度的重点工作安排,造成预算“一上”时编制的项目缺乏足够的准确性,并且使部门预算编制时间与标准周期之间出现差距。
2.在支出定额标准体系方面。一是日常公用支出标准体系在公平性、合理性上尚有一定差距,降低了其支出控制的功效。公用经费的综合定员定额标准,兼顾了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提高了单位自主理财的积极性。但由于以单位的实有在职人数为核算基础,有些性质相同的单位,公用经费与在职人数成正比,但日常公用支出并不一定与在职人数成正比。如门和司法部门中,门的日常公用支出明显要比司法部门的高。因此,当前的公用经费综合定员定额标准体系还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二是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待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当前市级部门预算中项目支出定额标准只有已实施的单位开办费、人员办公设备购置费和试行的物业管理费和房屋租赁费,标准少且主要是通用定额标准,专用定额标准还未提上日程,同时,已实施的标准与单位现有资产状况未做到有机结合,实用性较差。
3.在预算编制方法方面。一是零基预算趋于形式。在运用零基预算法的过程中,各部门既得利益难以触动,支出预算仍延用了“基数+增长”的编制方法。同时依法依规增长的支出事项太多,除法定的教育、科技、农业方面的增长不低于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外,一些文化、科学普及、卫生、医疗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中要求“逐步提高财政资金投入水平”,造成预算安排先定支出后定项目,导致零基预算无用武之地,项目安排随意性大,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二是项目支出预算尚未建立起有效的追踪问效、绩效考评机制。虽然预算编制过程中,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了相应的论证,但财政资金拨出后,在执行过程中缺少跟踪问效,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到底如何”没有具体的方法进行评估,最终造成财政支出效率不高。

二、深化和完善部门预算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机制方面的改进

1.调整财政预算管理运行机制。切实提高预算管理的规范性、合理性,将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三个环节区分责任、相互分离。预算的编制工作由财政的预算编制部门全权负责,使用统一的预算编制标准和政策,编制、审核各单位的部门预算并最终下达给预算单位;各部门预算单位负责本部门预算的具体执行,执行时使用统一的财政资金账户作为往来账户,并在年终时编制本部门决算;由各级预算监督机构负责对部门预算的全过程进行跟踪监督审计,确保部门预算进入规范、法制的轨道。
2.理顺和规范财政与部门之间的关系。在一级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处理预算管理体制的财政关系时,要做到财权与事权分离,这样才能更好的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起到应有的监督和管理作用。事权在各部门手中,则财权应集中到财政部门的手中。在部门预算编制时,应由财政部门统一管理政府部门的各类资金,杜绝各项切块资金的单独预算编制。财权的集中不仅能强化财政部门对各职能部门预算收支活动的监督,而且还可以提高有限的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率。

(二)预算编制方法方面的改进

1.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支出定额标准体系。一是健全基本支出定额管理体系,建立起科学化的定员定额标准。完善定额标准,提高基本支出预算的合理性,逐步制定部门公共资源配备的标准;健全现行定员定额标源于:论文致谢范文http://www.328tibet.cn
准化体系,加强部门单位基础信息的收集管理工作,保证各项基本支出的公平合理;细化分类分档管理工作,重点细化支出定额标准的具体项目,合理提高各档次的定额标准,缓解单位之间人均财力不平衡的状况。二是建立健全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完善项目库的建设,并实行项目滚动管理;完善对项目的分类,将项目支出分为物业管理费、租赁费、专用材料费、房屋建筑物购建、办公设备购置、专用设备购置、基础设施建设、大型修缮、信息网络构建、交通工具购置,并对其中的物业管理费、租赁费、办公设备购置等常用支出建立通用定额标准体系,逐步实施专用定额标准建设。
2.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一是健全预算管理的规章制度。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法规和制度建设,明确预算绩效管理的发展方向、基本目标和工作任务,将绩效观念和要求贯穿于财政立法、执法、执法监督、宣传教育等多个环节。二是建立健全追究责任制度。把部门作为提高预算执行绩效的责任主体,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把预算支出的绩效监控纳入到预算执行的监控体系中,经常检查、及时纠错,从而使预算绩效的目标能够顺利完成。三是做好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建立起绩效的报告机制、反馈整改机制和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相结合的机制,并主动公开绩效评价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四是做好绩效管理成果的巩固。对已实施的绩效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认真总结,积极改进,及时健全,加强绩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加强宣传,确保绩效管理的成果获得一致认可。3.提高综合预算水平。改变财政资金按性质和按单位交叉管理的做法,将各类不同性质的财政资金统一编制到预算当中,使各项财政资金能够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立起统一的政府综合预算管理体系。这样既能使各级政府统筹考虑本地的改革和发展情况,又能增强预算的全面调控能力;既可以有利于强化预算的约束作用,又能便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从而能进一步的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的综合水平。

(三)预算监督体系方面的改进财会毕业论文

1.建立健全人大预算审查制度。一是在人大机关内成立预算审查委员会,作为人大监督机构专门负责预算审查。在预算法中明确其法律地位,对其初审的时间、具体内容,工作程序以及所承担的法律责任都作出明确规定。预算审查委员会拥有建议权,对预算编制部门报送的预算草案中不合法或不合理的内容在说明理由的前提下建议其予以修改,当预算编制部门拒绝修改预算草案中不合法或不合理的内容时建议审批机关予以否决。
2.推进预算公开,全面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推进部门预算公开,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有力保障,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也是推进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一是全方位公开政府部门预算的各项内容。它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财政部门在部门预算编制、收入支出执行以及年终决算时产生的公开事项;各级人大在审查预算草案、执行情况报告过程中以及监督预算时产生的相关信息;各级预算单位在使用财政资金过程中产生的公开事项;审计部门在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时产生的事项。对于这些公开事项要明确各自的权利和责任,做到责权分明、信息准确、公开及时。二是顺应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细化预算的科目和编制。预算编制的科目要随事项而变,为提高政府部门预算信息公开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财政部门要根据经济社会形势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并向社会公开。三是完善预算的公开报告体系,统一预算公开的形式和内容,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为满足预算公开的要求,要统一预算报告的陈述形式,完善预算报告的内容。报告的内容不仅要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而且要能反映出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预算活动,并且对预算活动中的重大事项等要给予相应地评估和说明。在正式的预算报告和预算表格之外,要公布编制说明,做好信息的解读。同时,要做好预算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的阅读预算报告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克竞.政府部门预算支出绩效管理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2009.

2.朱文阁.部门预算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师,2009(10).

3.史兴旺.部门间财政关系与部门预算[J].山西财税,2004(7).

4.王玮.预算管理改革与部门间财政关系[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1.
(作者单位:东营市财政局) 源于:毕业设计论文http://www.328tib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