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构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系统构建和完善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2-21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高校财务预算是高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组织结构、预算编制方法、预算实施、预算绩效评价、预算监督体系、预算氛围、信息化平台建设等七个方面提出了构建和完善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措施,以期提高整体资金管理水平,更好地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财务预算 预算实施 预算氛围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在一个时期内对企业内部的财务资源和非财务资源进行整合、统一调配和集中管理,并进行计划、协调、控制和业绩评价,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并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而对作业协同、战略贯彻、经营现状与价值增长等方面进行决策提供支持的管理活动。实践证明,它是确保企业资源优化配置、强化内部控制、防范经营风险、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我国高校资源管理采用高度集中的模式下,为适应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多学科的协调发展,激发和调动高校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作性,最大限度释放学术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高校应该构建和完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一个完善的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体系,能够在高校资金运营过程中及时发现、总结问题,及时分析、纠正偏差,从而实现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监控和考评,促使高校各项教学、科研、行政等活动的有序进行,提高资金的运营效率,对于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整体资金管理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完善的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一般包括以下方面。

一、组织结构

传统体制下,高校的学术与行政事务等决策权主要集中在校长或院长手中。这种组织结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也降低了决策的性,更缺失了监督职能。目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高校办学规模和办学能力提高的同时,风险(主要变现为资金支付风险、债务风险、营运风险等等)也日益增加。为了降低风险,提高营运资金的效率,我们可以借鉴业务流程再造理论来重塑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
业务流程再造最早由美国的Michael Hammer 和Jame Champy提出,是20世纪90年代最为兴盛的一种管理思想。其核心内容是强调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心,以关心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为目标,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以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从而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巨大改善。根据业务流程再造和内部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实施办法,高校应当设立财务预算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审查和协调各部门预算、监督预算执行、考评预算执行效果等,并对预算负全面责任。该委员会包括最高党政领导及分管科研、教学、行政事务、学生事务、外事活动、财务等方面的副校(院)长。预算管理委员会之下是专门负责预算编制的财务委员会,负责科研、教学、行政事务、学生事务、外事活动等各方面预算的分析、审核和综合平衡,并最终形成总预算草案,该部门的负责人对总预算承担责任。按照专业化分工和管理会计的原则,将高校分为各个责任中心,如科研中心、教学中心、行政中心、学生事务中心、外事中心等,各责任中心负责人负责本单位的各类预算的编制、上报,接受学校(院)的检查和考核,并对本部门预算的正确性承担责任。同时加强对高校教师员工预算知识的培训,强化教师员工的预算意识,激发他们参与预算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二、预算编制方法

预算编制方法有固定预算和弹性预算、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定期预算和滚动预算等。各种预算编制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实际工作中大多采用增量预算法,即在过去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增量,一般是以上一年度的实际发生额为基础,根据下一年度的收入预算以及学校(学院)的发展战略增加一个增量、减量或不变。这种方法比较简单,容易操作,但最大的缺点就是难于杜绝预算编制中准确性不高和预算松弛现象的发生,同时也无法对预算执行效果的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因此,有必要改变预算编制方法,变增量预算为零基预算。零基预算的核心内容是在每个预算年度开始时一切归零,对所有将要进行的业务活动都视为重新开始,然后根据高校各部门、中心、院系发展的分目标,重新核定每项支出对实现高校总目标的意义和效果,并在成本、效益分析、重要性原则的基础上,重新分配和安排业务活动的先后次序,并分配资金。预算的编制由下属各个责任中心根据各自的日常业务活动自行编制,预算委员会实行总额控制。同时为了提高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对于上报的预算,预算委员会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分成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对于预算内资金的使用引入激励约束机制,确定预算奖惩原则:对预算松弛现象给予严惩,对于攥紧预算但完成了正常的预算目标者,为促使其取得更好的业绩,可以对其实施激励。对于预算外资金的使用引入竞争机制,每个责任中心需要动用预算外资金时需要上报达到目标的几个备选方案,并由预算管理委员会裁决是否同意使用以及选择何种方案。此方法的最大特点是增加了财务预算的透明度,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三、预算实施

为了保证业务活动不偏离预算目标,同时对高校员工发挥激励和约束作用,预算一经确定,便要具有指令性,并在高校内部具有“法律效力”,强化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各个责任中心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调整,同时对预算方案实施跟踪控制管理。具体措施包括:一是明确授权审批程序。在执行过程中需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程序,明确各个责任人的审批权限和范围,分工把关,并承担控制预算的经济责任;需要对教师员工实施激励措施,激励教师员工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审慎预算调整审批。如果条件发生变化,预算需要作相应的调整时,调整的宗旨一定要立足于挖掘潜力,充分考虑可消化的因素。预算委员会必须对预算调整条件的设定、调整权限以及调整程序作出明确的规定;同时对完成预算产生不利影响的行为要予以约束和限制,使实际情况和预算目标偏离的程度达到最小。三是建立预算反馈信息报告。每个责任中心定期需要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反馈,以便对资金使用去向有一个动态的、总体的了解,将评价的结果进行公布,会对各执行中心形成一种压力,从而提高各部门的预算执行的透明度和责任感。四是建立预算执行不力的追究机制。为保证预算的顺利实施,可在高校内部建立预算执行不力的追究机制,其中包括明确责任追究的工作职责和流程,责任追究认定的依据和性质、范围、责任划分、处罚方式等,从而全方位保证预算执行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