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山东省支农山东省财政支农支出规模效率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1-10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山东是农业大省,财政支农支出在山东省财政支出中占有重要位置,结合农业进展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因素以及山东农业进展的近况,对财政支农支出效率进行深入探讨,对于提升财政支出效率、推动农业进展水平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农产品供求论述、公共产品论述、产业进展论述、政府干预论述及利益集团论述是财政安排支农支出的论述依据。革新开放以来,随着财力增强和国家对农业的高度重视,山东财政支农支出不断增加。以1978-2010年,全省各级财政预算内安排支农支出以4.02亿元增加到212.45亿元,增加了52.85倍,总额达到了1438.21亿元,占同期财政支出的7.26%,平均每年的增加率达到了14.12%。值得注意的是,将财政支农增加率和财政收入增加率二者相比较而言,前者远远低于后者;占财政总支出中,支农支出占有比例较小,且呈逐步降低走势。这一数据表明山东省地方财政对本地农业的支持力度较小,平均值仅为8.4%,较之于其他国家对农业的投资,整体水平十分低下。以山东省财政支农支出的走势看,革新开放后经历了1978-1985年的徘徊增加阶段、1986-1997年的较快增加阶段、1998-2003年的趋缓增加阶段和2004-2010年的快速增加四个阶段。计量浅析结果表明,2000-2010年山东省财政支农支出的边际产出值都显著大于财政非支农支出的边际产出值,这意味着以增量资金分配的角度考察,应加大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规模。这对于增加总产出具有重要作用。财政支农支出和财政非支农支出边际投入产出差别度的计量结果表明,山东省2000-2010年财政支农支出的效率水平呈提升走势,但仍然有提升的余地,山东省财政支农支出效率没有达到理想状态与财政支农支出规模偏小、没有达到理想规模有直接联系。理由可以归结为一是估计与财政体制不合理导致地方财政资金短缺有关;二是与农民缺乏组织、政治话语权不强有关;三是与推动现代农业进展的投入保障机制还没有建立、健全有关。由此,提升山东省财政支农支出效率、扩大支农支出规模应优化财政体制、增加地方财力;应加强农民组织建设、强化政治话语权;应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建立推动现代农业进展的投入保障机制。关键词:山东省论文财政支农支出论文效率论文规模论文
本论文由http://www.328tibet.cn整理提供,需要可以联系人员哦。摘要4-5
ABSTRACT5-9
第一章 导论9-16

1.1 探讨背景9-10

1.1 国际背景9

1.2 国内背景9-10

1.2 探讨作用10

1.2.1 论述作用10

1.2.2 现实作用10

1.3 文献综述10-13

1.3.1 国外相关论述和实证探讨情况10-11

1.3.2 国内相关论述和实证探讨情况11-13

1.4 探讨策略13-14

1.4.1 实证探讨和规范探讨相结合13-14

1.4.2 定性探讨与定量探讨相结合14

1.4.3 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相结合14

1.4.4 比较浅析策略14

1.5 革新点及不足之处14-16

1.5.1 革新点14

1.5.2 不足之处14-16

第二章 财政支农支出的论述依据及规模效率界定16-21

2.1 财政支农支出的论述依据16-18

2.

1.1 农产品供求论述16

2.

1.2 公共产品论述16-17

2.

1.3 产业进展论述17

2.

1.4 政府干预论述17-18

2.

1.5 利益集团论述18

2.2. 财政支农支出规模效率的界定18-21

2.1 关于效率概念的界定18-19

2.2 财政支农支出效率的内涵及其表达式19-21

第三章 山东省财政支农支出的近况21-27

3.1 山东财政支农支出的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21-24

3.

1.1 山东省财政支农支出的绝对规模21-23

3.

1.2 山东省财政支农支出的相对规模23-24

3.2 山东省财政支农支出的走势24-27
3.

2.1 1978-1985 年的徘徊增加阶段24

3.

2.2 1986-1997 年的较快增加阶段24-25

3.

2.3 1998-2003 年的趋缓增加阶段25

3.

2.4 2004-2010 年的快速增加阶段25-27

第四章 山东省财政支农支出规模效率的实证浅析27-31

4.1 模型设定27

4.2 模型检验27

4.3 边际产出弹性系数的计量结果27-28

4.4 财政支农支出和财政非支农支出边际产出值的计量28-29

4.5 财政支农支出规模效率水平测度29

4.6 对结果的解释和说明29-31

第五章 提升山东财政支农支出规模效率的对策倡议31-34

5.1 优化财政体制、增加地方财力31

5.2 加强农民组织建设、强化政治话语权31-32

5.3 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建立推动现代农业进展的投入保障机制32-34

5.

3.1 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和投入32

5.

3.2 全面落实涉农补贴政策32

5.

3.3 切实提升县乡财政公共服务能力32-33

5.

3.4 积极吸引金融资金加大“三农”投入33

5.

3.5 鼓励引导农民和社会力量投资现代农业33-34

参考文献34-37
致谢37-38
作者介绍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