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施工企业管理审计在施工企业中运用及其优化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3-12-22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文章结合施工企业管理审计的特征,对施工企业开展管理审计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施工企业管理审计的相应措施,对施工企业管理审计制度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施工企业; 管理审计; 优化措施

一、施工企业开展管理审计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施工企业规模和业务的不断扩展,施工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内部控制和防范经营风险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强。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财务审计只审查财务责任,而不审查经管责任(即受托人必须向委托人如实报告受托资源的管理情况的义务)已不能适应现代施工企业管理的需要。经管责任与财务责任提供的信息的区别在于:财务责任信息主要为了满足企业外部委托人的需要,而经管责任的信息在满足企业外部委托人需要的同时也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信息服务。在企业内部审计中引入管理审计是保障经管责任顺利履行的必要条件。因此,有必要在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中开展管理审计,将审计的重点放在内控制度和经济效益上,并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作出评价,为改善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作出贡献。以下将结合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特点,探讨管理审计在施工企业中的应用及对策。

二、施工企业管理审计的特征

施工企业又称建筑企业,指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从事建筑商品生产和经营,具有法人地位的经济组织,从事房屋建筑、公路、水利、电力、桥梁、矿山等土木工程施工。与其他行业相比,其生产的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等都具有许多显著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又决定了施工企业的管理审计有其特殊的要求。

(一)施工企业的经营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且施工分散

企业的施工及管理人员、施工设备、材料物资等生产要素,以及施工管理、后勤服务等组织机构都要随工程地点的转移而流动。为适应这一特点,施工企业一般采取分级管理、分级核算的模式。这就要求施工企业的管理审计人员应该深入不同施工项目的工程地点展开外勤工作,同时注意对不同级别的信息的收集、测试及评价。

(二)施工企业的产品具有多样性

与制造业不同,施工企业的建筑产品每一项都有特殊的建设要求,且施工的条件千变万化,这就要求施工企业的管理审计人员一方面要了解施工项目的一般情况;另一方面也要针对各项建筑产品的特殊性选取必要且适当的审计程序。

(三)施工企业的各项工程成本收益独立计算,且涉及的施工金额大、周期长

这对施工企业内部项目的管理和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施工企业内控风险的增加对管理审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施工企业露天施工受自然力影响大

施工企业一般只能露天施工,相应地需要露天堆放施工机械和材料,受不可控自然力影响的可能性很大,而且因受自然力影响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也很大。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成本管理、增加效益是施工企业提高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审计人员开展有效的管理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

(五)施工企业建筑项目的专业性强

施工企业的施工项目都是通过招、投标获得的,标书和施工合同中含有大量的商业秘密,在施工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施工企业在不同的施工领域中又有各自的资质等级和不同的专业技术,这些商业秘密和专业技术都是施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有力武器。同时施工企业建筑项目的专业性很强,非施工企业出身的外部审计师在短时间内对施工企业的建筑施工项目进行管理审计而得出的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对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效果有限。
而对于从事管理审计的审计人员而言,他们是施工企业的员工,其日常工作就是要对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管理效益进行管理审计,需要持续有效地监督企业的各方面管理活动,以保证审计意见的有效落实。持续有效意味着管理审计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审计监督是不间断的,具体到每一个项目,应该在立项、设计、招投标及合同签订、施工等几个阶段进行全面的监督,应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的审计监督,既要提供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也应监督审计后的改进效果,以确保审计意见的有效执行,保障管理审计目的的实现。

三、施工企业管理审计的优化措施会计毕业实习论文范文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审计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提出了审计工作的指导思想:“强化内部审计,继续推进审计监察工作向管理审计监察、风险审计监察转型”。结合《要点》的具体要求,施工企业需要在以下几方面优化管理审计,更好地发挥其功能。

(一)加强管理审计队伍能力建设

施工企业的经营特点意味着从事管理审计的人员必须既具备管理审计的专业知识,同时也熟悉施工企业的经营流程。具体到每个项目,管理审计人员还应明确具体施工项目的特殊性。一方面,负责施工企业的管理审计人员应积极参与到施工企业的流程再造工作中,深入基层调研,召开由施工技术人员(总工程师、工程预决算人员)、法律顾问、企业管理办公室人员、财务人员等主要相关人员参加的会议,充分了解企业施工的一般流程;另一方面,管理审计人员在进行项目审计之前,应该充分了解施工项目的具体内容,了解其区别于一般流程的特殊性。
施工企业的管理审计人员一般都应对建筑施工项目进行实地基础工作。无论审计人员是来自企业的财务人员还是技术施工人员,都应对企业本身的经营状况非常了解,而且成为管理审计人员之后,仍不能放松对管理审计专业素质以及施工企业项目施工流程的培训。在培训方面,《要点》提出要“组织系统审计人员参加国资委、国家审计署、内审协会举办的各类业务知识培训,特别是《建造合同准则》执行、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工程造价等方面的培训”,从而可以优化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升审计干部的执业能力。

(二)建立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管理审计

由于施工企业生产产品和经营活动的特点,施工企业在工程投资决策、财务管理、工程质量、工期、造价、技术等方面存在着更大的经营风险。《要点》在指导思想中强调了“风险审计”的重要性,要求应努力化解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因此,施工企业应由公司管理审计部门采用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工程投资决策、财务管理、工程质量、工期、造价、技术等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处理等管理行为进行审核,并逐渐渗透到公司各业务流程和管理职能中,系统地实现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监督和评价过程。1.全面提高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认识。一方面应提高管理层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以更好地实现对风险管理审计的管理层支持;另一方面,企业职员也应广泛学习风险管理,参与风险管理,以便于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的过程中收集大量有用的数据和信息。
2.施工企业内部需要建立一套风险识别模型。模型的建立仅仅依靠管理审计人员是无法完成的,因此有必要通过征询专家意见,根据企业的性质确立统一的风险识别标准,对风险的定义、分类、识别、数据收集、风险度量、风险评估、风险监控标准、沟通信息和报告机制制定统一规则;并在管理审计的工作过程中,不断修订风险评估结果,将得出的风险管理能力值与设定的期望值进行比较,结合当前风险管理活动的实际情况,及时与相关业务领域沟通并向管理层报告,提出完善风险管理的建议。
3.施工企业的管理审计人员要深入建筑施工项目的基层。施工企业的管理审计人员要深入基层调查、分析、研究各部门或领域的特点,广泛收集充分的风险数据和风险资料,并注意总结施工项目中的共同问题,将具有普遍意义和启发性的问题与内部审计人员和公司管理层进行充分交流,形成基层领导和管理审计人员的培训资料。
除了上述具有普遍参考价值的措施外,《要点》还特别强调了国际合作与联合审计对于风险审计的重要作用,指出应“继续与国际公司、工程局有限公司相互配合,加强与机构的合作,以联合审计、联合检查、委托审计的方式,加强对股份公司国际业务的审计监督,按照国际业务区域分布,开展对在建项目、联营体、区域总部财务风险防范、税务风险的审计工作”。

(三)贯彻全阶段的施工项目管理审计

施工企业的管理审计功能要从事后监督向事前预防、事中控制转变,注重分析、预测和评估。通过对具体施工项目的全阶段审计监督,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而且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督促完成。施工企业的具体施工项目一般包括立项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及合同签订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审计五个阶段。
1.事前审计主要是在立项、设计和招投标与合同签订阶段。在立项阶段的管理审计重点是对可行性研究和投资估算进行审计,应对工程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审核,充分论证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投资估算进度,分析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成果,并提出审计意见,以降低建设单位投资决策的盲目性。在设计阶段,管理审计人员应有效地与设计部门沟通,从设计基础环节抓起,充分审查设计图纸及图纸预算的经济性、合理性、实用性、全面性和完备性等。在招投标及合同签订阶段,管理审计应关注拟制招标文件的严谨性、合同的规范性,应考察审计招标条件是否具备,重点审查招标、评标和定标办法的正确性。《要点》指出可以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委托机构组织开展工程造价审计、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和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为股份公司准确评价投资项目,规范投资行为,提高投资效益作出努力。
2.事中审计是在施工阶段实现的。这一阶段,管理审计人员应积极进入施工现场,进行监督审查。在施工前,应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对施工图进行认真会审,着重审查图纸设计中材料使用不当或设计上的浪费,以图纸会审纪要的形式来纠正设计中的缺陷和失误。积极参与工地例会,审计施工进度计划,加强施工管理,合理节约费用支出。审查审计设备材料采购,重点审计、数量、质量,审计采购过程即内部管理情况。除了深入施工现场的审计外,《要点》还强调应考虑规范股份公司审计信息系统的应用,通过远程信息分析,缩短现场审计时间,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信息化应用水平。
3.竣工审计阶段是进行事后审计的阶段,旨在有效堵塞漏洞,防止资金流失。竣工决算阶段包括竣工验收情况、竣工决算和工程财务结算,竣工决算阶段重点审计决算和结算的准确性、真实性,直接关系到工程成本和工程投资完成的结果。这一阶段需要注重核查竣工资料和设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理性和合规性,出具工程审计报告,指出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督促积极采取措施,加强薄弱环节管理,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4.在事后审计方面除了竣工审计阶段,还应注意对发现问题后整改情况的监督审查。《要点》指出应“加大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力度,督促被审计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审计意见,使审计成果真正落到实处。定期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改进管理的意见建议,指导、督促子公司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增强制度执行力,促进股份公司各项管理工作的提高”。
总而言之,施工单位的管理审计部门应该积极适应企业发展模式和管理体制变化,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不断调整和完善内部审计工作机制,围绕公司发展需要和管理要点,高度关注子公司经营结构、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的均衡发展,依法揭露违规问题,提出完善建议和措施,努力化解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充分发挥管理审计查错纠偏、完善管理、促进增值的作用。
【参考文献】会计专业毕业小结
徐光华,李兰翔.企业内部管理审计内容体系构建新探——江苏企业内部审计实践引发的思考[J].审计研究,2007(1).
孟焰,潘秀丽.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研究[J].审计研究,2006(3).
[3] 李凤华.内部管理审计增值功能探微——基于价值链理论视角[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1).
[4] 张艳.市政施工企业有效开展管理审计的对策[J].审计与理财,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