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节选我会计生涯五十年(节选)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3-31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编者按:
华中电网有限公司原总会计师刘常荣先生从1962年进入大学学习会计到2012年,从事会计工作五十年,刚好半个世纪。本文既是作者对五十年财会工作的回顾和总结,也是对会计职业的解读和感悟。刊发此文谨表达对一个老会计人的敬意,也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裨益。
从1962年进大学接触会计专业开始,掐指算到2012年,我在会计这个行当里居然摸爬滚打了整整五十个春秋,半个世纪啊!
岁月留痕。时间送走了火热的青春岁月,送走了拼搏的壮年时光,而今留下来的,只有对往昔无穷无尽的回忆,对会计这个岗位的无限留恋,还有晚年盘点人生的休闲日子。正是:频回首,五十寒暑会计路,借风贷雨试身手。试身手,南北奔波尘与土,求索无止人已叟!
谨以这篇回忆录式的文字对五十年的会计生涯做一纪念。

一、四年寒窗

我是在家境十分拮据、高考招生形势十分严峻的年份里与会计打上交道的。
那是1962年,高中毕业的我,一门心思想考上一所文科大学修习新闻专业,没想到,我在焦虑万分且毫无思想准备的等待中收到的是湖南财贸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学会计,从来就没有想过,也没有填过这个志愿,更不知道有湖南财贸学院这么一所大学。去吧,只要有书读就好,这总比呆在家里饿着肚子与泥巴打交道强——我这样寻思;父母亲和哥哥姐姐更是竭力支持我去。还有什么值得犹豫的呢?于是乎,我走上了到长沙去读这所我所不熟悉的大学的路。
我是光着脚丫子、挑着破行李卷跨入湖南财贸学院大门的。
学院坐落在长沙市河西岳麓山西麓的石佳冲,整个校区隐没在翠绿丛中,静谧,空气清新,是个读书的好去处。其前身是湖南省财贸干校,到1962年正式招收四年制本科专业学生才更换校名。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我当时的录取通知书上盖的是“湖南省财贸干校”的大红印,外加一个显目的“代”字。就是因为这,仅仅招录了200挂零新生的会计系,当即就有十余名学生连报到手续都没有办就自动放弃入学机会,径直回家复读准备下一年再考去了;还有几位好歹在学校呆了个把星期,终究是对会计专业提不起半点兴趣,最后还是选择了离开。这种形势对我触动很大,加上那一阵子新生中流行着“当会计没出息”“账房先生是两院院士——一脚踏在医院,一脚踏在法院”……奇谈怪论满天飞,确实扰乱了一部分学生的思想。我也毫无例外地狠狠纠结了一阵子,但终究是独木桥上过河——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索性横下一条心:既来之,则安之,学会计就安安心心学会计吧,路子在自己的脚底下!
四年的寒窗苦读,先后把会计原理、工业会计、商业会计、银行会计、国民经济组织与计划、计划统计等专业课程攻了下来,于1966年5月以几乎门门课程都是“优”的成绩顺利完成了工业会计的本科学业和毕业实习。虽然当时的教材大都是采用前苏联五十年代的原版,不乏苏式教条主义和计划经济的浓厚色彩,但其中一些原理之类的知识在会计实践中很管用,经常发挥出举一反三的基础作用,这是大学时代打下的不可抹杀的专业功底。
1964年是大学时期值得记载的一个特殊年份。这一年,我年满二十岁,进入大三,正是全身心致力于专业课程学习的阶段。当时,学习雷锋、欧阳海、王杰、焦裕禄等英雄模范人物的思想教育运动风起云涌,大大净化了社会风气,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深入人心,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在这样一种激荡人生的气氛中,我获得了进入大学以来的第一个荣誉称号——院学习雷锋积极分子,而且被同学们抬举担任了班长。踌躇满志的我立志要加入中国,成为像雷锋一样的员。我带着这样的上进心磨砺自己,并两次参加地方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即“四清”运动),在桐油灯下,在田里山上,我跟着老工作队员一起“访贫问苦”“扎根串连”“与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经历风雨,接受教育。
1966年肇始的“十年动乱”打乱了六六届大学毕业生的毕业分配,在全社会陷入政府“停摆”、工厂停工、农村停产、学校停课的无政府状态下,我们拿着书呆在校园里当了一年多的“逍遥派”。“大动乱”岁月,我和少数几个要好的同学不愿随波逐流,毅然走出校门,到湖南常宁水口山铅锌矿矿井里推过一个多月矿车,在湖南礼陵瓷厂里挑过两个多月瓷泥,让在焦急中等待毕业分配的心灵多少得到一些锤炼和抚慰,也曾回到父母身边陪住了些日子。那是段不堪回首的凄苦岁月。戴着“四类分子”帽子的老父亲三天两头被造反派抓去游乡,去挨斗。我被划入“黑五类”“狗崽子”队伍,几次被勒令陪斗。一家人天天在胆战心惊中苦熬时光,老母亲的眼泪几乎没有断过。1967年下半年,学院传来毕业分配的消息,我才回到长沙,奔赴工作岗位已经是1968年年初了。

二、高原学步

我真正的会计实践活动是在青海高原上开始的。工作单位是一个刚刚从内地迁建到青海大草原边缘上的国防军工研究所。当时刚刚开始筹建,要什么没什么,就连维持生命的氧气也比内地少,条件十分艰苦。我一报到就开始了啃窝窝头、睡大帐篷的生活,所幸在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避开了“文化革命”的动乱和喧嚣,我可以一门心思向地球开战。与我一同来报到的还有九十多位六六届大学毕业生,大家组成了一个“五七”连队(意在向工农兵学习,但别人叫我们这批大学生是“臭老九”连队),由老师傅带着,修马路,垒围墙,建房子……我先后当过架子工、钢筋工、泥瓦匠。三年下来,我们为自己建成了食堂、澡堂、机修车间、单身宿舍、干打垒办公室和一部分实验室。
这段经历是我走上工作岗位后的第一课,十分宝贵。与工人师傅朝夕相处的那些日子,用汗水凝结而成的那种纯洁情谊,老师傅们那种“铁人”精神,那种关爱年轻人的胸怀,那种大公无私的品德,让我受益一辈子。
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七级钢筋工陈金明老师傅—— 一个不太起眼的老员。我在青海十四年,我们朝夕相处了十四年。他是上海崇明人,多年难得回一次家,基本就以所为家了。陈师傅那时已年过半百,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苍老许多。他平寸头,须发已经花白,背有点驼,一双常年抡锹舞镐的手上布满老茧,慈善的双眼总是笑眯眯地看人,久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皱纹,记录着他勤劳辛苦的经历。陈师傅任何时候都是一身深蓝色带格的家织布衣裤,朴素得俨然就是个南方农村的庄稼汉。他是化工部系统的老劳动模范,没什么文化,从我和他相识起,留在我脑海中的形象就是手脚不停、夜以继日、不知疲倦地干活。他把我们这批新来的大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带作风、教技术、解难题;在我们身上,他什么都舍得。哪个家里有老人病了,他马上掏出三百两百的救急;谁病了住院治疗,病床前经常能见到他的身影……他把一个活雷锋的形象留在我们脑海里,时刻激励着我们这些年轻人为国效力的雄心壮志。我学架子工那一年,也是我这辈子不能忘怀的。带我们的张师傅是一个膀大腰圆的东北汉子,五十岁不到,一米八出头的个儿,八级起重工,平时胡子拉碴,一副不修边幅的样子,但一到脚手架上,那是出了名的严厉,如果有谁不听他的指挥,保管吼你个晴天霹雳。那时,我们搭脚手架还没有用上装卸式的钢管,全部用铁丝和十米长的杉树条子横竖捆绑,先竖后横,从下向上逐级搭建起来。每天上工,我们五六个当徒弟的架子工被张师傅一一安排在各个传递的位置上,他叫我们一手抱住竖着的杉树杆子,或者用一只脚绕过杆子紧紧固定住身子,腾出一双手来,接住别人递来的杉树条子,然后使出吃奶的力气,一抛一抛地把这百十来斤重的杆子往上拔送,直至举到别人够得到的高度,最后几个人同时用扭成“门”字形的铁丝扣牢牢捆绑好。青海的冬天,刺骨的寒风一个劲地往领口、袖口里钻,在脚手架上劳作,嗖嗖北风从裤管里钻进来,一直冷到脊梁骨。每当这时,张师傅肯定会把他带在身边御寒的老酒贡献出来,能喝的喝上两口,发发热,不会喝的倒点酒往脸上、手上擦一阵子。财会毕业论文专科
张师傅向我们传授技术真可谓一丝不苟,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示范,手把手地教,一遍又一遍地讲解,直至我们听懂了,理解了,学会了,他才放心地躺在地上痛痛快快地休息一阵子。每遇最难、最重、最高、最复杂、最危险的活儿,他必定亲自披挂上阵,只叫我们几个“老九”协助一下,当当下手。时间长了,我们摸准了张师傅的心思:脚手架上是登高的活,人命关天,马虎不得,大意不得,别看他有时严厉得吓人,那是一种让我们绷紧安全神经的方式,是一种对我们的大爱。我们跟着他学会了搭建脚手架,更领会了工人阶级无私的爱。
三年劳动,三年思想洗礼,三年灵魂涤荡,为我接触会计工作打下了一个比较好的思想基础。由此也就有了我发自内心的感受:对工作,对事业,必须较真;为人处世,不可少了爱心;想想工人老师傅,心底无私能吃苦。
我在青海的工作单位是一个研究所,研究机构属事业单位,财务科就四个人,核算业务挺简单的。那些年头,我只身一人在大西北闯荡,无牵无挂,财务上的出差都是我的事,所里、科里分配给我的主要任务除了当会计以外,就是到北京要钱。我所在的单位是化工部的直属机构,事业经费的唯一来源就是靠部里拨款。在“十年动乱”的年代,一年之中难得要到几个钱。每次进京,短则个把星期,长则十天半月。、等人、各种手续,软磨、硬泡,每次都要搞个昏天黑地、疲惫不堪,我几乎把北京六铺坑及周边地区的大街小巷甚或四合院都窜熟了,有时还空手而归。这时,我们的老所长就得亲自出马——这么个重要的军工科研单位绝对不能断了“粮草”。
要说我正而八经地当会计,还是调入湖南省柘溪水电站以后的事。

三、柘溪淘“金”会计论文摘要

我于1980年夏天调到地处偏僻的湘中大山沟里的湖南安化柘溪水电站,在这里一呆就是六年多。
资江河上的柘溪水电站,地处崇山峻岭的雪峰山深处,交通闭塞,生活极为不便,但终究是回到了南方,回到了我的家门口。我就是土生土长的安化山里人,对山沟并不陌生,况且南方的山区比起青海高原,条件好了不少。尤其是电站财务一班人,在老科长肖克诚的带领下,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工作勤勉,核算精细,管理严谨,我置身于这样一个集体之中,耳濡目染,所得教化,开窍大矣。
老科长解放前就在银行里干了多年会计,练就了一套过硬的基本功,从打算盘的坐姿、悬肘、指法到填制会计凭证时“摘要”栏如何写得简单明了、金额数字要斜75—80度、只占2/3格才显得工整漂亮……如此这般,老科长都一一示范,言传身教。有一次月末进行材料稽核,7 000多张入出库单子堆满了两大桌子,我和另外一个同事扒拉着算盘一张一张地打,稽核了两遍还是与账面库存相差九分钱,怎么找也找不出原因来,次日老科长知道了,毫不含糊地交代:再核,一分钱也不能差!他说,会计是个精细活,来不得半点马虎和大意。他点拨我们:看看是不是哪张料单上把一分错写成一角了。果然,按照他指出的路子重新复查,找到了差错原因。专科会计论文范文
我在柘溪工作了整整六年,等于是进修了六年会计基础业务,这是学校里不可能学到的。这期间,我把材料核算、工资核算、费用报销、成本归集、报表编制、会计档案管理等岗位业务逐一摸了一遍。我坚持下到运行、水工、滑道、检修车间和材料仓库以及后勤各部门了解情况,到税务、物价、财政和省电力工业局进行信息沟通和工作汇报,借省局抽调我参加全系统财务检查的机会,向其他兄弟单位学习取经。这样做,提高了专业技能,熟悉了工作环境,明确了先进目标,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在电站的经营管理工作中,就能说得上话,或者少讲点不靠谱的话。我调离柘溪时,已经是中国的党员了,组织上让我以副总会计师的身份进了电站领导班子。会计毕业实习报告
这六年是我会计生涯里最值得回味和记忆的六年。体会最深的有三点:当会计必须敢于较真,求实,严谨,精细;当个好会计要有过硬的基本功,要随时随地进行知识更新;会计要参与管理,要理财,而要理好财就必须深入生产一线,深入职工群众,掌握第一手资料。

四、省局磨练

1986年国庆节过后,我奉调到湖南省电力工业局主持财务处的工作。
显然,这是组织上对我在柘溪水电站几年工作的肯定,也是老科长肖克诚竭力推荐的结果,我感谢组织上对我的信任。我明白,在省局财务处主持工作,这个平台大多了,责任和担子也重多了。一到任,我没有半点升官后的喜悦,倒是因为前任负责人已调离财务处而使我压力大增。好在处里有我的校友和一班热情奔放的年轻人打心眼里欢迎我的到来,我在柘溪工作时已经和他们打了几年交道,彼此都已经熟悉,一点也不生分。
揽上省局财务这副担子,头三脚怎么踢?思来想去觉得还是当好“三个角色”比较稳妥:会计 毕业论文范文
一是上靠领导,当好领导的“理财参谋”。我的直接领导有一个主管财务和经营的副局长,还有一个德高望重的副总会计师,我的“靠山”硬,这使我信心大增。二是下靠财务处的同事,虚心向他们学习,充分尊重他们的工作热情和专业特长,为他们当好“后勤部长”,排忧解难。
三是深入基层,深入生产一线,为厂局长们和基层财务部门的同志们当好“服务员”,急他们之所急,想他们之所想,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心里有了谱,事情就好办了。到任不久,我就选择到地处湘南偏远山区的沙田水电厂去调研。省局去那里的人极少,该厂的陈厂长曾经到财务处来邀请过两次。我是山区水电站上来的,感同身受,亲自上门去听听意见和要求,兴许能帮助这个厂子解决些问题。
沙田水电厂地处罗霄山脉下的湖南汝城县,湘、粤、赣三省交界处,属井冈山革命老区,那是个被戏作“湖南电力西藏”的偏僻山区水电站,各方面条件比柘溪水电站还要差。我只身一人前往这个基本与世隔绝的发电厂,算是我到省局工作以后出的第一趟差。
那是1986年的11月份,初冬季节,我一路颠簸好不容易才到了沙田水电厂厂区—— 一个两山夹峙、宽不过百米、开门见山、出门爬山、方圆十里无村落的峡谷里。陈厂长十分高兴地欢迎我的到来,他一个劲地连声说:“太好了,太好了,我这里太偏僻,省局处室的领导同志难得有人到我这儿来,老刘你这次来了要多住几天,帮助我们解决困难!”他亲自领着我安排好了食宿,我叮嘱他与厨房大师傅打个招呼,饭菜从简,每餐不超过两菜一汤,没吃完的下一餐再蒸热吃,不能浪费。这个叮嘱还挺管用,厨房大师傅完全照此。大师傅说:“我也招呼过一些客人,你这样的俭朴人我还不多见,有你这样的人管理省局的大钱,我们下面的职工放一万个心!”我花了三天时间把厂里各个地方一处不落地跑了个遍,包括远在十多华里以外的引流水库和坝上值班房,还抽出半天,随职工们到十里开外的一个农村圩场赶了一回集,体会了一把山区职工柴米油盐菜的艰难。临离开沙田电厂时,我交代陈厂长就关系全厂生产生活以及安全的几件急需解决的问题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省局反映,力争一揽子把问题解决掉。省局党组专门听取了我关于沙田电厂急需解决的几项困难的情况汇报,次年,专门行文和拨款解决了这个厂库区水文站和坝上值班房的建设、职工通勤车的购置、职工生活用电等大小五六个问题。
省局十几个人的财务处,掌管着全系统用于生产、基建的庞大资金,财权在握,经常几个办公室是人来人往,门庭若市,煞是热闹。我想,在职工群众把财务人员奉为“财神”,经常诉求于门的环境下,如何把钱管好、用好,这是个任何时候也不能轻视的大课题。这是责任,是担当,更是重负!不可以倚权自重,更不能以权谋私。我清楚,钱要靠人去管理,理钱先理人。我拟订了《财务处员工廉洁自律守则》讨论稿交给大家讨论,大家对《守则》硬性规定“拒收一切形式的礼金礼品,在特殊情况下没有当场拒绝的统一交处里作退还或者上缴纪检部门处理”众口一声表示赞成。我交代同志们把握住三个重点:一是科长以上领导,特别是我,应该列为被监督的重点;二是各自的家以及家属应该作为设防的重点;三是要把到基层出差列为注意的重点。《守则》颁布以后,大家以不违规、不越矩的模范行动使财务处的风气焕然一新,在机关赢得了一致好评,获得了省局党组和纪检部门的充分肯定。更使大家高兴的是,财务处的良好风气带动了整个系统财务部门风气的好转。一段时间以后,拎着东西来财务处谈项目、要拨款的人基本绝迹了,整个处室清净了许多,大家处理公务在热情中增添了几分底气;我这儿也不时收到个别同事交上来的烟呀、茶叶什么的,我都交给纪检部门去处理了。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我,一门心思只想着把财务处管理好就行了,基层厂局自有厂局长管理,那里的财务部门只是我的业务对口部门,我用不着操那么多的心。这种心态实际上是错误的,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郴州局一个刚刚提拔为财务科副科长的年轻人,由于疏于思想改造,放松廉洁自律,结果走进了因私自出借公款给亲友而触犯法律的泥潭,被判刑坐牢。我当时还很为他惋惜了一阵子,只是觉得廉洁必须作为当会计的基本条件,保廉是财务人员一辈子不可懈怠的事情。现在扪心自问,他的坐牢也有我的一分责任在里头。因为,廉洁首先得靠自律,但绝对不可忽视他律;一个卓有成效的监督、教育氛围是促成清廉风气的必备条件。我在日后新的工作岗位上,特别注意这一点。会计毕业论文文章
来财务处工作不久,处里一位同志的困难引起了我的关注。其爱人身患尿毒症,已经到每周一次透析也延缓不了病情恶化的地步。我安排专人暂时顶替他的工作,好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在医院进行陪护。同时几次到医院看望病人,向医生询问救治的办法。但终究是天不遂人愿,病人还是没能抵挡住病魔的侵蚀而撒手西去。我和处里的同事们帮助他把丧事处理完,给他足够的时间把家里的事情安排妥当以后才让他上班。这件事在财务处和机关都引起反响,称道的人居多,也有闲言碎语的。我坦然待之。我信奉“为人”即为“仁”,仁义之道就是为人之道。一个领导如果对自己身边的同事漠不关心,他不仅不配当领导,恐怕做人的资格都欠缺。在省局工作十年,我秉承这个信条,帮助同事把异地分居的问题解决了;帮助同事向检察机关洗清了不白之冤,免受诉讼的羁绊;向上级鼎力推荐我身边出类拔萃的同事去担更重的担子;为条件成熟的同事解决职称晋升问题……尽我所能,做点同事们希望我为他们提供的服务,做点令他们喜欢和乐意的事情。尽管还做得很不够,离“后勤部长”应尽的职责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但在省局系统财务这个层面上,我的步履终究是贴近了大队伍的节拍,留下了一些难忘的印迹。
省局十年,最难忘的是上个世纪90年代那些事。那是个改革开放刚刚试水的年代,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解除了国人思想上的禁锢和束缚,深圳、厦门等一批沿海试点城市率先进行改革探索,投资热、房地产热、股票热刮遍大江南北。一时间,成千上万的资金汇集深圳、海南、北海,不少人做着一夜间暴富的美梦。这期间,一些人打起省局资金的主意来,有的来自政府部门,有的以老领导的身份明目张胆地来要。怎么办?局党组叮嘱我们:坚决不开这个口子!有了这道“尚方宝剑”,我和同事们像足球场上的守门员一样,底气十足地守住了省局资金外拨的关口,没让一分钱外流到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上去。90年代初期的这股热劲一过去,许多当初投放到北海、海南房地产上的资金,被牢牢地套在当初热昏了头的草率决策上,给国家财产造成莫大损失,有的人被追究刑事责任。我们庆幸谨慎理财使我们保证了省局国家资金的安全。遗憾的是一些基层单位产生了损失,这是我工作上的失职造成的,为什么当初没有把招呼打到所有基层单位去呢?满眼里只看到自己的一亩二分地,地地道道的小农经济思想!吃一堑,长一智。这件事使我对如何准确理解财务领导岗位职责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这就是:坐在什么层次的负责岗位上,就要把这个层次以下的属于你专业范围的人和事都纳入自己的管理范畴。
90年代,是年年都得接受“财政、税务、”三大检查的年代,我和同事们把这件事情看成是对省局系统财务工作的年度考核和验收,从不马虎。每年年初总结表彰前一年度全系统接受三大检查中涌现出来的遵纪守法单位时,就要花比较多的时间通过典型案例的剖析学习法规,对全年财务工作提出针对性很强的要求。过完国庆节就开始布置自查自纠,省局财务处和审计处还要组织检查组深入基层进行抽查,以确保外部检查中不出现重大违法违纪事项。每次抽查中,我都要争取亲自去看2—3个单位,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发现先进典型好及时推广。90年代初期按照财政部的要求狠抓了一通会计基础工作,可以说,这段时间是湖南省局系统财会队伍思想面貌和财务工作秩序比较稳定和规范的时期,我本人也从中增长了见识和才干。
1993年3月,华中电管局几经努力,获得央行批准新组建了华中电力集团财务公司,这是全国电力行业成立最早的产业金融机构,是国家在改革发展的黄金时期搞活国有大型企业的有力举措。我得到这个消息已经是1993年第二季度了,立即请示省党局组筹备成立网
刘常荣先生简介
刘常荣,湖南安化人,1944年5月3日生,中国党员,教授级高级会计师。
1966年毕业于湖南财贸学院会计学系工业会计专业(本科),先后在青海、湖南、湖北的企事业单位从事财会、产业金融、内部审计和企业管理工作,长期担任总会计师和企业负责人,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在财务管理、产业金融、内部审计及社团工作等方面摸索出不少独具个人特色的见解、观点和做法;在全国报刊杂志上发表专业论文数百篇,出版个人专著多部,倡导以先进的会计文化带队伍、当会计、理钱财、管企业、当总会,主张和谐理财、依法理财、以德理财、以仁示范、廉洁做人。2006年退休,曾经担任湖南柘溪水电站、湖南省电力工业局、华中电管局、华中电网公司总会计师,并出任过华中电力集团财务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华中电网公司总审计师,热心社团工作,目前仍是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总会计师协会副会长、中国会计学会个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