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缺失论当代会计人员信用缺失与对策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3-02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正在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会计失信现象已严重影响我国正常的会计工作和经济秩序,损害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甚至滋生腐败。因此,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诚信 会计职业道德准则 失信成本
当前中国社会失信现象广泛,会计行业尤甚,美国作为国际会计楷模,其会计的诚信也不能令人满意,其大型企业安然、世通频频曝出财务丑闻,会计失信已严重威胁会计的生命。

一、会计人员失信成因分析

会计人员失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追求本位利益和个人私利是会计失信的直接原因

政府官员要政绩,企业领导要业绩,地方政府部门往往把经营者的考核奖励、职务升迁、职工工资分配等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银行放贷也是以企业的资产状况和效益状况为依据,而很多企业不在优质、高产、低耗和市场竞争中下功夫,不是去努力提高经济效益,而是在经营不善的情况下,为了追求本位利益和个人私利,在财务会计上做文章,或为了偷逃税款;或为了完成效益指标以分配工资和获得奖励;或为了完成承包任务;或为了谋取贷款;或为了获取个人的名利和地位,在会计账务中弄虚作假,会计失信由此而生。

2. 产权界定不明晰,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是会计失信的主要原因

产权制度的基本功能是给人们提供一个追求长期利益的稳定预期,清晰的产权是保证人们考虑长远利益的前提,然而,现存的国有产权关系不同程度地存在模糊化现象,所有权关系模糊,实际占有权关系模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作为国有资产的人,并不能真正行使资产所有权,从而造成了所有者缺位。产权不明晰,使会计失去了建立信用的基础,产权界定不明确,从而导致了企业经营者脱离了所有者的有效控制和约束。企业经营者与其经营的企业信用没有长期的相关性,当经营者没有追求长期利益的动机和动力时,他们自然会片面追求眼前利益,而追求短期利益极易诱导失信行为。民营企业虽有明晰的产权和天然的制度优越性,但在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的经济体系中,他们深感产权没有安全的保障,面临随时被剥夺的可能,于是也失去了长远而稳定的预期,只好追求短期利益,不愿意为维护和建立信用而投资。

3.信息不对称是信息缺失的前提原因

如果会计信息是对称的,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信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相同,虚假的会计信息就很容易被识破,那么就谈不上会计失信的问题。而现实状况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是信息不对称的,由于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一般直接参与公司的运作管理,控制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拥有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而会计信息使用者由于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只能靠会计信息提供者提供信息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因此会计信息的提供者比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在会计信息的获取时间、内容等方面都存在优势。信息不对称为会计信息提供者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前提条件。

4.公司制度缺陷是我国会计失信的根本原因

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由于改制不彻底,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的缺陷,上市公司未能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股权结构不合理,“一股独大”现象严重。我国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国家股、法人股所占比重过大,且股权高度集中,处于绝对控股地位,中小股东股权过于分散,无力行使表决权,不可能真正意义上对大股东形成约束。第二,董事会、监事会存在缺陷。缺乏必要的机制来保障全体董事严格遵守义务,维护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过分突出董事长的地位和作用,削弱董事的集体权力。

二、加强会计人员诚信建设的措施

加强会计人员诚信建设非常重要,具体措施如下:会计论文范本

1.明晰企业产权,重建信任基石

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应承担起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责任,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进行监督。可以考虑组建国有企业的经营组织,如各类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投资控股公司等作为法人实体,以其产权经营主体的身份,对国有资产进行运作,它是以所有者的身份而不是以行政管理者的身份对投资企业实行有效的控制和约束。

2.完善法律体系,加强执法建设,加大对失信者的惩罚力度会计论文

有了明晰的产权,并不意味着人们就定守法守信,还要有完善的法律制度作保障。为此应在完善法律体系方面下功夫,尽快制定和补充会计诚信有关的管理法规和制度,修改有关涉及会计诚信行为的法律规定。《会计法》应增加会计诚信的条款,将其非正式约束改为正式约束,这并不是一种简单形式上的改变,而是体现了整个社会的一种基本意愿和期望,表现出法律权威性,也表示出政府、法律制定和执行机构及社会大众对杜绝会计的坚定决心。会计法规应进一步明确政府管理部门、会计服务机构、企业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从业人员的具体法律责任和行政责任,以便于实际操作和依法治信。

3. 建立企业单位会计诚信的评价机制和会计人员信用档案

企业单位诚信评价体制必须内容广泛,指标完整,方法科学,评价合理。建立会计信用等级评定机构,可以由财政、税务、审计、工商等部门组成,财政部门牵头;建立会计信用等级评度,明确评价内容,量化评价标准,规范评价程序。评定内容要依据企业单位企业注册、年检信息;执行财务会计、法律、法规和制度,提供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等情况;企业单位的纳税信息、诉讼记录、房产抵押情况等。
参考文献:
杨雄胜,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会计研究,2012(3)财会论文范文
谢新安,论财务会计与打假.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1(6)
[3]张旭蕾,对会计诚信问题的几点思考.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9(1)
作者简介:彭秋玲(1981.9—),河南周口人,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会计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