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考成本最小高考革新案例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3-25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高考之所以要改,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对中小学教育的恶劣影响,对孩子们身心健康的残酷摧残。高考之所以难改,最主要的原因,是它牵一发而动全身,目前也没有比它更公平、更易于操作的模式。那么,有没有一种办法,在基本不改变目前高考制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它对中小学教育的恶劣影响,最大限度地减轻它对孩子们身心健康的残酷摧残?我认为是有的。试述如下。
一个中国人,在他十七八岁的时候,要受一次煎熬,要吃一回不大不小的苦,要对自己的人生作一次大的选择。这就是高考。对这种状况怎么看?也是见人见智。我的看法是:人的一生没有这次煎熬当然好,但有这么一次,也是孩子走向成人的一个节点,它可以迫使孩子面对人生,体会到自己推卸不了的责任。现在的高考可恶,似乎关键并不在这里。我们不能说一件事让人受苦了,受到压力了,这件事就是坏事。不能这么讲。
高考可恶,首先是一个教育学的问题。目前这种高考制度,它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一种所向披靡的力量,迫使教育向它俯首称臣。按照正常逻辑,高考作为一种考试,是它为教育服务,而不是教育为它服务。考试应该遵循教育的规律,而不是教育服从考试的规律。现在恰好相反,是整个教育被一个高考制度绑架了。
我们说整个教育被高考绑架了,具体是指什么呢?当然就是指学校。学校是培养人的,应该按照人的发展规律,按照教育的规律来办学。但是现在的学校完全不是这样,是按照高考的规律,按照高考的要求来办学的,一句话,“为高考而教”。第一,高考科目之外的科目不受重视;第二,即使在高考科目内,一般考不到、或者难以考到,哪怕非常重要,也会被老师一带而过;第三,高考有希望的同学受到重视,高考没有希望的同学不受重视,哪怕是其他方面非常优秀的同学;第四,与高考有关的教育教学活动受重视,与高考关系不大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受重视。所以过去我们用“片面追求升学率”来描述高考带来的问题,是非常准确的。问题是,高考本身就是一个选拔性考试,它本来就是为了选取一少部分人的,因此它不可能不是“片面”的。一方面,考试内容就是片面的,有很多东西是考不出的,包括一些非常重要的素质,另一方面,高考作为一种选拔性考试,它的对象也是片面的。我认为,这就是高考的“原罪”。
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让高考变得不“片面”呢?我们来看高考是做什么用的。一句话,是为了从一大批人中选拔出一部分人,选拔的手段就是考试,就是分数。为了挤进这“一部分人”中,所有的人都在努力,大家成绩也都提高了。但是高考它永远只要一大批人中前面的那“一部分人”,不管你的成绩好还是不好,反正只要前面的“那一部分人”。如果你们的成绩都提高了,那我就再加大考试难度,以区别出这一大批人中的前面的“那一部分人”。如果你们的成绩再提高,那就再增加难度,如此类推,以至无穷。这就是高考的“掐尖”性质:它不管你本身是什么样子的,它只要你是不是“尖”。这个“尖”,就是你在一大批人中的位置。在高考这场游戏中,“位置”决定一切。
如果说高考有“原罪”,“位置”就是它的罪状:它本身并没有一个标准,它本身并没有一个要求,它本身并没有一个内涵,它本身并没有一个追求,它并不看重你是不是有智慧,是不是有素质,是不是有学问,是不是有能力,它只看你的“位置”。“位置”就是一切。而这个“位置”是常态的:好教育可以排出学生的位置来,坏教育也仍然能排出学生的位置来,有教育可以排出学生的位置来,无教育也可以排出学生的位置来。因此,如果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排出“学生的位置”,教育的本义,教育的内涵,教育的价值,荡然无存!
“位置”让所有的人都坠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无一人可逃脱。即使是成绩非常好的那一些人,因为别人也在往前赶,你的位置就有可能不保,因此你也要往前赶。高考就是在这种“赶”的机制下,每一个人都在裹挟着别人、也被别人裹挟着往一个深渊里跳。
于是激愤的人们勇敢地提出,把这个万恶的高考制度废掉。这一想法注定是不现实的。理由很简单:高校肯定要有一个招生方式,现在又还没有一个比高考更公平、更具有可操作性、人民群众能接受的方式。全世界都是如此。这也是现在高考制度人人喊打,但人人都奋不顾身往里跳的原因。
因此照我看来,解决这个问题要换思路:高考“原罪”的实现是有一个条件的,那就是它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前面我们说过,高考对个人并不一定没有好的影响,高考的可恶在于它迫使学校放弃了一些绝对不应该放弃的学生,绝对不应该放弃的教育追求、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高考本身是“片面”的,它只能是“片面”的,但学校教育能不能不“片面”呢?如果我们有一个办法,将高考的“片面”与学校教育隔离开来,高考的“原罪”就永远只是理论上的、潜在的,永远停留在可能性上。有没有这样一种办法呢?
过去我们找到的办法就是寄希望于校长和教师的“理念”“觉悟”,最近又上升至“职业道德”。校长和教师要具有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有全面发展的觉悟,要为学生终生发展着想,不能为了升学率牺牲掉学生的终生幸福。这种观点当然不错,但实在是太不“唯物主义”了。学生、家长、领导、社会舆论、同行,统统都在以升学率评价你的一切,然后你要求这个校长和教师置这些席卷一切的评价标准而不顾,走自己的路,这怎么可能?全世界哪一个职业可以做到?哪一个人可以做到?请注意,学生和家长是我工作的对象,我的工作对象要求我往东走,而我偏偏要往西走,这不是找死吗?领导是我的上级,而且还不是领导个人,是一个政府部门,他找我要什么“率”,我偏偏给他一个别的什么“率”,往轻的说是头脑不清楚,往重的说是没有完成领导的任务,是不服从领导,是无组织无纪律。
解套的点在哪里呢?让我们回到具体的教育情境里,看看高考是通过一个什么样的具体途径在驱赶着学校,驱赶着学校里的校长和老师往“片面”的坑里跳?这个东西不是别的,是我们校长、老师、学生、家长、领导、社会、同行天天在说、在想、在争的东西,这就是那个再简单不过的一串一串的阿拉伯数字,也就是那个无处不在的“分”。
世界上大概再没有第二个东西像“分”那样被这么多人天天算、天天想、天天争了。而且这个东西被各种极其复杂的方式在计算着,并且被赋予着种种含义和指代。就是它,在以一种极其强大的力量,驱动着学校里的人财物朝一个预定的点奔赶。
人们知道这个“分”是万恶之所源。于是人们想到要堵住这个“分”,要把这个“分”关在笼子里。我所在城市,听说高层领导曾严令考试院,高考分是绝密,谁将这个分泄露出去,将受纪律的严惩。但每年,还是各种“分”满天飞。原因也很简单,“分”既存在着,而且每个环节都要用到这个“分”,它又怎么可能被关得住。
但是,静静地想一想,“分”就是一种数学符号,它本身并不是恶的,“分”之恶,是通过牵扯到它的主人来实现的。在教育情境里,这个普通的“分”牵扯到的主人有两个,一个是学生。在高考中,每个学生都与一个“分“对应着。如果这个“分”只对应着这个学生,这个“分”不是恶的,它只是一个工具,让高校凭这个“分”来决定取舍。财务会计专业论文
“分”的另一个主人是学校。但是,“分”对于学校的意义与对学生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学校面对的“分”不是一个,而是一串,学校必须将所有的“分”转化成“平均分”和“比率”,才能获得这个“分”的意义,才能利用这个“分”来做那些事。会计师论文范文
于是我们走到了问题的关键,或者说解套的点:将这个“分”与学校隔离!
当我们推导到这一步,问题变得很简单:会计专业论文发表
学生在填写高考报名登记表时,去掉“毕业中学”这一栏,考生的高考报名号以及学籍号中,去掉毕业中学代码信息。于是,高考以后的那个“分”只与学生本身有关联,与学校没有关联了。学校也许可以通过什么途径知道一个学生、两个学生,甚至一百个学生、两百个学生的分数,但它没有办法进行统计学处理,这个“分”就没有意义了,它无法形成对学校的支配力。
如果还嫌隔离得不够,实现高考报名社会化,所有学生直接去考试院报名!
如果还嫌隔离得不够,高中实现两年半学制,学生从高中毕业,半年以后,作为社会人,参加高考!
这就是我的“成本最小的高考改革方案”。
敬请高人指点!
编辑 李丰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