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资产管理基于预算管理导向高校资产管理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2-29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在分析我国高校资产管理现状的前提下,针对在资产购置、使用及管理中普遍存在的诸如决策随意性大、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购置重复、大型设备及仪器使用效率低、使用期维(修)护不重视、共享补偿机制不健全、资产日常处置调配管理不到位造成资产流失、账实不符、管理各环节责任未分清、固定资产的实物分类与价值核算分类不统一且界限模糊、管理手段相对落后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明确提出高校资产管理必须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是研究建立高校投入与产出之间的良性机制的核心内容之

一、尝试提出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新措施,构建科学的资产动态管理模式。

【关键词】 高校; 资产管理; 预算管理; 管理措施

一、高校资产管理改革进程及成果

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体系,1994年我国实施了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从收入方面初步理顺了与地方之间的分配关系,但财政支出方面的改革比较滞后,传统功能预算已不能适应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2000年,在全国人大和审计署的推动下,财政部拉开了部门预算改革的序幕。随着预算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基于预算管理导向的国有资产管理改革也在逐步推进。2001年开始试编政府采购预算。2004年推行实物费用定额试点。2006年出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2007年加强对资产的管理,促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2008年,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加强资产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研究建立资产配置标准和相关实物费用定额,着手编制资产配置预算,推进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2009年,建立覆盖资产配置、使用到处置全过程的制度体系,推动资产共享共用机制,以存量制约增量,以增量调整存量,规范国有资产处置活动和有偿使用活动及其收入的管理,对有关收入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进行管理。同时,在2009年部门预算中新增“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存量情况表”、“制约行政事业单位新增资产配置预算表”,对新增资产配置进行专项审核,初步建立财政部内部资产配置事项审批的流程,初步形成资产管理部门与预算管理部门协调配合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机制。2010年继续推进实物费用定额试点,探索建立人员定额和实物定额相结合的定额标准体系,规范资产出租出借及处置收入管理,按照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上缴财政。2011年加快制定资产配置等标准,完善资产标准体系,健全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政府采购有机结合的机制,注重新增资产配置预算与部门基本支出、项目支出和采购预算之间的衔接,促进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会计论文的范文
经过一系列的改革,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有了质的转变,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健全了财政部门—主管部门—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组织模式,校内建立了专职机构和人员。2.建立健全了资产从配置、使用到处置等全过程的管理制度体系。3.开展资产清查,掌握了存量资产规模和管理现状。4.创新了资产管理理念,初步确立了以预算管理为导向的资产管理观念,力图改变重购轻管的状况,提出建立资产共享共用与成本补偿管理机制,尝试将绩效评价机制引入资产管理。5.开展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在此基础上改造资产管理的硬件与软件,采用计算机技术及设备,以资产清查结果作为初始数据,初步建立了国有资产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资产信息的网上查询、录入、分析等基本功能,实现了资产存量信息的共享,为资产存量的动态管理、使用的绩效评价、增量的优化配置等提供了决策所需的信息支持,提高了资产管理效率。

二、高校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预算改革现阶段仍面临困难与挑战,资产全过程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有待深化,过程管理细节有待规范。其中部门预算的核定尚不能同部门占用公共资源有机结合,实物费用定额制度也有待建立和完善。在高校资产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产配置机制比较粗放,未完全结合资产存量的使用现状进行优化配置

现行资产购置基本建立了较为规范的流程,但重复购置现象仍然普遍。由于高校内部单位众多,各单位都从自身利益和使用方便出发,申请购置资产,决策机构审议时缺乏充分而完善的信息支撑,对各单位的资产存量及使用现状了解不够,只能就事论事,缺乏跨部门横向调剂及整合的能力,无法实现在资产存量共享共用的基础上进行资产优化配置的有效目标,致使决策形式重于内容,决策所需信息不对称,决策内容简单化、不精细。部分闲置资产无法在部门之间、校区之间进行调剂,出现重复购置的现象。
(二)资产使用中的共享共用机制及成本补偿机制不健全,使用效率及效益较低,损失浪费严重专科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对大型教学科研设备的使用及维(修)护不够重视,使用效率及效益偏低。资产使用单位应是资产使用的责任主体,但由于现行的制度因素导致责任主体的激励及约束机制缺失,使得资产使用单位的责任无实质内容的约束,即资产使用单位成为名义上的责任主体,实际上无需承担应尽的责任。按照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资产不计提折旧,没有成本补偿的内在压力。资产使用的好差不进行量化的考核,使用单位的管理责任缺失。某些高校盲目追求仪器设备的高、精、尖,花重金买回来的资产设备使用效率却低,还要支付昂贵的保养维修费,由于使用效能低造成的闲置和资源浪费现象较为普遍。会计 毕业论文范文

(三)资产处置制度执行不力,导致账实不符,加大了资产流失的风险

资产日常处置、调配等管理细节不到位,管理各环节责任不清晰,容易造成账实不符、资产流失。高校资产从形态上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从性质上分为用于教学、科研的非经营性资产和用于创收赢利的经营性资产。目前高校普遍存在“重有形资产管理,轻无形资产管理”的现象。资产流失可能发生在资产处置中的各个环节:1.在资产对外投资方面:学校以无形资产向校办产业投资时,往往认为是“自家人”使用,没有评估作价确认,明确与校办产业的产权关系。在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过程中也常常出现类似问题。2.在资产经营、出租、出借方面:非经营性资产随意转化为经营性资产,其隐性损失不可小视。例如,有的学校违规将教育资金用在股票二级市场上运作,风险较大,容易造成资产损失。一些高校为扶持校办产业,对国有资产处置不当,将学校资产无偿地划拨校办企业使用,学校只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或资源占用费,也会导致资产隐性流失。3.在资产评估作价方面: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过程中,不经过资产管理部门确认,价值不按规定经过资质机构评估,没有科学论证,随意转让,容易造成资产价值的隐性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