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衍生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理由深思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4-04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上出现了大规模的金融创新浪潮,大量新型的金融工具不断涌现。衍生金融工具是原生性金融工具(如股票、债券)的衍生物,又是一种交易手段或交易媒介,是在传统的金融产品如货币、股票、债券等基本金融工具的基础上派生而来的金融工具,是金融创新的产物。笔者现将会计论文写作
衍生金融工具下带来的会计问题分析如下。

一、 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

从财务会计的观点来看,所谓衍生金融工具,就是指尚未履行或正在履行之中的合约,是由传统金融工具衍生而来的一种投资工具。它本身并不具有价值,其是从可以运用衍生工具进行买卖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的价值中衍生出来的。这些衍生金融工具主要有如下特点:
第一,衍生金融工具,是以契约或合约为基础,在契约签订之后,契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便基本确定。经济法中对经济合同的定义是指:平等民事主体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相互之间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而订立的合同。从这个角度看,可以把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看成是一种签订“经济合同”的行为。然而,衍生金融工具与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合同又存在明显不同,它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经济合同。
第二,衍生金融工具的收益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衍生金融工具所产生的收益来自于标的物价值的变动,即约定与实际的差额,将随着未来利率、证券、商品或相应的指数变动而变动。
第三,强有力的财务杠杆作用和高度的金融风险形影相随。在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交易时,只需按规定交纳较低的佣金或保证金,就可从事大宗交易,以小搏大。投资者只需动用少量的资金便能控制大量的资源,一旦实际的变动趋势与交易者预测的相一致,即可获得丰厚的收益。但是,伴随巨大收益的是巨大的风险,一旦预测有误,出融风险,就可能使投资者遭受严重损失,甚至危及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

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标准的重新制定

在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情况下,如何进行会计确认,是一项非常棘手的难题,其相关的风险与报酬是否转移以及转移的程度也存在着高度的不确定性,因此决定了衍生金融工具确认的复杂性,在缔结合同时,应当进行金融资产负债的初次确认;已经确认的金融资产负债,到未来交易发生之前这段时间内,尽管其风险、报酬既定,并且也无实质性变化,但由于汇率相关方面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其公允价值的相应变化,故须进行再次确认;当合同约定的未来交易发生时,企业也即丧失相应的权利及义务,这时应当确认金融资产与负债,即所谓的终止确认,并将账面与实际金额之差计入当期损益。

三、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计量

会计计量应该真实地反映被计量对象的价值,为投资者和决策者提供相关的可靠信息。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在交易时并不具备历史成本,因此对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更适宜。国际会计委员会根据企业管理当局的持有目的和意图,将企业持有的金融资产和负债分为三类,并对这三类不同的金融资产和负债采用不同的计量基础。会计毕业设计怎么写
第一,如果企业打算将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长期持有或者持有至到期日,原则上按初始确认时的公允价值计量,无需处理其后因公允价值变动而形成的损益。
第二,如果企业是为了保值目的而持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则按报表日的公允价值或现行市价进行计量。因公允价值或现行市价变动所形成的损益,则在所保值的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所形成的损益得到确认时才计入损益表。如果所保值的对象是未来交易,则将因公允价值或现行市价变动所形成的损益予以递延。
第三,如果企业持有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不属于上述两种情况,则按报表日的公允价值或现行市价进行计价,因公允价值变动引起的损益计入当期损益。

四、开展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有关建议

目前,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都开展了代客外汇买卖的业务,其中包括利用外汇、利率衍生工具进行套期避险等,国内的大企业为规避外汇等方面的风险,也委托银行在国际市场上进行一些衍生交易。在会计处理上,大多数银行采用的是历史成本与表外披露相结合的方法。同时各银行的会计处理并不统

一、报表的可比性差,且风险信息披露严重不足。因此,笔者提出两点建议:

第一,健全完善会计立法与规范。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衍生金融工具将会被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广泛应用。会计的发展必须与此相适应,才能更好地规范与引导金融业的发展。目前,国内会计准则中关于金融工具的规范甚少。因此,进一步研究并制定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规范势在必行。我国可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FASB的公报,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会计规范。
第二,提高从业人员水平。衍生金融工具不仅产生的时间短,而且性质复杂,许多从业人员对此还很陌生,但它涉及的交易量大、风险大,必须予以充分披露。因此必须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不仅从专业知识方面提高人员素质,还要重视职业道德的培训,使其提供的相关会计信息真实可比、完整可靠,使企业风险尽可能降到最低且效益达到最大。
(作者单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大庆市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