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通货膨胀资产资产与通货膨胀联系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4-01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自1998年开始,我国废除实物分房配给制,实行市场化革新以来,房地产市场呈现出量价齐升、欣欣向荣的景象。自2005年股权分置革新以来,我国股票市场逐步改善,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投资渠道。尽管股市经历了暴涨暴跌,但考虑到市值整体的扩张,总体上来看,股市还是有较大涨幅的。自2003年开始,我国物价进入了飞速上涨时代。特别是在2008年美国发生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政府实施了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投放的大量货币使得资产和通货膨胀急速上升。Alchian和Klein (1973)指出,货币当局应该关注资产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并倡议将资产纳入到货币政策的目标。自此以后,围绕“资产是否应该纳入到通货膨胀的测度中”这一不足在论述界和实务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在当前美国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阴影笼罩的国际环境以及国内房地产市场过度投机、房地产过高的国内环境下,理清资产与通货膨胀之间以及各资产之间的相互传导机制及其影响方向、程度等,具有非常深刻的论述和实践作用。现有文献在对该不足进行探讨时主要有着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1)很少将房地产、股票和通货膨胀纳入到一个系统中来探讨,忽略了货币政策因素的影响,且未引入有效的制约变量以剔除其它因素的影响。(2)在做论述浅析时,大多探讨资产对通货膨胀的单向传导机制,而忽略了通货膨胀对资产的反馈影响机制以及各资产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3)在做实证浅析时,要么通过简单的线性回归或Granger因果检验来浅析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或因果联系,要么通过构造VAR或VEC模型、协整方程来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或协整联系。但这些策略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Granger因果检验忽略了变量之间的经济作用,忽略了变量之间的同期因果联系,对变量的滞后阶数的选取十分敏感,F统计量可能失效等。基于Cholesky正交化分解的脉冲响应浅析和方差分解浅析需要设定冲击顺序,其设定依据是基于某些论述基础或者先验经验,而不是数据本身。然而,模型本身对于冲击顺序的安排又是十分敏感的,所以现有文献的浅析结果具有很大的不准确性,其结论也备受争议。针对现有文献的不足,本论文将房地产、股票和通货膨胀纳入到一个系统中,结合货币政策因素,并引入了汇率和生产者物价指数作为制约变量,运用协整浅析以及最新进展的DAG技术和Bernanke方差分解浅析来对该不足进行论述浅析和实证探讨,使得其结论更可靠且更适合中国的实际经济金融环境。这将有助于货币政策的实施,并对宏观调控提供强有力的量化指导。本论文在对国内外关于“资产与通货膨胀的联系”这一不足的大量文献浅析、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选取了2005年7月~2010年12月之间的房地产指数、股票指数、居民消费指数、货币供应量、汇率和生产者物价指数的月度数据,对该不足进行了深入的论述浅析和实证探讨。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针对目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论述了论文选题的背景与作用,并阐述了本论文的探讨思路、策略、结构安排及主要内容和革新之处。以三个方面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该不足的最新探讨成果,并对现有文献进行了简评,指出了不足,并介绍了本论文探讨策略的革新。在对现有文献浅析、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系统地探讨了房地产与通货膨胀之间、股票与通货膨胀之间以及房地产与股票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及其各种效应的影响方向、程度等。在论述浅析的基础上,介绍了本论文所采取的图模型、DAG技术及其标向规则和PC算法。对变量选取、数据处理方式进行了说明,并进行了描述性统计浅析。检验了变量之间的协整联系,构建了相应的协整方程,并进行了长期弹性浅析。构建了VAR模型,并基于VAR模型的残差项(偏)相联系数构建了同期因果联系DAG图。在DAG图的基础上,进行了Bernanke方差分解浅析。根据前述论述浅析及实证结果得出了相关结论,并结合我国的实际经济金融情况,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倡议。最后,指出了本论文的不足之处及进一步探讨的方向。本论文通过论述浅析与实证探讨相结合,对我国资产与通货膨胀的联系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得出了以下结论:(1)相对于正态分布,股票尖峰、左偏;而房地产和通货膨胀扁平、右偏。股票比房地产和通货膨胀的波动性大。(2)通货膨胀与房地产之间有着长期稳定的正向联系,通货膨胀对房地产的长期弹性为0.3817。房地产是导致通货膨胀变化的同期理由。通货膨胀与股票之间的联系比较复杂,不有着简单的正向或负向联系,也不有着长期稳定联系和同期因果联系。房地产与股票之间尽管有着一定的正向联系,但不有着长期稳定联系和同期因果联系。(3)货币供应量相对外生,主要由银行货币政策根据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确定。货币供应量是导致房地产、股票和通货膨胀变化的同期理由。通货膨胀与货币供应量之间有着长期稳定的正向联系,通货膨胀对货币供应量的长期弹性为0.4195。房地产与货币供应量之间也有着长期稳定的正向联系,房地产对货币供应量的长期弹性为0.3046。而股票与货币供应量之间不有着长期稳定联系。(4)汇率相对外生,主要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双方决定。汇率是导致通货膨胀变化的同期理由。(5)货币供应量是通货膨胀的“总发动机”。它不仅是导致通货膨胀变化的直接理由,而且还通过房地产和生产者物价指数两条途径间接传导,导致了通货膨胀的进一步加剧。本论文在对该不足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浅析和实证探讨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提出了如下政策倡议:(1)货币政策应该充分关注房地产的变化情况,并适时地将其纳入到银行宏观调控的目标。(2)货币政策无需盯住股票的变化,仅需对其持有限的反应。(3)货币政策应该充分关注生产者物价指数的变化情况。因为生产者物价指数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而企业会将生产成本的变化转嫁给消费者,以而引起通货膨胀的变化。(4)货币政策应该关注外汇市场的变化情况,防范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发生。(5)加速改善市场,减少制度性管制,降低资本流通的摩擦性,引导资本流向。房地产市场对股票市场有一定影响,而股票市场对房地产市场则几乎无影响。这说明了市场是不改善的,阻碍了资本在两个市场的流通,政策制定者应该解除一些制度性的约束,并引导资本流向宏观调控需要的地方去。(6)增强宏观调控政策的预期作用。政策制定者不仅要制定强有力的调控政策,而且应该增强政策执行的持续性、可信性,引导人们转变政策预期,以而达到或提前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本论文的革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论述方面。本论文将全面探讨该系统中房地产与通货膨胀之间、股票与通货膨胀之间以及房地产与股票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及其各种效应的影响程度、方向等,以更好地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而为实证探讨提供有效的论述支持。(2)实证方面。本论文结合货币政策因素,并引入了汇率和生产者物价指数作为制约变量,采取协整浅析和最新进展的DAG技术和Bernanke方差分解浅析对该不足系统地进行了实证探讨。(3)政策含义方面。本论文通过对该不足的探讨,指出了银行货币政策应该充分关注房地产的变化情况,并适时将其纳入到银行宏观调控的目标;不需盯住股票的变化,仅需对其持有限的反应;应该充分关注生产者物价指数的变化情况;应该关注外汇市场的变化情况,防范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发生;加速改善市场,减少制度性管制,降低资本流通的摩擦性,引导资本流向;增强宏观调控政策的预期作用。本论文进一步探讨的方向为:(1)选取更多的资产类型以更有效地代替资产,并浅析这些资产对通货膨胀的影响;选取更具广泛作用的物价指数以更效地刻画通货膨胀;选取时间周期更短的股票指数。(2)剔除房地产的投资属性,以更有效地反映它的消费特性。关键词:资产论文通货膨胀论文协整浅析论文DAG技术论文
本论文由http://www.328tibet.cn整理提供,需要可以联系人员哦。摘要4-8
Abstract8-14

1. 绪论14-21

1.1 选题背景与作用14-17

1.2 探讨思路、策略及主要内容17-19

1.2.1 探讨思路与策略17-18

1.2.2 本论文结构与主要内容18-19

1.3 革新之处19-20

1.4 本章小结20-21

2. 文献综述21-29

2.1 房地产与通货膨胀的联系21-24

2.2 股票与通货膨胀的联系24-26

2.3 房地产与股票的联系26-27

2.4 简评27-29

3. 资产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动态联系浅析29-47

3.1 概念界定29-30

3.

1.1 资产29

3.

1.2 通货膨胀29-30

3.2 房地产与通货膨胀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30-36
3.

2.1 房地产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浅析30-35

3.

2.2 通货膨胀对房地产的影响浅析35-36

3.3 股票与通货膨胀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36-43

3.1 股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浅析37-41

3.2 通货膨胀对股票的影响浅析41-43

3.4 房地产与股票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43-46

3.4.1 房地产对股票的影响浅析43-45

3.4.2 股票对房地产的影响浅析45-46

3.5 本章小结46-47

4. 资产与通货膨胀联系的实证浅析47-67

4.1 论述模型47-50

4.

1.1 传统探讨策略的缺陷47-48

4.

1.2 图模型与DAG技术48-49

4.

1.3 PC算法49-50

4.2 变量选取与数据的描述性浅析50-54
4.

2.1 变量选取与说明50-51

4.

2.2 数据处理策略说明51

4.

2.3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浅析51-54

4.3 协整方程及VAR模型的构建54-59
4.

3.1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54

4.

3.2 Johansen协整检验及协整方程的构建54-57

4.

3.3 VAR模型的构建57-59

4.4 DAG图的构建及其实证浅析59-64

4.1 DAG图的构建59-62

4.2 基于DAG图的实证浅析62-64

4.5 本章小结64-67

5. 结论与倡议67-71

5.1 结论67-68

5.2 政策倡议68-69

5.3 不足之处69-70

5.4 进一步探讨的方向70-71

参考文献71-74
致谢74-75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