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电算化加强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培养电算化人才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1-08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越来越普遍地在会计实务中得以应用。会计信息化已经成为当前会计实务的重要趋势,目前企业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是必须掌握基本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因此会计电算化课程也就成为各个中职学校财经专业必开的专业核心课程。但在专业教学中仍面临许多问题,比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单一、师资力量匮乏、培养出来的学生不适应社会会计岗位的要求等。教师要根据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经验,就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探讨。会计电算化论文
关键词: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工人和服务人员为教学目标的一类学校。强调的是人才的应用性,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具有与普通教育不同的特点。随着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运用越来越广泛,企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很多中职学校培养的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往往不能胜任会计电算化工作。中职电算化课程教学怎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电算化人才?笔者针对目前电算化教学过程中常见的教学问题作出分析和思考。

一、电算化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1)教学目标定位不正确。目前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生源基本上是不受地域限制的,考生可以跨县(市、区)选读、报考各类中职学校,允许中等职业学校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条件下,实行学校自主招生录取。这就使得中职学校与中职学校之间的招生竞争极其激烈。可以说招生情况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一所学校的前途命运。因此,学校都会使出浑身解数去提高招生率。就财会专业而言,本校学生的考证(会计从业资格证等)通过率无疑就是每个学校在招生宣传时一个很大的筹码。也正因为这样,很多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目标主要是组织学生参加财政局组织的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证而开展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主要是围绕有关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证内容进行学习。有些学校还不惜成立专门针对财政局的考证题库进行研究的教师小组。凡是跟考证有关的财务软件教学模块统统要详细认真学习,凡是可能考到的理论题目都要求学生背得滚瓜烂熟。而只要是跟考证没有关系的知识点就统统不讲。可以说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在为提高考证通过率而服务,并没有从专业技能的角度出发,没有考虑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没有考虑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
(2)教学方法不灵活。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无非就是理论课加上机课,上理论课时经常都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得云里雾里。上机课一直也都是以一开始老师演示操作,然后就是学生模仿重复操作,直至能够熟练重复教材上的操作要求为达标。教师在此无疑成了学生的一支“盲人杖”,指学生去哪学生就跟着去哪。而且一个老师一堂课面对的可能是四五十名学生,在实训指导时经常不能做到及时帮助每个同学解决问题,缺乏及时的师生互动。此种教学方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差,缺乏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职业判断能力低下。
(3)师资力量不充足。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其内涵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会计电算化的课程性质决定了教师既要具备会计知识,又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目前,各院校会计专业教师大都是毕业后直接从教的,专业知识较为单一,对于计算机技术缺乏系统学习,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较少。另外,很多青年教师缺乏专业实践,缺少从业经验,对于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不是十分清楚,在教学过程中只能按其所学教会学生一步步操作,谈不上实践,更说不上综合应用了。更糟糕的是,一些取得较高专业资格证书的教师为了给自己增加经济收入,会选择一边从事教学工作,一边替社会上的一些企业、组织记账。没有脚踏实地静下心来从事教学教研工作,对教学工作仅仅是随意应付。
(4)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我国会计软件从1979年开发以来,在计算机产业迅速发展的大环境影响下,不断地更新换代,推陈出新。会计软件的主流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以网络为基础的ERP软件了,会计软件的发展已经到达了高级阶段。目前在我国单是经财政部门评审的商品化会计软件就达三百个以上。中职学校选取的会计电算化教材的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明显是跟不上技术的发展速度的,更不用说跟上会计软件在社会上的应用水平了。教材的内容落后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又落后于社会应用水平是目前中职学校电算化教学的发展现状。
(5)课程设置不合理。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与计算机技术的交叉领域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在进行会计电算化课程学习之前,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会计学、计算机基础学、系统开发等学科的专业知识。可是很多中职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考虑到会计电算化是学生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必考的一门科目,第一个学期就给相关专业的学生开设这门课程。想着早一个学期开课,学生就可以早点报名参加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试,就算是第一次考不过,也可以在校学习期间尽量多参加一次。殊不知这时学生对各种原始凭证的认识和对分录的把握都不够熟练,加之中职学生基础较差,学生理解困难、学习难度大,学习兴趣无从提高,教学效果非常不好。教授的老师怨言也很大,经常听到一些老师抱怨,一个知识点已经反复讲解了多次,为什么有的学生还是不断出错。

二、提高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效果

针对以上分析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提高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效果,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中职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出能够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求,能够胜任实际工作岗位,能够直接服务于一线生产的技能性技术工人。我们对学生进行电算化教学,其目标也无疑应该是希望学生在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时能够胜任会计的实际工作。基于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开展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应该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上,以从业能力为导向加大实践性教学。在选取教学内容时,要时刻围绕着这一教学目标来进行。但是实际上有些学校只是把财政局从业资题库里面涉及的财务软件模块作为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反复去重复练习跟背诵一下考证需要的条条框框。可以说一切教学均服务于学生考证。这样的教学目标导致学生三方面的能力不足:第一,学生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常见的系统维护能力低。第二,对运行会计软件所出现的异常操作问题的解决能力不足。第三,对其他会计软件的适应能力较差。为此,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在熟悉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系统管理和日常维护能力的培养,把学生培养成会计电算化综合应用型人才。(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观念和灌输式的讲课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教学要求。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应当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开展电算化教学的方法很多,可以采用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教学法、分组教学法、作业设计教学法等多种方法。其中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法与分组教学法,教学效果尤为显著。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即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现实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会计理论知识和完整的财务软件操作之后,就可以对学生开展案例教学。先把学生进行分组,然后根据设立的案例分配岗位,明确每个岗位相应的职责和权限,让学生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上机完成实验操作。遇到问题可以在组员之间讨论解决,最后在规定的时间提交账套信息。在整个案例教学中没人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办,而是要自己去思考、去创造。这真正意义上缩短了学校教育和实际应用之间的距离,因为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当你遇到问题时也不可能总是有人能够及时站出来告诉你应该如何解决问题,很多时候都是要靠自己的专业判断去解决问题。电算化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对学生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技能的培养均大有帮助。
分组教学法可以贯穿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始末,特别是在案例教学法中辅之分组教学法,可以促使我们的教学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所谓分组教学法就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按一定的规律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通过形式多样的分享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分组教学可以同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竞争精神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实现教学上分层教学与因材施教、过程与结论并重,在教学中和谐统一。而且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上采取分组教学,可以解决教师教学指导力量有限,难以在上机课上对学生进行一对一实操辅导的难题。通常教师可以根据班里学生的人数进行分组,5至7人为一组,选出组长,同时根据教学案例的设计,分配每个组员一定的会计岗位。让学生严格按照自己所在岗位的职责与权限对财务软件各个模块进行初始化设置,并且完成案例企业一个月的账套操作,最后做出财务报表及报表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遇到的问题可以在组内相互协调解决,老师从旁给予指导,特别是从中给学生讲解一些常见的系统维护及问题解决的思路与途径,具体的操作都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
(3)加强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好坏。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青年教师掌握起来比较容易,但是青年教师教学经验少,企业实践经验少,理论与实践操作能力都不能强。近几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视,中职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从教师个人的角度来看,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但是缺乏好的学习条件与正确的思想指引。因此,学校应积极采取措施创造条件,为教师在实践能力方面的继续教育提供机会。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会计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是加大教师的校内培训,聘请或者选派本校优秀的电算化老师开展校内讲座、经验交流会等。二是加大在职会计电算化教师的计算机技能培训,造就一批复合型专业人才。三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鼓励并积极支持在职教师通过自主学习取得更高等级的职业技能证书。四是定期输送教师到培训单位完成实训任务,提高教师的动手实践能力。五是加强校企合作,给教师与企业会计人员创造较好的交流机会。可以聘请企业实践经验丰富、业务素质高的会计人员来学校担任指导教师。也可以让我们的在职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挂职锻炼。
(4)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与教学软件。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是知识和技能的有效载体。目前各中等职校所采用电算化课程教材五花八门、难度深浅不一。基于目前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在教材的内容落后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又落后于社会应用水平的现状,笔者认为学校在选用会计电算化教材时,应该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第一,难度要适中。中职学校的学生基础大部分相对较差,学习能力相对较弱,难度太大的教材会让他们丧失学习的信心,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建立。而且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一线的劳动者而不是专业的研究者,中职学校要秉着务实的态度选用难度适中的教材。第二,教材内容要与时俱进。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能课,同时受到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影响,社会上的财务软件层出不穷。因此,中职学校在选用教材时要与时俱进,甚至适当超前。除了要学习社会上已经普及的财会软件外,还应学习那些刚刚推出不久但有市场潜力的应用软件。第三,有条件的中职学校可以组织专业人员编写自己的校本教材。这样,可以在教学时融入一些精选的企业案例,对我们前面说到的案例教学法的开展提供很好的载体。
(5)合理设置课程。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适宜在他们学习完基础会计课程与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过至少一次手工做账的实训之后开设这门课。一般安排在二年级第一个学期开设比较合适,这时的会计班学生已掌握了比较充分的会计基础知识,而且经过手工做账的训练对手工做账程序有了深刻的了解。不会出现会计电算化老师需要把课上成财务会计或者是会计基础之类的课程的尴尬场面,需要费尽口舌地向学生解释如何编制会计分录的问题。
结束语:会计的理论研究在不断地深入,计算机信息技术也从没停下发展的脚步,因此,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问题必定也还会层出不穷。但是,作为一名会计电算化教师,只要坚持正确的教学目标,用与时俱进的思想指导我们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讲授理论,结合案例,不断提高个人专业素养,坚持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并重的教学理念,一定能够培养出掌握丰富专业技能的中等职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会计专业毕业设计
刘媛.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资讯,
2006(8).
赵伟,张树庆.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几个关系[J].中国会计电算
化,2001(2).
[3]余芸春.论会计电算化教学导向问题[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0
(7).
(广东博罗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