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及其应用基于行业周期改善F—O模型及其运用封面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3-12-25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在Ohlson与Feltham的F-O模型基础上,根据行业的生命周期特点对F-O模型进行了改进,建立了更为简单实用的改进F-O模型,然后以香港上市公司路劲基建为例,利用公司公开的财务数据,运用改进F-O模型进行了估值分析,计算出公司的内在价值。与当前市场股票相比,具有相当大的长期投资价值。
关键词:F-O模型 剩余收益 公司估值 行业周期会计专业毕业报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70971079,11271007)
股票市场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中国股市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从1990年起沪深交易所的试运行阶段到现在沪深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2000多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2011年,中国股市融资规模高居全国榜首,并且中国股市市值成为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中国股市已经在全球资本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但在股市这样高速发展的状态下,也存在着很多问题。由于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完善、投资者的投机行为等原因,股市存在着大量的泡沫。股市泡沫使投资者无法理性的进行投资,而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流通市值在10万元以下的账户比例高达85%,而市值在50万元以下的账户比例更是超过97%,显然股市已逐渐成为散户的“集中营”。而对于散户投资者来讲,选择股票的方式大多是跟风操作,这很不利于股市的健康发展。因此,为了股市的良好发展,散户投资者就要利用价值投资理念,对上市公司进行估值,进而选出优质的公司股票进行投资。
有关于股票估值的理论很丰富,有流折现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相对估值法、单因素和多因素模型等,但每个模型都不乏局限性。其中股利折现模型和流折现模型是被人们认为最经典的模型,折现模型认为公司价值是对未来流预期的折现值,而未来的流受各种宏观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很难估计。F-O模型则了对未来流的预期的困难性这一缺源于:硕士论文http://www.328tibet.cn
点,在股利贴现模型的基础上,把对股利的预期变换成公司现有的会计信息,从而将公司价值与现有的会计信息联系起来,使人们更好的应用。
F-O模型是由美国学者Ohlson与Feltham在1995年提出的基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股票估值模型。该模型将股票内在价值和公司会计报表信息相联系,较清晰的解释了企业收益是如何与股票价值相关。
Feltham和Ohlson的剩余收益模型提出后,学术界针对该模型展开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工作,这充分体现了该模型的学术影响力(Dechow、Hutton&Sloan,1998)。围绕 Feltham和Ohlson模型的实证研究也多证实了模型中的关键变量对于企业价值具有很强的解释力。Bernard (1995)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将未来股利和F-O模型中的关键变量对美国上市企业价值的解释度进行了比较,他的研究发现,未来股利指标只有29%的解释度,而账面价值和未来超常收益折现指标的解释度则达到68%。Penman和Sougiannis (1998)检验了股利、流和超常收益这些不同的指标对美国上市企业的价值评价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超常收益指标的误差率最低。Lee和Swaminathan(1998)同样利用美国证券市场数据检验了股利、市帐率及每股收益等传统评价指标与F-O模型对价值的解释性,他们的研究证明传统指标对价值的预测性较低,而Ohlson模型中的指标则具有较高的精确度。Francis、Ohlson和Oswald (2000)比较了股利、自由流以及超常收益指标对于美国上市企业的价值的解释度,结果认为,超常收益指标对价值解释的精确度较高,同时对于股票波动性的解释性也强于其他指标。Frankel和Lee(1998)利用不同国家的数据对Feltham和Ohlson进行检验后同样认为,该模型在企业价值评估中优于其他模型,而且,从大多数被检验国家的分析数据看,其对企业价值的解释度都达到了70%以上。Hand和Landan(1998)利用五级回归得出了超过80%的拟合度(R2)的结果后感叹,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之外能影响的信息比我们所想象的少。此外,Collins、Maydew和Weiss (1997)、Penman和Sougiannis (1997,1999)、Myers (1999)以及Dechow、Hutton和Sloan(1999)等的实证研究都证明了同样的结论。
从我国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基于剩余收益模型的价值评价问题的研究还很有限。田志龙、李玉清(1997)最早系统的介绍了F-O模型,接着,汤为云、陆建(1998)对国外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于永春(1998)根据Ohlson企业价值股价思想提出了会计数字评价企业价值的框架。赵宇龙等(1999)对中国公司成长性进行了定价研究。陆宇峰(1999)利用1993-1997年中国资本市场数据对原始的F-O模型进行了初步检验。李寿喜(2004)进行了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与股票定价相关性的实证分析。陈信元等(2002)在F-O模型的基础上,回归方程中引入了规模和流通股比率两个解释变量,对1995-1997的会计信息与股价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证明了资产收益率、规模和流通股比率对股票收益的解释能力。张人骥等(2002)把剩余收益理论和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结合起来构建了全新的剩余收益比率估价模型RIR。戴德明等(2003)分析了F-O模型与EVA评价方法的关系,并指出EVA模型实质上是F-O模型的进一步深化的结果。刘熀松(2005)则利用F-O模型探讨了中国股票市场股票的内在价值总额,与泡沫理论结合,分析了当前中国股市泡沫问题。
本文对F-O模型做出更符合实际的改进,结合行业的发展周期,得到更加简化的F-O模型,让投资者可以更方便的评估公司的内在价值。

一、传统的F-O模型

F-O模型是建立在三个假设的基础上的:源于:大学毕业论文格式http://www.328tib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