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管理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2-11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商业银行风险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在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尤以操作风险涉及面最广,它蕴藏在各项业务的各个环节,而商业银行所有业务活动均需通过会计操作核算反映,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网点建设力度的加大以及案件防控形势的严峻性,会计操作风险的管控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尝试从管理机制方面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为进一步提高管理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商业银行 会计操作风险 管理
会计操作是反映商业银行资金或资本运动的基础和核心环节,其风险的防范在现代商业银行经营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业务发展、产品创新加快,需会计操作风险管理加以跟进;网点建设力度加大、新进员工较多,而目前会计操作仍较多属柜面操作,由此伴随会计操作风险管理重要性凸显;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尤其在经济下行期,案件防控的形势将更加严峻,开户、存款、转账等业务已成为银行案件重灾区,控制会计风险将有助于商业银行加强操作风险管理。鉴于此,本文以C银行为例对会计操作风险管理现状进行梳理,分析管理机制中存在的不足,并尝试提出改进建议,为促进提高管理效果提供参考。

一、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管理现状

(一)会计操作风险管理模式

组织管理架构方面,目前对会计操作风险的管理主要分为两条线,一是会计及营运管理条线对会计操作风险的具体管理,二是风险条线基于全面风险管理职责,对操作风险的整体管理。同时,越到基层行,管理部门越少,操作管理职责更加集中。凡涉及柜面业务操作、核算,均由会计部门管理。
主要管理措施方面,一是通过规章制度、业务处理系统以及开展评价评估等建立操作管理基础平台;二是借鉴国外主流银行关于流程银行建设的做法,全面推行核心业务系统的前后台分离,逐步上线柜面业务集中处理系统;三是开发业务监测系统、推行基层机构关键风险点监控检查以及建立委派会计主管、风险主管、纪检监察特派员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加强稽核、检查控制。

(二)存在的主要不足

1、制度繁多而分散,操作使用性不强会计信息披露

会计操作涉及多项业务、多个产品及环节,但相关操作管理控制要求散见于多项制度中。一方面,对于具体操作人员来讲不易系统掌握和及时、方便查询;另一方面,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系统的不断优化,有关制度要求与业务发展的匹配性、实际可操作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不能及时进行统一更新、直观展现,只能采取“补丁”方式以更多制度出现,使制度体系不断膨胀。

2、管理职责不够明确,合力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一是处于业务条线管理和大会计管理并行阶段,流程管理被分割,部门间职责界限不明晰。目前,公司业务条线较多关注的是公司类信贷业务;个人银行业务条线涉及前台管理部分仅限于柜面服务和某些产品营销;中间业务综合性较强,在管理上也存在分散的现象。由于职责不清,加之缺乏有效的协调和运作机制,信息传导不顺畅,易出现脱节和管理漏洞,也易导致部门间相互推诿,一旦出现问题无法及时得到解决。
二是在业务经营管理日趋集中的模式下,基层行与上级行的管理范围及职责边界不够清晰。目前,上级行集中管理能力尚有欠缺,较多工作停留在表面,而基层行由于资源和手段有限,以及在业务发展压力下,难以有效实施管理控制。因各自管理重点和风险控制职责未细化、明确,可能使一些关键控制环节成为管理盲点。而在逐级负责的管理体制中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较多出现,特别是在垂直管理方式下,一定程度存在权力上收、责任下放的情况。

3、对人员管理缺乏有效措施

一是员工培训效果不足。一方面上岗前培训不足,既涉及新入行人员,也存在因轮岗而到新岗位人员,由于对相关操作要求不熟悉,业务违规操作、关键风险点控制不到位,而随着网点建设力度加大、新进人员较多,该矛盾更加突出;另一方面,后续培训不足,培训方式较单

一、培训对象较局限条线内人员,未统筹考虑实际操作需要。毕业论文 会计

二是在防范道德风险方面,主要是由监察部门发起,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员工行为排查,效果和可操作性较差。目前虽设有纪检监察特派员,但其履责的有效性及能发挥的效果还有待评估。关于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三是在激励约束机制方面,目前对网点人员业务量、核算质量的考核未实行买单或定量考核,造成部份柜员重产品营销、轻前台操作风险控制。同时,一项业务的完成是流程上各部门及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但在绩效考核分配时往往主要考虑一线经营部门,未能进行一定合理分配,影响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配合程度。

4、检查频繁但效果不佳

一是检查缺乏针对性。目前的检查项目较多是作为一项任务安排或临时要求,未针对不同分支机构的风险特点来确定检查重点和检查力度,造成对部分区域风险关注不够或投入资源过多。而基于资源、时间局限性开展的诸多自查,虽强调自查质量,但事实上由于多种原因,自查流于形式的情况屡见不鲜。
二是检查重复。在一定范围内,检查频率与控制水平成正比,但存在一个临界点,超过临界点不但会造成高昂的检查成本和低下的检查效率,而且会形成“管理疲劳”。检查重复归根结底是分割式管理的结果,没有将检查管理有效嵌入业务流程之中。从三道防线看,各防线间应是补漏而不是重复,但实际操作过程中未能体现出层次性差别。
三是检查手段滞后。在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促成银行通过创新产品、流程、业务运行系统提高竞争力,但在业务快速发源于:论文网http://www.328tibet.cn
展的同时,检查手段却相对滞后,特别是基层行,目前仍较多采取现场检查和抽查监控录像的方式进行检查。
四是对待检查发现的问题处理方式简单。各级管理部门组织检查后较多是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罚款、积分管理等,未对问题原因予以深入剖析和后续监督。同时,整改工作基本是由被检查机构本身来完成,整改重心低,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成因,由于业务具有反复性以致同类问题屡查屡犯。被检查单位一方面平衡违规成本,另一方面存在侥幸心理,更不用提举一反三整改。源于:毕业论文致谢词http://www.328tib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