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公允我国信用风险缓释产品进展及其公允价值计量理由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1-23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信用风险缓释产品是分离、转移、对冲和管理信用风险的工具,也是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新型衍生金融工具。对信用风险缓释产品的会计处理西方发达国家较为成熟,而我国的信用增进业务刚刚起步,目前还没有涉及行业的会计处理方法。因此,文章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的特点,以信用风险缓释产品为对象,探讨其会计处理方法,特别是公允价值计量问题。
【关键词】 信用风险缓释产品; 衍生金融工具; 公允价值
在应对世界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执行“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战略部署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在改善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环境的同时,发挥直接债务融资工具的作用已成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探索之一。由于中小企业外部评级通常较低,且我国缺乏有效的信用增进渠道,中小企业很难利用直接债务融资工具进行融资。由专业债券信用增进公司为低信用级别企业发行直接债务融资工具提供增进服务,是国际金融市场上比较成熟的制度之一。通过信用增进可以降低债务融资工具发行成本,实现信用风险专业化管理,提高市场运行效率。2009年9月,为发展直接融资市场,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进行探索的我国第一家专业债券信用增进机构——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而信用风险缓释产品业务也随之兴起。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规范了企业金融工具和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方式,但我国的信用增进业务刚刚起步,目前还没有涉及该行业的会计处理方法。因此,本文以我国信用风险缓释产品为对象,探讨信用风险缓释产品的会计处理方法,特别是公允价值计量问题。

一、信用风险缓释产品的内涵及其发展现状

(一)信用风险缓释产品的内涵

信用风险缓释产品(Credit Risk Mitigation,CRM)是指包括信用风险缓释合约、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及其他用于管理信用风险的简单的基础性信用衍生产品。总体来说,信用风险缓释产品(CRM)就是中国的信用违约掉期(CDS),它由两个主要产品和其他产品组成。两个主要产品是指信用风险缓释合约(CRMA)和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其他产品是指金融市场成员可以自主创新研发的简单基础性信用衍生产品。信用风险缓释产品的核心功能在于缓释信用风险,以此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手段。其中,信用风险缓释合约属于典型的场外金融衍生交易工具,其主体是固定的双方,即信用风险缓释合约的买方和卖方,买方就约定的标的债务按照约定的标准和方式向卖方支付信用保护费用后,由信用保护卖方向买方提供信用风险保护。信用风险缓释凭证适用于现行的银行间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运行框架,在交易、清算等方面类似于利率互换等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与信用风险缓释合约相比,信用风险缓释凭证是一种更加标准化的衍生产品,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的工作由标的实体以外的第三方完成,凭证持有人可以得到相应的信用风险保护,并能够在二级市场交易流通。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实行“集中登记、集中托管、集中清算”,其市场透明度更高,可以控制杠杆率并防范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在国际市场并不存在,它是在总结国际金融危机深刻教训、结合中国市场发展实际的基础上,由中国市场开发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产品,是中国对世界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重要贡献。

(二)信用风险缓释产品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本科会计专业论文

在国际上,与我国信用风险缓释产品相似的衍生金融工具叫做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CDS)。信用违约互换在产生初期的发展并不顺利,理论界和金融界对其存在的利弊有广泛的争议。最早的信用违约互换产生于1993年,作为对银行自身的一种保护措施,美国信孚银行和瑞士信贷银行金融产品部开始出售一种偿还价值取决于具体违约事件的互换合约的新品种,发行此种互换合约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其向日本金融界的贷款遭受损失。按照此种方案的合约规定,银行事先向合约的投资者支付一定的利益,但如果合约的标的贷款不能得到偿还,投资者必须代替债务人向银行赔款。作为当时一种新型的衍生金融工具,人们对于信用违约互换的交易能否完成存在很大质疑,甚至世界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标准普尔公司都拒绝对信用违约互换等信用衍生品进行信用评级。因此信用违约互换在产生初期并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同。信用违约互换具有很强的转移风险功能,直到1997—1998年的亚太金融危机时期,其才开始逐渐被人们接受,它在保护金融危机中的银行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金融危机后,信用违约互换在抵御信用风险上的重要性得到了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重新评价,众多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纷纷开始使用信用违约互换规避信用风险。在此期间,信用违约互换及信用衍生品市场取得了爆炸性的增长。
在2001—2002年连续爆发的安然门事件和世界通讯公司危机中,信用违约互换再次发挥了较大作用,使得花旗、摩根大通等大银行通过CDS等衍生产品顺利转移风险并使自己避免了更大的损失。此后信用违约互换市场取得了更快的发展,根据国际互换和衍生品协会(I源于:论文封面http://www.328tibet.cn
SDA)的统计,信用违约互换的名义总额由2006年的34万亿美元激增至2007年的62万亿美元①,涨幅达到了惊人的81%,而62万亿美元的信用违约互换名义总额甚至远远超过了当时世界51万亿美元的股市规模。但不久后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对信用违约互换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信用违约互换市场出现了巨大的动荡,CDS名义总额由2007年的62万亿美元大幅回落为2008年的38.56万亿美元。由于信用违约互换与金融投机的各个领域均有关系,信用违约互换在金融危机中造成的影响导致许多大型金融机构重大亏损甚至破产。

(三)信用风险缓释产品是我国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产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迅速,2003年至2011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10.7%,而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速为3.9%。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从2002年的4.4%提高到2011年的10%,在2010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我国资本市场也快速成长,产融不断深入结合,金融不断创新,新型衍生金融工具不断涌现,同前所述,信用风险缓释产品就是我国近期出现的新型衍生金融工具之一。就信用风险缓释产品的角度而言,我国资本市场表现出以下特征:摘自:毕业论文前言http://www.328tibet.cn
借鉴国际资本市场的实践,信用风险缓释产品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优越性在于:
1.公允价值信息有利于企业作出正确决策。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强,单一企业运营状况的好坏不单单关系到本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同时也在影响其他企业的发展。因此,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有用性,即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与其他模式相比在正常的资本市场上更能够体现会计信息相关性的优势。当市场经济情况发生变化时,公允价值随之发生变化,能及时反映当前经济状况下资产或负债价值的变化。
2.信用风险缓释产品的特殊性需要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作为一种新型衍生金融工具,信用风险缓释产品由基础金融工具衍生而来。当其标的债务信用风险大小发生变动时,信用风险缓释产品的随之发生变动。此外,信用风险缓释产品的盈亏由未来发生的事件所决定,在交易发生时无法准确确定实际成本。因此,虽然公允价值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但基于以上特性信用风险缓释产品只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二)我国信用风险缓释产品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财会毕业论文范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迅速,但信用风险缓释产品作为我国一种新型的衍生金融工具才刚刚起步,目前尚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1.信用风险缓释产品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外部市场环境不够发达和规范。公允价值的实现需要一个健康、透明、活跃的外部经济市场。只有在相关信息能够得到充分披露、监管机制健全合理、产品交易活跃的市场中获得的公允价值才能正确反映信用风险缓释产品的真实市场价值。相反,如果外部市场环境不规范,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很难应用,信用风险缓释产品的实际价值亦容易被人为主观操纵。当前我国信用风险缓释产品刚刚产生不久,交易规模较小,监管机制处于摸索阶段,市场环境不够成熟,在这种情况下运用公允价值计量信用风险缓释产品具有较大难度。
截至2012年2月底,中国银行间市场共有信用风险缓释产品交易商44家,其中商业银行31家,占比70%;信用风险缓释产品核心交易商25家,其中商业银行22家,占比88%。市场参与主体呈现出高度单一化和同质化,这直接导致各参与主体风险偏好高度趋同,信用风险不能在更多类型主体中有效分散,而只能在银行体系内部转移,这样严重限制了信用风险缓释产品的信用风险缓释功能,对信用风险缓释产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非常不利。
此外,信用风险缓释产品的业务量规模较小,在该业务产生初期井喷式出现之后迅速归于平淡,全部23笔信用风险缓释合约交易均出现在2010年底,2011年以后该产品交易陷入停滞状态,市场表现冷清。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的市场状况与此类似。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例

2.公允价值计量源于:论文http://www.328tibet.cn

在我国实践应用较少,接受程度不高。虽然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但其在我国的实际使用较少。准则中只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等个别准则中涉及公允价值计量,现实中一般企业很少开展此类业务,接触公允价值计量的机会很少,导致我国企业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接受程度不高。关于会计的学年论文
由于我国信用风险缓释产品处于发展初期,各交易商对信用风险缓释产品的使用谨慎性很强,实际发生的信用风险缓释产品结构均比较简单,而且相关监管机构对每笔交易都进行严格审批,因此尚未出现信用风险缓释产品标的债券的违约情况。这造成了信用风险缓释产品的定价缺少参照标准。当前对于信用风险缓释产品的定价主要是通过计算未来流量现值来获取,在目前的市场状况下,如何认定信用风险缓释产品的违约概率和损失比率是能否对其准确定价的关键和难点。
3.会计人员业务能力及职业道德水平参差不齐,准确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有一定难度。使用公允价值计量信用风险缓释产品的一大难题是准确计算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来源主要有三种途径:活跃市场的公开报价、交易对手提供以及估值模型计算。在确定信用风险缓释产品的公允价值时,需要会计人员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和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然而,目前我国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加大了准确获取公允价值的难度。

(三)对我国信用风险缓释产品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建议

1.完善信用风险缓释产品会计准则的执行机制

信用风险缓释产品在我国的发展刚刚起步,会计准则中尚未对其作出明确规定。考虑到信用风险缓释产品市场成熟度较低,信用风险缓释产品实际应用品种较少,产品发展水平远低于国际水平等现状,在制定信用风险缓释产品相关会计准则时应注重以下几点:
第一,在制定信用风险缓释产品会计准则时应具备一定的前瞻性。目前我国信用风险缓释产品主要包括信用风险缓释合约、信用风险缓释凭证两种,在制定准则时不能仅局限于现有两种产品,还应充分考虑未来可能出现的其他种类信用风险缓释产品。
第二,应在准则中有效限制信用风险缓释产品的种类。由于我国信用风险缓释产品发展尚未成熟,信用风险缓释产品的种类不宜过多,否则可能会导致准则适用范围不足等问题。例如在准则中应规定禁止创设不能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信用风险缓释产品;严惩滥用信用风险缓释产品的行为等。目前我国信用风险缓释产品市场活跃程度还很低,因此各参与者主要通过估值技术确定信用风险缓释产品的公允价值。然而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的难度较大,其结果的准确性也需要在实际交易中得到证明,因此在运用公允价值估值技术时,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践检验并完善公允价值估值技术理论。

2.提高信用风险缓释产品市场成熟度,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政策

信用风险缓释产品真实反映其实际价值的前提是有一个成熟的金融市场,并且产品交易活跃,这样才有利于准确获得该产品的公允价值。因此,我国政府应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完善和培育市场体系,按照“稳中求进”的经济方略,促进资本市场的信用风险缓释产品交易活跃度。与此同时,政府还应建立健全信用风险缓释产品法律法规政策,规范信用风险缓释产品交易行为,从而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秩序,为公允价值的应用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3.充分借鉴国外经验,加强与国际机构的合作与沟通

目前,我国的信用风险缓释产品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而在一些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类似业务已经开展得十分普遍。相对应的,在相关业务的会计实务操作方面,国外也已经积累了大量有益的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应该不断加强与国外相关机构、学者以及同行的交流和合作,充分学习国外在披露信用风险缓释产品方面的成功经验。例如,目前美国和英国在损益表方面进行了改革,我们也可以参考其经验,在现行利润表不变的前提下,增加列示信用风险缓释产品已确认但尚未实现的损益、直接计入权益的未实现损益,以更好地披露信用风险缓释产品未实现的损益。

4.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及职业道德素质

运用公允价值计量信用风险缓释产品时,需要由会计人员进行操作。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高低是能否有效运用公允价值的关键。因此,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使其熟悉信用风险缓释产品业务流程,提高其信用风险缓释产品会计处理能力。此外,还应加强会计职业道源于:毕业论文致谢信http://www.328tibet.cn
德建设,从而提高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所产生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主要参考文献】
 舟.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供求机制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人民出版社,2010.
[3] 张强,吴敏.中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创新试点最新进展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32(4).
[4] .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影响分析[J].财会通讯(综合版),2011(5).
[5] 陈小悦.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6] FASB. Stat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No. 157——Fair Value Measurement[S].2006.
[7] FASB. Stat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No. 159——The Fair Value Option for Financial Assets and Financial Liabilities[S].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