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收入分配论收入分配革新论述与实践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1-13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长期存在的收入分配问题,终于积压成全国“”代表委员高度关注的社会热点,影响着人们的幸福感,不能不引起重视。对原来工资模块进行全面梳理,确立新的分配条款和比例,并从理论上加以说明,给百姓一个公开透明的收入明细表,这是我们的解决主张。做到这些,须坚持“以人为本”和“按劳分配”原则,依靠“三公”来协调、构架、操作分配环节。
关键词:收入分配 以人为本 按劳分配 “三公”
近年来“财富不仁”、“分配不公”等概念不绝于耳,“群众十分关注,要求改革的呼声很高”。政府“十二五”报告有关民生的文字,更为呼声提供了政策依据。今年“”列出“十大社会问题”,“收入分配”被推上第二把交椅,成了名符其实的大热点。让收入公平合理分到社会每个成员手里,即“各个阶层应当得到有所差别的并且是恰如其分的回报”,使改革成果走进千家万户、惠及百姓,与政府追求的目标一致。所以代表委员都积极献计献策寻找应对措施。但目标归目标,愿望是愿望,要达到又谈何容易。多少年了,政府官员、研究所专家,像当年数学领域回答哥德巴赫猜想那样,绞尽脑汁,至今未拿出一个像样方案,足以说明其难度。玉面佛心网友的发问:“对我们老百姓而言,收入分配改革只是一个宏观抽象的概念,有哪些具体目标和措施能让我们的钱包鼓起来?”值得深思。还是给了我们信心:“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不管多难,办法总比问题多。下面将我们对此所作的思考,勾勒成文,公布于世,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

一、收入分配问题形成的历史追寻会计专业毕业论文模板

收入分配问题实际上早已存在。49年是供给制,以大米为主,还有少量货币津贴。52年实行“工资分”和“物价津贴”制。56年“工改”直接用货币规定工资标准,称为职务等级工资制。由此奠定了我国工资制度的基础。此后各年都有调整,基本做到公平,但平均主义成分较明显,那时总体社会反应平稳,没因工资不合理产生动荡。“粉碎‘’以后,国家拿出不少钱调了几次工资,都是沿着原有制度,结果越调越乱,看来,工资制度是不改不行了。”笔者清晰记得,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久有一次加薪, 40%的指源于:论文写法http://www.328tibet.cn
标,贡献是条件。除极少数,大家“贡献”似乎差不多,这“第一桶金”该落到谁头上?基层领导很为难,毕竟多年没加过,增薪要求正当合理。未获加薪者,垂头丧气,闹情绪,工作拖沓;有些离开单位调走;不少人对这种加薪办法提出非议。本来国家好意,结果未能提高大家工作热情,反而涣散了“军心”,搞得同事间关系紧张,一句话“好心没得好报”。此事告诉我们,利益分配事关大局,不可轻率,应形成一个完善的收入自然增长动态制度体系。遗憾的是后面数十年不但没做到这点,还使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相对滞后的分配方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三公”需求,成为社会热点也就不足为奇了。为缓解矛盾,这几年忙乎的绩效制已实施,“工改”本可告一段落,可从目前社会反应看,离问题解决的满意度相差甚远。原因是绩效工资只对一些单位收入、奖金等发放的名目繁多的混乱状态的梳理,在“化繁为简”方面有一定积极意义,但未从根本上回答广大群众对收入分配的“三公”诉求。不过有一点要清楚,“虽然中国自1990年代以来收入分配不平等迅速扩大,但这种不平等主要来自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部门或行业之间、单位之间的差异。分配收入在集团内部则是较为平均化的。”因此“工改”的着力点要找准。会计系论文范文

二、收入分配的理论构架

分配不合理,是带来社会发展稳定的全局性大问题,不可等闲视之。且“由于利益关系的固化,收入分配改革越往后拖越被动。”时不我待,稳步推进分配制度改革是“不宜再拖”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如何做好工作,我们的思路是,必须按以下一些原则进行:

(一)“以人为本”原则

这个“人”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指人的“类”。所谓“以人为本”即以整体人群为根本,换句话,是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来考虑各种问题,而不是从部分人利益出发。收入分配也一样。应该明白社会财富是全体劳动者共同创造的,其分配也应从这个角度出发,这是个带根本性的问题,但我们有时却忽略了它,视点落在某部分“精英”身上。拿绩效工资改革来说,先公务员,再依次进行,这种求证方式,又在特别敏感时区,极易使人产生、形成掌管国家总财富的政府对收入的分配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最先加薪的也是自己、公务员最神奇最吃香的观念与错觉,无形中把人分成不同类别、不同等级。我们私下与市民交流发现,除个别保持沉默、绝大多数人不支持这一行为。近年来公务员报考热浪滚滚,某种意义上侧面反映了这一情况,是官本位的外在表现,不改变这种现象,“以人为本”就会变成“以官为本”。社会上官本位意识的盛行,这个社会讲公平正义也就等于开空头支票。

(二)“按劳分配”原则

以人为本固然重要,但就其本质来说毕竟属于政治理念或原则,收入分配是个经济问题,现在实行的又是市场经济体制,一味地强调政治性,走极端,不合辩证法。因此还应坚持“按劳分配”的经济原则,这也是实际决定的。会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目前我国社会状况,通常说法:政治上属社会主义,经济上归“第三世界”,即是社会主义,但不发达,为初级阶段,这就是时下最大的实际。改变这个提法为时过早。故我们既没有条件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也不能搞全国一刀切,收入都一样,吃“大锅饭”,那不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排除这两种可能,“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就成为最符合现实条件的的必然选择。它的最大优点是能酬勤罚懒、激发大多数人的劳动热情,让那些有智慧、有能力、勤奋工作、特别能吃苦的人们多一份社会回报,适度的工资差额分配,不但显得重要,而且十分必要,它有助于社会的整体进步、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并在夯实这一基础的前提下,反过来再普惠于百姓或“弱势群体”,给他们以保障将成为可能,这就是先富带后富的思想。会计类毕业论文题目

(三)“三公”原则

所谓“三公”?公平:就是合情合理、不徇私、不偏袒、没有高低上下之分,与公正相近相似,故我们表述时往往将公平公正合在一起;公开:更好理解,面对大家,让人看得清楚明白,没有任何隐蔽。这个原则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分配本身,也体现在对前两个原则协调以及方便人们对分配的监督上。从分配的出发点而言,既要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全面把握,体现以人为本思想;又要在社会具体成员身上做到适度差额,避免阻碍生产力的发挥、搞绝对平均,体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原则。二者如何协调好,需要“三公”。另外在分配原则层面上,把握“多劳”与“多得”的辩证关系,“多劳”了多少又“多得”了多少,二者如何结合好,也需要“三公”。我们主张改革原来收入分配的条款和比例,最大限度地做到科学、稳妥、周全,不能顾此失彼。当然话说回来,利与害总是矛盾着的统一体,想改革只能有利,不能存害,相当困难,也不现实。理论目标是“有害”尽可能避免或降到最低,“有利”最大化。用“三公”来统筹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个,并使之产生下列效应:第一,做到相对均衡,减弱悬殊,承认差距。第二,阳光化操作,让所有人在工资发放面前,心理踏实,而不猜疑。这也是人们获得幸福感的一种途径。我们的主政者能否拿出勇气,实现人们期盼,不要同行业本身那样,收入的分配也隔行如隔山,要做到公开透明。据我们平时调研问询,城市巷坊里的居民们就想知道各级政府领导以及社会上各行各业工资状况;其实不少身处行业里的人,也想了解相关“吃皇粮”的兄弟部门工资收入情况。如果将这些摆上桌面,让大家拥有知情权,这不但有利于行业间相互监督、平等竞争、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还真正能促进、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对于这点,人们或将拭目以待。

三、后续操作

我们关注到关于收入分配的讨论文章并不少,但价值都不大,原因是操作上欠阐述,其软筋在于缺乏理论支撑。因此在如何把好原则关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操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便于在操作过程中同时进行理论说明,充分地运用、贯彻好原则,不让原则成为“空洞”,操作成为“孤独”,须联系具体实际进行:如在我们工资发放单上,原有十四项目,绩效工资实行后,减为八项,分别是:“岗位工资、薪级工资、10%提高、生活补贴、岗位津贴、工龄津贴、保留特岗津贴、其他。”针对此单,首先要指出的是,某些项不明朗不科学,如“10%提高”项,弄不清什么意思;还有“生活补贴”项,缺乏说服力源于:http://www.328tibet.cn
。大家知道,所谓工资,即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每一项工资条款,都须有对应的劳动付出或使劳动效能得以提高的价值,“生活补贴”不具备,它只表明收入低下的家庭困难者在生活上给以补助这一道义上的需要,故不能成为工资统一的条目,应当取消。另外,工资项的先后排列是否有内在逻辑,也值得商榷。究竟如何科学有据的创设好工资表系、营造好分配环境,我们认为操作程序应从三个角度来表达:

(一)收入分割

首先,将需要分配给劳动者的收入全部纳入工资表系。这里的“劳动者”指正在岗位工作的所有人,即有获得分配权的主体。“需要分配的收入”指国家和地方通过财政拨款给劳动者作为工资报酬的经费。所谓“全部纳入工资表系”,意味着全发放不保留。这个开局之作,意在全国一盘棋,有利于综合平衡。
其次,依据逻辑,将收入“蛋糕”进行具体切割。第一步切块。一块名曰主体工资,用以体现“以人为本”原则。一块称为(具有工资性质的)附属工资,用于体现“按劳分配”原则。前块收入,应由国家规定,不可自行其是。它反映的是人的政治平等,要表现出统一性、均衡性。为免于呆板的绝对划一,一般以地方省级作基点为宜。附属块,可用补贴、津贴来表述。其作用在于经济层面上的付出与回报形成正比关系,主要表现为个别性、差异性。一般以县级为基点。目的是让地域经济效能价值得到充分反映,以便彻底突破现行的收入行业化差异,实行地域化差异,有利于在收入模块实施统一的该地域内部“小社会”的安定。而各地“小社会”安定了,则整个大社会安定就有了坚实基础。为防止“一统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出现,表现出行业间或不同行业间人的个体收入差异性,可展开劳动竟赛,通过发挥各单位集体能量,扩大本部门收入总量,方法是:政府在扣除税收前提下,以奖励的形式返回部分收益给先进单位,如同奖励种田大户和私企。单位则在内部按职设岗,将所获奖金依照“多劳多得”原则差异发给个人,而不应是工资表项目上“人为”的差异。

(二)确定分配比会计专业毕业报告

这是操作上的关键环节,具有重大实践意义,但难度也最大。原因是:这个数比不是随心所欲的“想当然”。以往的收入分配和近期实施的绩效制,都存在这一弊端。工资项目、金额数量,为什么这样确定、而不那样确定、有没有科学道理,都是一本糊涂账,谁也弄不明。加上各行各业某些收益的诡异性、不统

一、不公开,难免意见堆积。那么如何确定分配比和金额量,我们试设了一些新规程:

总则:工资条块全国统

一、不得增减;收入分配全部公开,打破暗箱操作。

分则:在两块工资中,前者是主要的,因它涉及到全体人群,是“以人为本”的真正所在。其本质上虽是个政治命题,反映出来的理论意义大大超过财富本身,但如果在收入分配上没有适度反映,难免成为政治口号。所以第一块工资总量比须达60%以上。其中职业工资占比要接近30%,以各地最低工资标准为基点来推演其他项的工资比量,并与私企职工工资操作相衔接。以CDP为参数,逐年提高,不固定具体比量。如“最低工资标准年增长13%以上”,容易带来被动。13%的年增长率兑现不了,老百姓说政府讲话不算数,会失去公信力。政府不要大口放许诺,膨胀人们的期望值。为什么改革开放30余年,大家生活提高了那么多,问题、意见却没减少,不值得深思吗?工龄工资占比约5%即可,不能高,因它表达的主要是有限的经验价值。可设个常数,每年递增,取消档次制。假如要换岗,则前面的工龄减半为当。理由:调岗后,新的工作从头开始,以往积累的经验不起直接作用,减;但工作年限的增加能使人不断成熟,对新的工作适应性增强,效能的提升比刚参加工作的人要快,故不减完。这种规定产生的结果:既支持、鼓励人们“做一行爱一行”,又对“跳槽者”仁至义尽,充分理解、重视改行人的心情与兴趣。附属工资块方面。地差贴:约占20%,本地区全体工作者享受。按该地区的CDP与总人口数确定金额量,再按个人总工资的百分比分配,以此体现经济发展的地差性。特岗贴:即特殊工种行业享受。金额定量依据普通岗位退休年限的均数。特才贴:能享受的人少,这类人属社会杰出者,由各级政府定额定量,体现对人才的器重。科研项:作为新立项目,让各级知识层都分得一杯羹汤,旨在鼓励更多人参加研究竞争,当然可分档次,总比量也不要高,5%即可。其他项:内容主要是一定比例的旅游费和相关节日的“小红包”,总量在5%内。为便于集中对比,让大家一目了然,我们列成模拟工资表系,以示直观:(如表所示)

(三)配套操作及个别情况说明

首先遇到的是级别不统一问题。行政大的至少有五个,还有中间各级。而企、事业,严格说只有四级。双方不一致,如何统一,我们主张原则上尽量简单,利于操作。行政主体分十级:即正副国家级、正副省级、正副市级、正副县级、正副乡级。企事业为五级,在原基础上加院士级。套级操作用高教为例:助教同副乡、讲师靠正乡,副教授依县级,教授和市级、院士照省级。其他行业以此类推。国家正副级成员分别为:政治局常委和五套班子正职为正级;政治局委员和五套班子副职为副级。未入套的各级别,收入分配介于两个正级之间等距离定资。
其次是退休人员的收入厘定。我们的理论是:既然退休了,就得符合退休的情理,原则上保留前一块主体工资,取消附属块,但继续享受地差贴和福利,停止工龄、学历的递增。退休金的源于:标准论文格式范文http://www.328tibet.cn
递增,享受该地区在职人员的50%。
再次,公积金的说明。这是一项属于“扣一进二”的被动收入。有些部门不按工资比扣,不公平,要实行地域统一比例。
其四,对老革命、英雄、军烈属的关照问题。可采取两种形式,一是与特岗津贴对接(见上表)。二是由再分配解决,采用抚恤金制。
最后,需注意的是,对收入分配的调整,应该在不影响现收入的情况下进行,最终发给每一位劳动者的报酬都不会低于原来。毕竟多年来已形成的对收入分配易增不易减的思维方式,避免牵一发而动全身,引起社会不必要的恐慌。

四、结束语

总之,我们的改革目的是:收入分配相对公平合理,百姓有知情权,工资单清楚不含糊,消除疑虑,收入的高低,有道理说明,减弱妒忌心,有利于社会稳定,增强竞争心理,加强自身实力,如提高科学文化水平,磨练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意志,树立劳动观念,培养服务精神,从各方面发展自己,这也是时代的要求。社会发展到今天,对于关系到每一位劳动者的合法收益,不能老是那样含糊其辞,“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以此挫伤劳动者积极性的状况应该终结。会计毕业论文大纲
参考文献:
马志刚.收入分配改革关乎发展大计[N],经济日报,2012
吴忠民.《社会公正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3]韩秉志.收入分配改革为内需增长注入活水[N],经济日报.2012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范文
[4]国务院(1956)国议周字第51号:公布了《关于工资改革中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
[5]梁经忠.关于工资改革的一些构想[J],中国劳动,1981
[6]王天夫,王丰.中国城市收入分配中的集团因素,1986-1995[J],社会学研究,2005
[7]郑娜.收入分配改革时不待我,“扩中”号角吹响了[N],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
[8]本编写者组.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9]余翰卿.浅论围棋的人生哲理与时代精神[J],体育时空,2011
[10]参见浙江金华教育学院工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