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财务预算财务预算在高校中运用封面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1-23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近年来,部分高校在资金方面出现了预算不严格、筹资渠道单一、校内两级经费收支混乱等问题,这都严重影响了高校资金的运作。作者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大量文献资料的阅读和实地调查走访,就高校财务预算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预算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提出了完善财务预算编制体系的设想,并得出结论:在预算内容方面,要把全年所有收入和支出统统纳入预算;在预算方法方面,可采用零基预算为主,滚动预算为辅的混合预算方法;在预算执行控制方面,要做到制度大于人情;在预算评价分析方面,要做到奖惩分明。
【关键词】 财务预算; 零基预算; 预算方法
随着1999年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虽然国家财政每年拨给高等教育的经费总量在不断增加,但经费问题始终是影响高等教育的关键因素。原有的资金管理模式不再适应高校日趋多元化的管理体制,高校财务管理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财务预算在高校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方面,随着我国财政体制的不断深化和改革,各大高校也进行了预算管理体系方面的改革;另一方面随着高校办学经费来源的渠道多元化,高校财务预算中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不科学

1.编制方法不科学摘自:本科生毕业论文http://www.328tibet.cn

目前大多数高校用的还是传统的“基数+增量”预算方法,这种方法在运用过程中简单易于操作,但是这种方法是以上一年的收支数据为依据的,在当年的预算中以上一年数据为基础进行增加预算,这就带来一些疑问:
第一,所依据的去年收支数据基数是否合理?基期支出数额为1 000万元,那么这1 000万元的支出是怎么支出的?是合理的支出还是不合理的支出缺乏相关部门的监督,第二年预算时就在1 000万的基础上再增加预算,各部门势必竞相地增加支出项目,想方设法将预算支出多于1 000万元,不利于资源的公平分配,也不利于调动部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既然是“基数+增量”预算方法,就是说每次预算时都要比去年的多吗?例如去年投资一项目支出200万元,那么今年是否不问200万怎么花的,就直接增加今年收支预算200多万元呢?随着时间的推移,明年就要预算支出300万,这样会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从而导致实际支出与计划支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会计信息披露就会失真,破坏了高校的经济秩序,造成预算计划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最终使资金使用效益低下。会计论文格式模板
因此,“基数+增量”方法会造成高校预算编制的混乱,应探索出适合高校财务状况,适应新时期资金来源多元化的新方法。

2.预算编制时随意性大

由于缺乏对项目支出未来发展的预测,部分院领导眼光短浅,追求短期效应,学校在预算规划上缺少长期目标的安排,不能充分地发挥预算管理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另外,由于对预算管理工作的不重视,进行预算编制的人员往往不是科班出身,而是“半路出家”的,这样一来对贯彻落实教育预算编制的依据原则及制度领会不深,不能在高校中胜任“参谋”这一角色。

(二)预算执行缺乏控制力

高校预算时间一般定于年末或年初,不确定因素发生的概率很大,意想不到的收入和支出就只能算作预算外资金,在高校资金流的体外进行循环。对这部分预算外资金使用限制很小,再加上部门领导预算管理意识不强,主要用来弥补超支的预算支出、招待费和加班费等,导致预算收支数额与实际收支数额脱节,致使在预算执行时随意追加预算,最终超过年度总预算,严重影响了预算管理的严肃性。会计论文题目

(三)预算评价体系不健全

目前很多高校还未建立较为完整和硬性的预算执行分析体系和对预算执行结果的合理的考核体系。随意“开口子,批条子”无原则可言,这样的行为没有从学校的全局出发,而是全凭个人喜好,不考虑其他处室情况,易出现部门间互相攀比,打击部门积极性的现象。

二、财务预算在高校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未建立科学的财务预算制度

目前,很多高校未建立科学的财务预算制度,即使已经建立,也都是流于形式或不够完善,“收支平衡,量入为出”的预算观念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而每年年初都按照“基数加增量”固定的预算方法进行预算,收入的取得渠道虽然趋于多元化,但每年的数额大致相当,本着增加的理念,每年都要增加支出的预算,随着学校存在时间越来越长,收入已不能保证支出的数额,部分学校甚至出现了赤字预算,导致预算与高校财务目标、财务分析脱节。

(二)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

高校会计核算原则按照事业单位的要求进行,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原则进行核算的,因此不能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进行核算,这样收付实现制的缺陷就不可避免,即收入和支出不能在同一归属期内进行配比,不能正确地反映出生均实际的教育资源成本应和多少经费收入进行配比。绩效考核时运用的绩效考核指标无正确收支配比数据为支撑,导致绩效考核与财务预算分离。

三、完善财务预算在高校应用中的对策建议会计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一)改革预算管理组织结构

高校财务预算机制的建立,首要条件是要在宏观上组建高校责任部门进行分管,在微观上各部门要按上级规章制度的规定各负其责进行编制,进行“分级归口”管理。
在宏观上,预算组织管理按照“四下三上二审一反馈”的程序进行。所谓的“四下三上二审一反馈”指的是预算科在年末进行部署全年的预算工作,这是“一下”;各二级学院和处室根据编制依据和编制要求进行编制,将编制结果上传到内部财务软件系统,通过联网传给预算科,这是“一上”;预算科根据各部门的预算结果进行整合汇总检查,最后形成预算报告汇报给分管财务的领导,这是“二上”;分管领导将预算报告在校党委会或财务会议上进行讨论,对预算报告进行审批提出要求,这是“一审二下”;预算科针对领导的批示意见进行改进,将最后的定稿在校内公示,让全校教职员工进行监督并提出好的建议,这是“一反馈”;预算科再根据反馈的建议和意见总结修改定稿,在得到领导签字认可后,上报给上级主管部门,这是“三上”;上级主管部门根据财政拨款额度和负担范围进行批示,这是“二审三下”;预算科根据多方面的改进和总结,向各部门下达下一年的预算金额,这是“四下”。如图1所示。

(二)完善预算编制体系

一个单位的预算编制体系包括完善的预算编制内容、科学的编制方法、严格的预算执行和控制及优化的预算评价和分析系统。

1.完善预算编制内容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范文

高校预算编制内容是预算编制质量提高的关键之一,直接影响着预算的编制情况。预算内容要全面,要把全年所有的收入和支出都纳入预算中来,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安排,有效使用。收入预算的内容完善主要包括各种拨款收入、各种自筹经费收入以及各部门的创收经费收入。支出预算的内容完善主要涵盖了经营性支出项目和资本性支出项目两大块。经营性支出项目主要指为了维持学校正常运转而支付的开支;资本性支出是为了上一些大型的基建项目而发生的开支。无论是什么支出都要本着“量入为出”和勤俭节俭的原则量力而为之。要将所有的支出进行精细化管理,尽可能在预算时考虑到所有必要的支出,尽量避免在年中随意添加支出项目经费,给财务工作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2.选择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

高校一直沿用增量预算方法,近几年逐渐开始使用零基预算方法。源于:论文格式字体要求http://www.328tibet.cn
无论是哪种方法都有一些缺点,在这里笔者认为最适合高校的预算方法是以零基预算方法为主,滚动预算方法(见图2)为辅的混合预算方法。

3.严格进行预算执行和控制

年度预算一经确定就不得随意变更,既不能随意追加也不能随意不执行,要建立严格经费支出审批制度。各级领导都要规定各自的审批权限,不能越权,而且审批的支出项目要在预算计划数额内进行。对于超预算经费要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申请,经批准后执行。对于一种计划,任何人任何单位都不能完全准确地预测未来,不可能做到事无巨细,在预算执行时是允许微调的,而不是经常性的大额调整。
(1)强调精细化预算管理
预算的精细化管理应包括预算的各个方面,如:目标、计划、责任、项目、下达额度等方面都要进行细化分解,不留死角,将预算的角角落落都要辐射到、分解开,防止部门间互相推诿,以期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提高工作效率。
(2)严格控制预算支出进度
高校在预算支出进度上一般按照“4:6”的原则进行,即上半年按照预算的40%进行支出,下半年按预算的60%进行支出。这样考虑是上半年紧点,下半年宽点,基本做到全年预算收支平衡。

4.优化预算评价分析系统

高校预算工作执行的效果如何要通过评价和分析进行判别,预算评价和分析系统对预算工作的监督职能是不可或缺的,要对高校现有的预算评价和分析系统进行优化。
通过设置不同的考核指标评价标准对大金额的项目支出开展问责制,对各部门的预算执行进行考核,观察各部门运转过程中的活动是否真实、合法。运用比较分析法、环比因素法和综合分析法等财务预算方法进行科学、公正的分析。通过分析找出不同部门在预算执行中的差距并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将发现的问题形成预算问题分析报告提交分管财务领导,并召开专题进行研究、讨论,以期在今后年度内避免类似失误的产生。预算分析结果在年终考核时直接与各部门负责人的年终奖挂钩,给学校造成严重后果的还要追究其行政责任,甚至承担法律责任,对完成预算指标较好的单位要给予行政奖励和物质奖励。通过奖惩措施奖励完成激励机制的构建。
【参考文献】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277-284.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主席令第2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S].1994.
[3] 袁贵仁.确保2012年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4%目标[N].人民日报,2011-12-29.
[4] 周巳入.基于学科发展的大学预算管理模式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5.
[5] 财政部投资评审中心.财政中心评审动态[Z].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