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收入分配论收入分配革新论述与实践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2-05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长期存在的收入分配问题,终于积压成全国“”代表委员高度关注的社会热点,影响着人们的幸福感,不能不引起重视。对原来工资模块进行全面梳理,确立新的分配条款和比例,并从理论上加以说明,给百姓一个公开透明的收入明细表,这是我们的解决主张。做到这些,须坚持“以人为本”和“按劳分配”原则,依靠“三公”来协调、构架、操作分配环节。
关键词:收入分配 以人为本 按劳分配 “三公”财务本科毕业论文
近年来“财富不仁”、“分配不公”等概念不绝于耳,“群众十分关注,要求改革的呼声很高”。政府“十二五”报告有关民生的文字,更为呼声提供了政策依据。今年“”列出“十大社会问题”,“收入分配”被推上第二把交椅,成了名符其实的大热点。让收入公平合理分到社会每个成员手里,即“各个阶层应当得到有所差别的并且是恰如其分的回报”,使改革成果走进千家万户、惠及百姓,与政府追求的目标一致。所以代表委员都积极献计献策寻找应对措施。但目标归目标,愿望是愿望,要达到又谈何容易。多少年了,政府官员、研究所专家,像当年数学领域回答哥德巴赫猜想那样,绞尽脑汁,至今未拿出一个像样方案,足以说明其难度。玉面佛心网友的发问:“对我们老百姓而言,收入分配改革只是一个宏观抽象的概念,有哪些具体目标和措施能让我们的钱包鼓起来?”值得深思。还是给了我们信心:“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不管多难,办法总比问题多。下面将我们对此所作的思考,勾勒成文,公布于世,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会计专科毕业实习报告

一、收入分配问题形成的历史追寻

收入分配问题实际上早已存在。49年是供给制,以大米为主,还有少量货币津贴。52年实行“工资分”和“物价津贴”制。56年“工改”直接用货币规定工资标准,称为职务等级工资制。由此奠定了我国工资制度的基础。此后各年都有调整,基本做到公平,但平均主义成分较明显,那时总体社会反应平稳,没因工资不合理产生动荡。“粉碎‘’以后,国家拿出不少钱调了几次工资,都是沿着原有制度,结果越调越乱,看来,工资制度是不改不行了。”笔者清晰记得,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久有一次加薪, 40%的指标,贡献是条件。除极少数,大家“贡献”似乎差不多,这“第一桶金”该落到谁头上?基层领导很为难,毕竟多年没加过,增薪要求正当合理。未获加薪者,垂头丧气,闹情绪,工作拖沓;有些离开单位调走;不少人对这种加薪办法提出非议。本来国家好意,结果未能提高大家工作热情,反而涣散了“军心”,搞得同事间关系紧张,一句话“好心没得好报”。此事告诉我们,利益分配事关大局,不可轻率,应形成一个完善的收入自然增长动态制度体系。遗憾的是后面数十年不但没做到这点,还使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相对滞后的分配方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三公”需求,成为社会热点也就不足为奇了。为缓解矛盾,这几年忙乎的绩效制已实施,“工改”本可告一段落,可从目前社会反应看,离问题解决的满意度相差甚远。原因是绩效工资只对一些单位收入、奖金等发放的名目繁多的混乱状态的梳理,在“化繁为简”方面有一定积极意义,但未从根本上回答广大群众对收入分配的“三公”诉求。不过有一点要清楚,“虽然中国自1990年代以来收入分配不平等迅速扩大,但这种不平等主要来自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部门或行业之间、单位之间的差异。分配收入在集团内部则是较为平均化的。”因此“工改”的着力点要找准。

二、收入分配的理论构架

分配不合理,是带来社会发展稳定的全局性大问题,不可等闲视之。且“由于利益关系的固化,收入分配改革越往后拖越被动。”时不我待,稳步推进分配制度改革是“不宜再拖”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如何做好工作,我们的思路是,必须按以下一些原则进行:

(一)“以人为本”原则

这个“人”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指人的“类”。所谓“以人为本”即以整体人群为根本,换句话,是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来考虑各种问题,而不是从部分人利益出发。收入分配也一样。应该明白社会财富是全体劳动者共同创造的,其分配也应从这个角度出发,这是个带根本性的问题,但我们有时却忽略了它,视点落在某部分“精英”身上。拿绩效工资改革来说,先公务员,再依次进行,这种求证方式,又在特别敏感时区,极易使人产生、形成掌管国家总财富的政府对收入的分配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最先加薪的也是自己、公务员最神奇最吃香的观念与错觉,无形中把人分成不同类别、不同等级。我们私下与市民交流发现,除个别保持沉默、绝大多数人不支持这一行为。近年来公务员报考热浪滚滚,某种意义上侧面反映了这一情况,是官本位的外在表现,不改变这种现象,“以人为本”就会变成“以官为本”。社会上官本位意识的盛行,这个社会讲公平正义也就等于开空头支票。

(二)“按劳分配”原则

以人为本固然重要,但就其本质来说毕竟属于政治理念或原则,收入分配是个经济问题,现在实行的又是市场经济体制,一味地强调政治性,走极端,不合辩证法。因此还应坚持“按劳分配”的经济原则,这也是实际决定的。财务会计毕业论文
目前我国社会状况,通常说法:政治上属社会主义,经济上归“第三世界”,即是社会主义,但不发达,为初级阶段,这就是时下最大的实际。改变这个提法为时过早。故我们既没有条件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也不能搞全国一刀切,收入都一样,吃“大锅饭”,那不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排除这两种可能,“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就成为最符合现实条件的的必然选择。它的最大优点是能酬勤罚懒、激发大多数人的劳动热情,让那些有智慧、有能力、勤奋工作、特别能吃苦的人们多一份社会回报,适度的工资差额分配,不但显得重要,而且十分必要,它有助于社会的整体进步、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并在夯实这一基础的前提下,反过来再普惠于百姓或“弱势群体”,给他们以保障将成为可能,这就是先富带后富的思想。

(三)“三公”原则

所谓“三公”?公平:就是合情合理、不徇私、不偏袒、没有高低上下之分,与公正相近相似,故我们表述时往往将公平公正合在一起;公开:更好理解,面对大家,让人看得清楚明白,没有任何隐蔽。这个原则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分配本身,也体现在对前两个原则协调以及方便人们对分配的监督上。从分配的出发点而言,既要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全面把握,体现以人为本思想;又要在社会具体成员身上做到适度差额,避免阻碍生产力的发挥、搞绝对平均,体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原则。二者如何协调好,需要“三公”。另外在分配原则层面上,把握“多劳”与“多得”的辩证关系,“多劳”了多少又“摘自:硕士论文格式http://www.328tibet.cn
多得”了多少,二者如何结合好,也需要“三公”。摘自:学生论文http://www.328tibet.cn

(三)配套操作及个别情况说明

首先遇到的是级别不统一问题。行政大的至少有五个,还有中间各级。而企、事业,严格说只有四级。双方不一致,如何统一,我们主张原则上尽量简单,利于操作。行政主体分十级:即正副国家级、正副省级、正副市级、正副县级、正副乡级。企事业为五级,在原基础上加院士级。套级操作用高教为例:助教同副乡、讲师靠正乡,副教授依县级,教授和市级、院士照省级。其他行业以此类推。国家正副级成员分别为:政治局常委和五套班子正职为正级;政治局委员和五套班子副职为副级。未入套的各级别,收入分配介于两个正级之间等距离定资。
其次是退休人员的收入厘定。我们的理论是:既然退休了,就得符合退休的情理,原则上保留前一块主体工资,取消附属块,但继续享受地差贴和福利,停止工龄、学历的递增。退休金的递增,享受该地区在职人员的50%。
再次,公积金的说明。这是一项属于“扣一进二”的被动收入。有些部门不按工资比扣,不公平,要实行地域统一比例。财会专业的毕业论文
其四,对老革命、英雄、军烈属的关照问题。可采取两种形式,一是与特岗津贴对接(见上表)。二是由再分配解决,采用抚恤金制。会计论文格式模板
最后,需注意的是,对收入分配的调整,应该在不影响现收入的情况下进行,最终发给每一位劳动者的报酬都不会低于原来。毕竟多年来已形成的对收入分配易增不易减的思维方式,避免牵一发而动全身,引起社会不必要的恐慌。

四、结束语

总之,我们的改革目的是:收入分配相对公平合理,百姓有知情权,工资单清楚不含糊,消除疑虑,收入的高低,有道理说明,减弱妒忌心,有利于社会稳定,增强竞争心理,加强自身实力,如提高科学文化水平,磨练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意志,树立劳动观念,培养服务精神,从各方面发展自己,这也是时代的要求。社会发展到今天,对于关系到每一位劳动者的合法收益,不能老是那样含糊其辞,“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以此挫伤劳动者积极性的状况应该终结。
参考文献:
马志刚.收入分配改革关乎发展大计[N],经济日报,2012
吴忠民.《社会公正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3]韩秉志.收入分配改革为内需增长注入活水[N],经济日报.2012
[4]国务院(1956)国议周字第51号:公布了《关于工资改革中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
[5]梁经忠.关于工资改革的源于:硕士毕业论文http://www.328tibet.cn
一些构想[J],中国劳动,1981财务的毕业论文
[6]王天夫,王丰.中国城市收入分配中的集团因素,1986-1995[J],社会学研究,2005
[7]郑娜.收入分配改革时不待我,“扩中”号角吹响了[N],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
[8]本编写者组.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9]余翰卿.浅论围棋的人生哲理与时代精神[J],体育时空,2011
[10]参见浙江金华教育学院工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