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城乡居民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比较网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3-03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走以消费为主导的发展之路,是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现实选择。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异明显,城镇居民以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为主,而农村居民仍以生存型消费为主,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明显滞后于城镇居民。笔者基于我国1990—2010年的数据,从健全居民增收长效机制、采取有效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行信货消费、优化消费环境及推进城乡一体化等方面,就扩大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优化居民消费结构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扩展线性支出系统;边际消费倾向;需入弹性会计专业论文网站
1000176X(2012)11013807
面对世界经济的大变革和大调整,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是我国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只有让消费真正启动和强劲起来,才能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从经济增长意义上说,消费不仅在决定和影响一国(地区)宏观经济增长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提高和改善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直接作用,即消费支出增加直接表现为经济增长对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上。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摘自:学术论文格式http://www.328tibet.cn
活水平不断提高, 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但经济发展与居民消费的良性协调发展尚显不足,一方面经济增长而居民消费率却呈下降趋势。1990年以来,我国GDP年均增速达105%,而居民消费支出贡献率却由1990年的478%下降到2010年的368%;另一方面是城乡居民消费存在显著差异,且差异趋扩大。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由1990年25∶1扩大到2011年的33∶1。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数据计算得出。其中,国民生产总值、城乡人均消费支出均按2000年不变价统计。研究城乡居民消费问题,对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增长、缩小城乡差距,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趋势分析

消费结构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对各类消费品和劳务消费的数量比例和相互关系。在消费行为过程中,各类消费资料的数量关系及相互之间配合、替代比例关系;在需求和供给中形成的各类消费资料在消费支出总额中的比例及相互关系;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各种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内部以及社会因素与自然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数量比例的总和。
本文从分析的目的和要求,结合可采用的数据,对1990—2010年期间我国城乡居民的食品消费、衣着消费、居住消费、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医疗保健消费、交通和通讯消费、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杂项商品与服务消费等八类生活性消费支出变动展开分析。①
1食品消费
1990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呈整体下降趋势,分别由1990年的5425%、588%下降至2010年的3567%、4109%。恩格尔系数的持续下降,反映了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及质量的不断提高。1995年、2007前后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出现了波动性变化,究其原因:一是随着市场的发展,消费者对食品选择的自主性加大,增加了食品“量”的消费;二是随着收入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开始注重食品“质”的消费。
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有明显差距:一是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整体上高于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反映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低于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现实。二是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较农村居民的下降迅速。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1996年降至50%以下,居民生活进入小康阶段;2000年降至40%以下,进入相对富裕阶段。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2000年才降至50%以下,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生活仍处于小康阶段。
2衣着消费 1990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衣着消费支出比重呈“先降后缓慢上升”趋势,分别由1990年的1336%、777%降至2004年的956%、55%,再缓慢上升至2010年的1072%、603%。2004年前,城乡居民衣着消费注重其实用性,处于“量”的扩张阶段。近年来,随着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更注重衣着的款式、质地和品牌等较高层次的需求,居民衣着消费支出比重呈上升趋势。相对于农村居民而言,城镇居民更注重衣着的新潮化、品牌化、高档化、时装化和个性化,城镇居民衣着消费支出有加速增长态势。
3居住消费
1990年以来,我国城镇居民居住消费支出比重呈“先升后趋稳”的态势,由1990年的476%上升至2000年的1131%,后基本稳定在10%左右。住房制度改革前,我国城镇居民居住的多是公有住房,其支出比重较小,之后,随着城镇住宅商品化改革,其支出比重逐年上升。农村居民居住消费支出比重呈“先降—缓慢上升—下降—快速上升”的态势,由1990年的1734%降至1996年的1393%,后缓慢上升至2002年的1636%,又下降至2005年的1449%,再快速上升至2010年的1906%。近年来,农村居民居住消费支出增长迅速,一方面反映了为了改善家庭居住环境,农村居民用于修建、装修生活用房的费用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受建筑材料大幅上涨影响,农民修建、维修房屋的材料成本的不断上升。
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
1990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比重总体呈“波动缓慢下降—缓慢上升”的态势,由1990年的848%、529%下降至2004年的567%、408%,再上升至2010年的674%、534%。城乡居民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比重下降,一是由于家庭设备用品多属耐用消费品,产品使用周期较长。二是由于技术及竞争等原因,家庭设备用品的整体下降。近年来,城乡居民家庭设备用品消费支出比重的上升,则表明居民对家庭设备用品时代性和品位性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较高,加之城镇基础设施优于农村,因而城镇居民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比重高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家庭设备用品支出主要以更新换代为主,中低档的家庭消费品对城镇居民而言基本达到饱和状态。农村居民由于受生活服务设施和收入水平制约,家庭设备用品支出主要集中在日常用品及中低档耐用消费品上。5医疗保健消费
1990年以来,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比重呈“先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由1990年的201%上升至2005年的756%g,再缓慢下降至2010年的647%。2005年以前,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持续上升,一是反映出医疗消费作为生活必需品的刚性需求明显。二是由于医疗改革及城市医疗服务市场和药品市场偏高所致。近年来,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比重的下降,则说明了多数城镇居民对健康的认识仍停留在疾病治疗上,非医疗性健康服务消费支出较低。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1990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比重呈持续上升趋势,由1990年的325%上升至2010年的744%。2000年以前,由于城乡医疗保障政策差别,农村居民需自费医疗,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比重高于城镇。近年来,由于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共同组成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实施,农村居民的医疗保健消费明显上升,且有加速增长趋势。
6交通通讯消费
1990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交通通讯消费支出比重呈迅速上升趋势,是各类消费项目中增长最快的消费项目,由1990年的317%、144%上升至2010年的1473%、1052%(如图3所示)。近年来,在科技进步、生活节奏加快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交通通讯已成为我国城乡源于:论文库http://www.328tibet.cn
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城乡居民用于交通工具的支出、移动通讯费用的支出和上网费用支出的增长是交通和通讯消费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城乡居民交通通讯消费需求前景广阔。受基础设施、历史因素和消费者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城乡居民交通通讯消费差异显著。
7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
1990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比重呈“先升后降再趋稳”的态势,由1990年的878%、537%上升至2003年的1435%、1213%,再下降至2008年的1208%、859%并趋于稳定。2003年以前,我国城乡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比重的快速增长,一方面,是由于受教育体制改革的影响,居民教育支出逐步增加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充分体现出城乡居民对文化素质提高、科技水平进步和生活质量改进的充分重视。会计专业学年论文题目
城镇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比重及上升速度高于农村居民,且差距有扩大趋势。说明在满足教育投入的基础上,城镇居民已经开始追求文化品位的提高和文化生活质量的改善,更重视丰富业余生活。另外,城镇地区与教育文化娱乐相配套的软硬件基础设施较为完备与多样,而在农村地区则相对匾乏,因此农村居民的日常文化生活相对单调。

二、基本ELES模型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1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
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xtended Linear Expenditure System )是目前国内外比较流行的分析居民消费结构的计量经济模型。ELES模型考虑了消费需求和因素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把居民的各项消费支出看做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行为,从而能够全面地反映居民消费结构的各项指标。ELES模型基本形式为:Vi=PiXi+βi(Y-∑PiXi)(i=1,2,3……n) 。其中,Vi是第i类商品的消费支出;Y是总消费收入;Xi是第i类商品的基本需求量;PiXi是第i类商品的基本消费支出;βi是边际消费倾向。
2变量说明和参数估计会计系论文范文
本文建模所用的样本空间为2010年,采用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不同收入阶层 城镇居民根据收入分为最低收入户(10%)、低收入户(10%)、较低收入户(20%)、中间收入户(20%)、较高收入户(20%)和高收入户(10%)和最高收入户(10%)七个组。农村居民根据收入分为低收入户(20%)、中低收入户(20%)、中等收入户(20%)、中高收入户(20%)和高收入户(20%)五个组。)的人年均可支配收入人年均纯收入和各类商品的人年均消费支出数据,以人年均可支配收入人年均纯收入为自变量,以各类商品人年均消费支出为因变量。利用计量经济软件Eviews50进行估算,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表1模型回归结果可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函数的F值均能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模型的整体效果较好,表明对城乡居民而言,人年均可支配收入人年均纯收入对各类商品年消费支出的影响是显著的。由t检验值可知,所有参数值也在5%的水平下显著。经检验,模型不存在一阶自相关问题和异方差问题。
从决定系数R2看出,我国城乡居民各类商品消费方程的决定系数均大于098(除城镇居民食品以外),说明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模型拟合优度高,城乡居民各类商品的消费变化98%以上是由人年均可支配收入人年均纯收入变化引起。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方程系数为096,说明城镇居民食品消费变化964%以上是由人年均可支配收入变化引起的。
3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1)基本消费支出结构分析。基本消费支出结构,指某类商品基本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反映各类商品对居民基本生活的重要程度及居民消费结构所处的层次。基本消费支出比重,指某类商品基本消费占实际消费的比重,反映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3]。根据模型计算出的我国城乡居民各类商品的基本消费支出、基本消费支出结构及基本消费比重,如表2所示。
从基本消费支出结构看,我国城乡居民基本消费水平和基本消费支出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城镇居民基本消费支出主要集中在食品、衣着及居住三类,合计占基本消费支出的7658%;而农村居民基本消费支出主要集中在食品及居住两类,合计占基本消费支出的6401%。网络会计
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基本消费支出比重分别为4104%、6732%,说明城镇居民用于生存型消费支出的比例为4104%,发展型、享受型消费支出比例为5896%;农村居民用于生存型消费支出的比例为6732%,享受型、发展型消费支出比例仅为3268%。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明显滞后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消费层次差距较大。我国城乡不同收入组居民消费支出差距较大,尤其是城镇居民。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基本消费支出是5 52924元,而最低收入户的人均实际消费支出为5 47184元,说明至少10%的城镇居民还没有完全满足基本生活消费的需要;同期最高收入户的人均实际消费支出却高达31 76163元,为最低收入户的58倍。 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基本消费支出是2 94981元,而最低收入户人均实际消费支出为2 53535元,说明至少20%的农村居民还没有完全满足基本生活消费的需要;同期最高收入户的人均实际消费支出为8 19038元,为最低收入户的32倍。会计职业论文
(2)边际消费倾向分析。边际消费倾向反映的是居民新增加的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支出的份额,反映了居民各类消费需求的顺序和新增购买力的投向。
表1显示:①城乡居民各类商品的边际消费倾向均为正值,说明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城乡居民对各类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增加。②农村居民总边际消费倾向(047)低于城镇居民总边际消费倾向(058)。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农村居民未来的收入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二是由于农村居民的医疗、养老等基本生活保障不如城镇居民,并且其对潜在的支出预期增强,故农村居民的储蓄率高于城镇居民。③城乡居民食品消费刚性强,仍然把食品作为日常生活的主要消费类别,提高食品消费质量、改善食品消费结构是城乡居民首要考虑的问题。④城乡居民交通通讯消费支出增速较快,交通通讯已成为城乡居民新的消费热点。⑤农村居民的居住、医疗保健类商品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于城镇居民。反映出农村居民对住房、医疗保健等基本性需求明显,从而抑制了对其他享受型、发展型商品的需求。⑥城镇居民的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和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均远高于农村居民,再次验证了前面所讲的城镇居民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需求比例高的结论。
(3)消费需入弹性分析。需入弹性是指当所有商品的其他因素不变时,居民收入变化1%所引起的某类消费品需求量变化百分比,它反映消费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我国城乡居民消费需入弹性值如表3所示。
表3显示,我国城乡居民需求的收入弹性都大于0,说明随着收入的提高,居民对各类商品的需求量会随之增加。城镇居民消费中只有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杂项商品与服务需求的收入弹性值大于1,说明只有这三类商品的需求增长率高于收入增长率,其他各类商品的需求增长率低于收入增长率,城镇居民有一定的储蓄倾向。而农村居民各类商品需求的收入弹性虽大于0,但均小于1,说明,农村居民对各类商品的需求增长率均低于收入增长率,农村居民有很强的储蓄倾向。农村居民的储蓄倾向远高于城镇居民,这个结论与上面分析结果一致。除居住外,其他各类商品城镇居民需求的收入弹性均高于农村居民,且差距较大。较低的需入弹性并不说明农村居民相对于城镇居民在这些需求方面获得更大满足,恰恰相反,这从侧面反映了农村居民在家庭收入较低的前提下,为了满足居住的基本需求,而对其他商品需求的压缩,也再次验证了居住是当前农村居民生活必需品这一结论。
(4)消费需求弹性分析。需求弹性包括需求自弹性和需求互弹性。自弹性指在其他因素不变时,消费品本身变动1%引起自身需求量的变动率。互弹性指第j种消费品变动1%时,引起第i种消费品需求量的变动率。根据ELES模型估计结果,得出我国城镇居民需求弹性如表4所示。
表4显示:①城镇居民各类商品需求的自弹性绝对值明显大于农村居民。说明城镇居民对各类商品的变动敏感程度高于农村居民。②城镇居民的交通通讯和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类商品富有弹性,农村居民的交通通讯和居住类商品富有弹性;城乡居民的食品和医疗保健类商品缺乏弹性。③城乡居民的交通通讯和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类商品需求量受其他商品变动的影响较大,而食品和医疗保健类商品需求量受其他商品变动的影响较小。④城乡居民食品变动对其他商品需求量的影响最大。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1结论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范文
通过以上经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城乡居民的收入与消费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且呈正比例关系。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在绝对数量上呈现上升趋势。第二,城乡居民各个收入组别的消费支出差距大。收入分配差距是影响城乡居民消费的因素之一,收入分配差距越大,城乡居民消费倾向越低。第三,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城镇居民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居多,农村居民消费仍以生存型消费为主。第四,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和需求的收入弹性高于农村居民。农村居民即期消费顾虑多,储蓄倾向远高于城镇居民。第五,城镇居民对各类商品的变动敏感程度高于农村居民。交通通讯和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是城镇居民的消费热点;交通通讯和居住类商品是农村居民的消费热点。食品的变化对城乡居民其他商品需求量影响最大。
2政策建议
(1)健全居民增收长效机制,促进企业职工、农民和中低收入者增收。 第一,扩大就业,提高居民工资性收入。建立市场主导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个人自谋职业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健全最低工资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稳定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收入增长;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和困难群体再就业援助制度。第二,鼓励创业,提高经营性、资产性收入。地方各级政府要多渠道筹建创业引导资金,重点支持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第三,鼓励支持居民依法开展投资经营活动,创造条件让更多居民拥有财产性收入。第四,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形成工资性收入为主要支柱、经营性收入为新增长点、财产性收入为重要来源、转移性收入为必要补充的多元化增收模式。第四,逐步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人口比例,不但可以有效增加消费品的消费总量,更是提高消费档次,实现消费升级的有效途径[4]。
(2)采取有效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缩小居民收入差距。通过市场、经济和政府等手段的优化组合,调节居民收入分配比例,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提高社会平均消费倾向。收入初次分配时合理确定投资和消费的比例源于:论文摘要怎么写http://www.328tibet.cn
。再分配时提高居民收入分配比例。大量发展慈善公益事业,建立规范、合理的第三次分配制度。加大税收调节力度,在适当调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同时,对高收入群体征收相对较高的个人所得税。取消生活必需品的消费税,增开财产税、遗产税等税种。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适时提高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实现其与经济发展的同步增长。(3)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变居民消费预期。建立公平、合理和完善、健全保障制度,通过政策调整有效缓解居民对未来的支出压力,是扩大即期消费的重要举措。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基本构建了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保障水平低和覆盖面小的问题。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既要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又要合理确定保障水平,实现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把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到城镇各类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等广大劳动者。农村社会保障重点做好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被征地农民保障“四保”惠民工作,推动城乡、区域、行业社会保障的有机衔接[5]。增加财政对居民社会保障的投入,解除或减少居民的后顾之忧,稳定城乡居民的收支预期,使其风险防范型储蓄更多地转化为现实购买力。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
(4)大力推行信贷消费,降低流动性约束。消源于:论文格式范文网http://www.328tibet.cn
费信贷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要达到全面升级,必须借助消费信贷的快速发展。一是完善消费信贷的组织机构,建立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民间金融在内的多层级的金融市场体系[6]。加快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把农村信用社办成“由农民入股,由社员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二是降低消费信贷的门槛,鼓励提供除住房、汽车以外更多的信贷品种。三是健全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和市场运作的信贷担保机制,积极探索动产不动产抵押、保单抵押、权益抵押、“信贷+保险”等多种信贷模式,积极控制信贷风险。四是加强居民的消费教育,引导居民转变消费观念,改变过去那种保守型与自我积累型的消费行为,积极参与信贷消费,实现合理、有效的提前消费。
(5)优化消费环境,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居民的收入水平是居民消费支出的关键,而良好的消费环境又是居民消费稳步增长的重要前提。具体讲包括:一是加大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力度和加强售后服务工作。二是改善商品和服务的供给结构。放宽对电信、交通、教育和文化等行业的行政机制;加强交通通讯基本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交通通讯业;大力发展教育和生活服务业,进一步激发、满足居民发展型和享受型的消费需求。三是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粮食和食品上涨会对其他消费品的消费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一定程度上会引起消费物价上涨的连锁反应,增大通货膨胀的风险。因此,现阶段政府应稳定粮食与食品,避免其的大幅波动。城乡居民对交通通讯类消费品的较为敏感,适当降低这类消费品的可刺激其消费量的提升。四是大力发展农村新型流通方式。全面搞活农村市场的商业流通,形成以县城为重点、乡镇为骨干、村为基础的农村消费零售网络,将连锁经营、销售、网络销售以及配送服务等现代营销手段延伸到农村,降低农村消费进入市场的运输成本[7]。
(6)加快新农村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尽管短期内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提高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有负面效应,但中长期看,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扩大农村居民消费有着长期稳定的正向效应。我国新农村建设必须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进行城乡整体规划,逐步转变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和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稳步推进中心镇建设,促进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促进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联动,深化户籍、土地改革,促进有条件的农民转为市民。
参考文献:
周发明,杨婧基于ELES模型的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实证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0,(3)
Liuch,C The Extended Linear Expenditure System[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73,4(3):21-22会计学科论文
[3] 张红伟,吴瑾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1,(1)会计专业的毕业论文范文
[4] 曾康霖,范俏燕论财产性收入与扩大内需[J]经济学动态,2009,(9)毕业会计论文
[5] 吴薇基于ELES的吉林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比较分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1)
[6] 臧旭恒,裴春霞转轨时期中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1)
[7] 夏泽义,张超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差异和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对策——以持久收入假说为据[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