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研究实证会计中事件与关联策略与比较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1-16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实证会计研究是一门融会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交叉学科,会计学研究者采用经验数据验证会计信息是否具有决策相关性,不同计量工具和方法的可靠性、精确性以及理论的完备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在我国特殊背景下,西方国家的成熟研究计量方法是否能够不佳思考地直接“拿来”是值得探讨的。本文关注事件研究中异常股票报酬和关联研究中模型和报酬模型问题在中国股票市场中的应用问题,试图作一些讨论。
关键词:实证会计计量经济学模型报酬模型
本文受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批准号:07SJD630016)资助。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末Ball和Brown(1968)、Beer(1968)和Fama et al.(1969)开创实证会计研究先河以来,计量经济学在会计研究中的应用空前繁荣。这里形成两个分支:一方面,会计与财务学研究不断借鉴计量经济学已有的优秀成果来丰富其研究方法和手段,如最典型也是最成功的是,以年报公告日为事件窗口观察上市公司超额股票收益率是否在统计上显著,用数据和事实有力地验证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另一方面,计量经济学的各种方法和模型在会计研究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以及理论上的完备性都需要得到检验,以验证实证会计研究中所采用的各种工具的有效性,或者发现其缺陷和有待改进之处,仍以年报公告日事件研究为例,采用不同的股票超额收益率计算方法,得到的结论是不同的,甚至直接影响研究结果,这时需要在不同研究方法和模型之间做出选择或说明。从整体上看,这两个分支尽管相似,但是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会计问题本身,而后者则更注重于计量方法和模型问题。本文侧重于后者,对以下两个问题作比较系统地分析和评价:事件研究中的异常股票报酬(Abnormal stock returns)建模与计算问题;关联研究中模型(price model)与报酬模型(return model)在会计信息相关性研究中的作用和比较问题。两者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我们遵循着实证会计研究历史发展脉络,分别给出以下论证过程。

一、两个基本问题

(一)事件研究(event study)中的异常股票报酬建模与计算问题

在会计信息相关性研究中,股票的累计非正常报酬(Cumulative Abnormal Return,简称CAR)或指数(Abnormal Performance Index,简称API)是一个关键指标。从Ball和Brown(1968)伊始,研究者普遍采用观察事件发生日(公告日)前后数日的窄窗口(narrow window)内CAR值或API指数是否显著的方法,以此验证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此研究方法后来发展为事件研究的主流验证工具)。可以说,非正常报酬计算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实证会计研究的质量和效果。计算CAR值或API指数的关键在于股票期望报酬或正常报酬(expected or normal return)的确定,用事后(ex-post)观察到股票报酬与事前(ex-ante)计算得到的期望报酬之差异计算得CAR值或API指数。因此,各种CAR值或API指数计量方法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期望报酬或正常报酬的计算和建模问题。
Ball和Brown(1968)开创性地用事件研究的方法,通过计算股票的累计非正常业绩指数(Abnormal Performance Index,简称API)验证了年报公告日会计盈余具有信息含量,揭开了实证会计研究的序幕。他们在计算股票期望报酬时采用的是当时类似Fisher(1966)“组合投资业绩指数”作为标准(benchmark)。此后随着计量经济学和财务学的发展,特别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引入使得后来的研究在计算股票非正常报酬或业绩的方法上不断改进,形成了后文所谈到的几种主流方法(详见后文)。Beer(1981)对几种股票报酬收益率的计算方法和模型给出了计量经济学上的解释;Brown和Warner(1985)利用股票日报酬率进行了事件研究,验证了日报酬率在方法上的优越性;Brown et al.(1987)提出了一种计算非期望会计盈余市场反应的替代模型;Strong(1992)从事件研究的角度综述了计算非正常报酬模型的各种方法,但是没有给出经验证据。陈信元等(2002)在运用Ohlson模型验证会计信息相关性时,设计了市场指数和Schloles & William(1977)两种方法计算期望报酬,但未详细比较。纵观以上研究都缺乏从理论和经验上对现存不同CAR值或API指数计算方法或模型作出系统的解释和验证。
(二)模型与报酬模型在会计信息相关性研究中的作摘自:论文范文http://www.328tibet.cn
用和比较问题
研究会计信息相关性有两种基本方法,第一种前以述及,第二种则是问题二中所关心的,这种方法是直接验证会计盈余与股票或报酬之间的线性关系是否显著,一般以模型(以每股收益(EPS)为自变量回归股票(P))或报酬模型(以会计年度收益(E)为自变量回归股票报酬(R))为主要工具。在研究过程中,究竟哪个模型更有效,或者说在什么样的情景下哪个模型更适合、其结论更可靠,两者在什么方面互补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解决。
Gonedes和Dopuch(1974)认为在缺乏完备的价值模型前提下,报酬模型在理论上优于模型;Lev和Ohlson(1982)认为两者可以相互补充,而Landan和Magliolo(1988)则指出模型的一些特质优于报酬模型。Christie(1987)的结论是两者的经济含义是一致的,而报酬模型在统计意义上更为完备。Kothari和Zimmerman(1995)认为模型较之报酬模型具备经济学意义,其斜率是无偏估计。国内外研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遗憾的是我国许多研究者对于如何在两者做出选择以及如何解释由此得到的研究结论时却是不加检验地直接拿来,因此需要比较系统地对此分析,从而指导实证会计研究。

二、事件研究与关联研究的比较和作用(一)事件研究中的异常股票报酬建模与计算问题

事件研究中的异常股票报酬通常利用年报和股价数据,利用横截面和时间序列样本,采用不同计算CAR值的方法对年报公告日会计盈余信息有用性(即同一事件)比较各种方法的有效性和优劣。
异常股票报酬的关键在于股票期望报酬的计算方法。关于股票期望报酬的计算方法主要来自现代财务学的研究贡献,特别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理论成果,财务学界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不断改进直接导致了股票期望报酬的不同计算方法。目前有四种主流的计算方法:早期的CAPM模型;市场模型(Market model);Fama和French(1992)的CAPM模型;配对组合模型。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不同方法下计算CAR值对同一事件的反应强弱问题并分析其原因;考虑公司规模影响因素后的CAR值对同一事件的反应程度是否下降;贝塔系数在各种方法和模型中的稳定性问题;配对标准对研究结果的影响问题。

(二)模型与报酬模型在会计信息相关性研究中的作用和比较问题

模型与报酬模型通常也是利用上述股价数据,以关联研究为主,分别检验模型和报酬模型两种方法检验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有用性方面的作用和优劣。首先,根据Easton和Harris(1991)构造的报酬模型,以年为观察窗口,对会计盈余的水平与股票报酬率的关系进行研究。然后,再利用模型,仍以年为时窗,以股价作为因变量来评价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最后比较两种方法形成研究结果的差异。总的来说,一个基本的结论是两者应该是相互补充、相互佐证,但是中国情境下的模型与报酬模型又有何具体差异和亟待注意的问题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我们的基本观点是:两者各有优势,又相互补充,结合使用的效果较好。

三、结论和启示

本文属于跨学科研究,旨在系统地对实证会计研究中的计量经济学问题,如事件研究中股票非正常报酬的不同计算方法和模型问题和关联研究中模型和报酬模型问题加以分析和阐述,并从理论和经验上,特别是以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样本检验西方实证会计中的模型,具有一定的开创性。从实际效果上讲,本文研究对指导国内实证会计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通过系统比较不同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应用问题,可以为国内实证会计研究者提供参照并指出应当加以注意之处,避免研究中的盲目性和任意性,如CAR值或API值的计算问题涉及大量实证会计研究,对此问题的研究成果可以规范此类研究方法,并提供进一步改进和创新的机会。模型与报酬模型的优劣比较,以及参数估计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评估,对我们研究中国会计信息相关性问题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Ball, R., and P. Brown, (1968), “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Accounting Income number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中专毕业论文http://www.328tibet.cn
h, Vol. 19 (Spring 1968), pp. 159-178
Beer, W. H., (1981), “Econometric Properties of Alternative Security Return Method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Vol. 19 (Spring 1981), pp. 163-184
[3]Black, F., 1972, Capital Market Equilibrium with Restricted Borrowing, Journal of Business, July, pp. 444-454
[4]Brown, L., P. Briffin, R. Hagerman, and M. Zmijewski, (1987), ‘An Evaluation of Alternative Proxies for the Market’s Assesent of Unexpected Earning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July 1987), pp. 159-194
[5]陈信元等,2002,净资产、剩余收益与市场定价: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金融研究(4),pp: 59-70
[6]陈信元等,2001,预期股票收益的横截面多因素分析: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金融研究(6),pp: 22-35
[7]夏立军,2003,盈余管理计量模型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应用研究,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3年6月,第5卷,第2期,pp:94-122
[8]王跃堂等,2001,会计改革与会计信息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会计研究(7),pp: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