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与服务业进展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2-03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以世界经济史演进历程来看,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过渡由三大规律所决定:广义恩格尔定律、劳动生产率定律以及需求相似定律。中国现代服务业进展的经验主要包括城市化推动、组织革新与商品市场功能培育和企业向服务型制造方式转型升级。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与服务业进展的最重要一点是引进现代生产方式,即尽量使服务产业现代化,尽量提升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逐步完成中国现代服务业进展的六大革新任务。
关键词:经济转型升级;服务业进展;经济容积率
1000176X(2012)08000307

一、经济转型升级三大规律与服务业进展的逻辑

以世界经济史演进历程来看,只要资源和投入不断向效率更高的部门配置,就会出现结构变化带动的经济增加,这就是经济转型升级。工业化历程是不断地提升工业的投入比重,使经济以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因为工业部门增加速度要远高于农业部门增加速度,进展经济学称为结构主义经济型态,也称为非均衡进展。当然,工业部门内部也有一个效率更高所引致的结构变化历程。而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过渡是由三大规律所决定的。
1广义恩格尔定律
恩格尔定律就是指食品消费在整个消费中的比重不断下降[1]。广义恩格尔定律可以定义为物质消费在整个消费比重中的不断下降,也就是说,以需求角度,它出现了一个叫做需求引致的结构变动历程。广义恩格尔定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它基本符合一、二、三产业的演变历程,农业部门需求下降,资源转向制造业,制造业部门需求下降,资源转向服务业,在发达国家我们看到服务业部门比重会上升,这都是广义恩格尔定律的具体体现。
2劳动生产率定律
如果工业部门比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高,那么资源就会以农业部门流向工业部门;如果服务业的效率高,那么资源就会流向服务业;如果最后出现效率均等化,那么就会在各个部门中追求效率的改善,最后效率是均衡的,谁也不能比谁高得太多,否则就会出现所谓的行业转移,这就是所谓的通过劳动生产率来导致产业结构调整的特点,或曰劳动生产率定律[2]。
3需求相似定律
不同经济体的结构差别可以出现交换和贸易,那么是否会导致结构变化停滞呢?不会的,其理由是,无论进展到什么样的收入阶段,会出现需求结构有大体的一致性,当然有着着大量的贸易部门可贸易,有时候各有优势和劣势,但是最终受到需求结构相似性的约束,不会绝对地只进展工业而不提供服务业,因为服务的可贸易性低于工业,满地居民的需求必定要出现服务业。
已有实证探讨表明,制造业劳动效率的长期改善速度是最高的,劳动效率变化也是非常高的。虽然服务业刚开始崛起的时候劳动生产率也很高,但是持续的改善效率相对而言却比较慢。服务业这种效率持续改善的速度相对较慢是经济结构变化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发达国家当农业向工业和制造业转变的时候,它的增加速度都是超快的。因为劳动效率的改善速度非常快,以工业结构逐步向服务业过渡的时候,服务业劳动效率是比工业当时的效率高,但是服务业的持续改善速度,其实是慢于工业和制造业的。当出现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持续提升的速度慢于工业的时候,如果把资源过多配置到服务业,就会出现经济增加速度放慢的现象[3]。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即服务经济的进展,特别是希望通过服务经济的进展来带动整个经济进展,需要在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持续提升的前提下才有效果,否则将会拔苗助长、欲速则不达。
我们进一步探究工业的劳动生产率持续提升为什么会比服务业快?其重要理由就是服务业可以划分为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在传统生产方式条件下,工业和制造业能够产生规模扩张的生产领域较多,其劳动生产率持续提升的空间较大。而相比之下,传统服务业中手工劳动的小规模经营较多。由此,服务业一旦突破了规模扩张的约束,比如出现连锁,出现通过分工深化形成的规模扩张之道,劳动生产率也会出现持续提升。
中国正在通过政府干预的方式来调结构促转型,把资源配置到服务业领域去,但根据上面浅析的重要逻辑,我们应清楚调结构促转型的核心是提升劳动生产率。这里最重要的是引进现代的生产方式,即尽量使服务产业现代化,尽量提升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包括推动服务产品的可贸易化,以而扩张其规模,取得规模效益,带动社会资源更多配置到服务业,带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增加。

二、发达国家和进展中国家服务业生产效率的经验浅析

在观察发达国家经济转型升级与服务业进展历史并用之于进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国家)的比较探讨时,产业效率是一个关键特点。我们探讨发现,发达国家生产率的一个重要特点: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通常高于或等于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这种特点成为经济“服务化”的根本效率基础。而第三产业规模较大的进展中国家往往其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低于第二产业。进展中国家经济被一个效率低下的第三产业支配,社会资源流向规模庞大而效率缺乏的第三产业,经济陷入低增加的怪圈。
除此之外,我们还观察到,总体来看,在产业结构服务化的大走势中,工业化国家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普遍高于或等于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这里分为两个阶段来考察: 1970—1990 年代末期,美国、英国、法国、瑞士和比利时等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普遍高于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进入2000 年以来,第

二、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呈现出相等走势。

另外,我们观测到进展中国家日益扩大的服务业是在比较低效率的状态下进行的,与发达国家正好相反。
巴西和墨西哥第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巴西的摘自会计类毕业论文http://www.328tiBEt.cn
这个指标值基本维持在08—09 的水平,墨西哥的这个指标在20世纪80 年代以前大于1,但是之后有所下降,现阶段基本维持在08 的水平。哥伦比亚、厄瓜多尔、智利、乌拉圭和委内瑞拉的指标情况比较差,但是这些国家却是服务业比重最高的一类。
中国、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埃及等亚非六国体现出了相似的情景,如图1所示。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服务业相对劳动生产率稍大于1,但是其后却出现了显著的下降,现阶段基本处于07 的水平,如图1、图2和表1所示;泰国的这个指标值也是持续走低, 20世纪80年代之前稍好,但之后也是一路走低。其他四国的情景显著比中国和泰国更差。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进展中国家服务业相对劳动生产率的低水平,是在产业结构服务化的进程中发生的,若这种情况得不到根本改善,将直接恶化社会整体生产率,进而阻碍国民收入的持续提升。

三、中国现代服务业的进展实践总结

我们探讨认为,现代服务业是指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那些依靠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策略、经营方式及组织形式进展起来的、主要为生产者提供中间投入的知识、技术、信息相对密集的服务业,以及一部分由传统服务业通过技术改造升级和经营方式更新而形成的现代服务部门。
1中国进展服务业经验一:城市化推动
进展经济学讲非均衡条件下的结构变动,以而达到经济增加的目标。以产业现象上浅析就是产业集聚提升了产业效率和产业竞争力,产业集聚导致了区域竞争优势,区域竞争优势与城市化又相联系。所以,进展经济学所浅析的产业集聚,就是提升产业效率、推动经济增加和形成区域竞争优势,这是城市进展论述的基础。但是,进展经济学没有浅析产业集聚与服务业集聚的不同特点以及相互联系,也没有浅析产业集聚条件下不同的城市化道路。
工业革命提供了现代城市形成的历史机遇,现代城市也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展成熟的标志,由此,现代化初期的城市进展与工业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20世纪5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的源于:财务会计专业论文http://www.328tiBet.cn
经济结构开始了第二次变化,到80年代中后期,发达国家的服务业比重普遍超过了60%,城市经济逐渐以工业经济为主转向以服务经济为主,服务业成为城市经济的主导产业[4]。
中国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国家工业化的带动下,形成了一批新兴的工业城市,不仅原有的行政中心城市和消费型城市转变为工业城市,而且涌现了在资源开发和工业进展直接带动下形成的单一工业型的城市。工业进展和人口集聚的需求,推动了服务业一定程度的进展。但工业化、城市化的进展缓慢又限制了服务业进展。革新开放以来,两方面因素推动了中国服务业的快速进展:一是由于城乡分割和所有制分割的体制障碍被打破,城市国有工业向乡镇集体工业扩散和转移。由于管理权限下放,大批国有工业企业的隶属联系下放到中小城市当地政府,由此形成了工业化的加速进展和与新体制相适应的城镇化的新进展。二是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中,最初是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后来在沿边、沿江以及全国的开放城市中都建立了大量面积不等、行政层级不同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形成了依附于原有中心城市的新的工业集聚区,由此带动了工业的集聚,大大扩展了原有中心城市的空间、人口及经济容量,为原有中心城市的改造提升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城市化进展呈现双重产业集聚:一方面,城市化的进展要求工业产业的集聚,即向工业园区(各类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等)也就是新的城市区域集中,也包括星罗棋布的乡镇工业企业向乡镇工业园区集聚,以构建工业的产业集聚新能极;另一方面,城市化的进展要求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产业集聚,即向城市中心区集聚,在扩大容量的城市空间中扩展,通过集聚产生较高的效率。
产业效率在城市进展中主要体现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土地要素酬劳为服务业、特别是房地产业产业效率的的提升做出了最重要贡献。与商业地产紧密联系的各种服务业态产生了比原有制造业利润高得多的土地级差收益;住房也成为居民财产保值增值的最可靠资产,以而创造了更高的土地级差收益。土地资本化和土地级差收益创造的产业效率逼迫制造业不断以城市中心区向外转移,并不断吸引服务业填充制造业转移遗留下的空间,成为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的最主要经济动力。
第二,经济活动要求最集约地利用土地。都市中心区的土地依据土地级差地租规律形成,非常高昂,由此只有劳动生产率和投资回报率高的服务业才能立足,而且只有最集约地利用土地才能降低成本。现代商务区(即CBD)基本上已成为人类空间最集约的经济增加地域。在中国城市经济的进展中,有所谓“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的提法,就反映了都市经济要求集约利用土地空间的特点。这是中国城市经济进展的革新。
第三,经济容积率规律发挥作用。这里讲的最集约利用土地空间是一种经济容积率,它要求在所能承载建房密度的空间中得到最高的经济产出。这导致非生产人口居住的下降走势。在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区,特别是商务区,单纯的住宅面积是受到限制的,这就导致了该区域非生产人口的下降。中国城市经济在实践进展中的革新体现在已经提出了税收“亿元楼”的概念,反映了提升土地单位产出率的要求,但是以总体上提升这个指标,只靠一个“亿元楼”是不够的,需要更多的“亿元楼”,这就要求提升经济容积率。
第四,充分认识人力资本的重要量。商务区和“楼宇经济”,实际是要求以货币资本和科技知识来替代土地资源的经济,没有足够的货币资本和科技知识是难以实现最集约利用土地空间的目的。其中,人力资本(承载科技知识)有无限扩张的潜力,因而成为劳动生产率提升的最持久动力。
第五,消费的转型与升级。随着都市中心区非生产人口居住率的下降,这里的消费形态也随之转型,与居民生活消费相关的商品消费类型逐渐退居次要,或转型为商务消费、会议消费等生产性消费形态。与“楼宇经济”功能相关的服务产品消费以及新的消费类型和内容不断增加,包括对中间投入品的消费,对各种相关服务产品的消费以及对知识、信息的消费将成为都市中心区的主要消费形态。这不仅提升服务业的消费需求,而且转变消费结构,为生产率更高的服务业提供了市场。
2中国进展服务业经验二:组织革新与商品市场功能培育
目前我国城乡有各类商品市场81 017个,其中城市27 006个,乡村54 011个,还成立了金属、粮食等商品期货交易所3个。市场交易规模和辐射领域不断扩大,通过这些市场交易的商品销售额已占全社会商品销售总额的1/3,初步形成了农副产品(含粮油)、日用工业品和生产资料的综合市场与专业市场相结合、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相结合的商品市场系统。摘自会计学论文http://www.328tiBEt.cn
源于:财会专业http://www.328tiB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