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制约评价执行效果探讨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2-24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论文摘要:摘要:2008年财政部等5部委联合发布了我国第一部《企业内部制约基本规范》,2010年又发布了《企业内部制约配套指引》,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制约规范系统基本建成会计本科论文题目。本论文以四川省2009上市公司为探讨对象,浅析了内部制约评价的近况及执行效果,并提出了改善倡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 内部制约评价 强制性披露执行效果
一、引言
2008年,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我国第一部《企业内部制约基本规范》,要求2009年7月1日起率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同时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施行。2010年五部委又发布了《企业内部制约运用指引》、《企业内部制约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制约审计指引》,规范及指引的发布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制约规范系统基本形成财务会计论文题目。该规范及指引明确上市公司应当定期对本公司内部制约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内部制约自我评价报告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告内部制约的有效性进行审计。《企业内部制约配套指引》规定以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以 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在上交所、深交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如何按照新规范有效的组织实施将成为上市公司面对的重大不足,对内部制约的建立和实施进行评价,是优化内控自我监督机制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是内部制约在企业中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由此,对内部制约评价的探讨将成为论述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为充分了解内部制约评价近况,本论文以四川79家上市公司为探讨对象,采取手工收集的方式,收集截止于2010年10月31日的上市公司公开资料,包括公司2009年度报告、内部制约自我评价报告、内部制约审核报告或鉴证报告。对其内部制约评价执行效果进行了浅析。

二、上市公司内部制约评价执行效果近况浅析

(一)上市公司内部制约评价近况 (1)上市公司内部制约自我评价报告总体披露情况。本论文对76家四川上市公司2009年12月31日内部制约自我评价报告及审核报告进行了统计。另3家(002460天齐锂业、002480新筑股份、300127银河磁体)是2010年新上市公司,收集的是2010年6月30日内部制约自我评价报告及审核报告信息,上市公司内部制约自我评价报告总体披露情况见表(1)。据表(1)统计可见,上市公司仅披露内部制约自我评价报告的有32家,占样本总数的40.51 %,既有内部制约自我评价报告又有会计师事务所审核报告的有25家,占样本总数的31.64%,没有内部制约自我评价报告的有22家,占样本总数的27.85%,这22家全是沪市上市公司,内部制约信息披露仅在年报的公司治理结构或监事会报告中分散的出现,并没有系统的以自我评价报告的形式提出。(2)上市公司内部制约评价报告披露广度专科财务会计毕业论文。以披露了内部制约评价报告的57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根据《企业内部制约评价指引》要求,内部制约评价报告至少应当包括八项内容,按照八项内容对样本进行完整性统计浅析,以探讨内部制约评价报告的披露广度,见表(2)。据表(2)统计可见,上市公司内部制约评价报告披露了董事会声明的有5家,占比8.77%,披露了内部制约评价的程序和策略的有7家,占比12.28%,披露了内部制约缺陷及其认定的有17家,占比29.8%,披露了内部制约缺陷整改情况的有32家,占比56.41%,披露广度还远远不能满足内部制约评价报告的要求,同时上市公司在报告里披露的内容和格式具有较大的可选择性,各上市公司都按照自己对法规的理解和对公司有利角度去编制报告。(3)上市公司内部制约评价报告披露深度。以披露了内部制约评价报告的57家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内部制约评价内容、程序和策略、缺陷认定及整改情况对上市公司内部制约评价报告的披露深度进行统计浅析。按披露的详细程度将内控披露分为“简单披露”、“一般陈述”、“详细说明”三个层次:“简单披露”指公司简单概括说明内部制约情况,即只有“本公司建立了改善的内部制约制度”之类的简单一句话;“详细说明”是指能够严格遵守《企业内部制约规范》和评价指引的要求,按其内容进行详尽的阐述;“一般陈述”介于二者之间,上市公司内部制约评价报告披露深度见表(3)。通过表(3)统计发现,有10家公司占比17.54%遵循了《内控规范》,采取了COSO 五要素框架,以内部环境、风险评估、制约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方面展开评价,而其他上市公司要不就是要素不建全,要不就是内容空泛,没有实质性内容。只有7家公司占比12.28%在内部制约评价报告中出现了内部制约评价的程序和策略,但仅提到内审评价和监事会评价,对内部制约评价工作的基本流程,以及评价历程中采取的主要策略未进行描述。有10家公司占比17.54%结合自己公司的情况指出了有着的缺陷并提出了相关整改措施,而其余22家只是泛泛而源于:会计学期论文http://www.328tiBEt.cn
谈,只有一些空话、套话,如内控需改善,执行力度需加强等笼统说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整改措施,还有25家占比4

3.86%未提及内部制约缺陷及整改情况。

(二)上市公司内部制约评价信息披露浅析 通过以上对我国2009年四川上市公司内部制约评价信息披露情况的浅析,可以发现,我国企业内部制约评价信息披露在广度和深度上还不够,究其理由主要有:(1)管理层对内部制约评价认识不足。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内部制约评价不够重视,往往以满足证监会和交易所方面的要求为己任,导致企业对内部制约信息的披露流于形式,通常只有“公司建立了改善的内部制约制度”或类似描述关于会计的论文范文。目前上市公司内控正在建设中,有着很多的内控缺陷,有待进一步整改,若披露真实的内控评价信息,可能会涉及内控的重大缺陷, 担心给上市公司带来负面影响,进而会影响投资者的决策,导致企业的市场价值降低,因而上市公司宁愿少披露或不披露内部制约评价信息,自愿性披露动机严重不足。(2)缺乏统一的评价依据和标准。在笔者统计的57家样本公司中仅有39家披露了内控评价所采取的标准或依据,其中有些上市公司按照《内部制约基本规范》作为标准,有些上市公司以上交所或深交所发布的内控指引为依据。但是这几部规范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制约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的责任主体、内容、格式、程度等相关规定都有着着差别,这无疑会使上市公司在评价历程中加大披露的随意性。据统计有16家上市公司采取了COSO框架即制约环境、风险评估、制约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等五要素作为其内控评价报告的标准,但大多企业并未完全按照五要素展开评价。评价标准不统一造成了评价结论可比性差,进而影响到评价信息的实用性。 (3)内部制约评价的程序和策略缺失。内部制约自我评价报告作为一种结果的披露,需要上市公司通过评价主体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对特定的评价对象运用某种评价策略才能得出这一结果。如果评价历程中的程序不够规范,策略不适当,就难以保证其评价报告的可靠性。之前我国发布的《企业内部制约基本规范》以及《上市公司内部制约指引》中没有明确规范评价的策略,导致上司公司在进行实际内控评价工作时,无科学可行的策略来指导,出现随意评价。我国现行的《企业内部制约评价指引》中,明确规定内控评价报告中应包括“内控评价的程序和策略”。在被调查的57家上市公司中,只有7家公司占比12.28%披露了该项内容,仅提到监事会和内审评价,缺乏实质性内容。Deumes(2008)的探讨表明,很多企业认为披露内控评价策略和程序会泄露机密信息,会给企业带来损失。企业如果严格遵循内部制约评价程序和策略执行评价工作,评价成本增高,基于保密原则和成本效益,上市公司不愿意披露此项内容。(4)内部制约缺陷认定标准缺乏指导性会计毕业论文任务书。我国目前的相关规范对于内控缺陷的规定不统一,对于重大缺陷的认定显著缺乏指导性。虽然在2010年财政部发布的《企业内部制约评价指引》中指出了缺陷的涵义和分类,明确了“企业应当对内部制约缺陷进行综合浅析后提出认定意见,按其影响程度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所谓“重大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制约缺陷的组合,可能导致企业严重偏离制约目标”,但《指引》要求企业在认定重大缺陷时自主确定,而重大缺陷定义中的“严重偏离制约目标”的确定,没有具体可供操作的参考标准,导致实际认定有着难度。调查的57家上市公司中,有17家说明其有着内控缺陷,但却没有一家指出其缺陷是否为重大缺陷,这样的披露就没有多大的价值。(5)内部制约评价监管不力。内部制约规范明确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内部制约自我评估报告和会计师事务所审核报告,而本论文抽取的79家上市公司中只有25家披露了内部制约自我评估报告和会计师事务所审核报告。没有内部制约自我评价报告的22家全是沪市上市公司,可见深市上市公司内部制约评价披露情况显著优于沪市,而深市中小板和创业板又优于A股。究其理由可能与深交所近年来要求对信息披露加强监管,特别是对中小板和创业板内部制约信息披露严格监管,采取每年对信息披露质量进行评级并公布结果及对选择性信息披露加强监管等措施有关。目前,对于上市公司违规信息披露行为,证监会的处罚方式主要采取警告和罚款两种,上交所和深交所主要有公开谴责、内部批评和责令改正三种方式。信息披露违规处罚力度不大,上市公司不披露或少披露内控信息并没有遭到相应的惩罚,内部制约信息披露违规产生的收益远远大于违规成本,使得许多上市公司不按规定披露内部制约信息。摘自会计本科生毕业论文http://www.328tiB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