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国有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控探讨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1-21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一、研究目的及意义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企业集团的特征决定了财务集中管控是集团管控特别是集团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的焦点。因此,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控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及意义:1.在分析一般企业集团特征、集团管控和财务集中管控的基础上,以国有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集团为例,认真分析和研究国有企业大型集团财务集中管控存在的问题。2.以美国COSO委员会2004年颁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简称ERM框架)为基础,以集团母公司对子公司等成员单位的财务集中管控为主线,构建一套完善的适用于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的财务集中管控体系。3.财务集中管控体系的建立,将有利于加强企业集团财务管控的战略导向性,提高集团内部各成员公司经营活动的协同性,在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的同时做好风险防范,确保国有企业集团在追逐利润、扩大经营的冲动下保持一份谨慎,在利益诱惑、得失权衡时保持一份淡定,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二、主要内容第1章导论,主要论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思路和主要贡献,本文选题的确定是基于从国有企业集团现状分析和理论研究需要这两个方面来看,国有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控体系的研究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的;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构建一套完善的适用于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的财务集中管控体系;研究思路是以全面风险管理(ERM)的八要素为基础,以具体的国有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集团为实例,以集团母公司对子公司等成员单位的财务集中管控为主线,按照从理论到实际、从一般到特殊的逻辑关系完成体系的构建;本文的主要贡献是构建了一个适用于国有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集团的财务集中管控体系和提出了将效益管理和风险管理整合为一体的风险预算管理模式会计专业论文。第2章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首先明确企业集团的概念和分析企业集团的特点,为后文财务管控模式的选择作铺垫,逻辑上也保持前后呼应;第二是对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控相关理论和实务研究现状进行了文献综述。本文认为,集团管控是母公司为了实现其目标,以信息沟通为基础,权变选择管控模式,采取适宜的管控手段,通过实施业绩考核激励子公司以促其实现母公司意图,其包括多个管控主体、管控客体、管控方式和多种管控模式,具有明显的管控层次性。第3章财务管控理论分析,详细论述了财务管控的含义、模式及其选择,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财务集中管控的内涵、目标和原则。本文认为,管控是“对管理的管理”;财务管控模式主要分为集权模式、分权模式、折中模式;财务集中管控是基于出资人所有权,以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管控为核心,为实现企业集团发展战略目标和整体价值最大化,在一度保障下运用各种财务手段对财务活动的全方位管理、引导、调节、控制和监督的管理活动。第4章国有建筑施工企业集团的特点,分别从生产、行业和产权三方面来分析了建筑施工企业集团的具体特点,文章从一般性的理论分析进入到具体的行业分析;通过分析说明了企业集团管控和集团财务管控的必要性。生产的分散性、流动性,恶劣的市场环境,无序的行业竞争,产权、法人治理结构和财务管控机制的不完善,企业生存发展的巨大压力,都充分显现了集团管控特别是集团财务管控的必要性。而社会文化、政治背景和现代IT技术的支持,又使得现代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控变为现实。第5章Z集团公司概况,介绍和分析具体Z集团公司的基本情况、改革轨迹、企业发展战略和存在的主要问题,Z公司作为规模超大,成员企业众多,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业务领域遍布全球的集团企业,目前集团在组织架构、集团管控、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不足都对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第6章Z集团公司财务管控体系的构建,是本文的重点和中心,详细分析了现有财务管控现状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和构建了会计论文一个适合于Z公司的“12345财务集中管控体系”,并详细阐述了其具体内容。该体系具有五层级,包括“一个根本目标”、“两项管控依据”、“三种控制手段”、“四类管控对象”和“五大保障措施”,覆盖了事前、事中、事后的各个环节和可以影响财务集中管控体系的诸多因素。第7章总结与展望,一是通过本文对国有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控体系的相关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控对促进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具有重要作用;以《企业风险管理框架(ERM)》为基础构建的五层次财务集中管控体系内容全面且更具实际意义;将财务风险管理与全面预算管理相结合的风险预算管理模式能使预算管控和风险管理的作用同时得到充分发挥。二是说明本文研究的局限与展望,没有对侧重集权的折中式财务管控模式之外的其他财务管控模式的构建进行过多的探讨,未能将COSO报告的ERM框架同示例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充分结合。.三、主要贡献1.针对国有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集团的特点,构建了一个有针对性的财务集中管控体系本文在全面分析研究企业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成果的基础上,站在企业集团的视角,以《企业风险管理框架(ERM)》中的八要素为依据,结合国有建筑施工企业集团的特征,设计构建了一个五层级的适用于国有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集团的可以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不断进行自我完善的“12345财务集中管控体系”,具体包括“一个根本目标”、“两项管控依据”、“三种控制手段”、“四类管控对象”、“五大保障措施”,“一个根本目标”是指促进企业集团实现发展的战略目标;“两项管控依据”是指财务目标、财务制度;“三种控制手段”是指风险预算管理、检查与审计、评价与考核;“四类管控对象”是指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运营活动和收益分配活动;“五大保障措施”是指公司治理、组织架构、人才队伍、信息与沟通、企业文化会计毕业论文范文。它囊括了影响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控的大部分因素,覆盖了事前、事中、事后的各个环节可以为国有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集团乃至其他行业或其他所有权结构的企业集团管控提供一定的借鉴,同时也是企业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研究及运用方面有益的补充。2.提出了将效益管理和风险管理整合为一体的风险预算管理模式本文将财务风险管理与全面预算管理在实际运用中合二为一,提出将效益管理和风险管理整合为一体的风险预算管理模式,通过运用财务风险指标对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的分解,使企业在达到经营目标的同时对财务风险进行预警与防范,并为集团管理层和各级成员单位提供了日常管理、控制及考核评价的依据。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控
本文由http://www.328tibet.cn整理提供,需要可以联系人员哦。摘要4-8Abstract8-161. 导论16-221.1 研究背景16-181.2 研究目的181.3 研究思路与内容18-201.4 主要贡献20-222. 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22-302.1 企业集团及其特征22-242.1.1 企业集团的概念222.1.2 企业集团的类型22-232.1.3 企业集团的特征23-242.2 企业集团管控基础理论24-302.2.1 集团管控的概念24-252.2.2 集团管控模式25-272.2.3 具体管控方式27-303. 财务管控理论分析30-383.1 财务管控的含义30-313.2 财务管控模式31-353.2.1 财务管控模式的内涵31-333.2.2 财务管控模式的选择33-353.3 财务集中管控35-383.3.1 财务集中管控的内涵35-363.3.2 财务集中管控的目标363.3.3 财务集中管控的原则36-384. 国有建筑施工企业集团的特点38-454.1 生产特性38-404.1.1 生产的分散性38-394.1.2 生产的流动性394.1.3 产品的形式多样394.1.4 露天和高处作业多394.1.5 生产周期长39-404.2 行业环境40-414.2.1 "低价中标"暗藏隐患404.2.2 "霸王条款"大行其道404.2.3 拖欠工程款严重,企业资金匮乏40-414.2.4 监管资金,周转不灵414.3 产权结构41-424.3.1 政府"拉郎配"组建企业集团,行政色彩严重41-424.3.2 集团治理机制不完善424.3.3 母子公司功能定位不明确424.3.4 集团"集"而不"团"424.3.5 管理模式不科学424.4 建筑施工企业集团管控和集团财务管控的必要性42-454.4.1 集团管控的必要性42-444.4.2 企业集团财务管控必要性44-455.Z集团公司概况45-515.1 公司简介45-465.2 公司发展战略46-485.3 存在的主要问题48-515.3.1 集团组织现状及存在的问题48-495.3.2 控制力建设有待加强495.3.3 集团财务管控薄弱49-516. Z集团公司财务管控体系的构建51-946.1 Z集团财务管控模式的选择---财务集中管控51-536.2 Z集团公司财务集中管控现状53-676.2.1 管控依据53-546.2.2 管控对象54-576.2.3 管控手段57-616.2.4 管控保障61-676.3 Z集团财务集中管控体系的构建67-706.4 Z集团公司财务集中管控体系的改进70-946.4.1 管控依据70-736.4.2 管控对象73-766.4.3 管控手段76-866.4.4 管控保障86-916.4.5 重要风险管控91-947. 总结与展望94-967.1 研究结论94-957.1.1 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控对促进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具有重要作用947.1.2 以《企业风险管理框架(ERM)》为基础构建的五层次财务集中管控体系内容全面且更具实际意义94-957.1.3 将财务风险管理与全面预算管理相结合的风险预算管理模式能使预算管控和风险管理的作用同时得到充分发挥957.2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95-967.2.1 研究的局限性957.2.2 展望95-96参考文献96-98后记98-100致谢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