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与国际会计实质趋同后盈余质量会转变吗?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2-13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文献回顾贸易和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一套世界性的会计准则应运而生,这国际会计准则。继1973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成立以来,为提高会计报表在国际间的可比性、协调各国会计实务分歧,陆续颁布了41条国际会计准则和9条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如今,已有100多个和地区或允许上市公司使用国际会计准则。在世界各国掀起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热潮的,会计业界和学术界正激烈讨论着国际会计准则与会计质量的联系,尤其是与盈余质量的联系。欧盟国际会计准则的强烈支持者,在其2002年发布的文件中,声称国际会计准则保证了财务报告的透明和可比性,比现行的会计准则具有更高的质量,为投资者了更大的保障(European Commission,2002)。如此,还是以严谨的学术角度来衡量国际会计准则能提高会计质量,增加会计信息的透明度。Barth et al.(2008)的探讨逻辑,判断国际会计准则对会计质量的影响分两考虑。,以准则本身出发,假定国际会计准则比原会计准则更具优越性。是考虑准则之外的因素,是国际会计准则的对会计质量的影响。讨论国际会计准则本身。一套原则导向的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的是减少会计计量的选择性,使会计信息更好地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IASC,1989),所以国际会计准则要求更全面的信息披露,也限制了管理层对会计计量的选择权(Ashbaugh和Pincus,2001)。限制操控权,能更如实地企业的经济情况,提高会计质量(Barth et al.,2008)。,实证探讨的却与此相反。比如Tendeloo和Vanstraelen (2005),国际会计准则实际上为操控应计项目了更大的余地,抑制盈余管理。另例子是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在减值损失转回上的差别。会计准则不允许转回已提取的减值准备,以而避开操纵减值损失来操纵盈余。而国际会计准则遵循公允价值计量的原则,允许在情况下转回已确认的减值损失,并将转回确当期收益。在这一点上,国际会计准则比新会计准则了更大的盈余操纵空间。如同Barth et al. (2008)总结的那样,原则导向的会计准则内在的灵活性为盈余管理更多机会,降低会计质量。如此,国际会计准则仍被全世界广泛地认可为高质量的财务会计准则。Barth et al. (2008)逻辑步是考虑国际会计准则的实际对会计质量的影响。除准则本身以为,会计实务的其他,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管理层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机构的监管等等因素,都会影响会计质量,抵消高质量的准则本身所的积极作用。这正是Ball at al.(2003)所总结的,高质量的准则是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的必要条件,却不是条件。比如,Jeanjean和Stolowy (2008)对澳大利亚、法国和英国的实证探讨,国际会计准则,盈余管理的现象并未减少,相反在法国增加。,除了会计准则,管理层动机和体制决定财务报告质量的因素。Ball et al. (2003)对亚洲四国的实证探讨证明,在发布财务报表时,管理层和审计师受动机的驱动多于受会计准则的约束。,采纳国际会计准则绝非高质量会计信息的保证,还有因素会影响的会计质量。关于国际会计准则和会计质量的联系,Barth at el. (2008)对21个的327家公司了探讨,国际会计准则的公司出较少的收益平滑,即更高的会计质量。回顾学者关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和会计质量联系的探讨,我这些探讨基于Barth et al. (2008)探讨的个假设之上,国际会计准则的确比会计准则具有更高的质量。,探讨于讨论国际会计准则在的实际运用,而学者们也了各样的质疑。Tang(2000)的探讨,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来提高会计质量的也许并,准则并决定会计质量的因素,的是会计准则如何被运用到实际的会计业务中。他会计以业人员的能力并胜任国际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工作。“企业大会计人员所受的专业教育新的工作策略的要求,而在管理层身上这一不足更为”(P.98)。另外,它还“会计准则的执行有赖于以业人员的接受,还要依靠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来判断准则的运用情况……[在]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大受质疑。”(P.98)。,会计实务非常可能与会计准则的要求差别。如此,近期的探讨出相反的结果: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文学论文了会计实务和国际会计实务的趋同(Peng et al.,2008)。,这项探讨仅使用了79家发行A股和B股的上市公司1999年至2002年的数据,影响了它对上市公司的代表性。言‘之,关于国际会计准则在的运用情况众说纷纭,随之而来的不足,启用国际会计准则将的益处,增加会计信息透明度、提高会计质量等,真的能吗?就的——盈余质量来说,Yu et al.(2006)的探讨证明,1994至2002年间,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来增发新股的最低盈利要求。这一现象十分和,更值得的是,会计规章制度的变化,上市公司也会相应转变盈余管理的方式。在Yu et al.(2006)的探讨年度内,会计准则了三个进展阶段,步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但在这三个时期内,上市公司都了的盈余管理。这一结果让人不禁怀疑前三次会计准则的更新对会计质量了实质的影响。2.探讨假设所要探讨的是会计准则的次革新。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开始在A股上市公司。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了修订后的准则38条会计准则,全面代替了2001年的会计准则系统(Peng et al.,2010).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2007年启用新的会计准则系统,了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Did Tweedie,2006)。并且,财政部已决定2011年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全面趋同(财政部,2010)。,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别有着于三:资产减值的转回,方披露和政府补助。这次会计准则的变化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三次革新,财政部也对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所产生的作用抱以极大的期望。准则的修改,财政部旨在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更客观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以而保护投资者利益,使资本市场在全球化的金融市场中更具国际竞争力(T. McCollum,2006)。上文所述,会计准则本身并不构成高质量会计信息的条件,还有多的因素考虑。财政部会计准则的革新,就能完成所设定的呢?要检验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趋同后,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转变。Yu eta1.(2006)的探讨结果,上市公司的盈余操纵方式会随准则的改善而调整;Jeanjean和Stolowy (2008)对澳大利亚、英国和法国三个强制上市公司国际会计准则的后,盈余管理现象并未减少;再上市公司在“处理”制度下,强烈的报告收益的盈余管理动机,做出如下假设:探讨假设: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实质趋同后,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并未转变。3.探讨策略定义的是的探讨范围,探讨的是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并且是以财务报告盈余管理来度量的。,的逻辑是,先证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确实有着,然后将性度量,比较这一指标在新准则前和后的变化,国际会计准则对盈余质量产生影响的。以往的探讨三种策略度量盈余管理现象:可操控应计项目、特殊应计项目收益分布的门槛浅析。在中,我种策略,以收益门槛为主统计检验。这一策略有两大优点,一是上市公司的收益分布频率图能直观地展现统计结果,二是策略所的数据,所以能最大化样本数量。管理层的收益门槛有三个(Degeorge et al.,1999):1.报告盈利,即报告大于零的净利润;2.维持近期情况,即至少达到去年的利润;3.达到浅析师的预期,尤其是浅析师们达成共识的盈利预测。检验收益门槛的探讨一般会检测这三个,避开报告亏损的倾向,盈利的减少和盈利的预测(Jeanjean and Stolowy,2008),但的是对道门槛的检验,即避开报告亏损的盈余管理。检验在亏损与盈利门槛上的盈余管理最经典的途径由Burgstahler和Dichev(1997),运用大样本数据描绘出收益分布频率的直方图。在的探讨中,收益是以净利润来度量的,为使各企业数据具有可比性,净利润除以企业的期初市值来归一化。在直方图中,每区间长度设为0.01,以零点为中心向两端延伸。观测的在零点附近的区域。Burgstahler和Dichev(1997)了收益分布图在零点处的不连续现象。地说,零点左侧个区间内的公司数异乎寻常地小,而零点右侧个区间的观测数却又非同一般的大。在正常情况下,收益的分布相对平滑。分布的不连续性证明,企业操纵盈余,将负的收益右移至零点右侧,以而在财务报告中出盈利。探讨策略与Burgstahler和Dichev(1997)的相同,但数据的实际情况了几处调整。,我选择用未计特殊项的收益来度量企业的收益,2008年所发生的地震损坏了上市公司的设施,产生了非经常性的损益。考虑到这些非经常项目对2008年净利润的影响,我决定未计特殊项的收益这一会计科目来度量收益。,各公司的未计特殊项的收益都要以“滞后总资产”归一化(Jeanjean和Stolowy,2008),其含义是:当所检验的未计特殊项的收益属于t年度时,要除以t-1年度的期末总资产,使不同规模的公司具有可比性。言之,我所检验的变量是IBEXt/LTAt.1,用这一指标代表上市公司的收益。IBEX表示未计特殊项的收益,而LTA表示滞后总资产。探讨一共四个年度的检验,取新准则的年为t年度,则观察的是t-3,t-2,t和t+1年。的t-3和t-2年是新会计准则使用前的年度,t和t+1年则是新准则使用后的年度。t-1年是使用旧准则的一年,所以被特意以检验中去除了,理由是上市公司很可能准则的转换特殊的盈余操纵,这一年的结果代表一般年度的盈余管理方式。探讨的下是描绘出IBEXt/TAt-1分布频率的直方图,统计的是落入不同收益区间内的样本数量。一共运用了两种不同的直方图,差别区间长度的不同。种直方图与Burgstahler和Dichev (1997)探讨类似,区间长度为0.01。观测的在[-0.01,0]和[0,0.01]这两个区间上,IBEXt/LTAt-1值落入[-0.01,0]区间内的观测值被称为“稍亏”,相反地,IBEXt/LTAt-1值落入[0,0.01]区间内公司被是报告了“微利”。比对这两个区间公司数量,这两个区间有显著的不连续现象([-0.01,0]内公司数量极少,而[0,0.01]内公司数量极多),就上市公司的确了盈余管理,将“稍损”转化为“微利”。不有着盈余管理的情况下,收益的分布是比较平缓的,不会有显而易见的不连续。在我的探讨中,“稍损”和“微利”区间展现出了过于极端的不连续性(将在探讨结果中),两个区间观测数量相差过于悬殊,比以往的类似探讨得多。这促使我重新深思了直方图的设计,很有可能“稍损”和“微利”区间的划分出现了不足,导致了极端结果的出现。所以我了另直方图的测试。Degeorge et a1. (1999)区间的长度要平衡精确的频数预测和直观的统计结果两的需求,所以他使用2(IQR)n-1/3区间长度,IQR是样本的四分差,即四分位数和四分位数的差值;n是样本总数。所以,我也运用2(IQR)n-1/3区间长度描绘出了另一组收益分布的直方图。4个检验年度的四分差各不相同,这组直方图中,各年度的收益区间长度是不同的。两组不同直方图的描述,确保收益分布的检验方式是比较稳健的。以收益分布图中,上市公司有着的盈余管理,那就比对新会计准则使用前后的变化了。值得一提的是,这项探讨的并盈余管理的有着本身,观测出变化:新准则使用后,盈余管理是减少了,或是增加了,亦或是转变呢?,以直方图中能清晰地观察出盈余管理有着,但依然更为可靠的指标来衡量出各年度盈余管理的,然后才能比对各年度的盈余质量。我所选取的指标是“微利”与“稍亏”观测数的比值(Jeanjean和Stolowy,2008),这一比值越大,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更大。这一统计量出收益分布的不对称性。我对四个观察年度的“微利/稍亏”指标开方检验,以统计上判断该指标在四个年度内有变化。检验的原假设是这四年的“微利/稍亏”指标变化。而检验的结果有着两种可能。种是原假设被拒绝,所以能出,新会计准则使用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象并未转变。种检验结果是拒绝原假设,即至少有年度的“微利/稍亏”指标与其余的不同。在情况下,要开方检验,不同的是,这一次是要将四个年度两两比对,找出哪些年度的“微利/稍亏”指标不同,以而推断出新准则对盈余质量的影响。4.数据和样本所探讨的年度是2004,2005,2007和2008四年。2004和2005是新会计准则使用前的年度,2007和2008年则是新准则使用后的年度。2006年被去除了,是使用旧准则的一年,上市公司会特殊时期的盈余操纵,不具有的代表性。统计量中LTA滞后总资产,即上一年度末的总资产,,探讨中的年末总资产属于2003、2004、2006和2007年,而未计特殊项的收益属于2004、2005、2007和2008年。探讨数据取自Compustat Global数据库。在该数据库中,“未计特殊项的收益”和“总资产”的代码是IB和AT。样本了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的A股上市公司,在2003年后上市或在2003至2008年间退市的公司都被排除在样本外。也说,探讨所选取的公司在2003至2008年间都保持着活跃交易的,能为探讨所的财务数据。,银行金融类企业的会计结构与一般公司不同,也以样本中去除。此时,样本中还剩下1211家公司。我在四个年度中,将公司按IBEXt/LTAt-1排序,去除首位的各1%样本。,每个年度1185个观测数,四个年度共有观测数4740个。5.探讨表格1展示了样本的描述性浅析结果。以表格中,各年度的平均值、中位数都体现出极大的差别,标准差也在同一上。据此我判断数据是的。表格1描述性浅析——以总资产归一后的未计特殊项的收益以收益分布频率图中(图片1),我观察到了零点处收益分布出现了非常显著的不连续。[-0.01,0]的稍亏区间中,各年度都少于10个观测数,而[0,0.01]的微利区间中,各年度的观测值都超过了100,高于200。而在其余的区间中,观测值的频数变化则要平缓得多。这证明了,非常多的上市公司为了避开报告亏损,了盈余管理,将亏损调整为微利。接着,在收益的对称性浅析中(表格2),开方检验,拒绝四个检验年度的“微利/稍亏”比值相同的原假设。,这四年的盈余管理并无变化,即会计准则在和会计准则实质趋同后,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未发生转变。,我还了一组比较试验,将收益区间长度设定为2(IQR)n-1/3,了非常的结果。图片1收益分布频率直方图(区间长度0.01)Year 2007-Post Adoption表格2收益对称性检验6.探讨对新准则使用前后上市公司的收益报告浅析,我了:,上市公司地操纵盈余来避开报告亏损,并且这一在新准则使用前后都有着着。,使用新准则后,上市公司操纵盈余将亏损转为微利的情况并未发生转变,证据有减少或增加的情况。,2007年开始使用的新会计准则,了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趋同,但并未转变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有多的理由可能导致了情况的出现。,国际会计准则本身的灵活性为盈余管理了诸多机会(Barth et al.,2008)。,的审计和会计以业人员的专业能力也许还未跟上新准则的步伐,新准则并未在财务报告中很好的运用。,最的理由,上市公司管理层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都实行“处理”制度,连续两年报告亏损的上市公司将被处理,股票名称前将被加上ST字样,每个交易日的涨跌幅还被限制在5%以内,中期报告也审计。若年度仍发生亏损,则暂停交易;6个月后仍然亏损则要面对退市处理。,报告亏损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是的,所以管理层有非常大的动机将亏损的财务报告调整为盈利。另外,在“处理”制度中,对于亏损和收益的额度是界定的,所以政策的分界点正是收益的零点,即在ST制度中“稍亏”的公司会和巨额亏损的公司遭到同样的待遇,更促使了“稍亏”的公司操纵盈余转变为“微利”。本次探讨为会计政策的者了的借鉴作用,推广高质量的会计准则的确势在必行,提高盈余质量的先决条件,,优秀的会计准则却保证高的盈余质量,还其他的配合,而管理层的动机则显得尤为。,在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全面趋同的中,财政部加速会计实务的革新,才能提高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词:盈余质量国际会计准则门槛
由http://www.328tibet.cn整理,联系人员哦。中文5-14Abstract14-171. Introduction17-202. Background20-332.1. Chinese Capital Markets20-232.1.1. Pre-reform Period(1949-1977)202.1.2. The First Stage of Evolution of ChineseCapital Market(1978-1992)20-212.1.3. The Second Stage of Evolution of Chinese Capital Market(1993-1998)21-222.1.4. The Third Stage of Evolution of Chinese Capital Market(1999-Now)22-232.2. Evolution of Chinese Accounting Standards23-332.2.1. Pre-reform Pe riod(1949-1977)232.2.2. Burgeon Period(1978-1991)23-242.2.3. The Four Stages of Evolution of Chinese Accounting Standards24-333. Literature Review33-373.1.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33-343.2. Impact of IFRS on Earnings Quality34-353.3. Studies in China35-374. Research Design37-405. Sample and Data40-426. Findings42-516.1. Descriptive statistics426.2. Distributions of earnings42-496.2.1. Interval Width 0.0142-456.2.2. Interval Width 2(IOR)n~(-1/3)45-496.3. Measures of Asymmetry49-517. Conclusion51-53References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