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建设“成渝模式”西部金融中心构想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3-19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构建西部金融中心一直是成都和重庆两地政府的发展,两地政府都在不遗余力地扩大金融市场、培育金融产业集群,争取早日构建西部金融中心。在成渝经济区付诸,加强两地间金融合作,构建西部金融中心的“成渝模式”是较好的选择。“成渝模式”成渝经济区建设的客观要求,于解决西部金融中心“难产”的瓶颈,西部金融中心的建设步伐。
关键词:西部金融中心;成渝经济区;成渝模式
中图分类号:F83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544(2012)01-0038-04

一、【会计论文】的

金融中心是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的集聚地,是金融结算、金融产品创新、金融人才和金融资源的集聚中心, 具有配置货币资本来配置实物资源的作用,为区域经济发展金融支持。一般来讲,金融中心由金融机构体系、 金融市场体系和配套服务体系三组成。 其拥有完备的金融监管体系和发达的金融技术, 金融中心强大的金融集聚效应,效应表现在:金融市场结构不断完善,金融市场不断壮大,金融服务效率不断提高, 服务产品不断更新辐射效应不断增强等。
在金融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中, 追求金融业的发展早已各国和国内各省份的战略性。,建立西部金融中心已经纳入了成都、重庆、西安等西部大城市的规划之中,但各大城市着激烈的竞争和争夺。 建立西部金融中心的早已有之,但长期以来,关于西部哪个省份建成西部金融中心一直还处在学术研究和讨论之中。 各地政府也在为这一而不断努力。,成都、重庆、西安都建立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战略,形成了成都模式、重庆模式和西安模式等金融中心建设模式;,西部其他地区也在不遗余力地发展各自的金融业(如武汉,昆明等地)。
自1993年以来, 成都市政府一直国务院批转计委关于《西南和华南省区区域规划纲要》中“三中心两枢纽”的城市定位,对外宣称为“西南金融中心”。2007年,四川省政府明确构建“西部金融中心”的发展。2008年,成都市出台了《关于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意见》,要在成都形成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门类齐全、功能完善、金融业发达高的金融集聚区,并把成都建设金融的“三中心”——区域金融机构聚心、区域金融市场中心和全国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后台服务中心。2010年2月, 四川省政府的《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规划(2010~2012年)》出台。该《规划》明确到2012年把成都建设成西部金融机构中心、西部金融市场和交易中心、西部金融服务中心;2015年初步建成西部金融中心。
1994年, 重庆就用20年时间建成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十多年以来,是1997年成立直辖市以来,重庆市都在不断完善的金融环境,力争抢先建成区域金融中心。2007年4月重庆市金融工作会议和2007年5月23日重庆市次代表大会工作报告中明确要规划建设金融核心区, 引导金融机构向商务区布局, 努力建成西部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中心, 到2015年要把重庆建设长江上游乃至中西部地区金融功能最完善、金融创新能力最活跃、金融品种最多、金融实力最强大、金融服务覆盖面最广泛的金融中心。
,在激烈的竞争机制下,在成都和重庆金融实力还不算非常强大,金融中心还建立之时,很难保证两地的未来的西部金融中心。如何抓住历史机遇,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决定着区域经济发展的未来。著名金融学家江其务(2005),西部开发金融支持,要树立大金融观念,大金融革新,必须打好和谐金融构建战役,而论文格式范文金融之间的孤立和孤军奋战。 重庆大学的彭小兵(2010)也,重庆和成都势必竞争西南金融中心的【会计论文】,但无论是重庆还是成都,要区域性金融中心, 加强两个城市全方位的区域合作是、是条件,两个城市的通力合作, 重庆和成都两个城市独自发展建设名副其实的金融中心可能很小。因此,成都和重庆认清西部大开发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成渝经济区规划》,加强两地的经济合作和金融合作, 不断突破和创新区域金融发展, 以全新的面貌和大胆的尝试走出一条具有西部特色的金融发展之道, 早日合作建成西部金融中心。
基于此, 成渝两地应抓住成渝经济区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紧紧围绕《成渝经济区规划》加强经济合作和金融合作,采取“成渝模式”的发展方式,构建西部金融中心。所谓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成渝模式”,指在《成渝经济区规划》的指导下,成渝两地的金融合作、 金融市场开发和金融资源的共享等途径, 在成渝经济区内建立西部金融中心的一种新构想。不管建立在成都或重庆,模式的金融中心都具有战略上的绝对优势。

二、建立“成渝模式”的西部金融中心的理由

(一)建设“成渝模式”西部金融中心是西部大开发的客观要求

,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发展金融产业,区域经济和区域金融发展已经经济发展的特色。在经济区域规划上, 先后规划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京津冀都市圈、成渝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等。这些区域有的已经金融中心的所在地, 如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和京津冀都市圈有上海、深圳和北京金融中心的支撑;有的正在规划建设区域金融中心, 如成渝经济区的成都和重庆、 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西安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广东等地。在西部大开发中,广阔的市场和资源急需强有力的金融业产业的支撑。 成都和重庆西部的“领头羊”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抓住机遇,抢占西部金融发展的制高点, 是摆在成渝两地政府面前的重大现实【会计论文】, 更是西部大开发面临的决策性和战略性【会计论文】。尤其在与西部其他省份竞争的时候, 成都和重庆更紧紧围绕《成渝经济区规划》,加强战略上的合作,早日在成渝地区建立西部金融中心。

(二)诸多因素促成“成渝模式”西部金融中心的建设

重庆和成都在地理位置上相邻, 两地自古一家,在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地缘上极其之处。在长期的交往中,两地已经孕育了“血浓于水”的特殊感情。的文化渊源加上地缘相近,使两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密分, 两地加强合作更具有和动力。,两省市在西部的经济发展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西部金融发展也具有领先性。在GDP总量上,川渝两地的GDP总量占西部总量的几乎一半,在金融业、保险业、证券业都具有良好的。 成渝经济区以2.99%的土积创造了27.27%的GDP, 经济密度超过西部地区平均8.1倍, 人均经济总量优于西部平均。从西部经济发展的地域空间来看, 成渝经济区是西部最成形和最具实力的区域。 在金融中心建设也具有十分的实践经验。截至,成都共有开发银行四川省分行、 进出口银行四川省分行、 银行四川省分行、 建设银行四川省分行、交通银行四川省分行,农业发展银行四川省分行营业部、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营业部、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营业部、 邮政储蓄银行成都市分行等45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另有多家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和保险公司在成都设立了地区性总部或分公司;12家金融机构在成都设立了全国性或区域性金融后台服务总部。重庆也具有规模的金融机构。2010年和2011年,综合开发研究院(·深圳)(CDI)发布的期和期“金融中心指数”(CDI CFCI),成都和重庆两地的金融综合实力都排在西部榜首,而成都在2011年更是由的第19位上升到第9位, 出了两地西部金融中心发展目的地的绝对优势。


(三)成渝两地的金融合作将形成市场广阔的金融业集群区,于“成渝模式”的金融中心建设

魏后凯(2003)的,产业集群是指大量企业一定的经济联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 形成的类似生物有机体的产业群落。因此, 金融产业集群也指金融业企业一定的经济联系在一定区域的产业营。 金融产业集群是建设金融中心的和保证。 培育金融产业集群,起到意想不到的“蝴蝶效应”,带动周边地区的金融业发展。 金融企业集群在世界范围内的实践证明, 其集群效应能产生与其他实体企业集群一样的竞争优势,同时,对产业及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倍增效应。因此,成渝地区的金融合作有助于培育辐射周边的金融集群, 在成渝经济区内有选择地培育金融集群, 带动二三线城市农村的金融发展, 也开发出更加广阔的金融市场,进而为西部金融中心的建设保障。

(四)建设“成渝模式”西部金融中心弥补两地在金融发展上的,两地产业的协调发展

, 成都和重庆都了发展金融中心的潜力, 但两地建设西部金融中心都一些【会计论文】与,表现在:(1)金融业都完善。相比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区,成都和重庆的金融发展都完善, 金融业还远未成熟。从金融发展深度来看,2010年重庆的金融业增加值仅占GDP的6%左右,而成都也7%左右,金融业已经两地的支柱产业, 但远未达到上海、 深圳等地区10%的金融业增加值占比。(2)产业发展极不平衡。重庆的机械、化学、汽车摩托车、等工业根基深厚,劳动力资源,但产业链不完整,与围绕市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圈”相比,“两翼”欠发达地区引资能力十分薄弱,失衡。重庆民营企业活力旺盛, 但总体上传统的底端产业和粗放型增长。,重庆在金融后台服务、软实力也都不如成都。 而成都在科技人才数量上是西部最好的, 并建立了亚洲最大的铁路集装箱中心,提高了自身的物流能力,努力发展了高端产业,甚 【论文格式范文】 至拥有世界500强的数量、外国领事馆数量、外资银行和外资保险机构的数量、 国际航线的数量都居中西部榜首,但成都的工业薄弱,大型工业产品物流能力差。(3)金融业辐射能力不强。金融业的辐射能力了金融业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大小。,成渝地区的金融业在成都和重庆主城区的“双核”地带,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并不大,尤其是乡村地区,其影响力还远达到规模。(4)金融生态极不平衡,金融发展不稳定。表现在金融机构数量、 金融服务种类失调、金融产业发展不完善等。
因此,两地以成渝经济区规划为模板,加强金融合作,努力建成“成渝模式”的西部金融中心,必将产生1+1>2的联动效应, 也将大大提高成渝地区的经济地位和地区影响力。

三、建立“成渝模式”西南金融中心的对策

(一)“成渝模式”的定位

基于四川和重庆两地的战略地位在西部经济实力的性,“成渝模式” 的西南金融中心是政府扶持型的发展模式,应定位为立足西南,面向西部,辐射全国,延伸北京、上海、广东等东部省份,与东南亚、香港等亚太地区的区域性金融中心有联系和作用的金融中心。 之所以是政府扶持型的发展模式, 是因为两地的金融合作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金融中心的建设也能在政府的扶持之下。两地的政府认清形势,抓住机遇,“成渝模式”的西南金融中心才有可能顺利建成。面向西部, 是因为四川和重庆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上的性、战略性。,西部仍的金融中心,“成渝模式”的西南金融中心的建立弥补这一缺陷, 西部广阔的金融市场地缘的优越性必将对全国的金融业产生重大影响, 其辐射全国范围的作用也。

(二)建立“成渝模式”西南金融中心的思路和措施

1. 地域限制, 消除地方主义行政思想和观念。 消除地域限制是关系到“成渝模式”能否建成的决定性因素。在经济合作不断加深,经济竞争激烈的全球化,成渝两地摒弃前嫌,在消除地方主义思想上迈出积极的一步。可喜的是,成都已经跳出了“市”的局限,与邻近的简阳、资阳市签订了合作协议,承担起区域中心城市辐射职能,统一电话区号、 统筹区域发展, 在区域一体化中早走一步。但这仍然只是省内的行动,还在成都市与重庆市之间的实质性合作上来。因此,两地政府要以务实的态度,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地方行政上的金融障碍, 这一定的魄力和勇气,硕士论文具有战略意义的一步。
2. 整合区域金融资源, 培育跨省市的金融集群和市场。整合区内的金融资源目的合理规划金融产业的发展路线,推动会计论文范文区内金融业的平衡发展,在区内形成健康稳定的金融集群和金融中心。在培育金融集群和市场中, 也突破地域的限制,培育跨省市的金融集群和金融市场。这于本地区的金融业发展,也于金融中心的形成。而要培育跨省市的金融集群, 还必须融合两省市的金融资源,两地产业结构、金融产品、金融市场和金融业务的对应和衔接, 区域内金融市场的融合,为金融中心的建设做好准备。
3. 加大政府和财政的, 实行差异性的金融发展。增强成都、重庆“双核”的金融中心辐射力,提高成渝腹地的金融支撑能力, 对成渝“双核”和成渝腹地的金融发展定位采取差异化政策导向。一,要不断提升“双核”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功能,构建辐射成渝腹地的金融服务网络,形成多元化、多功能的金融产业体系。另一,成渝经济区腹地金融发展还比较薄弱, 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力和实力亟待加强, 金融机构历史包袱比较沉重等现实,一要加量改善区域信用环境,转变其金融“高危区”的近况会计毕业论文范文,走出恶性循环;同时积极争取财政支持, 对因历史理由形成的坏账尤其是农发行和农信社的不良贷款“减负”。二要商业银行、 担保公司等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在成渝毗邻地区交叉设立分支机构。 三要支持区内金融机构加强合作, 对跨区域的大型设施项目开展银团贷款等业务。
4. 统筹两地的资本市场、人才市场、交易市场等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是金融业务活动的和动力, 开发金融市场则是金融业务发展的必要措施。成渝两地应整合两地的金融资源,统筹两地金融市场,人才的流动和补充、资本的整合与交易市场的充实; 要区域经济发展梯度配置人力资源、信息资源、金融资源,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和金融竞争力, 并在资源互补与信息共享的同时, 凸显核心功能区金融资源综合优势,资金流、金融信息流、与金融的物流、金融人才流、企业流的互动与互通。为此,两地要强化区域内的金融合作,完善交通建设等设施建设。,两地应在《成渝经济区规划》下合理的金融发展规划, 在的大城市建立起完善的金融机构和体系、 吸收国内和国际上有实力的金融机构、 引进高素质的金融人才统筹城乡金融资源等措施,建立起金融人才充沛、金融资源、金融业务广泛、城乡协调发展的大型金融市场。
5.区域内产业的升级, 为金融的大发展有力支撑。产业是金融业发展的载体。把金融比作血液的话, 那么产业就属于身躯。因此,产业是金融得以的。要建立发达的金融中心,就必须完善产业链,使产业协调发展。成渝两地在产业发展上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因此,两地要抓住这一客观事实,借鉴和完善,实质性的合作协调各自的产业发展。同时,两地还产业的升级换代,领跑西部产业大发展。
文献:
[1]张桥云,曾志耕. 发展金融服务外包,推动会计论文范文成都金融中心建设[J]. 西南金融,2011(7):16.
[2]万虎,杨鹏雄. 西安将西部金融中心[N]. 陕西日报,2009-07-29.
[3]江其务. 金融:公平、和谐与西部大开发[J]. 广东全融学院学报,2005(9):7.
[4]彭小兵. 建设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研究——以重庆为例构建区域金融体系[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5]重庆市经济信息中心. 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M]. 重庆: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09:39-47.
[6]魏后凯. 对产业集群与竞争力关系的考察[J]. 经济管理,2003(6):4.
[7]马红. 金融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来源研究[J]. 浙江金融,2010(2):52.
[8]何伊凡. 成都:西部之心[J]. 企业家,2010(18):94.
[9]曾海洪. 成渝经济区发展战略与金融职能的发挥[J]. 西南金融,2011(3):5-6.
(责任编辑:李丹;校对:龙会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