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信用衍生品發展国际经验及其启迪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1-30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内容提要:信用衍生品是20世纪一项备受瞩目的金融创新。论文范文,在次贷危机后,信用衍生品也备受争议。以国际市场上信用衍生品的發展历程为脉络,探讨了信用衍生品發展的内在逻辑、优势。上,对境内银行业的信用衍生品發展了相应的政策倡议。
会计论文范文词:金融创新 信用衍生品 CDS CRM市场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770(2012)01-031-06

一、信用衍生品概述

信用衍生品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定义。广义上,国际互换和衍生产品协会(1SDA 2003)将信用衍生品(CreditDerivatives)定义为用来分离和转移信用风险的工具和技术的总和。狭义上,信用衍生品被定义为用来信用风险交易的金融合约,在信用事件(credit Events)發生时,规定条款与信用有关的损失保险。信用事件既拒付和破产等违约事件,也借款者信用品质的变化,比如信用降级、债务重组等事件。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發布的《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2007年版)》用列举的方式给出了信用衍生品的定义:“但不限于信用联结票据(CLN),信用违约互换(CDS)、总收益互换(TRS)。”
信用衍生品最早出现在20世纪gO年代,
2001年起逐渐步入高速發展阶段。2004年下半年起,国际清算银行将CDS纳入其半年度统计报告。,全世界信用衍生产品的规模排在利率和外汇衍生产品后,是OTC市场的大衍生产品交易品种。在信用衍生品中,信用违约互换(CDS)在市场中最流行,其市值占全部信用衍生品市值的97%左右。两种市场份额较高的信用衍生品为指数类CDS及合成CDOS。
CDS是一种双边金融契约,对某种特定的标的物(ReferenceAsset)的面值或本金(Par Value)保险。信用风险保护买方(Protection Buyer)向卖方(Protectlon Seller)定期支付固定的费用或一次性支付一定金额,当合约中规定的信用事件發生时,卖方向买方赔偿价值面值的损失。信用事件资产發行倒闭、拒付或延迟支付本金或利息,资产的重构等。信用违约互换的资产是单一资产,也是一揽子资产组合。CDS交易在场外市场,合约以交易双方约定为主,资产约为2500万美元~5000万美元,也从数百万美元到数亿美元不等,期限从月到十年,以五年期最为常见。据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全球60%的CDS资产为AA至BBB级的信用债券。
指数CDS是以某种CDS指数为标的的信用违约互换交易,指数中实体的CDS风险加权值总和随时间波动的情况。它是一种完全标准化的信用证券。全球的信用违约互换指数CDX指数(北美和新兴市场)iTraxx各项分类指数(欧洲和亚洲),后者是将欧洲125个最具流动性的投资级信贷违约掉期(cDS)加权后的结果,是市场中最为广泛使用的指数。CDO是一种债务凭证,它将债权资产,贷款、债权,结构性产品组合打包,以其流支持。CDO划分为多种类型,依标的资产的不同,CDO分为流CDO、合成CDO市场价值CDO;發行动机及资产池的来源不同,CDO又可分为资产负债CDO及套利CDO等类型。

二、信用衍生品發展的国际经验

(一)金融危机前境外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参与机构及特点【会计论文范文】

(cDS)信用违约互换發展初期用来信用风险的转移,但其市场透明度和流动性都较低。2003年,道琼斯TRAC-X指数的推出和Delta对冲技术的,以CDS为代表的信用衍生品迎来了蓬勃發展时期,标的资产逐渐从贷款,公司债券等资产向证券化资产發展,结构也日趋复杂。2005年起,境外信用衍生品迎来了井喷式增长。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到2007年末,全球CDS名义未清偿金额达5

7.9万亿美元。

在境外市场,CDS是一种的风险缓释工具。从CDS的交易用途来看,商业银行是CDS的最大买方,硕士论文CDS市场最早的参与者。CDS市场發展日趋成熟,对冲基金、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也越来越深入地参与进CDS市场,并逐渐CDS市场的参与者。与商业银行不同,对冲基金等机构论文格式范文纯粹的CDS买方或卖方,它们参与CDS交易的动机是交易和套利,如图2和表1所示。

(二)次贷危机与信用衍生品的联系

与金融创新一样,信用衍生品也有自身的缺陷。反思信用衍生品次金融危机中扮演的角色,發现,信用衍生品市场五的,助推了危机的蔓延。
,交易的操作风险。交易时滞、非标准化合约,资产的结算交割【会计论文】。国际市场上超过90%的CDS合约都了电子化交易,但未电子交易的CDS合约交易确认时滞的【会计论文】。交易时滞会压缩套利空间,更有可能在流动性时加剧市场流动性的枯竭。非标准化合约的合约解释不一致或合约确认【会计论文】增强了交易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对手风险。结算交割风险發生在CDS合约名义值和标的价值产生偏离的情况中,,在ISDA于2006年9月推出结算主协议,CDS的实物结算条款曾经引發合约名义值与标的价值不一致的【会计论文】。
,复杂的合约安排流动性的虚增。CDS经过市场上的层层转手,一初始标的资产经过多重合约安排,违约风险和违约价值越来越衡量。另一,单笔信用风险对应的资金也被放大了数倍,造成CDS合约的名义金额远超标的的资金量。,2007年,CDS的名义未清偿金额总量达到其标的资金量的20余倍。论文范文银行体系却并创造出数量的货币,即实际流动性,因此造成了流动性的虚增,为流动性的突然枯竭埋下了隐患。
,交易对手过于诱發的系统性风险。在CDS市场上,交易者于商业银行,是大型商业银行、银行控股公司,投资银行、对冲基金。保险公司等机构。危机發生前,该市场的度已经远超其余的衍生品市场。以美国为例,五大商业银行的CDS交易量占CDS交易量的97%,仅JP摩根一家的CDS买入和卖出量就占整个市场份额的半数。这些大型金融机构极高的风险暴露本身就给金融市场。如此,金融危机爆發前,CDS市场上还不清算中心对冲交易对手风险,这些金融机构与众多交易对手以错综复杂的合约联结,导致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的同时發生,沿信用衍生品链条的迅速传播。
,以影子银代表的金融机构过度投机加剧了信用衍生品市场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影子银行系统投
启迪','王婧 王光明');">
资银行、管道公司,SIV及对冲基金等,此类公司的财务杠杆极高,通常在30倍,倾向于复杂的CDS合约不断地投机套利,以此获利并维持其流动性。而在金融危机前,此类机构规模已过于庞大,以美国为例,金融危机發生前影子银行系统的资产规模已可与银行系统分庭抗礼,给金融体系的流动性桔竭埋下了隐患。影子银行系统的过度發展加剧了信用衍生品市场的脆弱性,造成了危机的蔓延。
第五,市场透明度不高及监管真空埋下了危机的隐患。一是信用衍生品合约安排复杂,交易对手众多,而在金融危机發生以前,信用衍生品交易的方信息披露制度却长期缺位,市场对信用衍生品信息的披露仅限于名义金额和市场价值,造成该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导致市场操纵和危机时恐慌情绪的迅速蔓延。二是衍生品市场监管真空。美国Com-modity Futures Modernization Act(CFMA)规定CDS不受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的监管。同样,欧洲央行也未将CDS纳入审慎监管体系,造成衍生品市场与市场监管的不对称,加之监管当局对影子银行体系同样监管缺位,造成衍生品市场的监管套利和过度投机。

(三)后危机境外信用衍生品交易机构的特点【会计论文范文】

,市场规模总体上急剧缩减。从2008年上半年开始,信用衍生品的市场规模开始逐步缩减,至2008年第4季度,全球CDS名义未清偿余额为41.9万亿美元。到2010年6月末,全球CDS未清算合约名义本金总额约为历史高点2007年末时的52%,占同期全球衍生产品市场的5.19%。到2010年12月31日,全球CDS未清算合约名义本金总额为29.9万亿美元,净名义金额总量为

2.3万亿美元。

,参与机构重新偏好简单产品。2009年至2010年,境外信用衍生品的市场结构也發生了变化,为结构复杂、与金融危机更高的CDO产品的市场规模急剧缩小,而单名CDS等简单产品,因其结构简单,交易透明,标准化更高等特点,重新信用衍生品市场的主流产品。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到2010年下半年,全部单名CDS的名义未清偿金额为18.1万亿美元,占CDS总量的60.5%左右。
,信用衍生品交易的标准化清算机制(ccP)等机制规范了交易。金融危机后,ISDA等机构规范了信用衍生品的交易、结算等。,ISDA于2009年3月和7月發布了《2009年ISDA信用衍生产品决定委员会与拍卖结算补充文件》,“大爆炸”议定书和“小爆炸”议定书,推进CDS交易标准流程建设。同时,ISDA推动CDS票息的标准化,,将CDS的交易划分为固定票息和前端费用,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CDS合约的标准化,简化了交易流程,缓解了违约事件發生时CDS的息差风险。
CDS合约的对手风险【会计论文】,金融危机后的措施及时推进对手清算机制(CCP),交易压缩(TradeCompression)。而言,清算机制的核心引入对手方(CCP),与原CDS的买方和卖方建立两份合约,取代原本交易的CDS合约。从风险角度看,CCP的引入于用CCP与交易者之间的标准化信用风险替代了原本交易对手之间的双边信用风险,提升了CDS价值计算和风险暴露浅析【会计论文】的准确。同时,CCP规范化的交易程序和多边净额结算减少了结算金额,降低了结算风险。
交易压缩(Trade Compression)硕士论文简化交易化解CDS交易风险的一种方式,目的在保持各交易对手风险暴露,交易对手净交易额度不变的下,减少CDS合约数量和名义本金金额,减轻对流动性的。据估计,引入交易压缩,CDS的名义金额将可下降40%左右。
,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加强了对交易的监管。金融危机后,场外衍生品影子银行系统的监管真空【会计论文】,国际监管机构也做出了多的改善。以美国为例,金融危机后对于场外衍生品,是信用衍生品市场的监管革新在四个:一是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抑制金融机构过度投机,减轻衍生品风险在金融机构扩散效应。二是提高系统性影响的金融机构的监管要求,对场外衍生品市场掉期交易商及参与者强制性注册,提高资本要求,严控业务操守,定期交易报告,加强与对手信用风险的初始保证金要求,推进场外衍生品交易的标准化。三是建立了更为严格和明确的信息备案和披露制度,提高场外衍生品交易的市场透明度。授权CFTC和SEC建立市场交易和报告制度,向社会衍生品交易量和持仓量数据,掉期交易需遵守“实时”及交易量报告制度等。四是加强投资者保护。限制场外衍生品交易对手类型,防止不成熟的市场投资者投资超过自身风险容忍度的高风险衍生品合约等。同时,赋予CFTC和SEC对场外衍生产品市场市场欺诈、市场操纵他不公平竞争的独立监管处置权,规范场外衍生品市场的竞争。场外衍生品监管的国际合作也在国际上受到一致首肯,在跨境监管的协调、国际金融公司的监督、金融危机的预防积极谋求共识,防止国际监管套利。

(四)境外信用衍生品發展的路径及启迪

境外信用衍生品的發展模式大致上为市场自發的诱致变迁,政府推动的变迁。前者以美国和欧洲为代表,后者以日本,韩国为代表。
美国欧洲的信用衍生品發展,最的推动因素是利率市场化进程金融脱媒。以美国为例,20世纪70年代,通胀高企、利率管制和金融创新推动会计论文范文了美国资本市场的迅速發展,同时大幅挤压了传统银行业务的空间,因此,美国银行业选择以金融衍生品为,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捆绑融合谋求發展,这构成了信用衍生品市场發展的金融环境。同时,这一时期世界范围内经济的高速增长和资产的持续抬升为其發展了经济支撑,而20世纪80年代后信用危机的频發,巴塞尔协议Ⅱ对银行信用风险资产的计量和最低资本率的要求为信用衍生品了需求和技术手段。
發展模式诱致型变迁,优势信用衍生品的發展与经济發展阶段、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相对同步。以美国为例,信用衍生品的發展在优化配置金融资源、金融资产,提升一国金融生产力等起到了作用。论文范文,次贷危机所暴露的,监管缺位,市场过度投机、交易规则不完善,深层次的金融生产力与实体经济生产力脱节也使信用衍生品了系统性风险的放大器。某种上,弊端硕士论文诱致型發展模式所避开的,即不断“试错”的完善信用衍生品的交易制度,但“试错”有可能的代价。
以韩国、新加坡我国香港地区为代表的新兴和地区的衍生品市场發展是由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的变迁。应
[1]启迪','王婧 王光明');">
该说,在市场自發成长以前,依靠政府推动,借鉴發达市场的经验,前瞻性设计跳跃式發展。论文范文,变迁模式發展衍生品市场,必须以一国特定的经济發展阶段、市场、金融环境,国际条件为。是衍生品与一般原生证券不同,杠杆较高,一旦發生【会计论文】,对市场的比原生证券更为强烈,且衍生品越复杂,风险扩散的可能性就越高,甚 【论文格式范文】 至可能引發系统性的金融危机。

三、对我国商业银行發展信用衍生品业务的启迪

2010年10月29日,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發布《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业务指引》(下称《指引》)及配套文件,推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edit RisK Mitigation,CRM)一系列用于信用风险管理的简单性信用衍生品,目的市场手段信用风险管理,金融市场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CRM的推出,标志着我国信用衍生品市场开始步入發展阶段。

(一) 商业银行参与CRM市场的意义

商业银行参与CRM市场的意义在四。,为境内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新工具。信用衍生品信用风险转移和管理,商业银行既解决信用悖论【会计论文】,在存留核心客户资源的条件下信用风险转移,又灵活调整商业银行的风险暴露,提升资产负债的流动性和风险对冲,期限管理的灵活性。同时,信用衍生品调节风险资产权重,商业银行在《巴塞尔协议》资本要求的下,提升资产配置的性和灵活性,匹配其业务發展。

,信用风险,提升债券市场的稳定性。,我国的信用债市场迎来了高速成长时期,有浅析【会计论文】我国的信用债市场将迎来“黄金十年”。论文范文,境内金融体系尚属商业银行主导,信用债投资于商业银行体系,给商业银行了潜在的系统性风险。参与CRM市场打通信用风险的管理渠道,推动会计论文范文信用风险在多元化中配置,对化解商业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维护银行体系的稳定具有意义。
,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开拓新渠道。信用风险管理工具的缺乏硕士论文造成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会计论文】的技术理由。相较于大型国有企业,中小企业贷款或發行的债券中蕴含的信用风险较高,但一直以来,商业银行在發放贷款购买债券的同时,必须承担隐含的信用风险,这在技术层面上限制了商业银行服务中小企业金融的能力。商业银行参与CRM市场,为解决中小企业【会计论文】了新的渠道,也为商业银行从风险规避向风险经营导向转变了动力。
,增强金融市场间的流动性,构建统一的、具有深度的现代金融市场。信用衍生品为衡量标的的信用风险~种公允、客观、透明,市场化的机制,为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上,信用衍生品推动会计论文范文信用风险在各之间的转移、分配与整合,增强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为构建统

一、多层次和具有深度的金融大市场。

(二) 商业银行参与CRM市场的可行性与切入点

,境内的制度环境、金融市场环境,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主导地位为商业银行参与CRM市场奠定了良好的,表现在三个。
,制度。人民银行《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远期交易管理规定》、《关于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办人民币外汇货币掉期业务有关【会计论文】的通知》等,搭建了境内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制度框架。银监会、交易商协会、国资委等机构近年来也颁布了一系列规范衍生品交易的制度规定,从市场准入,内部操作规程、风险管理备案信息备案及披露对境内衍生品市场做出了明确的安排,规范了相应的制度框架。
,了成规模的标的资产池。商业银行庞大的贷款规模,2004年以来融资市场的迅速發展,信用债的不断都为CRM了初具规模的标的资产。如此,近年来信用资产种类愈加,信用级别日趋多样化,且信用债市场呈现出信用中枢不断下移的特点【会计论文范文】,都为CRM交易的活跃了潜力的市场。
,商业银行已经开展了的业务实践。近年来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业务为CRM的發展了。在利率市场化条件日趋成熟,银行信贷业务监管更加严格的背景下,开展结构化贷款业务、發行理财产品,是信用联结型理财产品了商业银行新的业务增长点。同时,银行间权益类、外汇类衍生品交易的日趋成熟和规模化也为CRM發展了良好的参照和借鉴。

(三) 商业银行参与CRM市场的政策倡议

,逐步CRM的参与。,境内CRM市场的投资在国有银行和商业银行,造成信用风险尚积聚在商业银行体系,發挥规避系统性风险的作用。如此,交易欠可能限制信用债市场的纵深發展。CRM市场的持续活跃有赖于A信用债券的,论文范文,交易在银行系统内部了风险偏好及风险承担能力的单一性,从而可能限制A信用债产品的發展空间。
,不断完善CRM的市场环境。是会计制度、税收和法律环境。境内市场CRM的会计规则、税收和法律规则体系尚待完善。,套期保值的会计制度较为有限,套期保值在财务报告中得以:CRM的合理税率明确;CRM的信息备案披露制度、监管框架、合约终止、违约赔付等规定尚待明确等。因此,需在会计制度、税收制度和法律制度等实践更为明确地规定。
,提高CRM的计量和定价能力。违约概率、违约性,违约损失率是CRM定价的。一境内市场缺乏企业的数据积累,定价数据库较为薄弱,另一缺乏相应的定价模型和量化工具。的模型以国际市场通用的信用衍生品量化模型为主,但无论是在假设、参数校准,还是曲线构建,都开發适用于境内信用市场的量化工具,提高CRM的定价能力。
作者简介:
王婧 王光明 招商银行博士后工作站
[1][2]启迪','王婧 王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