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制约规范(征求意见稿)内控谨防“三把火”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2-13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作为企业内控规范的姊妹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制约规范(征求意见稿)》的发布,也让内部制约的浪潮席卷至所有的行政事业单位。
新年的余味并没有冲淡业内对上述文件的讨论,把企业与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相比较,则是业界人士在探讨中必不可少的一项。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制约是效仿企业建立“一把手”的制度体系,还是根据自身特点另辟蹊径,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防好“”火
“相对于企业的‘一把手’管理体制,行政事业单位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首长负责制。”民族大学财务处处长张艳丽这样告诉记者,不同的行政事业单位对其称呼也不尽相同,但是他们承担的责任是相同的,即行政事业单位首要负责人。
张艳丽说,行政首长承担首要责任的同时也被赋予了相应的管理职权,但这不代表他能独断专行,按照有关规定,凡属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必须由领导班子集体作出决定。
对此,征求意见稿也有明确规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议事决策机制。大额资金使用、大宗设备采购、基本建设等重大经济事项的内部决策,应当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陈汉文对此深表赞同,他表示:“行政首长权力的有效实施,是要靠一套完善的内部管理规程来对其进行约束,让他能够为自己所作出的决策负责。而这个文件一旦正式出台,正为此提供了强大的制度依据。”
防好“制度”火
在企业建立内部制约体系中,权力的相互制衡是制度得以顺利实施的要诀之

一、行政事业单位亦是如此。

征求意见稿强调,单位建立并实施内部制约应遵循制衡性原则,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应当相互分离。
“所谓制衡性原则也就是在经济活动中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三者之间的相互分离。”陈汉文解释说,如若三者之间没有一个制衡关系,不能有效地分离,那么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体系的建立将无从谈起。
与此同时,张艳丽也表示:“制定相互制衡的内控管理机制,将大大提升经济活动的透明度,减少无谓的失误,确保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对于如何建立体系,张艳丽认为:“要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具体情况就预算、收支、政府采购、资产管理、项目建设、债务管理、经济合同的订立执行等方面所可能遇到的重要风险和重点环节,按照内部制约相互制衡的基本原理规定相应的制约措施,形成联动机制,在制衡机制的前提下保障资金的有效利用。”
防好“实施”火
征求意见稿的出台是为了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和规范内部制约,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推进廉政建设,维护社会公众利益,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而想要达到这一目的,仅仅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将制度顺利实施才是重中之重。
“这个文件实施初期会遇到相当大的阻力,在一些体制不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实施,阻力将会更大。”陈汉文表示了担心。
陈汉文的担忧绝不是空穴来风,一个完善的内控管理体系,让一些人、一些部门做事情不像以前那么随意,相互制衡相互监督体系的建立让这些人的权力受限,势必会导致来自方方面面的阻力。实施过程中强调制度不合理,“民曰不便”的情况将会时有发生。
对此,张艳丽表示,“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内外监督来对这种现象进行很好地制约。”张艳丽介绍说,内部制约着眼于内部监督,在一个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中是可以得到实现的,重要经济行为如投标、建设、采购、合同的签订要有执行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来共同参与,按照各自的职能进行把关,形成多位一体的运行模式,相互协作相互监督。
与此同时,外部监督也是推动体系实施的一个关键因素。
据记者了解,外部监督主要有两种形式,政府审计和审计。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来自于政府审计,其中包括预算审计、财务收支审计、专项审计等,而机构则侧重于监督基建工程。
可以说,外部审计中政府审计占主导地位。但是,随着财务管理工作的细化,审计项目的增加,这将给政府审计带来沉重的压力。
对此,张艳丽倡议,政府在保留一些重要项目外,可以委托机构做一些常规性的审计,机构专业的业务素质也会帮助政府提高审计质量、增强审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