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教学必备四要素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2-08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会计电算化的快速普及以及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对会计的要求都越来越高, 大中型企业多数实行了会计电算化,以计算机代替手工进行会计处理, 会计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知识成为现代会计人员所必备的能力,缺一不可, 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发展方向。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和计算机知识结合的产物, 只有掌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特点, 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重要基础———合理的课程设置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计算机的普及, 使当代青年不再像20 世纪70年代的财会人员,把计算机想得很神秘,缺乏信心。中职学校为了把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知识结构, 在第一学期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学生掌握了学习会计电算化的武器,为他们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重要武器———革新的教学方式
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的会计学基础知识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在会计教学中,长期以来一直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 在学习该课程时,学生普遍反映最难做到的就是理论联系实际, 而如果做不到理论联系实际,对于学生来说,会计的基础理论将无法理解。由于对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一些学生参加工作以后,虽然有较强的会计理论知识,但实际操作能力很差,不会制凭证、登账、结账和编制报表,甚至看不懂原始凭证。因此,在会计学原理教学中,笔者多运用模拟实验教学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如让他们分别充当出纳、会计、会计主管、稽核人员等,练习识别、点钞、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以及审核签字等,这就大大缩短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距离。由于学生完全融于会计职业的氛围中,按照规范的业务流程和操作规则进行模拟财务实习,因而学到了书本上和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写、算、对、报等,大大提高了职业意识,强化了实际操作能力。为了增强教学的实用性,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笔者还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如:在采购员预借差旅费的业务中,采购员首先应说明其借款的程序:先填制一张借款3000 元的借据, 经有关领导审批后,交出纳员,出纳员审核无误后,方可将款项借给采购员, 出纳员将款项交给采购员时,要在借据上加盖“付讫”戳记。
实例讲解中,让学生发现预借差旅费的结算关系是企业与职工的往来结算,它的实质是企业将要发生但尚未发生的费用。在费用尚未发生前,不能直接计入“管理费用”账户,必须先作为企业的应权核算,计入“其他应收款”
账户,待采购员出差回来报销时再转入“管理费用”账户。通过这样一个模拟实验教学,学生很容易便掌握了这类经济业务的核算过程。
三、重要手段———丰富的教学形式
以前在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时的一贯做法是先集中讲解理论,然后上机实践。而我们现在的教学是把微机房当作教室,面对计算机直观讲解后让学生具体操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到了理论和实践并行。
深入浅出的讲解、恰如其分的剖析是学习的催化剂。在讲控制器的作用时我们是这样讲解的:控制器是整个计算机的神经中枢,计算机能够自动地连续工作是依赖于人们事先编制好的程序,而程序的执行则是由控制器统一指挥实现的。单纯这样讲学生一时难以接受,我们就打了一比方:一个工厂,制定了当月的生产任务,这个生产任务的完成需要若干部门共同来承担,这就需要工厂里的调度员来协调。这里若把程序看成是生产任务,则控制器就相当于调度员,生产任务完成的好坏,调度员起着很大作用。同理,程序的执行,无不依赖于控制器的指挥。这样有深有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四、基本保证———循序渐进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要循序渐进,会计电算化人员可分为软件操作员、软件维护人员、软件开发人员三个层次,初次接触会计电算化的财会人员,应该首先达到软件操作人员的水平,即能够进行现成的会计软件操作,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所以,我们一开始就让学生从最基础、最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做起。当天的任务当天完成,当天的问题当天解决,决不拖到第二天。对于一部分学习时间比较充裕、计算机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就让他们把成为软件开发人员作为目标,做到对不同层次学生提不同要求,收到了预期的效果。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基本上掌握了会计电算化的知识, 能够比较好地把会计和计算机结合在一起, 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总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职业教育的特点,每一个职业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审时度势,根据社会需要,认清社会潮流,在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不辜负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