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公司治理下内部会计制约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1-07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公司治理活动导致资本的所有者和使用者相分离,形成资本委托关系,公司治理中所有者和经营者双元制约主体是利益相关而又矛盾的两个主体。如何应用内部会计制约,推进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则显得尤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公司治理,内部会计制约
现代公司治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上讲公司治理指的是公司的股东, 董事及经理层之间的关系。从广义上公司治理还包括公司与公司利益相关者(如员工、客户、供应商、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等)之间的关系, 及有关法律、法规和上市规则等。公司治理不足是与股份有限公司出现,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不一致而产生的。如何应用内部会计制约,推进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则显得尤具有现实意义。

一、现代公司治理下内部会计制约的特点

公司治理活动导致资本的所有者和使用者相分离,形成资本委托关系,要实现资本增值最大化之目标,必须实行双元内部会计制约,即资本所有者内部会计制约和经营者内部会计制约:
其一,资本所有者为了维护其自身利益,克服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对资本经营者进行内部会计制约,即所有者或出资者内部会计制约。这种制约又包括出资者对会计的制约和内部会计制约两个方面:出资者对会计的制约是指对会计的真实性和合规性进行制约,保证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地反映经营者的受托责任,防止经营者为其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操纵会计政策。资本所有者的内部会计制约是对经营者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必要的干预,使其实现资本增值最大化。
其二,经营者的内部会计制约,这种制约也包括经营者对会计的制约和经营者的内部会计制约。经营者对会计的制约是经营者出于某种目的制约会计行为,例如:为了降低法律责任风险。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制约(1999年10月31日修订的《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为了提高自己的酬劳,操纵会计利润(在酬劳与会计利润挂钩的情况下)。经营者的内部会计制约是经营者对其经营活动进行的制约,即利用内部会计制约信息进行经营决策和管理。
公司治理中双元制约主体是利益相关而又矛盾的两个主体,二者利益的相关性在于两者的收益均与受资企业的经营状况相关,如果受资企业亏损,出资者不仅没有投资收益,反而流失资本。同样,在经营者的酬劳与企业盈利挂钩的情况下,企业亏损,经营者也得不到相应的酬劳。二者利益的矛盾性在于出资者追求资本增值最大化,经营者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出资者关注企业长期持续发展,经营者关心即得利益;在企业收入一定的情况下,二者的收入是此长彼减的关系。二者的这种利益关系,导致了两者制约目标的差异性,进而导致了经营政策选择等方面的矛盾,例如,出资者希望贯彻谨慎性原则,足额加快补偿所耗资本;经营者则可能为了其个人收益而千方百计地虚增利润。而在目前的企业管理体制下,各级部门受企业经营者直接领导,经营者制约生产经营信息的生成和利用,出资者只能通过财务会计报告了解有关信息,因此,二者利益的矛盾性也会导致信息的不对称性。现代公司治理下的内部会计制约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不足,就是使经营者的内部会计制约目标尽量与出资者的目标一致。

二、现代公司治理下内部会计制约的原则

1.合法合规性原则。

公司治理完善,是一项政策性极强的工程,因此,设计现代公司治理下的内部会计制约,必须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不能通过内部会计制约来逃避国家法规的监管。

2.有效性原则。

有效的内部会计制约在企业的公司治理中能够得到贯彻执行并发挥作用,实现其为提高经营效果、提供可靠财务报告和遵守法律法规提供合理保证的目标,内部会计制约必须有效,也就是说它必须与公司的治理结构以及内部各部门或单位的特点相适应,必须能发现和化解企业生产经营所遭遇的风险。企业制定的各项内部会计制约制度要与单位内部管理和经济发展相适应,既要体现企业规模特点和管理水平的差异要求,也要体现经济发展和各项法律、法规制度的要求。这正是内部会计制约的生命力之所在。

3.审慎性原则。

在企业公司治理完善过程中,就必须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制约,内部会计制约作为企业管理的中枢环节,是防范企业风险最为行之有效的一种手段。内部会计制约的核心是有效防范各种风险,任何制度的建立都要以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为出发点。

4.全面性原则。

内部会计制约的全面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企业根据公司治理的需要,应该设置的内部会计制约都已设置;另一方面是指对公司治理的全过程进行自始至终的制约。如果内部会计制约的全面性达不到,则内部会计制约的有效性就无从谈起。内部会计制约必须渗透到公司治理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涵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不能留有任何死角。

5.及时性原则。

公司治理完善过程中,新现象和新事件会不断出现,必须树立“内控优先”的思想,必须首先建章立制,采取有效的制约措施,然后再进行相关的公司治理完善活动。

6.独立性原则。

在公司治理下,内部会计制约的检查、评价部门必须独立于内部会计制约的建立和执行部门,直接操作人员和直接制约人员必须适当公开,并向不同的管理人员报告工作;在存在管理人员职责交叉的情况下,要为负责制约的人员提供直接向最高管理层报告的渠道,以保证制约的有效性。

7.成本效益原则。

这是企业行为决策普遍适用的基本原则,也是公司治理内部会计制约设置的基本原则。内部会计制约在保护资产完整、信息真实、企业目标实现等方面都会有良好的效果。但是,内部会计制约的构建和运行是会发生成本的,如内部会计制约的构建成本、内部会计制约运行中的人力和物力支出、不适当的内部措施对企业产生的不良影响等。建立内部会计制约必须遵循效益大于成本的原则,既不能因内部会计制约的缺陷对企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也不能一味追求完善而无节制地产生支出。
8.分步走原则。
公司治理的完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同理,企业在构建内部会计制约时,应当按照企业自身实际情况采取分步走的对策。

三、现代公司治理内部会计制约措施

现代公司治理下的内部会计制约主体包括出资者和经营者,如何实现经营者的内部会计制约目标尽量与出资者的目标一致,实现公司资本增值最大化之目标,因此下面重点探讨现代公司治理下的内部会计制约措施,以期能抛砖引玉。

(一)组织规划制约

组织规划是对企业组织机构设置、职务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制约。公司治理的核心就是公司组织体系的治理关系。企业组织机构有两个层面:一是法人的治理结构不足,涉及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的设置及相关关系;二是管理部门设置及其关系,由此产生集权管理和分级管理的组织模式。职务分工主要解决不相容职务分离。所谓不相容职务分离是指那些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弊端又可掩盖其错误和弊端的职务。企业内部主要不相容职务有:授权批准职务、业务经办职务、财产保管职务、会计记录职务和审核监督职务。这五种职务之间应实行如下分离:①授权批准职务与执行业务职务相分离;②业务经办职务与审核监督职务相分离;③业务经办职务与会计记录相分离;④财产保管职务与会计记录相分离;⑤业务经办职务与财产保管职务相分离。

(二)授权批准制约

授权批准是公司治理中组织关系的重要措施,公司内各组织层级在处理经济事项必须经过授权批准以便进行制约,授权批准按其形式可分为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所谓一般授权是指对常规业务时权力、条件和责任的规定,一般授权时效性较长;而特殊授权是对例外业务时权力、条件和责任的规定,一般其时效性较短。不论采用哪一种授权批准方式,企业必须建立授权批准体系,其中包括:①授权批准的范围,通常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都应纳入其范围;②授权批准的层次,应根据经济活动的重要性和金额大小确定不同的授权批准层次,从而保证各管理层有权亦有责;③授权批准的责任,应当明确被授权者在履行权力时应对哪些方面负责,应避开授权责任不清,一旦出现不足又难咎其责的情况发生;④授权批准的程序,应规定每一类经济业务审批程序,以便按程序审批,以避开越级审批,违规审批的情况发生。

(三)内部报告制约

为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企业应当建立内部管理报告体系。内部报告体系的建立应体现:反映部门经管责任,符合“例外”管理要求,报告形式和内容简明易懂,并要统筹规划,避开重复。内部报告要根据管理层次设计报告频率和内容详简,通常的高层管理者报告时间隔时间长,内容从重、从简;反之报告间隔短,内容从全、从详。从公司治理角度,重要的内部报告制度包括经营者向所有者的报告制度,包括报告的内容、时间、方式等。其他常用的内部报告有:①资金浅析浅析报告,包括资金日报、借款还款进度表、贷款担保抵押表、银行账户及印鉴管理表、资金调度表等。②经营浅析浅析报告。③费用浅析浅析报告。④资产浅析浅析报告。⑤投资浅析浅析报告。⑥财务浅析浅析报告等。

(四)经营信息真实性制约

出资者在经营信息的真实性制约方面,可采取下列措施。
1.要求受资者建立健全内部会计制约制度,并委托审计人员监督其执行。内部会计制约制度是企业内部会计制约系统的重要方面。企业的内部会计制约系统是按企业为保证经济活动正常进行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内部会计制约的目标有多种,如提高经营效率、保护财产、实现经营目标等,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也是重要目标之一。搞好内部会计制约是企业经营者的重要职责和日常管理的重要方面,但是,经营者能够积极进行内部会计制约的往往是与自身利益相关的方面。因此,在经营信息的真实完整性方面的制约尚需出资者进行监控。
2.控股公司建立对子公司的审计制度。受资者即子公司建立的审计制度,由于受经营者的制约,难以维护出资者的利益。因此,控股公司应从出资者角度建立对受资者——子公司的审计制度,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由其审计机构对子公司进行定期的审计;其二是指定子公司的社会审计机构,并制订其工作内容、聘用程序和费用支付标准等,防止社会审计机构和子公司合伙舞弊。
3.明确经营者对会计信息真实完整性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1999年10月31日制订)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不能如实提供有关会计资料及有关情况的,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样,出资者也应对经营者对会计信息真实、完整性的内部责任做出具体的制度规定,以加强经营者的责任感。

(五) 责任目标与会计政策制约

在资本委托关系中,受托经营者具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受托责任,为增强受托经营者的经营责任感,委托者必须事先明确其具体的责任目标,进行事前制约,防患于未然。如果不事先明确责任,只是事后业绩评价,虽然能亡羊补牢,但前期造成的损失已无法弥补。因此,责任的事先明确比事后考核更为重要。保值是为了防止资本损失而给经营者的一种警示性概念,出资者的最终目的是资本的最大化增值,因此应该用资本增值指标确定经营者的受托责任。在我国目前条件下,比较可操作的是资本利润率。确定资本利润率的具体策略有:按平均贷款利润加风险酬劳率确定;按行业平均水平确定;按等地区的行业平均水平确定;按子公司历史上最高水平确定,同时考虑子公司的生命周期。
经营目标最终需要用实际的经营业绩来衡量,而会计数据是评价经营业绩的重要资料。不同的确认、计量策略产生不同的会计数据,进而导致不同的资本综合增值水平。前已叙及,资本保值有多种概念,如财务资本保值和实物资本保值,不同的计量模式实现不同的资本保全概念。另外,会计利润仍然是衡量资本增值的重要指标,不同的会计政策会产生不同的会计利润。因此,出资者为了资本保值基础上的最大化增值,为了正确评价受托者的责任履行情况,必须拥有会计政策的审批权,否则会处于被动局面。具体做法可以是:由董事会提出方案,经股东大会审批后,再由董事会授权于经营者,经营者对审批的会计政策不能随意变动。当然,目前会计的确认,计量策略都由国家的会计法规所规定,企业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只能是在会计法规为企业留下的空间范围内。

(六)生产经营行为制约

受资者接受委托者的资本时,由于两者利益上的矛盾性,在追求经营者个人最大化时,会损害出资者的利益,因此,出资者必须对经营者的生产经营进行制约,制约的主要方面包括:
(1)资本结构制约。资本结构是指所有者权益与负债的比例关系,任何一方发生变化都会引起资本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原出资者的权益。因为,负债会产生杠杆效应,但也导致财务风险;而增加股本则可能使原控股者丧失制约权,并稀释股东权益。因此,出资者对受资者负债筹资和权益筹资都要进行制约。具体措施是,将资本结构决策作为重大决策,权利属于董事会,经营者只有资本结构决策的执行权;制约子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使子公司的负债筹资与效益挂钩,以降低财务风险。
(2)对子公司投资的制约。子公司的投资有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两种方式,无论哪些投资出资者都要对其进行制约,尤其是长期投资,因为子公司的投资是影响资本酬劳率的重要因素。具体制约有子公司无投资决策权和子公司有限额投资权两种形式。在子公司有投资决策权的情况下,母公司必须提出投资意图和程序,并对子公司投资计划进行严格的审批。
(3)成本费用制约。成本费用增加,意味着利润降低,所有者权益减少,因此,出资者必须对经营者的成本费用进行制约,严格审批子公司的成本费用计划、并分解落实到各个成本费用中心。
(4)流动制约。是企业的“血液”,短缺了,盈利较高的企业也会陷于困境,因此应加强流动制约。具体制约模式有统收统支、备用金、结算中心、内部银行及财务公司五种。统收统支模式是各子公司不单独设立帐户,一切支出都通过母公司财务部门。备用金模式是母公司给子公司一定限额的自主使用,子公司发生支出后持有关凭证到母公司的财务部门报销以补足备用金。结算中心模式是母公司设立集中各子公司收支的专门机构。在此模式下,子公司有自己的财务部门和独立的二级帐户进行独立核算,拥有收支决策权,但结算中心统一调控和结算,制定管理制度,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内部银行模式是母公司成立具有银行职能的内部资金管理机构,对子公司的收支进行统一管理。内部银行的主要职责是:为各子公司设立内部结算帐户,发行支票和货币及内部贷款,统一对外筹借资金,制定结算制度,建立信息反馈系统。财务公司模式是由企业集团出资创办,在企业集团内实行独立核算的财务公司。财务公司在行政上隶属于企业集团,但银行将其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管理,其服务对象被严格限定为企业集团内部的成员企业,在企业集团中发挥融资中心、信贷中心及结算中心的作用。
(5)盈余制约。盈余属于所有者权益,因此出资者为了维护其利益应对子公司的盈余从核算到分配进行全过程的制约。盈余的核算制约目的主要是防止经营者操纵利润,其主要措施有:审批子公司的会计政策;出资者选择负责子公司审计的事务所;对子公司的会计利润构成及保障进行浅析浅析;对经营者实行合理的酬劳计划;盈余分配属于企业的重大决策,权力属于董事会,但最终应由股东大会及母公司审批。

在现代公司治理下,公司治理的完善需要内部会计制约的支持,同时,内部会计制约的完善有助于公司治理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