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理由及对策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3-19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内部审计是根据组织的内在需要而设立的,作为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已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健全内部制约、严肃财经纪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我国内部审计自成立以来,虽然在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在实际工作中仍然面临着许多不足,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而与此同时,随着企业自身的发展以及社会各界的要求越来越需要企业重塑监督更加有效、职能更加全面的内部审计机构,所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内部审计必须把握机遇,解决好发展中存在的各类不足。本文浅谈了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不足及对策。
关键字:企业内部审计不足对策
内部审计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建立的一种独立的评价活动,并作为对该组织的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的一种服务。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之一是通过风险评价,保证高级管理者和董事会知晓公司经营所而临的重要风险,以及时制定相应的程序对风险进行管理,防患于末然。

一、内部审计在公司冶理中面临的不足

内部审计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进程中日益暴露出一系列的亟待解决的不足。需要我们从事内审理论研究和内审工作者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

(一)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隶属关系不清,具体业务缺乏指导

我国企业的内审机构表面上是对董事会负责,实质上受经理机构及其他部门的制约和影响,独立性太差,甚至有的企业的财务部门的负责人兼任内审部门的领导,其监督制度形同虚设,导致隶属关系不清,监督不力。同时,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制度不健全,局限于企业内部环境的条件限制,缺乏政府审计部门的业务指导。

(二)重视审计业务,忽视理论研究

企业内审人员审计业务得心应手,但理论研究却不被重视。充电意识淡薄,审计理论与业务实践不能与时俱进,跟不上国际内审发展的步伐。

(三)作用与认识脱节

在现代的大企业中,仍有不少人对审计工作不理解,认为企业领导是“一言堂”,轻视内部审计的作用,对审计有抵触情绪,甚至不配合,认为内部审计可有可无。这与落后的企业管理体制有很大关系。

(四)专业人员配备不建全,限制了审计工作开展

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标准说明》规定,内部审计师应具备财务、会计、企业管理、统计、计算机、概率、线性规划、审计、工程、法律等各方面的知识,以保证执业质量。而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偏低,有的只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识,更有甚者对审计业务一窍不通,难以深层次的发现不足。

(五)重视服务监督,轻视服务机制

在当前新形势下,关键在于内部审计能够为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内部制约制度、遵守财经纪律、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内部审计是适应企业的内在需要设立的,内部审计人员根据企业目标,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履行监督职责,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二、发挥企业内部审计在公司冶理中作用的对策

(一)明确内部审计的性质定位

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处于极其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它是内部制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监督与评价内部制约其他部分的主要力量,因而其在强化内部制约方面应当发挥不可替代的积极的作用。不仅如此,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随着外部环境变化、各种风险增加、公司治理加强及内部组织重整,内部审计工作还应在改善风险管理和完善治理结构等方面发挥审查、评价及推动作用,由此也赋予了内部审计人员更重、更多的职责和使命。事实上,内部审计的作用不仅在于监督和评价公司内部制约活动,还在于帮助组织进行”软制约”环境的营造,成为内部制约过程设计的顾问,倡议并督促管理当局建立健康积极的组织文化,使其成员能自觉地把办事准则和职业道德放在首位,共同致力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其目的就在于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

(二)合理设置内部审计的组织机构

西方国家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合理,隶属于董事会的审计委员会,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其他部门无权干涉,独立性较强。我国企业的内审机构独立性不强,影响内审工作权威性。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基本上都处于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的地位,其独立性、客观性及权威性难以得到应有的保证。随着公司制度的不断创新和治理结构的逐步完善,我主张从组织形式上有效保证内审机构和人员实质性独立。在企业建制中,内审机构和人员应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内审机构应由企业第一负责人直接领导,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应独立于各职能部门,并对其进行监督;只有这样,审计的质量才有保证,审计人员发表意见的公正性才不会受到影响。当然,在具体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过程中,还应考虑公司的性质、规模、内部治理结构及相关规定,配备一定数量具有执业资格的内部审计人员,并保持其独立性和客观性,且应建立有效的质量制约制度。惟有如此,才能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三)扩大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

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大多将主要精力置于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审查及监督上,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责就是“查错防弊”,而不是对公司管理做出浅析浅析、评价和提出管理倡议。事实上,企业发生或产生的错误与舞弊等不足大多存在于经营管理过程之中。因此,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必须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为公司内部的管理、决策及效益服务,内部审计的职责也应从审查和监督向评价与咨询方面拓展,其作业范围不应局限于财务领域,而应扩展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

(四)改善内部审计的策略方式

建立并实行监督与服务相结合的运行机制,转变内部审计的手段和策略,实行风险审计与计算机审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公司中应用水平的提高,开展实时审计及事中审计已成为可能,转变目前以手工作业为主的审计方式,提高内部审计部门在信息化条件下实施审计监督与评价的能力。逐步实现审计过程的三个转变,即从单一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后、事中、事前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静态审计转变为静态与动态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现场审计转变为现场、远程、非现场审计相结合。此外,内部审计的实施应从单纯依靠内部审计人员的力量向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一般说来,这有利于缓解内部审计人员少而任务重的矛盾,也有助于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企业应结合其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审计水平及审计资源等客观实际,做出恰当、合理的浅析浅析、评价及选择,绝不可一味地盲从或排斥某种做法或方式。

(五)拓展内部审计的作业领域

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应当开展哪些工作、究竟以哪种审计为重点,一般取决于各个企业不同时期的经济责任内容、顶期审计目标及客观具体条件。我认为,内部审计部门应重点向下列领域拓展其作业:1.内部制约评审;2.管理(经营)审计;3.开展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4.合同(合约)审计;5.工程项目审计;6.环境内部审计;7.质量制约审计;8.风险管理审计;9.战略管理审计;10.管理舞弊审计;11.搞好联营企业及二级企业审计,规范经营行为,维护企业利益。

(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高质量的审计来自高素质的审计队伍,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是否真正能为企业实现其最终目标服务,不仅要有完善的内部审计标准作为内审人员的行为规范,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批合格的、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目前我国内审人员总体素质偏低,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相适应,直接影响到内审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当前,我国企业最为紧迫的要务,是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体制,与时俱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其在市场竞争中的战略定位与内部审计的发展要求,尽快培训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才。为此,需注意并做好以下几点工作:首先,应在任用、培训、定岗、升迁等方面制定出相应的规定和具体要求;其次,要重视和加强包括财会专业在内的各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内部审计人员具有较为广博、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使其能适应和处理不同类型业务及复杂不足,从而为决策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意见与倡议;再者,要制订内部审计人员任职资格标准,建立资格认证制度,促使内部审计人员具备必要的素质并达到应有的要求。不仅如此,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还应成为培养通晓多学科知识、掌握多领域技能的审计人才的集训地,成为其培养和输送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重要岗位。
参考文献:
[1] 李学柔,秦荣生.国际审计.中国时代出版社.2002年
[2] 石爱中,胡继荣.审计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
[3] 王奇杰.论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的角色.经济师.2003 年12月
[4] 王光远.内部审计研究值得关注的若干不足.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年12月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2006年2月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