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重要性水平应用探讨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2-26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重要性水平在计划阶段的确定

(一)计划阶段确定重要性水平应考虑的因素。
1.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等其他外部因素,以及被审计单位业务的性质,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应用,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及相关的经营风险,被审计单位的内部制约等因素,都将影响审计人员对重要性水平的判断。
2.审计的目标,包括特定报告要求。信息使用者的要求等冈素影响审计人员对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3.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不同的报表项目的关心程度不同。一般而言。如果认为流动性较高的项目出现较小金额的错报就会影响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审计人员应当对此从严确定重要性水平。
4.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可能促使财务报表使用者作出不同的反应。

(二)从数量因素考虑确定重要性水平。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当考虑以下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1.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由于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审计人员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因此。审计人员应当考虑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实务中,有许多汇总性财务数据可以作为确定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基准。如总资产、净资产、销售收入、费用总额、毛利、净利润等。审计人员对基准的选择有赖于被审计单位的性质和环境,需要审计人员对企业所处的环境进行综合浅析浅析。在确定恰当的基准后,审计人员通常运用职业判断合理选择百分比,据以确定重要性水平。
2.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这一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称为“可容忍错报”.其确定以审计人员对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初步评估为基础。它是在不导致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确定的可接受的最大错报。在确定该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时,审计人员应当考虑以下主要因素: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性质及错报的可能性: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重要性水平与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关系。由于为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即可容忍错报,对审计证据数量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审计人员应当合理确定可容忍错报。

(三)报表层次性质对重要性水平的影响。
有时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水平并不能仅靠数量、金额来决定,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在兼顾数量方面的因素的同时。还得从报表使用者的角度出发考虑财务报表中反映的信息错报的性质如何。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计划的同时可能会遇到类似的不足。有些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经营环境、经营方式比较特殊,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就不得不考虑财务报表性质对重要性水平的影响程度。要求审计人员对重要性水平做全面的因素浅析浅析,来确定最为合理的重要性水平。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是审计人员确定账户和交易层次审计程序的重要依据。可以采用分配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办法确定。也可以采用不分配的策略单独确定,究竟怎样确定取决于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采用分配的策略时,分配的对象一般是资产负债表账户,损益表一般不参加分配。理由有二:一是所有损益表上账户记录的业务,几乎都能在资产和负债账户记录的业务范围内得到反映: 二是损益表的账户一般情况下都要详查。


二、审计重要性水平在审计执行阶段的运用
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程序的过程中对审计重要性水平的考虑和运用非常重要。因为重要性水平作为审计工作中的重要基本概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审计风险,既而影响到了审计范围和审计证据的广度和深度。

(一)对计划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水平的调整。
在审计执行阶段,随着审计过程的推进,审计人员应当及时评价计划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水平是否仍然合理,并根据具体环境的变化或在审计执行过程中进一步获取的信息,修正计划的重要性水平,进而修改善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审计人员应该采用相应的合理措施,如调整计划的审计范嗣或审计证据的收集策略或数量等。将审计的重要性水平降低至可以接受的水平。所采用的策略有:1.如有可能,通过扩大制约测试范围或实施追加的制约测试,降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并支持降低后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2.通过修改计划实施的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降低检查风险。

(二)重要性水平对审计证据收集的影响。
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进行审计中,一般采用抽样审计的策略。在抽样审计的情况下,重要性是审计人员判断审计证据充分性(证据数量)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重要性水平越低,所需的证据数量越多;反之越少。审计人员在运用抽样技术进行审计时,存在两方面的不确定因素,即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抽样风险是指审计人员依据抽样结果得出的结论与审计对象总体特点不相符合的可能性,与样本量成反比。非抽样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因采用不恰当的审计程序或策略,误解审计证据等而未能发现重大误差的可能性。在审计的实施阶段。审计人员根据在准备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标准,评价所发现的不足是否重要。以此确定是否要作进一步的审查。并作相应的记录。在审计过程中,应当按照审计方案执行审计业务。对审计方案中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及以上的项目金额是必须审汁的内容。对此,审计人员必须运。I千j一切可能使用的技术和策略。尽力把有关不足查深查透,做到疏而不漏:对审计方案巾确定的重要性水平以下的项目金额。如果没有发现异常情况。可以免予审计,因为它已经通过测算,其风险误差在可容忍范围内,排除对它的审计不会对审计结论有大的影响。

本论文来源于发表会计论文网!如需转载请保留一个链接:财务会计论文
三、审计重要性水平在评价、报告阶段的运用

审计工作进行到评价、报告阶段,可以说整个审计工作也进入了结尾阶段
(一)审计评价阶段重要性的作用
存审计的终结阶段。审计人员要根据重要性标准。对在实施阶段发现的不足进行浅析浅析评价,以此确定发表审计意见的类型。存完成会计报表项目的实质性测试后。对审计中发现的被审计单佗会计处理与有关会计制度的不一致或差异,审计组长应根据重要性原则予以初步确定,并加以汇总。单项金额超过所涉及会计报表项目(或账户)重要性水平的。以及单项金额虽然低于涉及会计报表项目(或账户)重要性水平但性质重要的(如涉及舞弊和违法的事项),必须在审计报告中予以反映。审计人员运用重要性水平和重要性原则,对审计事项做出审计评价。形成初步审计意见,确定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的总体评价和需要在审计报告中予以反映的审计发现不足。评价审计结果时所用的谚要性水平可能不同于审计准备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水平 如果该重要性水平在审计过程中已作过修正,则应按修正后的重要性水平加以评价。

(二)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
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包括:
1.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一是对事实的错报。这类错报产生于被审计单位收集和处理数据的错误。对事实的忽略或误解,或故意舞弊行为一 -是涉及主观决策的错报。这类错报产生于两种情况:一是管理层和审计人员对会计估计值的判断差异,二是管理层和审计人员对选择和运用会计政策的判断差异, 由于审计人员认为管理层选用会计政策造成错数,管理层却认为选用会计政策适当。导致出现判断差异。
2.推断误差。也称“可能误差”,是审计人员对不能明确、具体地识别的其他错报的最佳估计数。通常包括:通过测试样本估计的总体的错报减去在测试中发现的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通过实质性浅析浅析程序推断I{J的估计错报。

(三)评价尚未更正汇总数的影响。
审计人员需要存出具审计报告之前,评估尚未更正错报单独或累积的影响是否重大。在评估时,审计人员应当从特定的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及列报认定层次和财务报表层次考虑这 错报的金额和性质,以及这些错报发生的特定环境 审计人员在评估未更正错报是否重大时,不仅需要考虑每项错报对财务报表的单独影响。还需要考虑所有错报对财务报表的累积影响及其形成原 ,尤其是一些金额较小的错报,虽然单个看起来并不重大,但是其累计数却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的影响。如果已识别但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审计人员应当考虑该{I=总数连同尚未发现的错报是否可能超过重要性水平,并考虑通过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或要求管理层调整财务报表降低审计风险。存评价审计程序结果时,审汁人员确定的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可能 计划审计 作时评估的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存在差异,审计人员应当考虑实施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