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科学发展观下对我国会计理阎丽娜谈革新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2-08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加强我国会计理论革新,积极构建会计理论体系,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出发,对我国会计革新的内容进行浅析浅析和探讨,认为我国会计理论革新,应当与"-3前构建和谐社会以及经济建设的方向相一致,加强相应领域的会计革新,推动我国会计理论与实践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会计理论革新;和谐社会.
一、科学发展观与中国会计革新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科学发展观核心内容是它以人为本和社会和谐的价值内涵。以人为本就是把人的发展当作发展的目的和标志,把人的需要当作发展的动力,以人为中心开展经济社会活动。其中以人为本中的“人”,既包括个人,又包括群体和社会。个人是一切社会存在的前提,是社会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具体承载主体。群体是集体的人或人的集体,群体一旦形成,就获得一种独立存在的地位和力量,造成个人对其的依赖性。社会是比群体更宽泛的集体的人的概念,但是其运行和发展的指向是符合人性的普遍的、合理的要求。
在现实社会中,个人、群体、社会相互依赖,互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以人为本也即以社会为本,它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和社会的个人价值的统一,同时也很好地回答了科学发展观“为谁发展”的不足。
社会和谐指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社会和谐相融。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它强调的是把握好开发自然的“度”,并建立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人与人的和谐是一个社会等级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它追求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合作和平等相处,是宽容和求同存异的价值理念;人与社会的和谐是人与人和谐的进一步发展,人是社会中的人,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而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必须为人的发展服务。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使人获得真正的解放和自由,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一致。只有当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都达到和谐,这才是真正的和谐。
中国会计革新的阶段与指导思想中国会计革新的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2O世纪年代末至9o年代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中国会计服务于经济建设、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中心任务,做了一系列具有探索性、开拓性、奠基性的工作;20世纪9o年代初至上世纪末,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针,中国会计在制度建设、内控监管、从业人员和理论体系上进行了众多原创性的革新;21世纪以来,中国正式加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在这种形势下,中国会计革新进入了适应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要求的新阶段。纵观中国会计革新的三十年,都与我国的革新开放休戚相关。
作为中国会计革新的指导思想,也离不开“发展”二字。但是每个时期“发展”含义各不相同。第一阶段是在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背景下,这时的发展需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第二阶段是为了继续保持经济建设发展的速度,我们需要可持续发展、综合发展和地区平衡发展;到了第三阶段,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生态严重恶化、社会矛盾突出和资源难以为继等不足,2003年同志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为我们认识新情况,新难题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年初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继续强调,要“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之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那么在2010年乃至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中国会计革新的重点具体需要落脚在哪些方面呢?这需要我们首先对科学发展观进行深刻地学习和理解。
二、科学发展观下的我国会计理论革新内容浅析浅析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时代进步的要求,体现了实践发展的需要,是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思想。
其中,社会建设重点强调的就是民生、民利和民权。民生就是百姓的柴米油盐、吃穿住行;民利主要是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享受;民权则是公民权利,也就是公民享有的各种社会权利。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通过对科学发展观内涵和内在要求的浅析浅析,在中国会计革新中体现和运用科学发展观,关键要在以下八个方面深入的进行会计理论革新:
一)坚持以人为本,加快人力资本会计的研究自1964年赫曼森首次提出“人力资源会计”概念以来,西方学者对人力资源会计进行了研究。上世纪8O年代起,人力资源会计引起了我国会计学界的广泛关注,其中研究基础性理论以及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论文最多,其次是研究目前理论存在不足的论文,研究核算及应用的论文较少。
目前人力资源会计主要有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两大基本模式。但在人力资本个体流动情形下,两大模式的可操作性并不高,导致人力资本会计理论与实务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因此我们应该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人力资本会计的理论不足进行研究和创新。
二)构建和谐社会,加快环境会计的研究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会计界积极开展对环境会计这一新兴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我国对环境会计的介绍与认识始于2O世纪9o年代初期,目前环境会计基础理论的研究内容基本成型,但对于环境会计确认、计量、记录的研究,大多停留在以传统财务会计的研究框架为支撑的理论探讨层面,其理论成果真正吸收进入到财政部所发布的会计准则体系与相应会计规范之中的内容较少。比较突出的不足是研究主线不是很明确,研究资源没有很好整合。
三)服务经济建设,加快会计市场管控的研究会计市场不仅服务于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其本身也是一个庞大的经济体。加强会计市场管控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当今世界,经济交易事项和会计业务日趋复杂,而且涉及公众利益和社会经济秩序,需要对包括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会计从业资格、记账机构等在内的会计市场要素实行有效地监管和制约。
四)加强政治建设,加快政府会计的研究世纪80年代以来,政府会计革新的速度加快,其主导力量是在发达国家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随着我国近年来政府职能转变和公共财政体制的建设,以满足财政预算管理为主要目标的预算会计体系已难以满足服务政府绩效评价、防范财政风险与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需要,进行政府会计革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会计体系势在必行。
五)推进文化建设,加快会计理论研究会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子文化,它是社会文化对会计文化的渗透的结果。会计理论研究作为会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会计文化的发展具有推进作用。上世纪9o年代,中国会计学会系统总结了学会成立以来的20年谈新形势下医院财务会计电算化之我见中会计理论研究的成果经验,认为会计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其特色的存在必须从会计环境的差异中寻根溯源,并就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策略体系若干不足达成共识。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会计理论研究不仅要追求特色,更主要的是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计理论与策略体系。
六)改善人民生计,加快农业会计的研究三农不足一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素质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我国农业会计的研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财政部、农垦部制定的《国营农场财务管理办法(草案)》等7个制度,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农业会计已经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但是鉴于我国存在大量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特有不足和经济转型的现实不足,在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趋势下,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追求的是要争取达到与国际标准作用、效果的一致性,而不是会计标准条文用语的一致性。
七)保护公民利益,加快社会保障会计的研究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而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离不开会计的核算与监督,所以从社会保障制度诞生之日起就有了相应的社会保障会计活动,来反映和监督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行情况。革新开放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社会保障会计专门性法规制度。但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的时间较晚,特别是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造成我们在对社会保障会计理论体系、会计模式、会计实务、基金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国外,这就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探索,以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会计核算体系。
八)维护公民权利,加快法务会计的研究法务会计的研究,起源于会计人员作为专家证人在法庭上作证这一现象的大量发生。国外关于法务会计的研究更侧重于对法务会计实务的探讨。在我国,法务会计在实务工作中主要限于经济犯罪领域有关案件的审查。目前已有不少学者对法务会计理论框架、法务会计市场、法务会计人员应当具备的素质要求,以及法务会计的制度建设等方面发表了各自的观点。但我们仍需对法务会计业务工作过程中遵循的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工作程序与策略、执业规范与职业道德等不足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推进我国法务会计的发展,保护我国公民享有合法的权利。三、结论从以上浅析浅析来看,我国会计理论的研究,经过多年的革新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部分研究已经遇到了探索的瓶颈或者进展缓慢,还有许多任务急需完成。在当前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经济运行中的新老矛盾和不足相互交织,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国际经济环境更加复杂的情况下,中国会计革新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引,加强规划引导,突出战略重点,处理好各领域发展的速度,才能更好地应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中出现的各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