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舞弊与应对对策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1-11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当前,普遍存在做假账等会计舞弊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并引发社会腐败。其中,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舞弊的危害更大。本文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舞弊的形式、危害、成因等进行探讨和浅析浅析,并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关应对对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舞弊应对对策
会计舞弊是一种以不正当利益为目的,采用欺骗性手段故意谎报财务事实的行为。会计舞弊通常包括:伪造或变造会计资料,隐瞒或删除交易事项的结果,无中生有编造虚假的交易或事项,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虚假披露会计政策等。

一、会计舞弊的形式

(一)收入方面的舞弊手法

⒈业务收入活动在往来款挂账。有些单位利用应收、应付等往来科目收支项目繁杂,临时挂账户头多,有的账项结算不及时,长期得不到清理,检查监督难度大等特点,将各种业务收入挂账往来款,并进行各种违纪违规支出。
⒉多收、少收、乱收各项收费。一些单位为了小团体的利益,不顾国家三令五申,凭借手中的职权,自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有的钻革新的空子,将取消的行政性收费项目转成下属事业单位的服务性收费项目;有的事业性收费未按国家行政性事业性收费管理办法上缴财政部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隐瞒、截留了事业性收费,为本单位谋福利;有的事业性收费入账不及时或不入账,收费未使用统一印制的票据。
⒊挤占、挪用、截留各项事业经费搞基建工程。事业费分为正常经费和专项资金。在各类事业费的使用、管理中,挤占、挪用、截留各种专项资金进行基建投资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不足。

(二)支出方面舞弊手法

行政事业单位支出类项目舞弊的目的主要在于利用一切办法使其不合规定的支出项目合法化。其舞弊手法包括以下几种:
⒈从社会上购买,购置虚假支出项目从而达到列支非法支出的目的。目前由于各地基本上已实施政府集中采购,大的固定资产都须通过政府采购办集中采购,另一方面财政部门加大了对超标支出的查处力度。因此,一些无法通过招待费列支的项目,只有通过从社会上购买,购置虚假支出项目来列支。
⒉把下属部门转设成公司,使行政事业单位的某些不合理支出由下属公司列支。现在由于政府财政体制革新不断进行,财政检查力度也不断加大,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某些非法支出很容易被查出。于是,有些单位转变做法,在单位下面成立公司,使行政事业单位的某些不合理支出由企业列支。

(三)其他舞弊形式

除收入、支出项目的舞弊外,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舞弊种类还包括以下几种:
⒈套取,私分公款,贪污公物。用各种名目虚,以私人小企业、个体经营者银行无账户为由采用支付,套取或购买超市购物券发放职工作福利费及补助是其常见手段之一。此外,贪污公物现象严重。各行政事业单位诸如摄影机、照相机、电视机、电风扇等物品据为已有的比比皆是,以致2004年的固定资产清查大多单位账实不符。
⒉报账不及时,往年支出长期沉积。会计集中核算下,驻地在乡镇的某些单位如派出所、国土所等,以报账不方便为由,长期不来核算中心报账。一旦报账,票据的出票日已过日期三年五载的都有,该单位会计信息之不实可见一斑。
⒊支出、收入不及时解缴,资金账外循环。在会计集中核算下,各单位已取消银行账户,采取定额备用金制。几乎所有单位每次报销支出金额都大于其备用金额度,有的单位甚至于一次报销支出几十万,单位多半说辞为未付款,其说法似乎立不住脚。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舞弊的成因浅析浅析

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的创始人艾伯伦奇特提出的企业舞弊三角理论,是浅析浅析舞弊行为的一个代表理论。他认为,舞弊的产生需要三个条件:压力、机会和合理化。下面就这三个条件结合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舞弊行为作以下浅析浅析:

(一)面临的压力

行政事业单位舞弊的压力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经济压力和工作压力。其中,经济压力是指政府机关或其领导者为了达到特定的经济目标或掩盖某些经济事实而产生的舞弊动机;工作压力包括失去工作的威胁、提升受阻、对领导不满等,它也会促使当事人通过舞弊的手段来应付考核或者从单位的资产中进行补偿。

(二)存在的机会

机会要素是指舞弊者进行舞弊,能不被发现或能逃避惩罚的条件。机会要素的存在,使得舞弊动机的实现成为可能。机会是舞弊动机实现的前提条件。会计舞弊的机会主要体现为以下五个方面缺乏内部制约制度;会计人员素质较低;国家执法监督不到位;审计的不足。一方面审计机关人员不足,经费紧张,无法全面进行有效监管;缺乏适当的惩罚机制

(三)合理化

合理化是一种个人道德价值观的判断。人们总是通过自己的意图来判断自己,而通过行为来判断他人。对于自身而言,意图总是比行为要好得多,因此为舞弊行为寻找借口就非常容易。舞弊者常用的所谓理由有:别人都这么做,我不做就是一笔损失;我只是暂时借用这笔资金,肯定会归还的;这是单位欠我的,我会通过其他方面予以更多的回报等。对于会计舞弊,领导者和会计人员往往也会有种种借口。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舞弊的应对对策

(一)加强内部制约从源头杜绝舞弊行为

①必须建立健全内部制约制度,这是进行内部会计监督的前提;②要实行内部监督责任制,提高内部监督的有效性;③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必须对会计资料进行内部审计。

(二)国家、社会审计策略研究

以审计、财政、税务为主体的行政事业会计舞弊监督机关,在查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舞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⒈业务收入活动在往来款挂账。审计人员应将事业单位的往来账款作为重点审查内容。在对往来款的审查中,可事先了解该单位业务活动的范围,收入的具体项目,索要各种出租、收入合同,投资、联营协议等,在全面了解收入来源渠道的基础上,审查往来账户。可采用抽查法,对往来款中一定数量金额以上的款项逐一审核,确定有无取得的收入未纳入收入核算的不足。再通过核对法,尤其要注意有无业务关系单位及个人账户的经济来往账目,防止出现转移或截留收入不足。对于长期未结算和清理的往来款项突然得到解决也要关注,看其挂账理由及是否为正常处理,有无将收入挂账或将收入挪作他用。针对一些单位有出租、出借合同、投资协议等经济合同,外单位捐赠财务,而未有此方面收入记载的,要审查是否将收入、收益挂在往来款中。如遇一笔资金在应收、应付间转来转去,由债权转为债务的,要进行重点审计。
⒉多收、少收、乱收各项收费。在查证事业单位收费舞弊行为时,(1)首先了解该单位的职能,让其提供由物价部门核发的《收费许可证》,审查其收费依据是否充足,是否已超过时效,收费项目的具体名称,收费的范围标准。(2)审查收费票据是否为财政部门统一印制,从票据上可审查收费的标准有无过高过低不足。(3)审查“事业收入”、“应缴财政专户款”以及“应缴预算款”账户,看其事业性收费收入是否全部纳入单位财务管理以及上缴的及时性、完整性。(4)通过了解单位对于事业性收费内部管理制度,看其有无薄弱环节和漏洞,是否存在乱收费不足。(5)通过对“事业支出”账户的审查,了解对于留用于本单位的收费收入在使用上有无滥发钱物,请客送礼,挥霍浪费等不足。(6)通过对“其它收入”及往来款账户的审查,看有无未按规定渠道将收费入账,向个人不合理分配,隐瞒截留收入不足。
⒊挤占、挪用、截留各项事业经费搞基建工程。对于这类舞弊不足的审计,应着重对“财政补助收入”账户资金的指定用途、开支标准有全面地了解,为防止出现舞弊不足,重点要对“专款支出”、“事业支出”进行审计,通过与预算核对,看其是否按指定用途和具体开支标准、范围进行支出。并通过“拨出经费”和“拨出专款”,审查拨出款项是否为预算安排的单位和项目。尤其是一些单位搞的福利性设施、楼堂馆所、审查资金来源是否正当,是否有挤占、挪用、截留事业经费作为资金来源的。
⒋支出类会计舞弊。对于这种舞弊,我们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对的识别上,审查是否为;是否为虚假事项;每项支出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对于期末出现的大额要特别予以注意,还要结合某些收入、支出科目,对不合理收入、支出的使用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劲松,于钊.财务报告舞弊及防范对策浅析浅析[J].商业经济.2007年2月
[2] 魏静峰.会计舞弊产生的理由及其治理[J].理论界.2004年1月
[3] 林华.会计舞弊的特点、解释及治理对策[J].齐鲁珠坛.2004年1月
[4] 秦江萍,段兴民.会计舞弊及相关概念辨析[J].财会月刊(会计).2005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