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实行绩效预算管理深思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2-11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当前我国部门预算革新的基本方向是:在现行部门预算革新的基础上,用绩效预算原理,进一步优化预算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本文对我国实行绩效预算管理谈了一点看法。
关键词:绩效预算管理对策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以绩效预算为依托的政府支出管理革新。被称为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预算,是政府部门按所完成的各项职能,将政府预算建立在可衡量的绩效基础上,将市场经济的一些基本理念融入公共管理之中,旨在有效降低政府提供公共品成本,提高财政支出效率的现代财政预算管理策略。可以说绩效预算不仅是一种预算策略的转变,而且是整个政府编制和管理预算理念的一次革命。

一、我国建立绩效预算的必要性

对于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预算管理体制革新来说,绩效预算在许多方面都是非常具有启发性的,而且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预算模式也应该是我国预算革新的最终目标和“再造政府”的需要。
绩效预算是推进政府体制革新的有效手段。作为一种“企业化的政府”内控机制的核心,绩效预算对政府运行的各个环节,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它在预算硬约束的条件下,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和权力下放,使各部门在履行职能!实现绩效考评指标的过程中,能充分根据自己的能力,来确定资金分配和使用的方向和力度,有权根据自己的职能,来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从而使政府最大程度地利用市场资源,为实现政府目标服务。

二、我国推行绩效预算管理的近况及理由

在我国推行财政绩效预算管理过程中有不少不足,如认识观念存在误区,缺乏资金追踪问效机制,缺乏有针对性的制度规范,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给实施绩效预算带来现实障碍,我国财政、财务人员配置和知识结构缺乏复合性,难以满足绩效预算的要求等。
笔者认为,造成我国财政绩效预算管理存在以上不足的理由在于:首先,绩效预算评价的复杂性决定了绩效指标的制定是一项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评价指标难以量化。政府活动的范围往往是那些市场调节失灵的领域:政府往往投资社会需要,但短期内很难见到经济效益的项目,因此不是所有的政府工作都可以找到直接的成果指标。同时,政府的施政目标是多元化的,且有时目标与目标之间还存在一定的矛盾,如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就存矛盾。再就是政府行为也是多元化的,不同利益集团之间存在“博弈”。也就是说,绩效预算管理研究和规范的对象是主观世界,很难完全确定影响某个经济现象或指标的所有因素,即使能确定,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取值及其同经济现象或指标之间的联系也难以把握,因此难以进行量化浅析浅析。其次,以上不足是资金结转折射出部门预算的后遗症。一是预算一经批复,即成为部门的“私有”财产,不管该项目是否已完成,部门利益神圣不可侵犯,一年滚一年,部门结转几乎成为 “第二次预算”; 二是采用收付实现制的预算管理方式,致使未花完的资金必须结转下年。第三,对相关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不足。我国目前对此领域的理论研究还处于浅层次,对绩效预算的内涵和外延、作用、基本程序、实施原则、实际操作及综合运用进行的系统性研究还不够。第四,约束和激励机制缺失给实施绩效预算带来的动力不足。传统的预算编制不考虑绩效,按“产出”进行预算,而不管这种产出是不是有用,导致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三、加强我国财政绩效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相关配套制度,构建实施绩效预算的制度框架

实施绩效预算需要建立与完善一系列的相关配套制度。这包括公共支出制度自身的配套和外部监督制度的配套两个方面。在公共支出制度的配套方面,财政部门要把绩效预算制度、绩效评价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统一协调起来,不可孤军深入。这四项制度各有优势,各有自身的作用范围和实现的目标,任何一项制度不与其他制度相匹配,其优势就难以发挥出来,甚至无法坚持下去。只有这四项互为条件、相互配套的制度联合实施,我国的公共支出制度的框架才能构建起来。在外部监督制度的配套方面,要逐步建立并强化政府与公共部门的报告制度、问责制度,以及公开的审计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能够保证社会与公众对政府与公共部门的预算及其执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的监督,从而迫使政府职能部门和公共部门更加关注自身行为与业绩的关联,推动政府部门提高社会资源的使用效率。

(二)明确评价对象,确定量化指标

财政支出内容十分繁杂、涉及的范围广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对象难以进行统一分类。考虑到我国的绩效评价刚刚起步,如果将财政支出的综合效益作为评价对象,实施难度较大。因此,可按财政支出的受益主体,将评价分为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和部门支出绩效评价二类,本着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先开展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再逐步扩展到单位和部门支出的绩效评价。同时,要根据部门单位的机构职能、人员配备等基本情况确定财政支出量化标准和与之相联系的成果量化指标。其中支出的量化标准尤为重要,绩效预算中的支出说明了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成本,应具有明确的量化标准。对不能标准化的支出可通过政府公开招标、政府采购或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标准财务支出来衡量。

(三)注重加强绩效预算和绩效评价立法工作

我国有必要借鉴国外经验以法律的形式保障绩效预算及评价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经常化;修改《预算法》及其实施细则,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把绩效预算确定下来,使绩效预算的开展有法可依。

(四)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对部门和单位来说,实行绩效预算就是将各部门的预算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