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医院审计须掌握哪些要领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3-12-23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从明年1月1日起,注册会计师对医院财务报表的审计即将拉开帷幕。为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实效,依据《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和《医院财务报表审计指引》的相关规定,笔者认为,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必须重点把握以下几个要领。
明晰医院审计目标和策略
《医院财务报表审计指引》明确规定,注册会计师执行医院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是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其能够对被审计医院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医院会计制度》等规定编制发表审计意见;按照审计准则和指引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进行沟通。
各医院的规模不同,管理水平各异,内控建设千差万别,在制定审计战略时,注册会计师一定要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重点关注医院内部制约设计及其运行的有效性,尤其要关注重大不足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是否经过集体讨论并按规定程序报批;在审计过程中,医院审计与企业财务报表审计一样,都需要通过检查记录或文件、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浅析浅析性复核等具体审计策略来获取相应的审计证据,支持审计结论。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应当充分考虑不同审计策略所获取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从而判断能否实现审计目标。
把控审计范围和重点审计领域
医院的审计范围包括时间范围、空间范围和内容范围。内容范围是指反映被审计医院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流量、预算收支执行情况等会计信息的书面文件。注册会计师必须厘清审计范围,防止重复审计和审计遗漏。
在确定重点审计领域时,注册会计师必须根据被审计医院所处行业状况、法律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环境、被审计医院的性质与主要业务活动、会计政策的选择与运用、被审计医院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业务风险、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等因素,来进行综合评估,审慎确认审计领域。其中,对于医院内部制约的有效性检查,医院固定资产尤其是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使用、转移、报废,医院成本核算,费用的归集与分摊,医院收入的资金来源,取消药品加成后减少的收入数额,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执行情况等方面,将会成为医院财务报表审计的重点领域。
谙熟医院业务流程与会计核算特点
医院作为提供医疗、卫生、护理等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医疗机构,其医院规模、科室设置、病种种类不同,各个业务流程也有所差异。
在审计过程中,应当对采购与付款循环、生产与存货循环、销售与收款循环等各大业务循环进行全面了解,以发现其可能存在的内部制约薄弱环节;同时,公立医院补偿机制革新和财务会计制度革新后后,公立医院补偿渠道将逐步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相应地,医院会计核算由过去不强调成本核算到要求单病种成本核算,由过去的财务报表体系过渡到新的财务报表体系;医院财务人员新旧制度的衔接情况如何,成本归集与分摊合理与否,会计业务核算是否及时准确,报表披露是否恰当合理,这些都将对审计人员提出新的挑战。
另外,注册会计师应重视与被审计医院的沟通。在接受审计委托前,应与被审计医院进行充分沟通,就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审计收费、审计时间等重大不足,达成一致意见并明确在业务约定书中,为日后审计过程中减少纠纷提供基础;完成审计程序后,注册会计师应就审计意见与被审计医院充分沟通,并就审计中提出的不足进行充分的调查和探讨,这不仅体现了对被审计医院的尊重,更是注册会计师进一步了解事实真相,获取更充分的审计证据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