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会计学课内容整合探索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3-28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课程的发展阶段和教材使用情况
《成本会计》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十九世纪中后期至二十世纪20—3O年代,形成了以成本计算、核算为核心的记录型的《成本会计》。而《管理会计》在这时尚未形成。第二阶段是从二十世纪20—30年代至5O一6O年代,形成了以控制为核心的控制型《成本会计》,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为目的的《管理会计》的原始雏形开始形成。《财务管理》就进入了“综合理财”阶段。第三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形成了以成本核算为基础的经营型《成本会计》。与此同时,《管理会计》
在《成本会计》发展的基础上,也在不断与现代科学管理的最新成就相融合,完成了由执行型向决策型的转变,成为一门以预测为基础、以决策为重心、注重内部控制的综合性边缘课程。《财务管理》的重点由资金筹集、运用转向涉及多方面利益关系的分配;由单一的资金管理向注重企业的全盘管理发展;广泛实行财务预测,加强预算控制,建立责任中心。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并非同时产生,《成本会计》的产生先于《管理会计》,《管理会计》是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在传统《成本会计》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一个新的会计分支,它们具有相同的历史背景与理论基础。从两者的发展过程来看,《管理会计》的发展也标志着《成本会计》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虽然《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管理,而《成本会计》侧重于内部控制,但《管理会计》要进行内部管理是离不开内部控制的。从二者的内容看,《成本会计》也仅仅比《管理会计》多了成本计算、成本核算。由此造成了当今《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界限的模糊,反映到教材上则是内容的重复。
目前,高校教材的使用并没有统一的要求,尽管有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教材和教育部推荐教材,但在具体选用时还是有很大的随意性,任课教师决定教材的选用,必然导致不同课程所用的教材系列不同。况且大部分高校都有自编教材,由于教材编写并没有规范和编写大纲,导致各院校以自我为中心,教材内容不一,稳定性差,课程内容必定会重复。其次,由于《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都以企业的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为研究对象,均涵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会计要素,且都采用数量化分析方法,必然会导致内容的交叉重复。第三,由于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企业组织形式复杂多样,相应经营管理的内容就呈现出多层面,多方向的格局,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的《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必然显得较为繁杂,这恰好给了研究者们更大的扩展空间,他们不断地扩展其研究领域,把触角伸到《成本会计》的各个部分,造成了其内容与《成本会计》交叉重复。同时现在的《成本会计》除了对产品的成本进行核算之外,它已扩展到利用不同的成本信息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了,包括成本的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核等。另外《财务管理》以加强企业资金管理为目的,其工作环节不仅包括财务的预测、决策、预算,同时还包括财务的控制及分析。显然三个课程都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由此导致教材内容重复,是难以避免的。
二、课程整合原则和建议
课程内容整合时,首先要保持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科学性。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是高校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科学设置课程和合理取舍内容显得较为重要。教学时必须保证内容的连续性。从教育目标角度来看,为体现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可以允许必要的内容重复。当前对《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三门课程进行整合的目的在于理顺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从教学角度强调课程之间的互补性与整合效应,不必过于强调课程的独立性。其次允许教学内容的选择性和开放性。课程中必要的内容重复可根据学生对知识掌握具体情况作适当选择,重复的内容可以略讲。同时根据课程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针对性扩充。由于各门课程都处于不断发展之中,教学内容也应不断更新,在保证基本内容教学的前提下应进行适当拓展,更好与实际接轨。如《财务管理》
可补充与现代企业紧密相关税收筹划、企业重整并购等方面内容,《成本会计》可补充作业成本法等方面内容。
1.调整课程设置。现行《财务管理》的内容主要围绕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和分资管理展开,并结合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等《财务管理》基本程序形成理论框架,从这一理论框架的本质属性看,它是关于会计六要素的管理,是资金运动的实体管理。《成本会计》研究的对象是“成本”,包括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时间状态,因此应将《管理会计》中事前、事中成本管理纳入《成本会计》中,将现有的《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合二为一,设置《成本管理会计》。它既体现了成本会计的核算内涵,又体现了成本管理的规划和控制内涵,它还表明“会计”和“管理”的对象都是“成本”这一明确目标。
2.协调课程内容。将原《管理会计》中的资金时间价值一资金成本、存货决策、长期投资决策等内容并人《财务管理》中,成本部分并人《成本管理会计》中。《财务管理》应以资金运动为主线,在介绍资金时间价值、风险价值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讲述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收益分配、财务分析评价等财务管理内容以及财务组织设置、财务预测、决策、控制、协调等财务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法。《成本管理会计》形成以“成本”为主线,内容涵盖事前的成本规划、事中的成本控制和事后的成本核算。通过《成本管理会计》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制造成本法及产品成本核算的主要方法,理解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等成本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成本性态分析原理,掌握盈亏平衡分析方法,掌握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等现代管理方法。
3.突出课程重点。《财务管理》课程应包括财务分析、资金时间价值、筹资与资本结构、长期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管理、税收筹划和企业并购等内容,《财务管理》课程应以筹资管理与投资管理为重点。《成本管理会计》课程应包括成本性态分析、盈亏平衡分析、变动成本法、全面预算、责任会计、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法、成本核算、成本分析等内容,《成本管理会计》应以成本性态分析、盈亏平衡分析、变动成本法、成本核算、成本分析为重点。
4.加强课程实务。高校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密切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作为课程主要内容偏重于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如何运用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是当前学生的薄弱环节。作为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不只是对简单账务的核算,而应当作为高级财务管理人员,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正确把握和运筹。当前,企业重组与并购非常普遍,破产重整司空见惯,集团化运作成为趋势,战略联盟平凡,借壳买壳不时出现,价值评估频繁亮相,这些都是非常现实的财务问题,《财务管理》教学中可选择上述部分内容,以案例的形式贯穿理论教学中。《成本管理会计》不仅要提供企业内部的有关信息,还要关注外部市场的有关信息,可适当加入一些战略成本会计、战略管理会计、国际管理会计等方面的内容。
课程整合关系到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如何用好有限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不只是某一个教师应当认真思考的,应当提升到专业建设的层面,不断去完善。作为目前会计学专业开设的三门主干课程,我们每位专业任课教师应当意识到其整合的必要性,科学严谨地开展教学。既要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连续性,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