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中国人口流动财政政策优化研究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1-18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中文摘要】:在当前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问题中,人口问题显得重大而又独特。其重大之处在于当今中国任何一个重要的经济和社会问题都和人口问题直接相关,且紧密程度较高;而其独特之处主要源于中国特殊的国情,人口存量与人口增量皆大,人口增长惯性明显,再加之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使得人口问题同其他社会问题相比较而言显得十分特别。而在诸多人口问题中,人口流动问题个性化的特征更为显著,特别是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在经济开放程度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人口流动问题无论从流动结构内部,还是从流动的外部影响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对于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管理、文化、等众多领域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这种“冲击”既表现为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基础,推动了中国社会结构发育程度的快速提高,为城市化、现代化的顺利发展提供了很强的助推力,同时也表现为加快了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速度,强化了社会分层,加剧了社会关系失调比率,对政府公共管理体制提出了空前严峻的挑战。尤其是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城镇化趋向和反贫困问题,更成为新时期公共管理领域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充分认识新时期人口流动问题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规范政府职能,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流动人口相关管理和服务问题的道路,成为了当前必须要的时代命题,这对推动我国和谐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实现人口、资源、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的全面均衡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论文以经济发展与人口发展的关系作为研究背景,以二元经济理论、人口经济学、推拉理论等为理论基础,运用统计分析和定量分析,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人口流动与公共财政的内在联系及其影响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人口财政的概念,将其作为分析人口均衡发展和公共财政制度完善的重要切入点,这也构成了论文最典型的创新之处。基于上述分析思路,论文主要按照如下四个视角,分八章安排文章逻辑结构:首先,对我国人口流动问题与公共经济的基本关系进行概况性分析,这是论文主线展开的基础,也可将其定位于论文写作的重要背景。主要包括论文的第1章和第2章。在此部分除阐述了论文的写作目的、写作意义、写作背景及理论基础外,重点分析了人口流动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综合性影响,特别是结合当前情况,强调了人口流动对我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冲击性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人口财政理念,将其作为全文的引领,并揭示论文的研究主题:人口流动与公共财政的内在关系。其次,对人口流动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产生的影响及其财政政策应对方式进行具体论证,这是论文的重点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论文的第3章、第4章、第5章和第6章。论文将人口流动问题对我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归纳为两大类,一是经济影响,二是社会影响。在具体论证内容中,分别选用不同财政政策背景下人口流动问题的表现、人口流动与社会保障制度、人口流动与城镇化发展以及人口流动与当代贫困等问题作为研究案例,从实证的角度阐明人口流动问题所产生的多元化影响,特别是从中分析对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所产生的相关影响,以及我国财政体制在应对人口流动问题时所采取的相关措施以及表现出的效果。再次,论文在第7章选用公共财政政策在应对人口流动问题时的国际经验作为研究对象,这是论文研究路径中的过渡环节,希望能够在财政制度完善层面上对我国有效应对人口流动问题带来的冲击产生积极的借鉴效果。在他国的选择上,论文选用了德国、日本和瑞典三个国家,分别从经济政策、财政支出结构以及财政资金管理等角度进行相关分析,辩证分析相应的效果,并最终形成客观结论,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公共财政体制提供有益探索。最后,论文第8章在对前文内容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人口流动变动趋势,对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与发展取向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财政政策相关优化思路。主要包括财税制度的相关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和公共服务体系的优化等方面。既进一步体现人口流动问题对我国现代化进程所带来的整体化的影响,突出了解决人口流动问题的紧迫性和现实性,同时也在公共财政体制进一步完善方面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人口流动财政政策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投融资基本公共服务
本文由会计论文网http://www.328TibEt.cn整理提供,需要可以联系人员哦。摘要5-7Abstract7-14第1章 绪论14-31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4-181.1.1 研究背景14-161.1.2 研究意义16-181.2 文献综述18-221.2.1 国外学者研究文献综述18-201.2.2 国内学者研究文献综述20-22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22-251.4 理论基础25-281.4.1 有关人口流动的概念界定25-271.4.2 其他理论基础27-281.5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28-311.5.1 研究方法281.5.2 研究思路框架28-301.5.3 创新点30-31第2章 人口财政:基于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总体影响的公共财政视角分析31-542.1 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31-412.1.1 人口流动规模与GDP 关系分析32-382.1.2 人口流动规模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关系分析38-412.2 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影响分析41-512.2.1 流动人口整体素质偏低加剧收入分配格局非均衡性41-482.2.2 人口流动加剧区域经济格局非均衡性48-512.3 人口财政:适应人口流动经济影响的公共财政优化思路51-542.3.1 人口财政基本内涵51-522.3.2 适应人口流动的公共财政优化思路52-54第3章 财政政策不同着力点:分阶段的人口流动特征54-783.1 1978-1984 年:适度宽松财政政策与人口流动初步显现55-593.1.1 政策着力点:适应经济建设工作重心563.1.2 人口流动初步显现56-593.2 1985-1997 年:相对紧缩财政政策与人口流动转型59-653.2.1 1985-1992 年通胀治理与“流动潮”初次显现59-643.2.2 1993-1997 年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与人口流动日趋活跃64-653.3 1998-2003 年:积极财政财政政策与人口流动逐步稳定65-693.3.1 政策着力点:应对金融危机冲击65-673.3.2 人口流动由活跃趋于稳定67-693.4 2004-2007 年:稳健的财政政策与人口流动方向单一性69-723.4.1 政策着力点:促进宏观经济良性发展69-703.4.2 人口流动“单向性”得到强化70-723.5 2008 年至今:积极财政政策与人口流动多元化72-783.5.1 政策着力点: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723.5.2 人口流动多元化趋势加强72-78第4章 优化财政支出政策: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的经济基础78-964.1 人口流动对中国当前社会保障制度所带来的冲击78-894.1.1 人口流动加剧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板块化”格局78-844.1.2 人口流动加剧了退保率与参保率的“高——低”差异84-854.1.3 社会保障制度经济基础薄弱,潜伏财政风险85-874.1.4 人口流动新特征对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新要求87-894.2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89-964.2.1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促进社会保障制度整体化、公平化发展89-914.2.2 强化财政对社会保障制度监管,避免人口“保障驱动型”流动91-934.2.3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强社会保障基金支付能力93-96第5章 优化财政投融资政策:促进流动人口城镇化取向的制度支撑96-1135.1 中国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96-1015.1.1 城镇化发展速度快,城镇人口增长迅速96-985.1.2 城镇数量大幅增加,城镇规模不断扩大98-995.1.3 城镇化发展带动城镇社会成熟程度不断提高99-1005.1.4 城镇化发展区域差距明显100-1015.2 人口流动对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影响101-1095.2.1 人口流动对城镇化发展的积极影响101-1045.2.2 人口流动对城镇化发展提出的新课题104-1095.3 优化财政投融资结构,保障流动人口城镇化健康发展109-1135.3.1 强化公共财政投融资活动的主体性109-1105.3.2 强化财政投融资中财政与市场的有效配合性110-1115.3.3 强化财政投融资方式和资金来源的多样化111-113第6章 优化基本公共服务政策:增强流动人口抗贫内在动力113-1306.1 国内外学者关于贫困概念的相关界定113-1156.1.1 国外学术界对贫困的界定113-1146.1.2 国内学术界对贫困的界定114-1156.2 当前中国流动人口贫困两大突出特征115-1206.2.1 生活质量低下115-1186.2.2 社会权利贫乏118-1206.3 流动人口贫困问题的成因120-1226.3.1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造成流动人口贫困的深层原因1216.3.2 自身素质水平偏低是造成流动人口贫困的直接原因1216.3.3 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整性是造成流动人口贫困的外在原因121-1226.4 贫困对流动人口的影响122-1236.4.1 贫困对流动人口自身生存状态的影响122-1236.4.2 贫困对流动人口社会认同感和融入度的影响1236.5 优化基本公共服务政策,提升流动人口抗贫能力123-1306.5.1 明确政府公共服务责任,提高对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能力123-1246.5.2 加大公共财政对非政府组织的扶持,发挥民间组织的力量124-1256.5.3 均衡公共资源配置,保证流动人口的同等待遇125-1266.5.4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避免贫困代际延续126-1276.5.5 完善流动人口抗贫的社会支持系统127-130第7章 公共财政政策应对人口流动的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130-1477.1 瑞典:强化公共财政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支持系统130-1357.1.1 瑞典人口流动现状简析130-1317.1.2 瑞典强化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支持系统动因131-1327.1.3 瑞典公共财政强化对社会保障基金系统管理的方式132-1347.1.4 瑞典公共财政强化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对中国的启示134-1357.2 日本:规范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以应对流动人口老龄化趋势135-1407.2.1 日本人口流动特点分析135-1367.2.2 规范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应对流动人口老龄化挑战136-1387.2.3 完善与创新:日本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对中国的启示138-1407.3 德国:宏观经济政策与人口流动相适应的典型样本140-1477.3.1 德国经济波动性发展轨迹分析140-1427.3.2 德国人口流动不规则变化轨迹分析142-1457.3.3 德国经济运行与人口流动的密切关联性及其对中国的启示145-147第8章 适应人口流动发展趋势的财政政策优化取向147-1648.1 中国人口流动未来发展趋势分析147-1578.1.1 劳动力短缺趋势日益明显147-1498.1.2 农村劳动力转移长期性特征依旧明显1498.1.3 人口流动新趋势日益明显149-1528.1.4 人口流动影响因素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152-1578.2 适应人口流动发展趋势的财政政策进一步优化取向157-1648.2.1 未来一段时期坚持积极财政政策取向157-1598.2.2 增强财政政策对人口流动主动调控能力的若干思路159-164结语164-165参考文献165-173致谢173-174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174-176 附:参考文献1刘俊彦;;青年人口流动态势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7年05期2秦杰;;建立人口流动与社会保障联动机制问题初探[J];新西部(下半月);2007年09期3谢芬芳;;简议市场农村新格局[J];传承;2009年14期4窦效民,顾绍梅;人口流动与社会政治稳定[J];河南社会科学;2002年03期5崔成有;当代中国人口迁移的裂变[J];政法学刊;2005年02期6刘硕;;法社会学视野下的暂住证制度分析[J];新学术;2007年02期7赵芳;;“十五”期间河北省人口流动特征分析与原因探究[J];法制与社会;2009年10期8苏永达;;人口流动对农村社区发展问题的若干思考——以永定县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0年01期9薛丹;李现总;;浅析人口流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山东省的实证分析[J];价值工程;2010年17期10麦地;;“流动中国”时代在夜色中降临[J];源流;2010年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