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公允价值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1-22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我国断准All大范围引入会允价值。 为我国会计国际超同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当前公允价值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有人认为公允价值可布性差、难以操作,因而运用公允价值陷入困吮。笔者通过分析,指出历史成本会计缺乏相关性,而套允价值其备相关性和可宋性特征,应积板探索、改进和完善公允价值会计。
关链词: 公允价值; 信t. 质重; 相关性; 可靠性
2006 年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 基本准则) 明确地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并在具体准则中大范围地运用了公允价值。引入公允价值成为这次会计改革的一大亮点,这意味着我国传统意义上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被历史成本、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并存的计量模式所取代,表明我国会计改革向国际趋同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但公允价值也成为诸多争议的焦点,争议的焦点就在于公允价值是否能满足资产、负债计价的基本信息特征— 可靠性和相关性。会计实务界人士通常认为,公允价值可能比历史成本更具相关性,但其可靠性却不如历史成本,因此很多人排斥公允价值,认为运用公允价值会导致管理层随意操纵利润,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相关性与可靠性孰重孰轻,确实颇具争议,本文试图通过对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两种计量模式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比较、分析,为今后更好地运用公允价值扫清障碍。
一、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
相关性与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两个根本的信息质量特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 基本准则》第十二条规定,“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它规定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的质量要求; 而第十三条则规定了信息相关性的质量要求,即“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预测”。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有很多共同点。首先,它们共同构成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有用的信息必须同时具备这两种质量,相关性越大,可靠性越高,越符合使用者的需要。其次,相关性与可靠性都是从信息使用者角度提出的。相关性回答信息使用者需要什么信息,而可靠性使信息使用者能对会计信息充分信任而放心使用。再次,相关性与可靠性都要受成本效益原则、重要性原则的制约。相关性与可靠性常常又是矛盾的。为了加强相关性,而扩大会计反映的范围或改变会计方法等,使得可靠性可能有所削弱。反之,为了提高可靠性,而使大量计量困难的经济资源末能得到反映或沿用旧的会计方法,则削弱了相关性。相关性与可靠性究竟孰轻孰重,如何在二者之间作出权衡。 主要应考虑如何最好地满足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的需要。
公允价值会计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对公允价值的争议便不可避免。强调相关性的必定推崇公允价值会计模式,而偏好可靠性的则坚决捍卫历史成本会计模式。这两种计量模式孰优孰劣,公允价值是否具备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相关性与可靠性特征,通过以下比较分析或许对公允价值有更探入的理解。
二、历史成本会计缺乏相关性。
采用历史成本计价。 “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或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是买卖双方所达成的按那时的相同商品在活跃市场上的报价,或参照这一报价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所作调整的成交金额。可见,历史成本是基于过去已经发生了的交易或事项的成交的市场,过后它就成了历史的成本; 而且采用历史成本计价,就意味着在企业持有期间,除非投入生产被耗用或直接销售以及按其他方式处置外。其价值量始终保持最初的历史成本而不变,严格地反映取得该资产所耗费的历史。
不任意变动的历史成本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资本耗费的过程。因此,历史成本反映的信息特征表现为客观性、可稽核性,易于操作,可靠性强,从而为人们所青睐,为信息使用者作出决策提供依据。历史成本因可靠性强而具有了相关性。但它是以企业经营环境的一系列假设为基础,这些假设主要包括相对稳定的技术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币值稳定、持续经营、会计分期等。如果企业经营环境相对稳定,历史成本会计确实能比较忠实地履行资产计价和收益决定的功能,如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否则资产计价和收益决定的可靠性就会受到影响。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越不稳定,会计确认、计量的结果就越不可靠,会计信息的质量就越差,就显得越不相关。试想,在一房价已上涨近10 倍的市场背景下,企业不动产仍按原账面价值反映,这样的会计信息还有什么相关性和可靠性可言? 在20 世纪80 年代,美国1300 多家储蓄行业因从事金融工具交易,遭受巨大的利率风险而倒闭,但建立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上的财务报告在这些金融机构倒闭之前,还显示不错的经营业绩和良好的财务状况。所以历史成本会计不能真实反映资产或负债的价值及其变化情况,不利于投资者作出决策,历史成本所提供的信息缺乏相关性。
三、公允价值具备相关性与可靠性。
( 一) 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公允价值会计能较大程度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满足决策需求。公允价值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强调假定交易及其的市场属性,“价值”是市场参与者对资产或负债的未来经济利益( 或流出) 的客观评价,符合相关性;“公允”意味价值是市场参与者均认可的公开、公平的,具有可靠性。因此这样的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决策。尤其在环境剧烈变化的时代,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工具的大量使用,利率与资产价值稳定这一假定不再成立,用户对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要求提高,可靠性退而求其次,采用公允价值能如实反映现行条件下与资产相关的预期经济利益的流入,或与负债相关的预期经济利益的流出; 有助于用户对未来作出合理的估计,有助于验证其以前所作预测的合理性,有助于判断决策的可行性和正确性,提高风险识别能力。比如,Wallman(1996) 认为信息的相关性比其他信息质量特征更重要。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及苏格兰特许会计师协会1991 年在(未来财务报告模式)中也指出,“在选择财务报告的计价基础时,我们将首先考虑相关性的问题,数据的可靠性固然重要,但不相关的数据对任何人也没有用处”。用户对公允价值相关性的需求说明用户在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的权衡中,由可靠性为主转变为相关性为主。比如,两面针因持有中信证券4136.38 万股,占比2.41%,原持有成本每股大约4.5 元,其于2007 年第一季度出售中信证券426 万股,按第一季度末的约43 元,获利约16 亿元,剩下3700 万股根据公允价值应按市价反映价值,在大牛市的格局下,两面针因此资产的价值和收益大为增加,那么投资者结合其他信息对两面针的未来趋势就可以做合理的判断。如果还按历史成本反映,显然低估两面针的价值。尽管按公允价值反映,业绩波动可能很剧烈,但是业绩波动只要是真实的,有助于投资者因此能作出正确的决策,就是相关的,就应该纳入财务报告。
(二) 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公允价值虽然强调了信息的相关性,很多人比较认可,但公允价值是未来流量的现值,而估计现值的未来流量的额、时间分布、折现率等需借助于大量的预测,客观上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环境对同一资产或负债的预测不是唯一的。因此有人认为采用公允价值不可靠,不可靠的信息谈相关性是没有意义的。而笔者认为,公允价值会计提供的信息既具备相关性,也符合可靠性特征。
第一,借助网络、数据库等科学技术,可以提高公允价值的可靠性。
根据我国新会计准则和FASB 于2006 年9 月颁布的第157 号准则(公允价值计量) 的规定,公允价值可分为三个层次: 活跃交易市场对资产和负债的报价; 类似资产和负债可观察到的市价; 运用估值技术所确定的价值。只要存在着活跃交易市场,第一和第二层次的公允价值信息能够随时获取、能够可靠地加以计量,此时以公允价值计量所生成的会计信息,可靠性毫不逊色于历史成本,而且比历史成本更不容易被操纵。第三层次的公允价值,虽然需要在估值模型中大量运用假设对资产和负债的未来流量进行估计和预测,有人就认为既然是预测和估计的,就可以随意操纵,就是不可靠的,其实未必。就凭公允价值需要大量的估计和判断就认为是不可靠的,那么历史成本不也需要大量的估计和判断吗? 通过表内和表外的持续的充分披露,用户也可以判断管理层有没有随意操纵信息。而且,随着金融学、财务学、数量经济学等学科的发展,不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工具不仅有了足够可靠的计量模型,而且这些模型的应用也日益普及。例如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摩根银行把VAR计算的软件放在了网站上,可以免费下载,摩根银行还会提供数据库和其他方面的技术支持。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模型、期权定价模型等的可靠性也都获得了大量经验证据的支持,应用也日益广泛。因此借助网络、数据库等科学技术,估计的公允价值可以提高信息的可靠性。
第二,可靠性的重新界定。可靠性并不完全等同于精确性、可验证性,过分强调精确性、可验证性同样不能保证会计信息对报告主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的如实反映。根FASB和IASB关于决策有用信息应具备质量特征的最新观点,对资源分配决策有用的信息应具备相关性、反映真实性、可比性和可理解性,其中相关性和真实性是构成信息决策有用的最主要特征。所谓真实性,也就是客观性,遵守客观性意味着不会因为编制财务报告的个人主观判断而发生偏差,如果多个人重复这项会计处理,其结果应该是一致的。根据井民雄主等研究认为,可靠性等于客观性加上期望值的偏差项。一般而言,客观性高的计量结果偏差也会比较大,因此如果做到客观性高且偏差又比较小的话,可靠性就有保证。IASB在(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中界定了可靠性特征: “信息要有用,还必须可靠。当其没有重要差错或偏向,并能如实反映其所拟反映或理当反映的情况而能供使用者作依据时,信息就具备了可靠性。”
当然,公允价值并不天生具有可靠性。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虽已基本确立,但这种经济体制的转型并没有完成,非市场化的因素依然存在,活跃市场还会受到种种非市场因素的影响。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资产或负债缺乏完善的市场,难以通过市场取得有关公允价值的完备信息,公允价值的可靠性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和完善。因此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是有条件的,运用起来比较谨慎,基本上还仅仅局限在第一、二层次。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公允价值暂时的可靠性问题成为回归历史成本的理由,我们应积极探索、改进和完善公允价值的信息质量特征,继续完善资产市场定价机制,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借助网络数据库等科技手段,不断探索现值估计技术,要求企业将持续编制财务预算,并纳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等。相信随着改革的深入,公允价值计量必将符合IASB界定的可靠性特征的。
(三) 公允价值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权衡。
通过以上的阐述说明公允价值具有相关性与可靠性,但相关性与可靠性往往又是矛盾的,如何在二者之间作出权衡,主要考虑的问题是应如何最好地满足用户作出经济决策的需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证券市场可能没有原先认为的那样有效,存在有效市场异常的情形,如延迟反应、市场对非盈余信息的反应等。
这意味着投资者在评价企业未来盈利的可能性时需要更多的信息,而不仅仅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需要的信息越多,可靠性就会削弱,当可靠性的减少所带来的损失没有超过增加相关性的效益时,将公允价值计量纳入财务报告也许能提高盈利信息的质量。
综上所述,公允价值具备相关性和可靠性,公允价值会计代表了会计的发展方向。探索、改进和完善公允价值需要进一步实践,既需要对决策有用会计信息应具备的质量特征进行反思和重构,又需要为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权衡制定比较明确的标准,还需要加大对公允价值估价技术的研究; 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美国等的经验,制定一个内在逻辑严密、操作指引更明确、验证手段更简便的公允价值准则,从而最终能极大地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