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现场管理环节与制约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1-20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内部审计现场管理的环节


(一)内部审计现场管理的组成

内部审计现场管理由审计组、审计组所在部门和审计委员会组成。审计组组长负责与被审计单位协调、沟通、组织、管理和安排现场审计工作,审计组组长可以委托有资格的审计人员担任主审,履行审计组组长授权范围内的职责,但审计组长应当对主审履行职责的结果承担责任。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审计过程中业务协调、指导和请示工作,相关不足收集、汇总及解释、编制、补充和调整审计实施方案,组织评价项目审计质量,初审审计报告、报表及相关资料,下发整改意见,提出处理处罚意见和倡议。审计委员会负责对现场审计遇到的重大审计不足及审计方案的重大调整。

(二)实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制约制度

内部审计机构开展审计项目时,对选择审计项目、委派审计人员、编制项目审计计划、编制审计方案、发出审计通知书、实施内部制约测试与评估、收集审计证据、编写审计日记和审计工作底稿、出具审计报告、归集审计档案、进行后续审计等全过程实行质量制约。在这些审计过程中,现场审计的质量制约尤为重要。审计组成员要对派出审计组的审计机构负责,在审计过程中应遵循审计规范,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合理进行专业判断,减少审计风险,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和风险意识,严格按照审计方案和审计程序及要求组织和管理现场审计,按时按质地完成审计任务,把好审计质量关。

(三)内部审计人员的分工和安排

各审计项目组长要根据审计方案,科学合理地安排审计事项,确定审计范围、内容、重点、策略和步骤,以及审计起止时间;同时根据参审人员的个人特点、专业、特长等对所有参加审计人员进行分工,相互结合,明确相关职责和要求。审计主审要围绕审计目标,统筹安排,综合浅析浅析,及时解决审计中的疑难不足。

二、内部审计现场的主要环节论文


(一)审前准备工作

各审计组首先要搞好审前调查,对被审计单位审计期间内的经营管理情况和经营活动中的重大事项进行了解,浅析浅析财务状况,结合被审计单位业务管理状况尤其是内部制约水准,开展初步浅析浅析性复核和评估审计风险。审计组长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运用专业判断,采取相应的审计测试措施,将审计风险降到可接受程度,还应根据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特点、业务流程和资金流程,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工作方案。
实施审计过程中会发生一些特殊事项,应相应调整审计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1.审计组在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测评后,认为需要调整审计重点、步骤和策略的;2.审计组人员发生变化,足以影响审计实施方案执行的;3.审计中发现重大违法案件线索,需要转变审计内容和重点的;

4.审计范围受到限制,不能正常开展审计工作的。

(二)审计实施过程

1.要求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内部制约测试

审计人员可采用询问或者问卷形式调查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同时还要审阅被审计单位的政策和制度手册、会计凭证和相关原始记录,并且按一定的策略描述内部制约制度。内部审计人员要对内部制约系统作出初步评估,评估制约风险,确定在内部制约薄弱的领域扩展审计程序,降低审计风险。

2.按照审计方案收集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必须具备充分性、相关性、可靠性。审计人员应收集能够证明审计事项的原始资料、有关文件和实物等;不能或不宜取得的,也可以采取文字记录、摘录、复印等方式取得审计证据。各审计组主审、组长应当督导审计人员收集审计证据工作,审核审计证据,要对审计证据的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可靠性进行鉴定,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责成相关人员进一步取证。审计组长应当对重要审计事项未收集审计证据或者审计证据不足以支持审计结论,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承担责任。

3.编写审计日记和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人员应当真实、完整地记录审计日记,不得遗漏、虚构、隐匿、毁弃,其他人不得删改,要做到要素齐全、内容完整、简明扼要。审计日记不能流于形式,要围绕审计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查证过程和结果来写,以便分清审计责任,防范审计风险。对被审计单位违反有关规定的经营活动以及对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应当在编写审计日记的基础上,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一事一稿,做到内容完整、观点明确、条理清楚、用词恰当、格式规范。审计工作底稿应简要描述审计结论或者审计查出不足的性质、金额、数量、发生时间、地点、方式以及相关依据等内容。审计组主审或者专复核人员对审计底稿进行复核,并提出意见。复核的内容包括:审计底稿的编制是否依据原有的审计计划和方案;实施方案确定的具体审计目标是否实现,审计步骤和策略是否执行;收集的审计证据资料是否清楚,是否具有说服力和证明力;审计证据是否充分有效;审计判断是否符合职业标准;审计结论是否客观;底稿的不足责任及风险程度分类是否准确,即:不足的直接责任人、领导责任人、整改单位及整改责任人是否被审计单位意见是否规范、明确,解释是否清楚、实事求是,签章是否齐全。

4.对审计底稿不足性质及责任状况准确界定

审计组应按规定对审计工作底稿中发现的不足进行风险程度分类和相关责任认定。在现场要对不足性质的分类和责任状况的界定逐一进行研究,准确界定风险程度类别及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现场出具底稿后应及时与被审计单位进行交换和沟通,被审计单位合理的解释应采纳并修改底稿后,交被审计单位签章确认;有争议或未查清的应进一步组织核查清楚后,将底稿交被审计单位签章确认。审计完成后,要如实反映查实的不足,审计定性要准确,审计处理和处罚要合法、合情、合理,审计报告格式要规范准确。在审计结果运用上,要求审计人员弄清不足形成的理由,提出切实可行的倡议,及时补充“漏洞”,严防不足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