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处理问题思考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1-16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介绍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意义,主要研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公司的影响以及对出现问题的解决办法,对完善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处理给出了几点自己的意见以及针对措施,从企业会计人员实务操作的角度,对如何进行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处理核算
1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意义
长期以来,由于受历史遗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企业普遍存在着高估资产价值的现象。因此,通过确认资产价值,可将长期积累的不良资产泡沫予以消化,提高资产的质量,使资产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未来获取经济利益的能力。
2 新会计准则下计提减值准备的范围
新制度扩大了计提减值准备的范围,要求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并具体列示了这八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参考性条件。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进行了较充分的考虑。一方面扩大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口径,同时缩小了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来操纵利润的空间;另一方面,能真正体现出资产必须具有能够带来预期经济利益的属性,以提供更加稳健的会计信息,防范风险。
3 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财政部于2000年12月29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对资产的定义作了调整,突出了资产要素“能够带来未来经济利益”这一本质,并将资产减值准备由四项扩展到八项,规范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由于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和计量要求会计工作者运用较多的专业判断,准备的计提比例由公司自己决定,存在较大的弹性,使得公司可以操纵利润,资产减值准备因此被部分上市公司利用成为从事利润调节的新工具。
3.1 计提减值准备对公司的影响86
3.1.1计提减值准备是会计核算原则的要求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这是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需遵循的谨慎性原则,遵循该原则可以确保资产的真实,并符合资产定义,保证企业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比性。
3.1.2计提减值准备对公司利润的影响计提减值准备时,都是用资产的成本(账面价值)与其市价或可变净值或可回收金额相比较,计提减值准备后,若资产的价值又得以回升,需将计提的准备予以部分或全部转回,此时又会由于减少有关损益类科目的金额而使当期税前利润增加。
3.2计提减值准备存在的问题
3.2.1计提时间的规定上不够规范对计提减值准备的时间,制度中只是规定“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度终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定期”会计制度没有说明,这就会造成企业在实际操作上有一定的随意性,当经营需要时就计提,不需要时就转回,造成虚假信息泛滥,使企业之间提供的相关信息缺乏了可比性。
3.2.2计提金额的多少不好掌握对于计提多少资产减值准备,制度中分别规定按照各项资产的成本与相关信息的市价、可变现净值、可回收金额等相比较来确定,成本资料容易获取,但“可变现净值”、“可回收金额”都是对应着未来而言的,要计算准确有很大难度,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
4 完善减值准备会计处理的几点意见及措施
4.1完善减值准备会计处理的几点意见
4.1.1对资产期末计价的计量模式建立统一的标准现行的会计制度和准则中使用的计量基础包括公允价值、可收回金额、未来流量的现值、销售净价、可变现净值、市价等多个标准,在不同的准则中又各有表述,标准多,难掌握,因而可操作性差。如“可收回金额”是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计从该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流量的现值两者中的较高者,而确定预计未来流量就需要预计未来一定期问流人量和贴现率,则更加具有不确定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专业人员的主观判断,而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资产的计价更是大大超过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这必然导致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随意性。
4.1.2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和计提时间的选择予以明确的规定《企业会计制度》中对企业计提减值准备的会计政策可选择性的弹性较大,因此,应制定相应的约束条件,以缩小会计选择的范围。例如可根据行业的不同,考虑对不同账龄的应收账款规定不同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范围,并明确各类资产准备计提的范围等等,以此降低因会计程序和方法的多种选择性而造成的会计信息不真是问题。另外,我国会计制度规定应该定期或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对资产减值准备进行计提。其中对于“定期”会计制度没有进行说明,这使得企业在确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间方面有一定的随着性。因此,有必要规定在一个统一的时问如资产负债表日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4.1.3对资产减值准备应披露的内容予以完善,并进行明确规定针对我国目前资产资产减值准备披露过于简单的情况,应该明确规定要充分披露计提假设、计提依据和计算过程,使报表使用能清楚地了解造成资产减值的原因、资产的状况和性质、有关部分的信息以及对利润的影响,这对于信息使用者理解主观性较强的资产减值的计提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总之,我国会计制度对资产减值的规定需要不断地改进,使资产减值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而不是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
4.2 完善计提减值准备的措施
4.2.1在计提标准的确定方面更易于掌握简化减值的判断标准,让其既容易确定,又容易计算,关键是能够很容易地被信息使用者了解,从而信息使用者可以利用有关知识自己判断公司减值准备计提得是否正确。
4.2.2在会计处理方面应尽量减少操纵利润的可能性在计提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方面,可单设一个会计科目来集中核算所计提的所有资产的减值准备,将此会计科目每期发生额单独列示于利润表的“利润总额”之后,这样既可避免公司利用减值准备操纵利润,又可以使信息使用者非常直观地从报表中了解资产损失有多少。至于具体每一项资产所计提的减值数额,可参阅“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
4.2.3充分考虑对资产的后期影响从会计核算的角度考虑,只有按扣除减值准备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来计提折旧和摊销剩余价值,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财务善和经营成果。然而,若每期计提减值准备后随着资产价值的下降都调整折旧额、摊销额,而当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价值又回升并转回所计提的减值准备后,再调整折旧额和摊销额。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工作将会非常复杂,会计工作成本会大大增加,缺乏实际可行性。因此,从实际会计工作出发,建议对于计提减值准备后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其折旧与摊销的基数仍以历史成本为基础,即不考虑减值对折旧和摊销的影响。直到某一年出现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全部减值或处置该资产时,在将其账面余额转入有关损益类科目的同时结转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并不再计提折旧与摊销。这样处理会出现一个问题,若某项资产持续减值,随着其价值的逐渐减少,而折旧额或摊销额不变,会出现在其自然寿命沿未达到时折旧或摊销额已超过其账面价值的情况,此时应在该资产的摊余价值等于净残值时停止计提折旧或摊销,直至该资产价值恢复,再重新计算折旧或摊销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