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教学理由与对策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3-05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有二十几年的时间,目前已经建立起了独特的、综合的学科体系,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在部分学校还发展成了较为独立的专业或专业方向。这对于20年前几乎还是一片空白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来说,无疑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尽管会计电算化不断发展,但由于高职高专学校开设此门课程普遍较晚,学生起点低。目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仍存在着许多不足,会计电算化教学滞后于实际应用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尽可能缩短学校教育和实际应用之间的距离,革新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本科教学模式,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探索一种新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已势在必行。

1 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点

1.1综合性强

会计电算化课程内容涉及的相关专业课程较多。会计电算化包含会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会计知识以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内容为主;计算机知识包括计算机原理、数据库知识、网络技术等相关课程。因此,大多数财会专业及电算化专业应在最后一学期或相关课程开设完毕之后才能开设本课程。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边复习边授课的策略,对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多下工夫。

1.2发展速度快

随着我国加入WTO,对财会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我国经济要跟世界接轨,会计要先行。为了迎接WTO的挑战,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会不断修改、增加、更新,每一年都有新准则、新制度出台。会计电算化课开设的时间较晚,学生已学习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有的已经陈旧过时,会计电算化课程又不能按旧会计准则和旧会计制度处理相关的不足。计算机课程也是如此,入学时学习的操作系统等课程,到开设会计电算化时已经升级了。这样讲授电算化课程时,就要给学生补充新知识、新内容。

1.3实践性强

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主要以计算机和会计专业理论与实践为基础,必须加强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掌握该门课程的设置原理及学习该门课程的重要性,收到良好效果。课堂教学不应仅仅局限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几个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还需要以某一通用财务软件为例讲授,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浅析浅析基本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的理念,找出其不完善的地方,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开发。通过采用财务软件公司的多媒体教学光盘,将更多的理论知识以丰富多彩的形式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学生通过上机操作具体软件,增强了实际操作能力,在采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学生边学习边操作,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2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主要不足

2.1课程目标定位不正确

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开设虽然有相当一段时间了,但迄今为止,却没产生一本较为理想的教材,因而给电算化的教学及学习带来了不少困难。大多数的老师在教学中普遍对这门课把握不准,要么将它上成软件培训课,要么上成程序编写课或计算机基础课。

2.2课程内容设置不规范

电算化教学近况和高速发展的技术之间的关系是当前矛盾中比较突出的一个不足,是其他矛盾的集中体现。由于处在计算机产业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中,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速度也很快。比如会计软件的主流技术已经转向以网络为基础的ERP软件了,而我们教学内容的更新明显地跟不上技术的发展速度。现在的情况可以说是教材的内容落后于教学内容,而教学内容又落后于社会应用水平。

2.3课程讲授方式、策略不完善

学生在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总是有限的,而且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而落后,因此我们的教育目标应当是培养具有独立学习能力的学生。传统的教学模式表现为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观念和灌输式的讲课策略,将教学内容固定化,论述过程同类化,形成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被动模式,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

3.1正确定位课程目标笔者认为,作为一门会计专业课,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的定位仍然是一门会计专业课,是以会计为主要教学导向,计算机教学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主要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在把握当代先进的管理思想基础上,形成科学的会计信息系统理念,对电算化会计业务流程有一个完整的概念,此外还要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能比较熟练地操作与应用常用的两三种流行会计软件。

3.2规范设置课程内容

解决不足的重点在于改善教材内容。首先,内容上要适当超前,主要内容不要以社会上已经普及的软件为主,而应定位于那些刚刚推出不久但有市场潜力的应用软件。其次,推出和教材配套的实验教材。再次,加快教材的编写和出版速度。最后,教师可以在教学时融入一些新技术。这样教学内容在三四年的时间里,既保持相对稳定,又不落后于技术发展水平,应该是可以做到的。

3.3完善课程讲授方式、策略

(1)转变教育观念。学校教育的目的应是教会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策略,而不是把今后要用到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比如在会计软件教学中,现在的软件都带有说明、演示、帮助、安装、设置等很多辅助文件,如果教会了学生如何利用这些文件来学习软件操作的技能,那么他们以后就具备了学习各种软件的能力。会计电算化是观念与过程的统一,即会计电算化首先是一个现代化的会计观念。其次它还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发展的过程和创新的过程。作为一个观念,会计电算化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知觉和判断,有助于人们转变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看法,将原本视为一个独立子系统的会计信息系统纳入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之中,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各个子系统间联系的纽带,这就使得现代会计工作深深地嵌入到企业的基本经营活动之中,彻底消除了财务和业务“两张皮”的状况,实现财务和业务一体化管理。把会计电算化视作一个过程,则大大宽泛了会计电算化的研究对象,因为,我们可以把这个过程中的所有事项,统统纳入会计电算化的研究视角。
(2)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提高自学效率,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教育“相互作用”的过程,其中学习者的学习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要使学习者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更快、更好地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要注重自身的修养,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传授知识不能仅局限于教 材,而应随时将教师自己的学习体会,知识的积累以及如何应用等策略教给学生。
(3)建立试题库,多媒体投影教学,编写电子教案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是每一门课程都可以采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实践业已证明,以图文声像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不仅能够使教学内容和形式生动活泼,激发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在感情上和行为上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自主学习、积极思维,达到开发智能的目的,而且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整合教学资源,配以素质教育观念,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发展智能。
(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要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兴趣,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进行多媒体辅助电化教学,增加上机实验操作时数。引导学生在应用的基础上寻求理论的归纳、内化与拓展,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逐步领悟到:理论不可能提供现成的运用于实际工作的结论,而只是作为一种策略或思维工具,帮助和启迪掌握理论的人去做出科学的推论。
①增加日常实验课的授课学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目前许多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理论与上机实验课的课时比例为1:1或1:2,实验课课时数虽有所增加,但学生仍感到上机课时不足,而理论课不能充分利用,教学效果不佳。许多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不足只有在上机亲手操作时,才能发现,从而找出解决不足的办法,学生在不断发现不足和解决不足的过程中,动手能力逐渐提高。
②在日常实验授课时,教师可选用当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或两种财务软件,理论课着重讲述软件所提供的各个模块的功能及各个功能模块的特点,让学生学会处理经济业务时何时应采用哪些功能,比较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的工作过程,了解电算化会计工作的基本原理。上机实验课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教师事先给学生一套教学案例,要求学生完成一个会计期间的全部经济业务,熟练掌握软件提供的各种功能。教师在实验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学生所不懂的不足,疑难不足,重点不足或带有普遍性的不足进行讲解,并随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总结操作策略,培养学生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在商品化会计软件的操作实验中由于不可能穷尽所有的会计软件,因此很可能会出现“教过就会,没教过就不会”的情况,所以教师的主要职责就在于点拨学生把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机操作技术结合起来,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来浅析浅析、解释会计软件操作的一般步骤。这样,通过两三个会计软件的操作,学生自然会领悟不同会计软件操作策略的基本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