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管理会计推广应用瓶颈突破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3-12-21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理论上,管理会计所具有的解释过去、制约现在、规划未来的完美职能以及其精确的定量浅析浅析策略和独特的浅析浅析视觉,使之受到广大理论研究者的推崇和青睐。然而,从目前中国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近况来看,虽然20世纪90年代以后,邯钢“模拟市场,成本否决”目标成本管理制度的成功推行表明管理会计在中国企业的应用有所突破,但此等应用与西方企业的应用相比,仍然存在明显的差异;进入21世纪,中国部分企业开始应用西方国家流行的作业成本法、经济增加值、平衡记分卡、标杆管理、准时制、作业预算、EVA评价体系等先进的管理会计策略,并对一些策略进行了本土化改良,但应用比例和效果明显低于西方国家。造成管理会计在中国企业中推广应用困难的理由很多,撇开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态度与能力、管理会计的法规及标准的难以确定以及管理会计的应用环境等理由不说,但有一点,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已基本达成共识,那就是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严重背离。杨雄胜教授在1999年管理会计与应用研究会上曾经尖锐地指出中国管理会计的研究近况:第一,探讨一些所谓的基本理论,给人以隔靴搔痒的感觉;第二,介绍一些所谓的前沿,使人感到可望而不可即;第三,罗列出一些具体不足,找一些原则性的倡议;第四,沉迷于数量浅析浅析技术,在一些不切实际的假定下,构造一个貌若天仙,但不食人间烟火的模型。这说明目前中国管理会计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已成为制约管理会计在企业推广应用的瓶颈,如何突破这个瓶颈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数量浅析浅析技术向实用性、可操作性方向发展

理论界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已有几十年,但研究成果用于实际的却很少。管理会计因其采用了区别于传统财务会计策略的基于计量经济学的定量浅析浅析技术而受到理论界的普遍好评,然而,当把这些理论和定量浅析浅析技术应用于实践时,却暴露出了它的局限性,也就是说,被理论研究者津津乐道的优于财务会计的数量浅析浅析技术,如净现值法、内部酬劳率法、回归浅析浅析法、线性规划法等,虽然其科学性和精确性早已不容置疑,但实践中要用这些策略却因数据的难于收集或手工计算的麻烦而变得非常不现实。如何使管理会计的技术、策略更加适应当前企业环境的要求呢?笔者认为,管理会计的数量浅析浅析技术向实用性、可操作性方向发展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在这方面,西方学者管理会计的研究过程很值得我们借鉴。英美等国不仅有财务会计师协会,而且有管理会计师协会,其成员由学术界和实务界的专家共同组成,研究比较容易深入到企业当中去,带有相当强的实际针对性,又使企业能够很快地应用到管理会计研究成果。而中国的学术界研究人员却很难深入到企业中调查研究,对企业千变万化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只是热衷于纸上谈兵,去建构一些抽象的、缺乏实验基础的“不食人间烟火”的数学模型,研究成果不是为解决企业实际不足,而是为“研究”而研究,结果导致研究成果与企业的实际情况有相当大的差距,缺乏实用价值。其实,大量抽象数学模型的运用反而增加了管理会计策略的复杂性,削弱了管理会计的可理解性。由于管理会计不是纯经济学,而是一门实践性和灵活性较强的应用学科,所以为了更好地解决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不足,我们应当提倡“实地研究”的策略,深入企业去实地观察了解其管理系统的运作,弄清楚管理会计的浅析浅析技术应用于企业实际管理系统有哪些障碍,进一步对其进行改善,增强其操作性。

二、建构以实践为导向的管理会计理论策略体系

尽管管理会计作为现代会计学科中的分支已经得到学术界的认可,但无论中西方,迄今都尚未形成主线清晰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当前西方管理会计的研究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出现了战略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环境管理会计、资本成本管理会计、质量成本管理会计等等,新内容层出不穷,学科内容包罗万象,但也间接导致管理会计学科体系缺乏系统性和主线不清;中国目前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也缺乏严谨的结构,没有一条主线,给人以拼凑之感,而且还与财务管理的界限模糊;研究工作也主要停留在对西方现代管理会计策略的翻译和介绍上,虽然一些策略的本土化改良已经开展,但结合中国国情的理论体系建设成果还很少,即使有,也难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实践的需要。因此,中国急需建构以实践为导向的管理会计理论策略体系。这就要求理论研究者立足中,国企业的实践和本土化不足,创造出有实用价值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会计理论策略;而不是走“拿来主义”的路线,去介绍一些令人眼花缭乱却又无关中国企业“痛痒”的所谓前沿。其实,每一次管理会计的变革,都是以企业实际经营管理需求作为动因的,如标准成本制度的出现是基于制造企业对科学管理的渴求,财务会计“事后核算”带来的被动局面促使管理层采用预算制约,现代企业的关系导致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永远存在着利益冲突,责任会计可以提供相对满意的协调和解决途径。解决好管理会计的导向不足是科学构建其理论框架的前提,管理会计的发展方向,永远应该是实务界急需解决的不足。中国管理会计应定位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密切结合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不追求高深莫测的理论和空中楼阁式的数字模型。而是力求建立起便于广大财务管理人员理解运用和操作的理论策略体系。

三、解决管理会计数据采集难题。扫清管理会计应用的技术障碍

传统管理会计所依赖的信息主要来源于财务会计系统,但由于财务会计信息高度综合的特性,无法满足管理会计对信息来源多元化、个性化的要求,从而使得利用管理会计工具给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的信息在有用性、相关性方面大打折扣。从20世纪80年始,为适应企业经营管理变革的需求,管理会计就涌现出一大批创新工具和策略,如作业成本计算法、作业预算、价值链会计、EVA评价体系和平衡记分卡等,但是,创新管理会计工具在企业实践中的应用却很缓慢,就技术层面的理由而言,企业缺乏有效的信息系统平台,特别是在基础数据的采集和数据仓库的建立上缺乏技术保障是不足的主要症结。所以,如果要提高管理会计在企业实践中的应用进程,就必须突破收集基础信息数据的技术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