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行政文化特点及创新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2-29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我国传统行政文化的特点

(一)消极的特点

第一,中国行政文化属型文化,当代中国行政文化也不可避开地受到了历史上德治传统的影响。德治源于周朝的行政文化模式。德治提倡以治国者的自身道德修养为管理国家的基本出发点,一味强调抽象的品德修养为管理国家的基本出发点,一味强调管理者的抽象品德和修养。
第二,中国行政文化突出表现为人格取向,在行政管理中具体地表现在人格化的权威服从关系和人格化的人际交往关系。
第三,中国行政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带有封闭与排他的特点。行政体系缺乏与其他社会体系的经常流,行政活动也就缺乏相应的透明度,决策过程中缺乏社会成员的积极参与,实施过程中又缺乏来自社会有效的监督。
第四,中国行政文化中形式主义非常明显。行政活动过分拘泥于形式和常规,因循故习,做官样文章,公文旅行,办事拖拉,久而久之,养成了很大的惰性。
第五,中国行政文化带有浓厚的官本位色彩。由于泛道德主义,个人取向,封闭排他,形式主义等因素,行政活动缺乏法律的有效约束,有时行政权力甚至凌驾于法律之上。

(二)积极的特点

1、导向性。行政文化作为一种共同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着行政目标的确立。同时,行政文化还能使行政人员、行政组织内部的各种力量在共同价值观的指导下,引导到一个共同的目标。
2、约束性。行政文化一方面通过将共同价值观向行政人员个人价值观内化,使行政组织在理念上确定一种内在的、自我制约的行为标准,借助其微妙的作用,以看不见的形式操纵着行政组织的活动,规范、指导、约束着行政人员的行为。
3、自律性。中国行政文化所固有的自律性,是现代行政管理所不可或缺的。道德作为行政权力的自我约束机制之

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整合性。行政人员坚守的价值观和信念表现出强烈的感染力。

5、人本性。中国行政文化中的人本主义思想,与现代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是相吻合的中国行政文化中的人本主义特色也是现代行政管理所需要的,它对于增强行政权力的合法性,对于改善行政管理策略,对于强化人们的主人翁意识,都是必不可少的。

二、当代行政文化创新的意义和趋势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公共行政内外部环境的全球化、知识化和信息化等发展变化,加强公共行政文化建设和创新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1、公共行政文化创新是塑造现代政府形象的重要途径。政府形象是人们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直观评价和内心体验;是人们对政府客观存在的整体印象和自我认同,并且增加人们对公共行政的信任度和支持度。良好的政府形象是政府宏观调控、市场监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可资利用的重要资源,是减少政策制定压力和政策执行阻力,提高政策评估动力和政策实施效益的取之不尽的源泉。
2、加快行政文化建设有利于行政革新的深化。行政文化是促使行政系统内部有效整合的“凝聚剂”。我国的行政革新不仅仅包括政府体制的革新、政府机构的精简和政府职能的转变,而且在更深层意义上还蕴含着行政文化环境的变革。行政文化建设能够引导行政革新的发展方向,可以保证行政革新沿着正确健康的轨道顺利发展,从而推动和推动行政革新的深化。
3、公共行政文化创新是降低公共政策执行成本的有效手段。所谓公共政策执行成本也称之为“政策运行成本”,它既包括直接的实际耗费,也包含间接的财富损失,尤其是执行部门在实施政策中因宣传、解释、传达等所消耗的资源,以及政策对象抵制和削弱执行效率,加大政策投入而引起的损耗部分,加强行政文化创新就有利于降低政策执行成本。
4、加快行政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行政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一方面,行政人员按照行政文化的发展要求不断地塑造自身的心智,是“化人”的过程;另一方面,行政人员又在不断地通过提高自身的素质来创造和推动新的行政文化产生和发展,即“人化”的过程。行政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要提高行政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增强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自豪感和主人翁感。
因此,当代行政文化出现以下五大发展趋势和走向:
1、由集权型行政文化向参与型行政文化转变。所谓参与式行政文化,即不仅行政活动是以行政主客体的积极参与而非消极应付为特点、而且行政客体对主体的行为内容及方式也会积极施加自己的影响。现代管理理论发展到今日,日益强调参与式的管理,强调激发被管理者的能动力量,我国《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的颁布是参与式行政文化得到肯定、推广和保护的标志。
2、由管制型行政文化向服务型行政文化转变。在我国目前条件下,要实现管制行政文化向服务行政文化的转变,需要健全行政监督机制,提高行政管理活动的公开性和透明度,由“黑箱”行政模式转为公开性行政模式,使政府部门按照一定的制度、法规、程序行使公共权力,从而使全体社会成员可以有效地监督政府行为。通过公开的行政模式这一“玻璃屋”来实现法治行政文化和服务行政文化在广大行政人员中的内化。
3、由人治型行政文化向法治型行政文化转变。向法治行政文化的转变,首先要求政府在理念上向法治化、市场化和化转变,以此指导公共行政,并最终在制度表述上和执法实践中真正体现法治精神。
4、由松散低效型行政文化向高效型行政文化转变。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下,中国行政机关的通病是人浮于事、效能不高,同时又存在铺张浪费、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等不良风气。目前中国社会的发展,对这种松散低效的行政文化提出了有力的挑战,效能、效益和效率开始成为人们衡量行政文化的重要参量,也成为行政文化变革的努力方向。市场国际化意味着剧烈的竞争,缩减编制、裁减冗员、减化手续、提高效率、注重效益、增强服务已成为社会对行政的急切要求。